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秋姗 陈俊国 罗 萍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教育教研室,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 400038,E-mail:2392806384@qq.com
21世纪,终身教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更新、补充、拓展、提高、追加性的教育活动。英文编辑是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接受专业的继续教育来提高整体素质。随着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英文编辑已经意识到“只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出版行业国际化的发展需求”。不少作者从英文编辑自身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科技期刊英文编辑的定位、素质要求、培养及实践。但科技期刊英文编辑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编辑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编辑部和国家的平台和政策的支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期刊英文编辑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希望通过英文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体制的构建,改善科技期刊英文编辑的职业现状,促进科技期刊英文编辑素质的提高。
科技期刊国际化是指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不封闭于本土,而是参与世界科学技术信息交流,在国际交流中不断提高质量与服务水平。促进科技期刊国际化,一方面我国需要大力发展英文科技期刊。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少,影响因子低”。截止2014年5月我国在刊英文版科技期刊244种,仅接近中国学术期刊总量的5%[1]。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2013)收录我国 154种期刊(大陆),仅占SCI收录期刊的1.8%,且这154种期刊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仅为66种(42.9%),最高影响因子也才11.981[2]。 我国英文期刊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我国科研论文的发表需求,我国科研论文流失海外的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2013年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旨在通过“以奖促建”的方式,重点支持培育一批优秀的英文科技期刊[3]。另一方面,我国需要进一步促进中文科技期刊与国际接轨。近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颜帅先生提出了中国科技期刊的“三步走”的计划[4]。该计划旨在通过英文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化带动中文期刊的国际化和英文资源的本土化,使科技期刊成为国家创新的重要媒介。
英文编辑作为编辑队伍中专业人才,是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化的一线人员,与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国际影响力提升息息相关。科技期刊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参与世界科学信息流通,英文编辑除承担一般编辑的职责外,还在以下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①英文编辑是期刊英文表达的守门员。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章进行把关,保证英文表达的正确性。②英文编辑是期刊获取外部信息的窗口。借助语言优势,英文编辑收集国外出版信息,传达最新资讯,进而逐步形成国际化意识[5]。③英文编辑是期刊对外沟通与联系的桥梁。通过口译、笔译、书信等多种形式,英文编辑对外传达期刊的声音。
浙江大学外语教学传媒研究所的陆建平通过报道一份对我国559家学术期刊620位英文编辑的英语语言教育背景和专业结构情况的调查,指出“我国内地学术期刊英文编辑年龄结构主要以70后、80后为主;教育程度主要以学士、硕士为主;专业方向主要为与供职期刊所在领域相关专业,其中不乏有本科、研究生主修英语的人员;一半以上为高校教师兼职[6]”。
调查还指出“我国学术期刊英文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编辑或校对等技术性的问题,而由于作者和编校人员语法、结构、用词等基本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缺失形成的差错”[6]。
由此说明:我国目前在职的学术期刊英文编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薄弱,不能胜任语言编辑及润色的工作。与此同时,中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化,英文编辑更多的需要与作者、审稿人、编委、读者等就学术问题、期刊宣传,稿件组织等问题进行口头交流。相比于英文书写能力较薄弱的特点,我国英文期刊编辑口语能力差的特点更为突出,不具备使用英语就学术观点、理念、方法、发现等进行阐述和交流的能力。此外,英文编辑虽然在语言方面略占优势,但在学科专业、信息技术、期刊营销与推广等方面都有待挖掘,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科技期刊英文编辑的继续教育采用的是分散式的教育方式,主要通过编辑部内师徒“传帮带”,外出参加业务培训、讲座、会议等形式。这些传统的编辑职业继续教育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第七条指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由此作为出版职业资格登记 、责任编辑注册的依据”[7]。仅凭72小时的继续教育,远不能满足英文编辑知识能力的更新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况且这72小时的继续教育,针对英文编辑专业化培训少之又少。总的来说,科技期刊英文编辑继续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未能建立培训、考核、评估一条龙的编辑继续教育体制。培训计划不统一、信息发布不集中、培训内容不系统、评价体系不健全,整个编辑继续教育处于分散状态。科技期刊英文编辑的继续教育,在此种大环境下,由于不受继续教育学时硬要求的限制,就更加非常态和非系统。
我国专门针对英文编辑的培训少且分散。除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一年举办一次的“科技期刊英文编辑培训班”和少数由其他省级单位或国外出版商合办的培训,几乎没有更多英文编辑的专业培训。英文编辑继续教育的课程,从内容上来说,单一、陈旧、重复、针对性不强,始终停留在英文题名、英文摘要和英文参考文献的讲解,未能顺应国际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下英文编辑工作的转变,也无法满足不同学科英文编辑截然不同的需求。从培训方式和教学模式来说单调、封闭、不灵活,如统一集中授课,编辑无法互动,受授课时间和地点限制,很多编辑也无法做到脱产学习。
目前继续教育培训班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或各省市新闻出版局下属机构垄断,未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机构、出版集团、出版单位等的积极性和作用,未能拓宽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办学渠道[9]。据郑晓南等的文章叙述“美国编辑出版公司(EEI)出版的“出版资源名录”中,列出了能提供编辑出版专业设置的55个教育机构,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也列出了32个编辑出版培训机构”[10]。而在中国,几乎还没有专门设置的关于科技期刊编辑的培训机构,只有参加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或各省市新闻出版局下属机构举办的培训班才能获得继续教育学分,限制了其他的继续教育途径的发展。
Wong VS等人对1998-2008年高影响力医学期刊编辑的整体状况、培训、行业关系、出版伦理道德意识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他们指出:“尽管大部分被调查的编辑都接受过正式培训,而且对自己的编辑能力很有信心,但对4个高频出版伦理问题的回答却并不令人满意。”在调查的不足中,他谈到“未能对培训的效率进行研究,以更加清楚的指导培训”[8]。因此,要产生好的培训效果,不仅要有好的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还要有必要建立编辑培训的考核机制,以反馈培训的效果。目前,国内继续教育培训的结业考试松散且不规范,很多都是草草了事,缺少考核标准和相关规定,不能为进一步改进继续教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反馈意见。
英文编辑的继续教育隶属于整个编辑继续教育体系,因此首先应建立合理的编辑继续教育制度。拟定统一的编辑继续教育原则、计划,除现有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学时作为基本的硬要求之外,还可设立英语、财务、医学信息等辅助专业的培训和考试,并在编辑职称的晋升当中起到一定的作用[11]。改革编辑继续教育“学时制”重“量”轻“质”的做法,借鉴医学继续教育采取“学分制”。同时,加强对尚未取得资格证书的编辑的继续教育和监管力度。
利用网络传递速度快、开放式、实时性等诸多优势,构建注册、发布、培训、考核、评估为一体的、系统全面、多角度的远程编辑继续教育平台。根据不同的学科、功能,对编辑网络继续教育平台进行细分,如医学编辑继续教育平台、英文编辑继续教育平台等,使其针对性更强。
应结合当前热点、英文编辑现状和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英文编辑进行继续教育。由于英文编辑的背景、学历、职称、工作的对象等各不相同,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和需求也各不相同,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方式、统一内容、统一要求“一统到底”的英文编辑继续教育模式使有的编辑“吃不透”,有的编辑“吃不饱”,继续教育的价值大打折扣。因此,英文编辑继续教育应做到“统分结合”,既要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又要兼顾个体的差异。
总的来说,英文编辑继续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英语语言培训。除讲解基本的语法、词汇、句法外,还应根据期刊所属学科,加强专业英语培训,提高英文编辑的语言润色的准确性与专业性。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英文编辑参与组稿、审稿等环节,与审稿人、作者、读者等广泛联系;越来越多的英文编辑开始接触国外出版商,负责沟通与联系;越来越多的英文编辑活跃在国际会议的现场,通过专家访谈,现场采访,新闻报道等形式,促进期刊与学者的互动。因此,应加强英语口语,培养英语编辑就学科内容,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②编辑业务培训。英文编辑作为编辑部的一员,也应具备一定的编辑业务能力。具体来说,编辑的业务能力包括:编校知识与技能、策划技巧与知识、网站建设与管理知识、期刊管理与营销知识。除了掌握日常的文字编校、计算机图文处理等技能,还应培养英文编辑策划能力,策划特色栏目,重点专题,并通过策划各种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等来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同时,通过介绍期刊品牌经营理念和方法、市场营销、广告经营等知识培养英文编辑的营销意识。③专业知识培训。专业知识指的是期刊所属类别的专业知识。由于编辑的专业知识缺乏或不够精通,导致稿件的判断和与同行专家困难,因此加强期刊所属类别的专业知识培训是很有必要的。特别较多涉及统计学的科技期刊,还应加强统计学知识的学习。
英文编辑继续教育的方式可以多元化,除了集中授课,可以采取沙龙讨论、会议交流、参观考察以及资深编辑对新编辑的一对一“传帮带”或“一对多”、“多对多”的师徒群培训方式等。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可分为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同时,可以加强与高校、学会、出版集团、培训机构等之间的合作,拓展英文编辑继续教育的途径。此外,还可利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通过在线网络课程学习及翻转课堂,达到英文编辑培训的目的。中华医学会杂志受原新闻出版总署委托,近年来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科技期刊编辑培训工作,值得借鉴。主要形式包括编辑、主编、审稿专家培训班,如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稿专家培训班等;岗位技能大赛;编辑沙龙;外语学习;编辑学研究和科研论文撰写小组;青年读书会活动;参加国内各类学术会议研讨;参加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同行评议和出版大会或参加国际书展;发放科技期刊方面的书籍等。[11]
首先,建立英文编辑培训的评价指标,反馈科技期刊英文编辑培训的效果,明确科技期刊英文编辑培训的内容、方式、等具体细节,完善和改进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工作。其次,完善科技期刊英文编辑日常考评。编辑部通过观察、测试以及出版物检查评比等手段对英文编辑的日常工作进行评价。培训评价和日常评价均作为英文编辑继续教育评价的一部分,与编辑的聘用、升职、奖金挂钩,才能促使编辑认真对继续教育。
此外,编辑部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再学习、制定编辑继续教育的各项制度、建立编辑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为英文编辑继续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另外,编辑部应鼓励英文编辑参加继续教育,对英文编辑继续教育提供信息、经费和时间支持。英文编辑自身也应有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意识,通过不断学习、撰写编辑学论文、申报或参加全国或省期刊编辑学课题,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引证报告[EB/OL].(2014-05-22)[2014-08-08]http://ej.wanfangdata.com.cn/
2 周建阳,朱诚.美国《期刊引证报告》(JCR,2013)公布中国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EB/OL].(2014-07-30)[2014-08-08]http://www.cujs.com/detail.asp? id=2246
3 王丽华,李来福,刘培一.国家应鼓励和引导创办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 24(2):361-363
4 颜帅,张昕.科技期刊如何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科技期刊的“三步走”[EB/OL].(2013-09-21)[2014-03-16]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f7cb080106kf5a.html
5 张煜,冯华.英文编辑业务素质的自我培养.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84-86
6 陆建平.我国学术期刊英文编辑专业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中国出版,2013,(2):46-49
7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中级.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8 Wong VS,Callahamb ML.Medical journal editors lacked familiarity with scientific publication issues despite training and regular exposure.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2012, 65(3):247-252
9 董拯民.莫让编辑继续教育成“鸡肋”.现代出版,2011,(1):70-71
10 郑晓南,林跃,邹栩.国际科技编辑出版界教育培训现状与动向.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8,9(4):207-210
11 王世贤,张媛,石朝云.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多途径进行继续教育的实践.继续教育,2012,(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