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威
吉林市船营中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妇科门诊手术患者心理特征及应对
马海威
吉林市船营中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目的研究妇科门诊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根据特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以后的工作能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同时缓解其不良情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诊治的150例妇科门诊手术患者,术前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结果所发放的问卷全部收回,经过分析将其中的12分不合格问卷去除;问卷中患者的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因子评分分别为(1.48±0.48)分、(1.59±0.61)分,阳性项目均分及总分分别为(2.79±0.68)分、(27.95±19.51)分,比国内常模高,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状、躯体化、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精神病等7个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SDS评分为(53.28±4.18)分,SAS评分为(52.19±7.19)分,比国内常模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门诊手术的患者具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心理,妇科医生要引起重视,术前根据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妇科门诊;手术患者;心理特征;应对措施
妇科门诊手术类型主要有LEEP刀宫颈椎行切除术、人工流产术、输卵管造影术以及通液术等,这些均为小手术,风险随低,但是患者仍然会出现程度不等的手术应激反应。现今医疗工作者不但是对疾病的本身实施治疗,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因而对妇科门诊手术的患者实施一定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1]。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50例妇科门诊手术患者,对其术前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50例妇科门诊手术患者,所选的患者均未见有严重的肝、肾、心脏疾病,无精神神经疾病,无语言表达障碍性疾病,意识清醒,在知情同意下参加问卷调查研究。年龄在18~64岁之间,平均为(35.8±11.3)岁;婚姻情况:127例已婚,23例未婚。
1.2 方法
术前对患者方法调查问卷,具体包括一般资料、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发放的问卷全部收回,经过分析将其中的12分不合格问卷去除;问卷中患者的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因子评分分别为(1.48±0.48)分、(1.59±0.61)分,阳性项目均分及总分分别为(2.79±0.68)分、(27.95±19.51)分,比国内常模高,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强迫症状、躯体化、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精神病等7个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SDS评分为(53.28±4.18)分,SAS评分为(52.19±7.19)分,比国内常模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过去的医学诊疗主要注重对患者本身的疾病实施治疗,而现代医学模式已经逐渐的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诊疗中不但要对患者自身的疾病进行有效关注,同时还要注意其心理状态的变化[2]。妇科疾病主要是指病变位于生殖器的疾病,由于疾病的发病部位相对特殊,患者在就诊时存在害羞的心理,在加上手术会带给患者一定的创伤,术前患者常常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对患者的手术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实施人工流产术患者多存在紧张的心理,这时会对迷走神经产生刺激,使其反射增强,释放大量乙酰胆碱,导致患者出现呕吐、恶心、大汗淋漓以及胸闷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患者出现休克表现。
妇科门诊手术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担心手术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2)担心术中有意外情况出现;(3)担心麻醉效果不好感到疼痛;(4)对手术本身存在担心和恐惧;(5)担心术后出现复发或者遗留后遗症。
总而言之,妇科门诊手术的患者具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心理,这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妇科医生要引起重视,同时将对患者的心理掌握情况告知护理人员,以便护理人员在术前根据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1]诸葛苏必. 妇科手术病人的焦虑抑郁心理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12):854-855.
[2]段泉泉,胜利. 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11(9):641-642.
R473.71
B
1674-9308(2014)05-0062-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