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化移,柳 燕
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职教师资既存在数量上不足,更存在质量低下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是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而课程开发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是决定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成效的重要因素;课程开发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由于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培训成效不明显,从而使职业教育的质量不太理想。因此,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的合理开发,对职业教育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课程是学校为达到教育目标而有计划、有组织编制的教学内容和进程的综合。[1]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与普通学校师资培训课程、中高职课程都不相同。当前,我国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点: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依靠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师院,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目前,我国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一些高等院校及培训机构,其基本缺乏系统的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大部分培训基地的课程都是沿用普通学校师资培训的课程,使培训不能实现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即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培养能胜任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
职教师资培训既不能以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也不能以具体的方法、技能传授为主,而要致力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理论水平和实际教育行为能力的综合提高。[2]虽然我国已建立了一些以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的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但这些基地大部分都是以高校为主体、辅以少数大企业,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还很片面,高校基地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现有的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主要是以书本知识为中心,重知识的系统性,按照逻辑组织课程,根据知识组织系统性的需要而不是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课程知识,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
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模式基本沿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开发出来的课程不能满足职业教育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的需要。课程设置未能与职业教育教师岗位紧密结合。目前,常用的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模式有:基于学习理论导向、基于综合能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基于工作任务的模块式及基于实践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模式。这些课程开发模式各有其特色,主要适用于职业院校的一系列课程的开发。课程内容未能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陈旧落后的课程内容还大量存在。
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除了要遵循开发普通课程应遵循的原则之外,还应遵循能体现其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特色的原则。笔者概括了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三个原则如下。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中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在终身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而言,在职教育与培训属于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体现出终身学习思想。作为培养直接从事于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职教教师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传授给学生最先进的技术知识与技能。因此,职教教师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来满足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然而决定教师这种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是,在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中融入终身教育思想。鉴于此,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课程开发应以终身教育为导向。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各行各业第一线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无需很精深的理论水平,但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因此,职业院校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使学生掌握实际动手的能力。要达到职业教育的这一目标,通过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课程编制可以来实现。以能力本位原则的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课程编制,是实现职教师资培训目标的关键。合理地编制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突出实践培训,注重教师的能力培养,从而促进职教“能力本位”及其培养目标的达成。此外,强调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标准和培训方法。
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社会适应性原则,就是要加强职教师资基础培训,拓宽职业知识技能面,培养复合型的职业教育教师,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教育,职业教育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而教师是经济发展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决定着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因此,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的开发要适应当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确定课程目标是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第一步。课程目标就是通过培训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那么,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目标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促进其自身专业成长。然而,由于职教教师教授的对象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因此,课程目标的确定还要分析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其所学课程的特征。其次,大的课程目标可以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职业院校的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技能的前提是自己熟练这些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应成为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主要课程目标。还有教育教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理论知识的掌握都是职教师资在职与培训课程目标的一部分。
确定了课程目标以后,就应当思考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开设哪些课程,以及运用什么方法确定这些课程。[3]另外,还要思考按照哪些结构来组织这些课程。这些属于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框架的开发。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门类的划分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划分门类并非为了确定不同课程门类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而是为了对不同课程的性质有更深的认识,同时更好地明确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主要划分为三类:教育类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每一类课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几种课程。目前,能力本位教育中的“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专业课程开发方式。课程门类确定后,思考如何给这些课程分配学时以及这些课程应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排列,以便确定这些接受培训的教师学习这些课程的顺序。
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的目标、门类及结构确定了之后,我们面对的另外一些问题是:各门课程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怎样组织这些内容?这涉及到如何开发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课程内容。基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从工作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编制课程内容之前,开发者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多媒体等,广泛收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搜集培训方面的专家、学者意见,尤其是要善于发现、收集、整理被培训教师自身的经验,使之转化为开发成果,还可以借鉴已开发出来的类似课程的经验。课程的内容必须与前面确定的课程目标相一致。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安排必须符合职业教育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要求,课程内容的编制还应注意合理选择培训条件。对于教育类课程内容的开发,应按照职业教育教师自身的发展要求,课程内容不宜偏深、偏难;其次应突破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这种课程框架,重视生涯教育、职业道德、沟通交流能力等内容。根据技术知识的结构,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专业课程内容包括: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其中,技术实践知识在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内容中占主体地位。
通俗地讲,课程的实施就是教学。如何有效地将开发的课程进行教学培训,首先要选择合理、恰当的培训形式或培训模式。选择培训策略时,应该考虑以下三点:(1)要树立被培训者是学习主体的思想;(2)这种培训模式必须与培训内容相符;(3)必须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在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主要的模式“学院基地、课程本位”模式、“学校基地、能力本位”模式和“学校中心、人格本位”模式。[4]这三种培训模式各有其特点和适用的范围。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的目的,除了使其学历提高到一定层次外,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行动研究的在职教育与培训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途径与方式,以问题为中心,培训从已确定的实际问题展开,把理论与技能发展融合到问题解决之中,通过提供一种教学真实情境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基础的在职教育与培训,形成一种行动研究的范式,研究与任课教师及其学生的需要直接相关。因此,在终身教育思想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学校中心、能力本位、行动研究”的在职教育与培训模式是最理想的模式。
作为一个完整的程序,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确定如何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开发、课程实施情况的验证,其目的是发现问题和进一步完善课程。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对课程进行思考、分析:学完这些课程后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学习成果?若学习成果存在一些缺陷,那么,导致学习成果产生缺陷的原因什么?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方式的问题,还是教学对象即学生本身的问题?
选择一种合适的评价模式相当重要。课程评价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评价需要会影响评价的理论框架,以及评价的功能与目标,而评价的功能与目标是影响与评价活动相关的每一步决定的关键,它决定了应该收集、分析哪些资料,由哪些人参与,以及做出什么结论,提供什么建议。目前,相对于采取纸笔形式的书面评价,能力本位评价比较适合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课程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更有利于实现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课程目标。其次,课程开发者要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培训的全过程。收集一些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评估;对已经发现的偏差做出修正,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看是否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课程内容是否完成,为更好地完成既定的课程开发计划,为下一轮培训的课程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在我国虽然已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职教师资问题仍然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解决师资培训课程的开发问题是解决师资培训问题的关键。如何开发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的职教师资培训课程,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当前,在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内容、课程框架开发和选择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困难,仍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万平.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27.
[2]郎群秀.论职教师资培训的重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38.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69.
[4]肖化移.关于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模式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