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

2014-02-05 21:47江艳华贾梦姗
职教论坛 2014年3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职业院校人文

□江艳华 贾梦姗

2014 年2 月26 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这将引领社会摒弃一提职业教育就是“次品”的陈旧观念,促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快速发展。 2014 年5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人文素养中的“人文”二字一般理解为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科学,而“素养”二字一般理解为能力与精神的合成体。 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1]。 人文素养教育注重提升人的内在的素养以及由此所影响的外在的行为规范。 人文素养教育既包括人文学科知识,也包括人文精神的培育,因为人文学科关注的恰好是人类的价值和精神表现,因此,人文素养教育不失为人文主义的高度体现。 由此可见, 即便某人通晓古今中外的历史、 地理、 文学等,也只能说明其具备渊博的人文知识,并不代表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只有将这些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 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表现出其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世界观、健康的价值观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这样才能被称为人文素养较高的人。 当前的职业教育不仅强调以育人为本, 而且强调终身学习与发展,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他们日后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一、职业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文与技能素质并重,且人文素养品质更应该具有优先的地位。 因此,重视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关注的重点。

(一)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每个人在社会中,必然要从事一定的工作以谋求生存,所以他必须要能处理所面对的事情,承担起对自己和对社会的责任。 因此,每个人都会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以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而充实,人生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教育应该培养‘人’,而不是制造‘机器’”[2]。爱因斯坦在为《纽约时报》撰文时也说: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盛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一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3]诚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但正是由于高职院校普遍以学生就业为办学导向,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导致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不够。 毫无疑问,任何教育都以育人为目标。 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是拥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基础, 二者是密切相关的。 人文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只有深刻认识并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视学生人格完善为终极目的,培养学生的全面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以及高度责任感与健全的人格,这样,才可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总体趋势、符合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方针。只有当高职学生技能与人文并重,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他们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才会自然而然得到增强。

(二)提高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没。我国的职业教育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这也是一个重新审视职业教育定位的时期。不少专家与职教工作者已经开始认识到,职教中的人文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技能人才的重要内涵和时代特征,忽视了人文素养教育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功利性教育,职业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的成功与否深刻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 作为高技能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直接面向市场,人才是产品,企业是客户,人文素养培养的缺失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不合格,最终的结局将是失去客户、失去市场、失去生存发展的空间。当前,职业教育既面临着大发展的机遇,也呈现出优胜劣汰的格局。 在抓好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外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和行动。 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等等都程度不同地体现了技能训练和素养培育的融合。美国社区学院开设了与工作没有直接联系的人文和社会学科课程。德国职业学校除开设人文课程外,还利用企业平台开展学徒的职业素养教育。

因此,与以往任何时期都不同的是,内涵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追求, 而可持续发展则是当前职业教育努力的方向。 人文素养教育不但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而且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素养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二、职业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过分强调实用性,人文教育一直被忽视,普遍存在着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的现象。

(一)课程设置注重技能培训,忽视人文素养培养

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职教课程普遍被注入人文因素。然而,从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来看,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高职院校实用主义、急功近利倾向严重,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掌握,轻综合素质拓展。 许多高职院校取消了大学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课程,甚至在选修课程中也未能设置相关课程。 这样的课程体系设计,只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寻求出路,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育。 不可否认,由于就业率的高低是学生选择就读哪所职业院校的重要参考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认为技能的掌握才是职业院校的根本。 这种重技能轻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虽然有助于职业院校培养出一批批市场需求的、具备相应职业技能的专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就业率,但也必然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例如,由于知识结构的不科学不合理,势必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的欠缺,从而影响他们健康人格与职业道德的形成。 众所周知,作为教师要有师德,作为医生要有医德。与此相同,职业院校的学生日后将走上各种技术岗位,不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的他们必将给社会带来极为恶劣的后果与影响。

(二)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社会适应能力差

职业院校不应该只是成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培养他们健康人格与职业道德的摇篮,最终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我国新时期所需的良才。然而,职业院校的盲目扩招导致了生源的良莠不齐, 不少人将之视为职业院校学生欠缺人文素养的主要原因。 另外, 高职院校迎来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独立、合作等精神的缺乏成了他们的不良标签。 实际上, 低分不代表低素养,高分不代表高素养,无法否认低分高品学生与高分低品学生共存这一客观事实。 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因素很多, 如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对人文素养教育重视的不足、 社会不良因素对人文素养教育的冲击等。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不乏一些个性张扬的大学生利用网络传播并制造一些不良网络语言及思想, 而这正是其人文素养缺失的一个佐证。 人文素养的缺失必然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人格, 以及他们工作后的职业道德。 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使得众多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较低,人文精神缺乏,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还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一些毕业的学生,刚刚步入社会后,不会为人处世,不会和同事相处,不会和领导相处,根本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自我意识超强,万事己为先,不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不会换位思考,遇到挫折,往往知难而退,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心理承受能力极差,没有变通能力,在工作中根本就没办法发挥自己的技能。

三、职业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

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应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不可回避的任务,高职院校要切实扭转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的被动局面,必须走出误区,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重建人文素养教育模式。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影响

我国推行的继续教育与倡导的终身教育不仅仅旨在提高人的知识技能水平,也包括提高人的素养。 做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认识到掌握了渊博的人文知识就等于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养。 “你可以是一个物理学家,但你有很深厚的人文素养;你可以是一个文学博士,而你却一点素养都没有。 ”[4]大学教师要率身垂范,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大学教师虽然不可能像大学生那样接受有针对性的人文素养教育,但是完全可以依据专业特长或兴趣所在,自行修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任何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的思想、精神等都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教师所表现出的人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事实上,不论是在课堂的教学中,还是在课外的师生交流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在学生面前所表现出的仪态、所使用的措辞等都体现了教师的精神面貌、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即常说的言传身教。

(二)以课程教学为基础,科学实施人文素养教育

在课程编排上,大多职业院校对技能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技术类的课程占据主要地位。 的确,职业技能培训解决了人的生存问题,符合关注人的需求这一人文精神。但同时,也需要客观公正看待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的不同分工、育人方式的不同,人文精神还需要散发理性之光。“在以技术技能培训为重点的职业院校,由于其教学形态、教学手段、师资结构和培养目标等的差异,人文素养的教育必须和职业教育的背景相衔接。”[5]并非某一学科或某一课程就能承担人文素养教育之重,不能人为割裂各学科、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应该凭借它们的合力达成此目标。 从有关职业院校课程开设情况的统计资料中发现,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课时总数还占不到总课时的十分之一,诸如大学语文等人文类的通识课已在一些职业院校销声匿迹,由此可见,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在职业教育中是如此不受重视。职业院校以职业技能的传授为主固然无可厚非, 但是也不能排斥人文素养教育。 职业院校应该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对通识课在帮助提高人文素养作用方面的认识。各学科教师,尤其是通识基础课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本学科中的人文知识,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只要结合适当的教法,人文素养教育同样可以融入技能课程,例如,诱导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还有助于教师成为学生良好的道德楷模,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营建和谐人文校园文化,人文素养教育课内外结合

一所大学对其学子的影响不在于其外显的办学的规模有多大, 或其建筑的华丽与标新立异,而在于其内隐的浓郁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外现,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 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6]营建和谐人文校园文化是将课内人文素养教育延伸到课外的有效方法之一。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环境,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情感交流以及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或学校社团举办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帮助他们认识到在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出的良好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将助推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人文素养教育平台

电话、电脑、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发明便利了人们的日常沟通, 借助于高科技平台而诞生的微信、QQ、微博等则是当前人们最常用的交流方式。职业院校可妥善利用现代通讯平台,拓展人文素养教育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人文素养教育不仅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还可以由校内延伸到校外。 将人文素养教育与现代通讯平台结合,可以极大丰富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方式的改变来提高人文素养教育内容的趣味性,这些都将令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接受。 这些媒介可通过形式多样、丰富的内容向大众传播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影响中真正学会如何做人、成人!

不论是某高校的学生投毒案,还是高校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自制程序传播计算机病毒或手机病毒,这些近年来频发的、令人深思的案件都折射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人文素养教育也由此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反思教育的出发点, 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 与欧洲不同的是, 国内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大众的冷视,当务之急莫过于转变观念。 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与人文行为是人文素养的三要素, 而人文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需谨记自身的言行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 职业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并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坚决杜绝培养出有才无德的危险品!

[1]人文素养[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11860.htm?fr=Aladdin, 2014-09-22.

[2]蔡仲德编纂.三松堂全集:第1 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319.

[3]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310.

[4]柴子文.人文素养不等于人文知识——龙应台访谈[N].南方周末, 2005-6-30(D28).

[5]安蓉泉.职教人文精神怎样体现——兼与《培育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一文商榷[N].中国教育报, 2014-8-25(6).

[6]李卫东.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14(3):80.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职业院校人文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