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医英译译者※

2014-02-05 08:14:25王珊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古文术语英译

苏 飞 王珊珊

(1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公共外语部,北京 100029)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中国对世界医药界的巨大贡献。尽管中医在世界上还只是一种替代疗法(Alternative Medicine),但传统中医的草药疗法、针灸推拿和各种养生疗法对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疗效有目共睹。

“全世界大约有40多亿人在服用植物药”[2],中医的发展空间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当代中国,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医走出国门成了一种必然趋势。然而由于语言文化障碍,传统中医的文本和术语在翻译成英语时困难重重, “如何准确、简明、易懂地翻译中医术语和文本是大家的共同目标”。[2]被称为 “全文英译 《本草纲目》第一人”的罗希文研究翻译 《本草纲目》三十余年,苦于合格译员难求,只得独自一人担当翻译。如何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英译译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本文试图论述中医译者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中医英译译者,从而更好地将中医传播至全世界。

1 如何做好中医翻译

1.1端正翻译态度 严肃认真 在翻译中医文本时,难免遇到自己不太熟悉的内容,此时需要向懂中医的专业人士请教,或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完全理解后再翻译。对待中医英译要严肃认真,不可妄自猜测原文意图,或者在翻译中故意遗漏关键字词甚至整个意群,因为这些遗漏的信息往往是中医文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在翻译中遗漏,会严重影响外国读者对中医文本的认知。 “翻译这个环节如果出了问题,轻则给读者带来困惑,重则带来安全隐患。”[3]

例1原文: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演变是由实致虚,早期以实邪为主,主要是痰热血瘀,其次为气郁胃热;病程迁延,由实致虚,渐至邪实正虚同时并见,终至五脏气阴两虚为主,瘀血阻络。

原译:The finding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 in pathogenesis is usually from excess to deficiency.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iseases there are usually excessive patterns.The most common pattern is Phlegm Heat with Blood Stagnation.The diseases may then change into both excess and de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Qi and Yin become deficient and may develop into Five Zangs Qi and Yin Deficiency as well.Blood Stagnation becomes more dominant at this stage.

改译:The finding shows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 is from excess to deficiency.In the early stage excess pathogen is dominant.Phlegm heat with blood stagnation is the major pattern followed by qi constraint and poor digestion.The condition is then protracted and turns from excess to deficiency and then gradually to co-existence of excess pathogen and deficiency of healthy qi.In the end qi and yin deficiency of the five zang organs becomes dominant with the blood stasis blocking the channels.

例子中, “其次为气郁胃热;病程迁延,由实致虚”解释了糖尿病在中医病机演变中的重要过程,结尾处的 “阻络”描述了病情的严重程度,然而在原译中竟然完全省略,且没有将 “虚实转换”体现出来。这种显而易见的漏译导致了原文重要信息的遗漏。正是由于以上两处漏译,外国读者阅读后没有了解到病情演变过程和严重程度,可能会对中医病机产生质疑。

笔者研读了大量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和大量出版发行的中医杂志文章英文摘要后,发现了大量重要信息的漏译,这些漏译暴露了译者态度不够严肃认真。事实上,许多漏译可以通过仔细研读而避免,因此端正翻译态度是保证中医英译质量的第一步。

2.2提高中英文双语能力

2.2.1 提高汉语古文理解能力 中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传统, 《黄帝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等著名中医经典是中医的源头。中医注重传承,许多现代中医术语都传承了古文文字。因此要想正确翻译出中医文章, “仅懂现代汉语不够,还要懂得古汉语和医古文,还得擅长把医古文转化成简明的现代文”[4]。

中医中有 “阳损及阴”和 “阴损及阳”两个术语。如果不懂古文,将 “损及”二字放在一起理解为“负面影响”就是理解错误,而根据这种理解容易将其翻译为 “Yang affects yin”和 “Yin affects yang”。其实 “阳损”或 “阴损”应放在一起,表示 “阳虚”或 “阴虚”,而其中的 “及”才是累及的意思。如果译者不懂古文,又没有查阅资料的职业态度,就容易造成误译。如果译者查阅资料就会了解 “阴损及阳”指的是 “在阴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阳虚,多由于阴液亏耗,以及遗精、盗汗、失血等慢性消耗性病症发展而成。”[1]“阳损及阴”是指 “在阳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阴虚,多由于肾阳虚、精关不固,失精耗液,或气血亏虚,或阳虚自汗,伤耗津液等所致。”[1]因此,“阳损及阴”应译为 “Yang deficiency gives rise to yin deficiency”。 同理 “阴损及阳” 可以译为 “Yin deficiency gives rise to yang deficiency”。

这一例子说明了医古文的重要性,如果无法看懂中医经典著作中的古文,就无法准确翻译出这些经典。作为中医译者要打好古文基础,注重对古文的理解,经常读医古文,最好能接受医古文的专门培训。

2.2.2 提高英文选词能力 中医英译选词要恰如其分,注意词汇的感情色彩。在一篇有关亚健康的中医论文英文摘要中, “思虑”一词翻译成了thoughtfulness,属于明显的误译。这里thoughtfulness来自形容词thoughtful,其英文释义是always thinking of the things you can do to make people happy or comfortable,serious and quiet because you are thinking a lot, 以 及well planned and carefully thought about, 即thoughtful大 多用来表达 “非常体贴、周到”的意思,而 “思虑”指的是过度忧虑,可以翻译成pensiveness,这个名词来自形容词pensive,英文释义为thinking a lot about something,especially because you are worried or sad,因此pensiveness可以用来表达一种病态的过度思虑,适用于翻译 “思虑”。

又如中文原文为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译文将 “影响”译为impact则十分不恰当。本句中 “严重影响”的意思是会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而impact是一个中性词并没有负面意思,无法传达出原意,可以改译为 “This disease has significantly lowered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2.2.3 避免语法错误 首先,应避免英文句子中的动词形式的用法错误。例如,在某篇中医文献译文中有如下 句 子 “After analyze the entire information, which collect from all sources, the Chinese medication in Taiwan is coming from China.”。 其中, analyze应改为现在分词analyzing,collect应改为被动语态is collected,且analyze的主语应该是人,而不是the Chinese medication。句子虽短却出现三处语法错误,外国读者怎能不质疑文章内容的可信度。

其次,避免标点误用。中文和英文在标点符号上有许多差异,常见英文标点符号误用包括英文中用中文句号 “。”结尾,以及英文逗号误用。例如译文“Sub-health is an unhealthy state between health and disease,it seriously impacts people's life quality。” 这是一个短句,却有两处标点误用。第一,英文两个并列句子之间是不能只用逗号连接,如果是并列结构,必须有连词and连接。第二,用中文的句号 “。”而没有用英文的句号 “.”。尽管这些错误显而易见,却经常被译者忽视。中医英文译文应该具有严谨性,标点错误往往会产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效果,必然会让外国读者对译文内容产生疑问。

除了要注意动词时态问题和标点符号问题以外,翻译中医文献时要注意避免语法错误,例如:主谓不一致、语态误用、冠词漏用、情态动词误用、介词误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误用、各种从句错误等。

2.3了解中西医医学知识和中西医英语知识 中医译者要想读懂原文,且能准确传递原文意义,就需要具备一定的中西医医学知识和中西医英语知识。

例2原文:益肝消癥汤加减对I期肝癌和气滞型肝癌的累计生存率和生存期的影响效果最显著。

原译:Yigan Xiaozheng Tang has a respectively influencing in Qizhi type liver cancer and 1 period's liver cancer.

改译:Liver-boosting and Abdominal Mass-eliminating Decoction is most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the accumulated survival rate and extending the life cycle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out of qi stagnation and stage 1 liver cancer.

要想翻译好这个句子,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医和西医知识,如 “癥”在中医中指的是 “腹中结块的病”,中药益肝消癥汤在音译后名称冗长,而且毫无意义的音译很难给英语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益”字可以翻译为benefit[5],“消”可以翻译为disperse[5],因此该中医术语可以翻译为Liver-benefiting and Abdominal Massdispersing Decoction。 “气滞”不适合全部音译成qizhi, “滞”采用音译法外国读者无法理解这个字的含义,适合采用解释法,将 “气滞”译为qi stagnation。此外,西医术语 “一期肝癌”可以在网上搜索平行文本 (parallel text), 得到译文stage 1 liver cancer,而非原译文中的1 period’s liver cancer。原译还把句子主干部分的 “累计生存率和生存期的影响效果最显著”略译为respectively influencing,是明显的误译。

这一译例说明中医文献译者必须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可以在平时积累时多阅读中西医书籍。另外,要熟悉医学英语词汇和中医中基本名词术语的译法,最好能系统接受医学英语和中医翻译的培训。

2.4学会采用翻译策略

2.4.1 注意中英差异 采用灵活处理的翻译策略 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许多情况下成为翻译的障碍。中英文差异主要体现在:英语讲究结构和语法的完整,注重形合,而中文注重意境,流水句多,外形松散而内含逻辑关系。[6]当原语(Source Language)句子的表层结构与目标语 (Target Language)不一致时,需要进行句子结构调整,使译文和原文的内容相一致。[7]

例3原文:肝细胞肝癌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肝癌居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且呈逐年增高趋势。

原译: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y in china and even the world.Cancer mortality is the second position in China and it was on the increase trend.

改译: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ies in China and even in the world,ranking second in terms of mortality rate among all types of malignancies in China which still increases year by year.

原译中间的句号将前后两句断开,其中第二句的主语cancer mortality由于缺少物主代词就显得不知所云,没有标明是什么肿瘤的死亡率,逻辑不通,而将两句合并为一句,则逻辑关系就非常严谨,充分体现了英文句式重形合,中文句式重意合的特点。

译者要从读者的角度抛开原文,通读译文,可以将多余的信息删除,将两个短句子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在一起,以便让读者充分理解译文要传达的逻辑关系。

2.4.2 统一术语 是否能正确翻译中医术语也直接决定了译文的质量,但中医术语翻译尚存在许多问题。“尽管国内外出版的英文中医药书刊,当前正在迅速增多,但用词并非完全统一,几乎每个中医药名词术语都有多种译法”[8]。 “中医英译目前比较混乱, 同一概念, 译法解释有时大相径庭。”[9]例如,仅 “气”一字就至少有qi[10,11]和vital energy[10]两种译文。 译文qi采用音译异化法,已经被西方世界所广泛接受,音译时起初需要斜体,一旦在英语中已经广泛接受则不需要斜体,也就是qi;vital energy是采用解释法得出的译文,通俗易懂,但无法体现出中医名词的专有特性。又如 “实邪”也有多种译文,如excessive pathogenic factors[10], strong pathogens[2]和 excess evil[5]。 术语译文多样化可能会造成读者错误地认为这些不同的英文术语在中医原文中所指的是不同的术语,而实际上在中文中对应的都是 “实邪”。在目前多种术语尚未统一的情况下,中医英译者至少要做到在同一文本中实现术语的统一。

3 结语

中医翻译工作任重而道远,中医英译译者需要持有严肃认真的翻译态度,具备必要的中英文双语能力,能看懂古文,且具备较好的英文写作能力,有丰富的中西医和中西医英语知识,掌握翻译技巧及策略,才能持之以恒,更好地把中国的宝贵医学财富分享给全世界,让更多人读懂中医,接受中医,并从中受益。

(本文所举译例均出自某高校中医药专业博士或硕士论文摘要译文或中医药文献译文)

[1]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1,168.

[2]帅学忠.常用中医名词术语[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86.

[3]李长栓,施晓菁.理解与表达:汉英翻译案例讲评[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8.

[4]徐象才.简论中医英译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9):1914.

[5]杨明山.精编常用中医英语字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202,225,163.

[6]宋天锡.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6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08.

[7]李敏杰,朱薇.英语笔译训练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08.

[8]李照国.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方法探索[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5.

[9]陈裕.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62.

[10]方廷钰,嵇波,吴青.新汉英中医学词典(第二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221,279.

[11]谢竹藩.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

猜你喜欢
古文术语英译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国学(2021年0期)2022-01-18 05:58:20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学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42
要目英译
社会科学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译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