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个合作”的三年制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4-02-05 21:47陈建章王小平徐泽宇
职教论坛 2014年32期
关键词:药学校企实训

□陈建章 王小平 徐泽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1]。 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 药学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医药生产、建设、 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此,在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下称“我校”)积极推进学校与医药企业全方位对接,探索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建立具有地方与行业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作出一些尝试。

一、药学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 2013 年,全国总产值超2 万亿元,江西省生物与新医药总产值达1009 亿元, 而我校所在行政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也接近60 亿元。 产业快速发展, 技术是保障,人才是关键。据调查统计,在本区域医药产业从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比例仅占20%以下,人才结构不合理, 已成为制约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医药产业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高技能型人才, 是学校为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应该承担的责任。 不容乐观的是,市场需求的医药人才规格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突出。如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带来的重知识轻技能的局限、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办学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3],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2010 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明确要求,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改革思路与措施

(一)合作办学

1.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与专业指导委员会。 我校在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引导下,联合市医药行业协会,成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每年举办联席会2 次,以加强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及本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组织、资源调控、公共管理优势,引导协调本区域医药行业、企业与教育教学两种资源,根据各自优势进行校企合作,确保培养方向和目标,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有序开展。 同时,在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老师组成的药学类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发挥其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制定、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实习就业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借助合作行业企业技术力量与智力资源及行业企业发展状况, 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配置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2.建立信息与智力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劳动市场信息和人才培养信息,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与专业技术人才供求状况,进而优化办学方向,促进学校与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同时,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到生产一线从事实践活动平均时间不少于60 天, 既可强化教师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又能帮助企业指导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而合作企业也安排一定数量技术骨干与管理人才等能工巧匠来学校兼职任教或聘请为实习实训指导老师,学校在待遇、福利方面给予大力倾斜。 近3 年,学校已吸引合作的行业企业精英人才共21 人, 同时有5 位教师被企业聘请为兼职药品研发、生产与质量技术顾问。

(二)合作育人

1.“2+1”顶岗实习教育模式。 为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校在药学类各专业实行“2+1”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在工作岗位顶岗实习1 年,让学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2.课程体系设计。 结合前期人才调研结果,针对高技能医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及企业要求,经专业指导委员会分析、讨论,确定以岗位群综合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强化职业岗位(群)能力培养,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同时,根据专业能力结构剖析,确定各科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并以此选择实践教学项目与具体的教学方式,初步构建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即通用职业能力训练→专业认知能力训练→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专业核心能力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同时,确定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基本素质为基础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其中将基本素质分解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职业素质分解为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知识和能力素质、职业劳动素质及合作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 同时安排相应课程与具体实践方式,保证素质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共享实践教学资源。 积极巩固现有47 家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关系,共享实践教学资源。 继续完善学校附属药厂—江西富中药业有限公司、江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江西博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增设化学药固体制剂及外用洗剂、滴眼剂生产线,为各专业提供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车间。同时依托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建成中药固体制剂仿GMP 生产车间,在满足学生技能实训的同时,也为合作企业人员进修培训及技能考核提供了条件。

4.增加企业和学校的交流。 在近3 年中,校企双方人员的技术交流16 次, 邀请本地区知名医药行业及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来校作有关企业文化、企业管理、 药品生产检验等方面的学术讲座9 次。在校园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对合作企业文化的宣传, 在学校显着位置悬挂其宣传照片和企业精神,使学生提前感受医药企业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营造良好氛围。

5.教材建设。 紧密联系医药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及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参照相关的最新职业资格标准,以学生能力培养、技能实训为本位,以培养基本操作技能为主线,邀请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编写《中药制药实用技术》、《中药调剂学》、《GMP概论》、《中药学概论》、《制药设备维护》 等5 门教材,做到最新岗位技能要求和教材内容有机衔接。

6.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坚持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结合专业标准、最新的企业标准与行业标准,由行业企业专家与我校教师共同对学生学习活动、操作技能实训环节进行指导与考评。

7.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引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对学生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在现有中药购销员、中药调剂员、医药商品购销员等三个岗位证书的基础上,增设药物制剂工、中药质检工等与实际生产岗位相适应的技术培训课程,使学生毕业时既有毕业证,又有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三)合作就业

学生就业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3 年,学校紧密联系合作企业,采取“两条龙”服务,以保障学生充分就业。

1.实行“订单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一条龙。药学类专业先后与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博士达药业、江西汇仁药业集团、江西回音必制药集团、江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等6 家企业开展了订单式培养,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与体面就业。

2.实行“实习—顶岗实习—就业”一条龙。 以就业单位促实习基地建设。 将资质好、规模大、效益高的用人单位纳入实习和合作就业基地建设, 先后与江苏扬子江药业、上海宝龙药业、江西科伦药业、江西珍视明药业等34 家合作企业签订顶岗实习与合作就业协议,在增加了实习基地数量的同时, 又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经统计,近3 年学校药学类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 连续6 年在全省医药类高职高专中名列第一,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四)合作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有力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 首先, 办学规模扩大, 从2008 年在校生4500 人,至2013 年在校生人数突破万人, 其中药学类学生近3000 人; 二是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更贴近产业发展需求,办学思路更具针对性、灵活性与开放性;三是充分利用校内仿真实训室与校外合作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推动由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导向教学方式转变,实践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在连续两年组织参加全国职业技能比赛—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 我校同学均取得二等奖的成绩; 四是通过合作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不断融合,教师理论水平及科研能力得到加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省部级课题12 项,获市厅级科技进步奖3 次。 同时, 校企合作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首先, 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队伍与高技能人才储备发展迅速, 据初步统计, 截至2013 年,我校药学类毕业生在本区域合作企业中的就业人数近700 人, 相当部分已成为所在企业的技术骨干或中坚力量; 二是合作企业的职工继续教育体系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近3 年,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优势, 为合作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800 余人次, 为近400 余名企业职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是合作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近3 年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完成了技术开发、 技术服务项目如红花逍遥颗粒的研制等5 项, 申报并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如一种熟地黄的炮制方法等6 项,有力促进校企共同发展;四是据初步统计,2013 年合作企业总产值较2011 年增加约50%, 如江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2011 年产值约1.3 亿元,至2013 年增至约2 亿元。

行动导向学习理论认为,具有真实生产情境的企业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4-5]。 通过我校在药学类专业推行的基于“四个合作”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取得初步成效。 截止2013 年, 在本校药学类专业中拥有1 个央财支持建设专业、1 个央财支持建设实训基地、2 个省级特色专业及2 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基于“四个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互惠双赢”为基础,通过发挥学校企业各自资源优势,相互扶持,共同发展,有效克服了校企合作中的“两张皮”现象,有利于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因而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 2011 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列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十二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以期为医药产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经验。

[1]鲁昕.大力加强职业教育 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在教育部校企合作签约仪 式 上 的 讲 话[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d01518c458f5f61fb6366606.html.

[2]汪建云,王其红.高职教育政校企协同合作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14(1):97-100.

[3]潘海生,王世斌,龙德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143-148.

[4]王玉霞.行动导向法与行动学习法探析[J].网络财富,2009(6):209-210.

[5]李艳玲.我国借鉴“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猜你喜欢
药学校企实训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