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芳
(大连教育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为中小学校长培训指明了方向。《标准》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了校长应以能力为重,其中将教育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把学校管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了首位。多年来,校长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校长培训的难点和主要研究方向。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整合,提升校长的实践运用能力,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区域内基层学校及校长的优质培训资源,与区域校长培训机构协同合作,共同实现这一培训目标。因而,在一些特色鲜明、校长管理思想成熟、学校建设优秀的中小学校建立校长培训实践基地,作为校长管理能力培养的实战基地,是探索校长培训效能提高的有效途径。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校是指为实现校长实践能力提升,而建立的校长实践基地,其主要任务是为校长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提高校长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充分发挥基地校在校长培训工作中的作用,保证干部培训的质量,依据干部培训的整体需要,不断提高校长培训基地校的专业化水准,是通过培训提高校长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1.地理条件。即基地校的地理位置问题。作为校长培训基地要具备合理的地理条件。基地学校在满足学校特色鲜明,在区域内影响力大的前提下,在选址时还应重点考虑其是否位于区域内交通较便利地区,或较核心的位置,避免选择较偏僻或交通受自然等条件限制的地区。这样在实施校长培训时能够更加便捷,效率更高。反之,基地学校交通不便,或较偏远,在实施培训时,利用率就会较低。
大连市共建立16所校长培训基地校,其中,14所在近郊和市内,因而使用频率较高,有2所学校在农村和海岛,由于交通不便,使用较少。
2.技术条件。校长培训基地校的培训对象一般都是校长,层次较高,培训内容的重点是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因而对基地培训的技术要求较高。基地学校的技术条件包括基地学校管理科学高效,校长本人积极好学、具有自主研究能力和师带徒能力,尤其是基地培训者应具备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业务能力,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基地建设的技术条件还包括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二者的协同配合,行政部门的各种政策支持与业务部门高标准专业团队的科学指导亦是基地建设的重要技术条件。
3.设施条件。基地要符合实训基地的要求,须具备作为校长实训的基本功能条件,如具备观摩、考察、研讨的场地、有参与培训的设施设备等。基地设施先进、教育教学现代化程度达到国家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学校能够为校长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实训提供优质的硬件条件,便于校长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
大连市现有的干训基地校设施设备及技术条件都达到区域先进水平,为完成区域校长基地培训任务奠定了基础。
基地建设应本着自愿原则,为每一所基层学校创造平等参与机会,因而,基地遴选程序要符合专业标准。
1.研究基地校遴选标准。基地校标准依据培训对象为校长书记、副校长、后备干部分设三个级别,主要从学校特色、培训条件、培训内容、考核评价四个方面形成基地遴选标准。针对不同级别教育干部分别设置不同的培训标准,以形成差异性和层次性的实践培训基地。
2.资质论证要严格把关。各基层学校按照基地标准进行自主申报,各区市县教育局与进修学校依据遴选标准进行初审,合格的中小学校进入资质论证阶段。资质论证包括理论论证和实地考察两方面。理论论证主要以答辩的方式,由校长亲自进行基地学校资质论证。针对理论论证的相关问题进行现场考核,除考察学校硬件条件是否与其论证相符合,还要考核学校的软件条件,包括培训师、培训能力、培训内容等方面。
3.正式认定。综合二者的结果,最后确认干训基地的培训资质。对通过考核的中小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以正式挂牌等形式进行认定。自此,这些中小学校作为校长培训基地要依据基地要求履行其职责。
大连市自2006年以来着手遴选干训基地学校,通过上述严格的程序,建立了两批共16所干训基地校,其中小学9所,初中7所。目前这些基地校在区域校长实践能力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地校培训应立足于学校实际,开展以提升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主要包括现场参与式培训模式、任务驱动式情境模拟培训模式和问题解决式案例分析模式。
1.现场参与式培训模式。现场参与式培训是指个体能够亲临现场参与到培训、教学和研讨等活动中,通过与同行校长和培训者共同观察、探讨和研究,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这种现场参与式培训中,校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形成对基地学校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认识,通过与自身学校的对比和与同行及基地校长的共同研讨,探寻自身管理的新思路,并将思考结果转化成为行动的内驱力。实践中这一模式主要应用在校长的中长期挂职培训中,由于培训时间上的优势,可以使校长全程参与基地校的常规管理、教育教学、学校德育、队伍建设、课题研究、特色建设等各个方面。
2.任务驱动式情境模拟培训模式。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主要指在培训前为参训者分派任务,以任务完成的程度来评判校长的培训效果。这种以任务牵动的学习方式,可以实现校长由被动培训状态向主动学习状态的转变。在实践中,这一模式主要应用于校长的短期培训中,通过明确校长的学习任务,让其带着任务,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使校长在短时间的实践学习中更具针对性,通过及时反思,使其所获得的实践知识更易内化。
3.问题解决式案例分析模式。问题解决式案例分析指通过为参训者提供真实的案例,为其在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之间搭建平台,校长通过已有案例,结合自身的实践获取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基于问题解决式培训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有效、科学的培训模式,依据成人学习目的性强的特征,基地校通过先为学员设计问题,或解决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在基地校实施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共同分析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校长管理能力提高较明显,感悟较深刻。
实践中,大连市针对短期培训主要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员在一定任务驱动下主动学习,提升能力;对中长期培训主要采取问题解决式和参与式培训模式。
各基地校在运行前首先要研究基地培训模式,可将基地学校已形成的管理特色进行总结提炼,转变为实践性培训课程。为使培训更具专业性,各基地应形成不同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周期的差异性培训方案及项目计划书。
1.培训周期的划分。各基层学校要依据培训对象的需求和岗位角色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培训周期。基地培训可分为短期培训、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其中一周以内为短期培训;一至三个月为中期培训;三个月以上为长期培训。实践中依据不同培训内容和目标设计差异性基地培训实施方案。在应用中发现,中长期培训的实效性要优于短期培训,而对参训者后期学习跟踪手段的完善是提高中长期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
2.设计基地实施方案框架,指导各基地校培训工作。在全面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培训程序和内容,规范基地校培训行为。要提高基地培训的专业水准,应在培训之前形成基地培训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框架要立足学校特色,直接指向基地的实践性目标。实施方案的框架主要包括基地特色分析、培训团队简介、培训项目说明、培训活动设计、考核评估方式五部分。同时,针对每部分内容给予专业说明,作为各基地学校的指导性模板。
3.指导基地校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实施方案。各基地校在统一框架的约束下,在全面论证本基地实施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锻炼等方面的优势,设计具有本校特色的个性化实施方案。指导教师通过实地考察和走校调研,进行现场专业指导,探索基地校的科研引领及辐射带动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并与基地校长共同研讨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进一步形成特色基地培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连市16所基地校根据学校实际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基地校实施方案,内容涉及青年教师培养、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特色形成、校本课程建设、听评课技巧、高效课堂研究、人事制度改革、农村学校管理、学校德育建设、教学指导等多方面内容。实践中根据学员需求,选取不同学校进行需求各异的专业化培训。
校长培训基地是基于培训的现实性需求而建立的,因而实践性培训课程应是校长培训基地课程设计的出发点。通过这种专业化较强的实践性课程的实施,不仅影响基地校长的管理思维,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还带动了区域内校长的共同发展。
1.形成课程大纲。基地学校在仔细分析本校实际培训资源的基础上确立核心培训课程,并围绕此课程研发课程大纲,课程大纲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进程、课程评价四方面。其中课程内容以模块的形式呈现,便于在校长培训的实践中适当整合。
2.形成课程文本。各基地依据核心课程大纲进一步形成核心培训课程文本,通常一课时要求文字量在3000—5000字。课程文本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论阐述又要紧密结合本校实际,其中实践性操作内容应成为核心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
3.形成实践性培训课程项目计划书,围绕核心课程建设课程体系。通常按照一天的培训时段设计课程体系,基地校的研修课程通常包括听课、参与教师评课、与教师和校长互动、学校成果展示等几个环节,基地校按照这几个环节进行课程设计,并且这几门课程都围绕核心课程内容一条培训主线进行设计。基地校通过将已形成的课程文本在培训中反复使用来逐步完善课程内容。
大连市依据各基地的核心培训课程,有计划地安排不同校级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培训。依托各种培训项目,结合基地校核心培训课程,充分发挥基地培训优势,有序推进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
1.调研之前要明确调研的目的。对校长开展培训调研主要为了解参训者的素质结构和培训需求,包括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及个体需求三个层次。按照这三个层次,从校长的能力入手设计校长需求调查问卷,通过调研了解学员的现状和对培训的期望,包括培训动机、亟须获得知识和需提高的能力等方面。
2.依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归类,找出共性和个性需求,得出结论。校长的需求调研得出的数据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即岗位需求、近期问题需求和远期发展需求。要依据所得数据做参训学员的素质分析,得出结论。
3.依据调研结果,结合基地校自身培训能力和实际,在充分满足学员需求的基础上,撰写培训方案和项目计划书,设计培训程序。该方案不仅包括共同参与的培训内容,还要设计能满足个性需求的培训环节,如部分校级干部有岗位差异,需要不同的专业内容。
1.在建成的专业化较高的实践培训基地,依据需求调研结果设计专业化的培训流程。基地培训形式应以学员考察及与基地培训团队互动研讨的参与式学习为主。因而,基地校在实施培训之前要依据学员特点设计科学、有效的培训流程,这是对校长实施基地培训的前提条件。
2.要进一步细化培训方案。基地学校需对已有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包括学校概况、培训团队组成、培训项目确定、保障措施的细节等。基地培训方案应以学员及学校本身的变革为落脚点,在学员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发展他们的专业经验,注重领导艺术方法的学习,促使校长在改进已有领导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个性领导风格,并依据细化的方案建立一整套的工作流程。
3.指导基地开展研究。基地校应是为学员形成全新管理模式进行有效探索的实战基地,并能促进学员的不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加强基地培训的专业化,探索一个开放的个体和组织层面的培训情境,有效开展专业化培训。如开放课堂这一环节,校长进课堂看什么?怎么看?听完课要做什么等都需要研究,并将每一环节都作为课程来设计。
基地的专业化主要反映在培训内容的实效性上。因而基地校的培训内容应从校长职业需求出发,以提高校长的专业领导素养和管理能力为核心。
1.基地校应开设专业化较高的培训课程,并依据核心课程开设系列课程,这些系列课程要围绕核心课程设计,将每门课程做成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内容主要包括本校特色研修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培训内容形成的理论依据、过程、方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等。这些课程模块内容有些是开放式的,是需要在培训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员共同研讨而形成的。
2.根据参训者的特点和参训需求,对已形成的课程模块进行重组,指导基地校开展培训。将各基地校在先期理论论证过程中形成的课程模块,根据培训需求,指导其进行课程模块重组,对参训人员施训。各基地校依据学校特色研发核心课程,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形成模块式课程体系,这种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以针对学员的不同需求灵活组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培训的需求。
1.及时进行培训反馈和评价。每次培训结束后,参训者都要填写培训活动反馈表,对培训过程中的感受、收获、建议、意见等进行反馈。通过有效分析学员的反馈数据,得出科学结论。针对学员的反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完善培训课程,努力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
2.依据科学的分析结果完善培训方案,修订培训流程和项目计划书,为下一次开展培训积累经验,探索基地培训模式。同时,要研究基地建设对基地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在课堂教学、锻炼队伍、规范办学、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大连市自去年以来,依托新疆石河子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尝试使用部分基地校运用核心课程开展专业化的基地培训。各基地校围绕本校特色,开展内容不同、形式多样的实践能力培训,不仅使学员获得实践性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基地校的发展。
总之,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校的建设和运用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尤其是基地培训模式仍在研究中。有效、高效、实效是基地校运行的一般原则,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升是基地实施培训的重点,在基地校运行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及时调整基地运行模式的各个环节,是基地校模式研究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基地培训的有效模式及规律,作为基地校实施培训的指导性参考。▲
[1]李奕.名师工作室:辐射优质教育资源[J].中小学管理,2005(1):16-17.
[2]萨乔万尼.校长学:一种反思性实践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