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尚明,张庆国,刘吉余,衣伟宏
东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全日制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施尚明,张庆国,刘吉余,衣伟宏
东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如何区别培养一直以来都是相关培养单位研究的对象。本文对侧重油气田地质勘探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特色进行了探索,将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础、三个阶段,旨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生力军。
地质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实践能力
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教育部推出在部分高校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措施,当年增加5万个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名额。2010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计划增至11万人,2011年计划招生14.8万人,2012年要求各个招生单位制定招生计划时,除将当年增加名额全部用于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外,还应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按原则不少于5%调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2010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招生专业学位类别上,把招生范围扩大到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或备案的所有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并计划用5年的时间,将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的比例调整为1∶1[2]。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是在2009年开始招生,地质工程专业第一届招生5人。至2014年9月,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在校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已经达到99人,经过5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历程,在现有时代背景下需要提出更高层次的培养模式才能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更适应时代的需求。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3]。
1.生源质量问题
由于专业学位招生初期,国家以及各招生单位没有做好宣传,前几届基本上无人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的学生都是由学术型研究生调剂过来的。由于生源数量问题导致招生时一般会做降分处理,比学术型的录取分数低,因此很多学生在考不上学术型研究生时,才把专业学位作为备选。虽然这几年录取人数大幅增加,但是由于很多学生以及用人单位都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认识不足,用人单位在不熟悉国家学位制度的情况下,也把全日制专业学位与在职工程硕士略微混淆,所以导致大部分入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跨专业考生或由其他相关专业未录取而调剂过来的,这些学生在地质工程方面的学科基础缺失或不足,导致理论基础薄弱,需要一段时间补修本科应掌握的知识,导致与其他学生相比,上手慢、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导师队伍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是双导师培养,由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共同培养,但在双导师培养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第一,校内导师所带的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没有在主观意识上进行区分,没有分别制定培养的实施方案,导致专业型学生也跟老师在校内做一些项目,没有满足在企业实践的时间要求。第二,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缺少对同一名学生培养方面的沟通,学生在学校即参加校内导师的课题,在企业即参加企业导师的课题,对于每个学生没有多少区别对待。第三,企业导师的使命感不强,有些导师接收学生参与课题,只是对其安排一些任务,对于能力提升方面没有足够的规划和设计。
有数据显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均100%认为双导师联合培养学生的初衷是好的[4]。双导师制往往由于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没有共同的合作课题而流于形式[5]。
3.实践教学问题
教育部明确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6]。实践内容应该不包括课程内包含的实验内容,而是在企业或者开放实验室针对某一任务进行的全身心的投入。随着每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现有的实践基地已经不能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需要探索新的实践内容或满足实践条件的企业。对于在企业实践的学生,如何对其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是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探讨的问题。
4.学位论文问题
学位论文质量是评价研究生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也是确定研究生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学位论文方面的不同之处在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不需要在理论上解决科学问题,但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形式可以多样,如调研报告、应用研究、产品研发、项目管理和工程设计等。然而很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仍然沿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选题思路,侧重科学理论研究和理论探讨,缺乏实践内容,而一些专家在评价专业学位论文时也不能很好地区别对待,以致不能客观地评价出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
1.一个中心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7]。专业学位虽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培养规格的侧重却不同,培养目标也大相径庭。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因此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是职业性,贯穿始终的能力就是创新实践能力。因此“一个中心”就是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硕士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年会上,参会者一致认为:“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8]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三个主要方面:第一,充分整合产学研的实践环境资源,如课题研究室、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案例教室等能够提升实践能力的场地及资源;第二,提高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使命感,并促进两位导师的沟通,针对每一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具有个体特性的培养规划及实施方案;第三,定期开展实践能力考核环节,对现有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对潜在的实践能力进行挖掘。
2.两个基础
(1)理论基础。
有些人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一些误解,认为专业型就是实践型,学术型就是理论型。其实不然,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两个基础,一个是扎实理论基础,一个是行业实际工作需要,即实践基础。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须两个基础同时具备,两手一起抓。
理论基础需要校内导师在学生理论学习阶段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在校内完成理论基础的学习,与企业实践内容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2)实践基础。
专业学位培养为特定行业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位办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少有1年的实践时间。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与注册地质师进行对接,重点培养满足注册地质师资质所需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3.三个阶段
(1)理论学习阶段。
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理论和实践两个基础,因此学生需要有校内的理论学习阶段。东北石油大学实行“三跨”模式,即学生可以在研究生3年培养时间内自由选择理论学习的学期,只要在3年内修满学位要求的学分及必修环节即可。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先在学校学习,再去企业实践;理论基础夯实的学生可以先去企业实践,在实践中遇到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再回到学校选修相关的课程提高理论基础。
(2)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可以是“两段式”、“三段式”或者“多段式”。“两段式”即将3年的时间分为两段,一部分在学校学习,另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实践;“三段式”即将3年的时间分为三段,即学校、企业、学校或者企业、学校、企业;前两种适用于实践基地培养,“多段式”适用于导师项目合作单位,也可以称为项目协同式[9],3年时间可在学校和企业间进行实时联系,不规则分割3年的时间,使实践环节总时间超过1年。
(3)学位论文阶段。
由于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的目标不同,对于学位论文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因此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对于专业学位的论文形式灵活设置,包括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这也要求导师及论文考核小组对学术型和专业型要区别对待,不要按照同样的标准去评价不同学位类型的论文,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特点给出客观的评价。但是对于论文质量的监控一直是比较关注的问题。东北石油大学通过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均设置相应的考核标准,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通过对比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得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心是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基础是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培养环节分为理论学习、实践和学位论文三个阶段。按照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达到国家和企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进而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1] 陶燕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4,(3):37-3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EB/OL].(2009-9-29)[2014-10-20].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113/201001/xxgk_79982.html.
[3]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EB/OL].(2013-11-04)[2014-10-18].http:// 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3/201311/159870.html.
[4] 李景元,蒋国平,宋建新,等.浅析“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落实情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2):21-25.
[5] 刘秀清,谭德荣,高松,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方案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20-2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9-03-19)[2014-10-20]. http://www.jyb.cn/info/jyzck/200903/t20090326_2585l1.html.
[7] 刘思炜,樊杰,董海.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2.
[8] 岳学军,燕英伟,全东平,等.产学研模式下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5):179-181.
[9] 张永泽,刘晓光,董维春.专业学位研究生基于项目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8-12.
Title: Training Mode Exploration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i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uthor(s): SHI Shang-ming, ZHANG Qing-guo, LIU Ji-yu, YI Wei-hong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mode; practice ability
G642
A
1006-9372(2014)04-0038-03
2014-10-20。
地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创新培养基地建设研究(JGXM_HLJ_2013028),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日制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GXM_NEPU_201301),2013年东北石油大学校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施尚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油气储层评价和地热资源评价研究工作。
衣伟宏,女,讲师,主要从事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培养基地建设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