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兵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设计教材,启导学生学习;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开拓智力,发展能力。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成为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研究的主要课题。
创设历史情境,构建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都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台上搞百家讲坛,学生或听或记,都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对教师的讲授毫不入耳。与此相反,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以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全方位地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知历史事实,包括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讲授“世界历史”“工业革命”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汽船试航成功》,让学生目睹汽船的启动, 听到汽船的轰鸣声,他们会感到历史其实不是那么遥远,仿佛就在身边。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由于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板书提纲多,而在有限的45分钟内如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成为困扰历史教师的难题。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幻灯片,给学生呈现更多的有效信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获得更多更新的历史信息,而且针对学生不明白的内容还可以当场进行幻灯片回顾。这无疑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入演员角色,在课堂上阅读、思考、讨论,提出并解决问题。
为历史课堂营造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和共鸣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必须认识到初中时期正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绝不能忽视这一目标。
在教学“科学技术的成就”时,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背景,接着插入一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场面的影视资料,随后就将媒体展示的重点放在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身上。为此,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和他的同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的两幅对比照片,让学生在这种历史氛围中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世界诺贝尔奖和中国“两弹元勋”的称号孰轻孰重?如果是你,你将作何选择?这个似乎是无法准确、圆满回答的问题,对学生的心理构成很大的冲击。一时间,活跃的课堂顿时变得沉寂了,上课后一直处于激昂状态的学生如今却相继沉入深深的思考状态之中。这一段沉寂是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也是学生对人生价值取向的选择。这节课后,“两弹元勋”邓稼先便成了学生谈论的热门话题。
构建情境,营造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初中学生已经开始初步接触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而这些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完全接受是比较困难的。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条件下,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呈现史料、图片等资料,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多媒体素材,将多媒体用于最能够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引导学生思维方向的地方。
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如果将多媒体的重点放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过程上,势必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引到如何捉住蒋介石的情节上。笔者在制作这节课的多媒体课件时,采取口头讲述这个过程、用多媒体素材展示蒋介石被扣压以后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的反映上,让学生根据材料交流探究应该如何处置被扣压的蒋介石?通过这一互动过程,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同时也能提升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育不仅仅是单一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它更深层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精神发展。在这其中,知识主要起载体作用。怎样引导学生的精神发展?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历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出示历史史料,创设问题情境,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参与合作去解决,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构建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观点。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有不同见解,教师只要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和评价即可。可以想象,当学生通过欣赏一段音乐去体验那段流逝的岁月时,当学生通过观察一幅图像去解释、理解一种历史现象时,当学生通过观看一节影片来了解一段艰难的生活时,历史课堂还会像过去那样枯燥无味吗?
在教学“改革开放”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相关材料——唐朝的开放和清代的闭关锁国,探究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如何进行对外开放?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多媒体分层演示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最后,笔者向学生提供了表现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巨大成就的几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就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他们认真思考、各抒己见,表现出良好的参与意识。
综上所述,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效果的增强已经在教学中达成共识,但也存在部分学生精力不够集中、多媒体课堂秩序不如传统课堂等问题。因此,绝对不能认同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的观点,二者应该互为补充,既不能夸大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也不能否定传统教学手段的功效,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优化中学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陈家华.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J].学科教育,2003(10).
[2]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王晓欣.跨世纪历史教学手段的可喜突破:多媒体《中国通史》教学软件介绍[J].历史教学,2000(3).
[4]钟广源.浅谈多媒体教学[J].基础教育参考,2004(6).
[5]曾明荣,林金清.计算机辅助教学是21世纪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J].高等理科教育,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