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医张良英教授诊治妇科疾病学术经验(四)※>——月经过少

2014-02-05 15:05姜丽娟张良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经水血海熟地黄

姜丽娟 张良英

(云南中医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昆明 650021)

(上接第21期)

张良英教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全国第二批、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博士后传承合作老师。张师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50余年,致力于妇科的防治研究。吾师承张师多年,临证继承其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临证时灵活运用,常获良效,兹将月经过少诊治经验分享于下。

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古籍有称“经水涩少”、“经量过少”、“经水少”等。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症。月经过少早在晋代王叔和《脉经·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中有“经水少”的记载。

月经过少的病因在中医古医籍的记载是较为丰富的。比如明代万全在其《万氏妇人科·经水多少》中提出:“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少也;……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痰碍经隧也。”《证治准绳·女科·调经门》“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涩则濡之”。指出因体质之异,血虚与痰湿导致月经过少及治疗。其后历代医家从治法方药,或从病因病理,不断提出新的见解,丰富了月经过少的内容。这些传统的理论对诊治月经过少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病因(生物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 都可导致月经过少的发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检查方法的完善,也使病因得以广泛认识。所以月经过少的病因是比较复杂,主张中西医并用,西医诊断要与中医辨证相联系,审明病因,明确诊断,正确进行治疗。

1 病因

1.1 子宫发育不良 为青春期少女月经过少的最主要原因。月经初潮以后,在月经周期刚刚比较固定,出现月经过少,子宫发育不完全成熟,激素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中医理论认为属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盛,精气未充,精血虚少,无以化为经血所致。

1.2 排卵障碍 为引起月经过少的较常见原因之一。亦是多因肾气不足,可为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耗损肾气(孕产、房劳、药物等),肾虚影响冲任之功能;另一原因内有痰湿,痰湿不化则阻滞冲任,壅塞胞脉而致月经过少,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俱见月经量少,甚至闭经,又见形体肥胖的痰湿型体质。

1.3 手术损伤 人工流产术,尤其是多次人工流产是造成月经过少的最常见因素,宫腔操作手术、宫颈治疗均可造成粘连。宫腔手术直接损伤冲任胞宫,胞脉系于肾,肾与胞宫之间通过经络有着直接的联系,胞脉有赖于肾精的滋养和肾气的温煦,胞脉受损,耗伤肾之元气精血,造成肾气损伤和或气血的损耗,使胞宫血海空虚,无水难以行舟,表现为术后月经量减少。另外手术过度损伤造成气血亏虚,子宫内膜修复不好,脱落的也会不好,就会引起月经量的减少。

1.4 子宫内膜的病变 子宫内膜本身的原因导致月经量少也可见,如子宫内膜结核引起内膜病变或子宫内膜炎症的病变。月经的产生是子宫内膜脱落形成的,子宫内膜自身发生了病变,必然影响经血量,导致月经减少。这些情况中医认为大病久病伤血,营血亏虚,经血乏源,使血海不充,致经量减少。

1.5 营养不良 长期慢性腹泻,或者脾胃的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营养吸收有障碍,甚至有的还伴有低血糖,这种引起的月经量减少。多因素体脾气虚,运化功能失司,影响水谷精微的化生,气血生化乏源,致血虚经量无源;另外有些女孩子怕发胖,吃的少,营养不足,这样也会引起月经量少。

1.6 全身的疾病 比如贫血、结核等疾病也是引起月经过少的病因。贫血因为气虚不运,血虚乏源;结核为消耗性疾病,病久则耗伤气血,均致血海空虚而经量少。

1.7 服避孕药 对于月经过少的患者,一定要寻问有无服避孕药史,因有一部分人在服用避孕药后,会出现月经减少。对于此类患者如不停药,治疗不会有效。

所以,在治疗月经过少时,除了本身的症状以外,还要关注有没有其他因素。此外,有的还要注意是否怀孕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在刚开始怀孕的前三个月,到月经周期的时候,可能有少量的出血,或是早孕而有胎漏者,常易与月经量少混淆而被忽视,当注意鉴别。辨清病因是很关键,一是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二是不延误病情,三是不误诊。

2 治疗方法

月经过少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时当根据年龄的不同,适应月经周期的变化而辨证论治,以达到“因人制宜”及“因时制宜”的目的。

2.1 按年龄段论治

2.1.1 青春期 偏重补阳 青春期正是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是升发阶段,阳气的功能起主导作用。此时如月经过少,结合病因分析属于子宫发育不良,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盛,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月事方面就会表现出异常情况。气属阳,肾气未盛而肾阳则虚,机体的温煦、气化功能受到影响。治疗以补肾阳为主,拟治法为温补肾阳,益气调经,以补肾验方为基础方。

2.1.2 生育期 偏重补阴 育龄期妇女,经过孕、产、乳,和(或) 人工流产,耗伤气血,阴血的化生依赖于肾精,肾阴虚,机体则因化生功能失常而出现阴血的亏少,无以充盈血海则见月经量少。此期多用补肾阴的药治疗月经过少。拟滋补肾阴,益精养血的治法,以加味六黄调经汤验方为基础方。

2.2 分期论治 女性月经生理过程是胞宫由泻而盈,由盈而溢,由溢而泻,有规律的周而复始的变化,按时月经来潮。按照月经周期的变化分经期与经后期标本兼治。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月经过少,其主要症状都是经量减少。经期顺应经血下行,用理气活血通经的中药,调理冲任气血,因势利导,引血下行,增加经量治标。方法是经行第一天或经前1天用调经方治疗,经后期则依据年龄不同辨证治本调经,适当加减。

2.3 分型论治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有虚实之异,虚者多因素体气血亏虚,或久病伤血,或脾虚生血不足,精血亏少,冲任血海亏虚,源竭而血海难满,经血乏源;实者多因气滞血瘀,或寒凝,或痰湿阻滞,冲任壅塞,胞脉血行不畅,血不灌胞,而经血量少,临床以肾虚、气血虚、血瘀、痰湿为多见。

2.3.1 气血虚 由于素体血虚,或大病久病伤血,营血亏虚;脾胃虚弱或饮食劳倦,或思虑伤脾,脾虚化源不足,均使血海不充而致经量减少。以补气补血,益气养血调经为治疗法则。方选:八珍汤加味,或滋血汤。2.3.2 肾虚 由于禀赋素弱,或少年肾气未充,或多产(含人工流产、屡孕屡堕) 房劳伤肾,以致肾气不足,精血不充,血海不盈因而经量过少。以补肾益精,养血调经为治疗法则。偏肾阴虚方选:加味六黄调经汤;偏肾阳虚方选:补肾验方。

2.3.3 痰湿 由于素多痰湿,或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阻经脉,血不畅行,致经量减少。以祛痰化湿健脾为治疗法则,使痰湿除,脾得健运,经血自然顺行而来。方选:苍附导痰丸。

2.3.4 气滞血瘀 由于七情内伤,肝气不舒,气滞血瘀,阻滞胞脉;或感受寒邪,寒客胞宫,血为寒凝,均使血行不畅,故月经量少。以祛瘀活血为治疗法则,瘀去则新血自生。方选:桃红四物汤加陈皮、佛手、香附。

2.4 食药同用、防治并举 月经过少多为虚证,以食物进行补虚很必要,药品代替不了食品、药品代替不了营养,适宜的饮食调配可以使药物治疗达到事功倍的作用。因此,主张在服药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食物滋补以增加疗效,如多吃含有铁和滋补性的食物、缓减压力作用的菜肴、减轻焦虑及忧郁的食物等。

月经过少多为闭经的前驱症状,月经过少伴见月经后期者,常可发展为卵巢早衰,月经过少还可伴见褐斑等。所说的防治并举是在积极治疗经量减少的同时,又起到了防止因长期月经过少之后的闭经、卵巢早衰和褐斑等疾病的发生。其二,育龄妇女积极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和减少人流次数来防止月经过少的发生才是最重要的。其三,预防此病的注意事项: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这样能够帮助回复正常的生物钟的运转,帮助月经回复正常;体重较低或者节食消瘦者应该调整饮食,加强营养,回复标准体重;肥胖者则相反,应该通过饮食控制,力求回复标准体重;神经精神刺激导致的精神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心理疏导,以消除患者精神紧张、焦虑及应激状态。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另外饮食要合理,生冷的东西要避免。

3 方药分析

以下经验方,均出自恩师张良英教授。

加味六黄调经汤:熟地黄、怀山药、茯苓、枣皮、女贞子、枸杞子、党参、当归、何首乌、菟丝子、丹参、甘草。方中熟地黄、枣皮、菟丝子、何首乌补肾填精,怀山药、茯苓、党参益气健脾肾,丹参补血活血,女贞子、枸杞子滋补肾阴,菟丝子补肾阳以阳中求阴。全方补肾阴兼顾肾阳,益精养血。肾阳虚加仙茅、淫羊藿、巴戟、肉苁蓉;肾阴虚加、枸杞子、金樱子、旱莲草、紫河车;兼血虚者加黄芪、当归;兼阴虚者加炙龟甲;痰湿重加苍术,姜半夏,胆南星,薏苡仁。

补肾验方:菟丝子、补骨脂、续断、淫羊藿、党参、白术、熟地黄、女贞子、甘草。方中菟丝子、补骨脂、续断、淫羊藿温肾补阳,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以化血源,熟地黄填精益髓与补血,女贞子滋补肝肾。全方重在温补肾阳,促其肾气盛,天癸旺以促进子宫发育,佐以益气血来实经源。若子宫发育不良,月经迟至者,加巴戟天、淫羊藿补肾助阳,帮助子宫发育。

调经方:当归、熟地黄、白芍、香附、台乌、枳壳、苏木、川牛膝、泽兰、丹参、党参、甘草、桃仁、桂枝、川芎。方中当归补血、活血、止痛,为君药;川芎、赤芍、丹参、桃仁、苏木活血祛瘀调经为臣药;川牛膝引血下行,枳壳理气行滞,以达到气行则血行的目的,为佐使药;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全方理气活血通经。经行乳房胀痛明显者,加柴胡、香附、郁金等,以疏肝理气,行滞止痛;伴痛经,可加延胡索、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若见畏寒肢冷,可酌加炒小茴香、吴茱萸、桂枝、台乌温经散寒止痛;若见经色黯如败酱,混杂粘液,气味秽臭等湿热征象,加炒黄柏清热除湿。

4 医案举隅

黄某某,女,30岁,已婚。2009年3月26日初诊。月经量减少2年余,未孕2年。患者两年余前出现月经量减少,每次用卫生巾约4~5片。末次月经2009年3月18日至3月25日。经色淡红,无血块。结婚3年,避孕1年,其后2年未避孕至今不孕。现症见:头晕,耳鸣,神疲,纳差,小腹冷,腰酸。二便调。月经史:月经16岁7/30天,末次月经2009年3月18日至3月25日,痛经能忍。婚育史:27岁结婚,孕0产0人流0。望、闻、切诊: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面色如常,舌淡苔白,脉沉细。体格检查:BP:100/60mmHg 一般情况好,神志清楚,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柱状,光滑。宫体:后位,大小活动正常。双附件:无异常。检查资料:今日本院B超:子宫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声像。诊断:①月经过少,②全不产。证属脾肾两虚。治宜:补肾健脾,养血调经。拟方1:补肾验方:党参15g,熟地黄15g,白术10g,菟丝子12g,覆盆子12g,补骨脂12g,续断15g,制何首乌15g,当归12g,茯苓15g,陈皮10g,甘草6g。方2:调经方:当归15g,熟地黄15g,白芍12g,川芎10g,香附10g,台乌10g,枳壳10g,白术15g,川牛膝15g,茯苓15g,丹参15g,党参15g,甘草6g。煎服法:冷水浸泡20分钟,煎沸20分钟,1日服2次,2天1剂;助孕Ⅰ号方在月经中期服,调经Ⅰ号在月经期服。

2009年4月14日二诊。现月经增加,每次用卫生巾约7~8片。头晕、耳鸣、神疲明显减轻,纳差好转。效不更方,上方继服。治疗后末次月经2009年5月7日,2010年2月24日剖宫产1女婴。

按: 患者在月经量减少后, 伴发不孕。 治疗此病时, 采取调经与不孕症的治疗同时进行, 根据月经周期选择服不同的药物, 在月经期以补血活血调经为主, 月经中期以健脾、 补肾、 培元、 助孕为主。 所以此病疗效显著。参考文献[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92-96.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经水血海熟地黄
《灵枢》十二经水理论探微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月经过多源流考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气至病所”验案三则
熟地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养身祛病的特效保健穴位
——内关穴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