王晓靖
中学物理中所描述的是关于平日生活里的一些物理现象,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面对着神奇而又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有趣的物理现象,觉得这些物理现象就是一个个的谜,总想把它们解开。有不少学生说物理学科很难,要解开一个个谜很不容易,笔者想这可能是物理学科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在笔者的心目中: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关注人的需要,学习作为一种意向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个人因素合理归因,积极努力地探索知识,把学习变成一种需要,把“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产生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
在中学教学中,物理学相对来说要难些。大多数学生认为刚接触物理时挺感兴趣,因为它与现实联系紧密;后来随着学习进度加快,积累的问题较多,再加上动手能力不足,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失去学习信心。作为一名县物理教育工作者,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农村学生中虽然有成绩优秀者,但由于没有先进的实验室设备,有些学校甚至实验教学用房紧张,大多数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少,教师只能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一来,学生只能看到教师在课堂上最简单的演示实验,自己却没有动手的机会,不能通过实验来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兴趣不高,觉得物理是一门很难的学科。虽然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新鲜事物好奇,但这种兴趣往往是短暂的,一旦遇到难题,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习物理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机和效果一般来说是一致的,即良好的动机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不良的动机会产生消极的结果。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总结如下几点。
要让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新一代,教师就必须要跟上现代的节奏,就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领路人,良好的教师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落实。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经常给自己充电,转变老观念,更要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观。物理教学也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主导,同时兼顾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负责。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熟练掌握教材与课程标准,明确教材重点和难点,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尊重他人,尊重差异,尊重环境,尊重资源,是尊重的四个要素。成功的教育一定是尊重差异的。教师要面对学生的不同素质采用不同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差异,不能只对待优等生,更要为差等生考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动手能力并不一定差,在做物理实验时很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时教师要给他们肯定,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心理,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努力争取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美好期待,就能使学生增加上进心,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推动、引导作用,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成为优秀的人才。
科学技术的飞跃,多媒体成了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普及,也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学校的课堂。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思维、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更新。虽然存在装备力量薄弱、资源匮乏等现状,但国家一直在大力支持、扶持,尽最大努力投入技术装备,在今后的时间里也会不断地完善这些设施,尽可能地创造一个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师的成长中教学手段也要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成为历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多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课堂实际出发,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如电脑、投影等,同时也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合理结合,使各类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成为教学的有力工具,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涵,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它的特点。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个个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或课堂的主体,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有刺激。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主动参与。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能在课前利用实验设下悬念,学生会因为好奇心而总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仅用课堂前十几分钟学生精神旺盛的时间做一些小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他们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自己解决这些悬念。
比如在讲摩擦力这一节课时,可以让学生把手放在桌面上不动,问是否感觉到摩擦力;接着让学生往前推手,问是否感受到摩擦力;最后,把手拿离桌面,问是否感受到摩擦力。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起什么作用。通过以上两次铺垫,让学生总结什么是摩擦力,学生能够很好地回答出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实验,事先在桌面上摆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引导学生利用器材进行实验设计。学生讨论后,教师提问学生实验的设计方案,然后用多媒体显示出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记忆深刻。
充分利用身边的丰富资源使实验可以随手做,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利用生活中的现有条件,发动学生操作一些简单的课本上的小实验及课外有趣的实验,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可以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用武之地。
比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将一个大饮料瓶剪去上端,在侧壁钻上一个小孔,插入一根吸管制成溢水杯。将一个小塑料饮料瓶剪去上端,并系上细线,制成小桶。往溢水杯中注满水,将小桶放在溢水口下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力G石,测出小桶重力G桶。把石块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将石块浸入溢水杯中的水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再测出溢出水和小桶总重G总。浮力F浮=G石-F,排开水的重力G排=G总-G桶。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关系。
再如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上课前让学生准备两个质量不同的水瓶以及学生的学习用具。在探究过程中,以同桌为小组,用课本搭成斜面,观察两瓶质量不等的水从斜面上滚下碰到圆珠笔或其他学具的远近,从而使学生很快得出“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自己的动手和观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知识点。在自己制作实验器材时,教具制作精美的话还可以参与县里组织的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如果能获奖,那将是对学生最大的鼓舞。
要鼓励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地思考。结构式探究为学生提供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引导式探究只为学生提供了要解决的问题;而开放式探究就能让学生去了解运作概念和原理形式的假设及发现问题,他们要解释假设或解决问题则需要自己设计一些小程序,收集资料。无论哪一种水平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应该尽量让学生独立去做,有些问题可以在作业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压力,又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学生要想学好物理,教师教好物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科学精神的培养非一日之功,但科学精神的养成也不是神秘莫测,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物理教学是多元化的,在教学中要很好地去引导学生,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学习既有用,又有趣,又好玩,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