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014-02-05 15:20:29王晓茹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研究性情景解决问题

王晓茹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随着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已从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到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流,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历史重任[1]。研究性学习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以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把病理学的知识融入相关项目、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研究性学习与探索。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能较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习惯于把知识、原理精心分解,系统传授给学生。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接受、理解与记忆,很少有学生会考虑所学知识的来源与先人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我们可以把这种学习状态称之为接受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则是与这种接受式学习相对而言,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于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学习活动[2]。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发展人的智力与能力,提高人对周围事物本质的认知水平,客观事物的理解水平,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与有效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凭借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围绕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通过自己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同时,主动获取新知识,在更高层面上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发挥已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对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应用。在学生探求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与指导,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实现从根本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与方法

(一)树立现代教学观念,确立育人为本理念。

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是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确立育人为本的理念,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3]。其次,教师要善于把握课程新知识和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地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学习任务的基本框架,才能引导学生对所设问题加以认真的分析与探究,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应有的历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

开展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相比,教师备课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备课的重点是如何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条理地传授给学生,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分解难点,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备课的重点在于结合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寻找适当的项目任务,创设相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自己获得课程新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备课的难度增加了,而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又增加了教师掌控学习过程与学习评价的难度,教师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会更多。但是,知识的主动获取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教师育人为本的职责所在。

(二)创设引人入思的问题情景,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力。

探究求知是人类学习的原动力。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习的主动与知识的“内化”始终贯穿其中[4]。能否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状态,关键在于教师对预设的项目任务和问题情景,能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探究与求知。若能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在自身创新活动中被发现或被证实的快乐,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力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所以,教师创设引人入思的问题情景,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教师善于掌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应用所学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是成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教师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引导大学生以全新的视角与思路去完成自己学业,是激励学生的基础。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是对学生的挑战,更是对教师能力与水平的挑战。

(三)利用桥梁课程的优势,引导学生从“已知”向“未知”探索。

病理学是学生医学基础课程中与临床各科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先之开设的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微生物与免疫等课程已为学生构筑起基本的基础医学知识结构,已为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病理学是研究临床各科的各种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的桥梁性课程,有着与各种疾病发生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为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利用桥梁课程的优势,引导学生从“已知”向“未知”探索,是病理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在设立的项目任务和创设的问题情景时,把分析问题的切入点设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把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设在课程新知识范筹之内。例如,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模块的理论学习后,结合“家兔空气和脂肪栓塞”实验项目,设置问题有:(1)家兔注射空气前、后的表现区别;(2)由耳缘静脉注入空气、脂肪后,家兔主要致死原因;(3)在水下剪开空气栓塞后的右心房,为什么会有泡沫血涌出;(4)列出空气栓子和脂肪栓子的运行途径与主要区别。教师以实验情景引出问题,围绕充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四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上述问题的主要成因,在探索“未知”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其学习与创新能力。

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量较大,但是,对于经过教师细细“咀嚼”后的知识,常常会让学生“食之无味”,一方面造成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被动状态,另一方面也易养成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教师的心理。“教师讲、学生记、考前背、考后忘”成为了接受式学习的一条轨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与提高。

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重点从单纯记忆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单位时间内学生所获取的信息量也许会较少。但是,这种学习方法,不但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真正交到了学生手中,而且,能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下,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地学会分析问题,学生能够学会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与创新能力。

(二)循序渐进设置问题与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的课前准备需要更好地把握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把握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精选问题与设置问题情景。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在指导学生针对问题选择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而不是课堂上的“满堂灌”,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获得直接体验。在问题的设立与教学情景安排方面,要把握好时机与难度,若设置问题太难或问题过大,学生不具备相应的前期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探索未知太难,学生就会因难而退,受到打击。同样,若选题过于简单,学生解决问题没有阻力与压力,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斗志,就失去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因此,各类问题的提出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原则,学生就会因好奇和挑战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在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体验到探索未知的艰辛与主动获取知识的喜悦,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意义。

(三)引导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教学中,我们根据问题框架选择“自主学习—组内讨论—专题研讨”三种不同层面的学习方式,简单问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能够借助教材与相关图书资料,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书面形式完成题解;应用性问题以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学生通过讨论,相互启发,提交小组学习报告;综合性问题则是组织专题研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

例如,上述“家兔空气和脂肪栓塞”实验项目,学生通过谨慎操作、仔细观察与认真记录,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第一层面的学习,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提出的四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分专题进行研讨,使学生既感悟到了实验成功所带来的兴奋喜悦,也为实验结果而惊诧,领略了生命的顽强与脆弱。三个层面的学习方式和要求由点到面环环相扣,构建了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三步渐进”平台,在促进学生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病人的病情也会瞬息万变,作为医务人员必须认真观察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是

尊重和珍惜每一个生命的关键。医者仁心与协作共赢是医务人员胜任岗位要求的基本素质。

实践证明,病理学是一门宜于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医学课程之一,前期课程的学习给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知识贮备,本课程的性质与研究内容(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又为教师创设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增强创新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1]孙小娅,董美蓉,宋悦宁.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20-21.

[2]尹志会.张兰训.许 坦.对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4):148-149.

[3]魏亚东.研究性学习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4):36-29.

[4]邓亚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探讨[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12):36-37.5.

猜你喜欢
研究性情景解决问题
情景交际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7:38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楼梯间 要小心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