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胜,苏洪仙,郭海福,闫 鹏
(1.肇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2.肇庆第四中学,广东 肇庆 526060)
自从教师岗位聘任由主管部门“分配”转变为市场化运作后,教师来源拓广,许多社会在职人员和非师范类毕业生争相进入教育行业;而与此同时,中小学生源锐减致使教师岗位需求量相对减少,这与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包括师范生)剧增之间产生了供需矛盾.当今时代,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其行业稳定性使教师这一职业成为新的就业热门,上述情况对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形成了强烈冲击.目前,一些师范生综合素质较差,在施教技能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和缺陷,这些缺陷常常导致他们在面试考核中被淘汰.师范院校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审视现在,放眼未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师范生的培训力度,凸显师范特色,使师范生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以质取胜,实现顺利就业.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在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师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谈谈一己之见.
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师范生既要具备简洁准确、清晰流畅、富有感召力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要具备规范美观、脉络清析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多变的肢体语言,着装也应稳重得体.教学语言使用得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抓好以下4个方面.
第一,应将语言表达能力达标作为高师院校输送合格毕业生的一个必要条件[1].第二,改变授课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大力推广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使师范生提前进入教师角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第三,开设相关课程.要借鉴其他学科和艺术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并将之与教学语言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语言表达体系.比如,可开设教学语言、教育语言、交际语言等专门性语言表达技巧课程,以及硬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书法等书写能力培训课程,还可开设教师仪表课.第四,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第五,应引导学生加强阅读,不断积累知识和丰富阅历,提高自身文化底蕴.
教育理论素质指师范生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理论知识,它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教育理论体系涵盖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哲学、教学社会学、教育史、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决定着教师未来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为了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理论水平,高等师范院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将相关教育理论课开足、开全,同时应加强对教学目标实效性、教育模式科学性、教学方法灵活性的指导与监督,使师范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应用和发展其程序性知识,满足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需求.第二,教师应不断对教材及教法进行完善、补充和改进,使两者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第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不断更新其对教材与教法的认识和理解,使其具备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意识和能力.第四,从中学选聘优秀教师走进高校,及时传递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成果,加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指导和培训.第五,向学生传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意识,使之形成教学规律表现形式多样性的教学理念;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第六,利用微格教学、教学见习及实习等实践活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师范生的必备素质之一.师范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中小学学生,他们正处于心理叛逆期,尤其是留守儿童、网瘾少年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使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如何及时、恰当、有效地与中小学生进行沟通,这是师范生将来必须面对的问题,由此要求师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为此,高师院校有必要开展、普及好心理健康及心理学有关知识的教育:第一,高师院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第二,鼓励学科教师因地制宜地在学科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教育.第三,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班级建设以及党、团活动中,注重心理教育的随机性.第四,建立以教育、心理专业教师为核心,以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工作者为外围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保健、咨询工作,建立并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到及时跟踪和指导.第五,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等各类心理服务机构,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让教师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第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选修相关课程、听心理辅导讲座及参加心理沙龙等解决心理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演心理情景剧,或者加入大学生心理教育社团及心理学课外兴趣小组,由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第七,借助计算机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心理网站得到心理辅导.第八,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要千方百计地调动一切资源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师范生能拥有一颗平和之心,让他们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训练、指导、咨询、矫治的同时,掌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服务知识,形成包容、忍让、谦虚、进取的内在优良心理品质和人格魅力,使之将来既能胜任教学工作,又能指导、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才的工作,其任务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决定了对教师业务素质要求的多样性.师范生学习阶段是教师角色的预备期,这个阶段除主要获得本学科广而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加强文理交叉渗透与结合,逐步实现理科课程人文化,人文课程科技化;教学内容中不仅要融入最新的学科信息与动态,还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相关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拓宽课程领域,引导和培养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世界这3个维度对课程进行整体关注.师范生必须熟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博学厚德,厚积薄发.除了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科前沿动态的关注,师范生还应对相关学科及人文学科进行涉猎,这样才能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成为各种教育资源与信息的交流平台.高师院校还应加强学风、考风的建设力度,实施多种教与学的激励措施,不断完善双学位、双专业及选修课等制度建设.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衡量教师职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师范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用之得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当今时代,师范生对于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研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方法与模式的科学化,使教学过程和结果达到最优化.为此,师范院校应建立系统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构,构建有效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体系,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正确导向[3].
教师的教育能力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得以体现,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所必备的带有职业特点的能力.它与教育教学活动密不可分,是直接影响其活动质量与效率的多种特殊能力的有机结合[4];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有生力量,应在接受师范教育的同时强化教育能力的培养.
分析教材的能力表现在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清晰解读教材内容的横纵联系,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所教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了解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间的联系;还要能够分析出知识点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实际的联系,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善于将教材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还要认真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突破思维定势,分解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真正将教材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切忌“照本宣科”,只局限于对教材表面知识的认知,忽略对“隐性知识”的把握.
说课目前已成为师范生求职竞聘的重要考察环节,对师范生实现顺利就业意义重大.帮助师范生掌握说课的要点、培养其说课能力,是师范院校教师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依笔者之见,师范生要实现从学生向准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克服心理与说课技能双重障碍,应充分利用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等课程,以及化学教育实习、说课专题讲座和说课竞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说课能力.同时,师范生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其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通过刻苦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说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其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结构与特点等也要了然于胸,还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法,这样才能将课说到“点”上[5].
教学过程要体现实效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还要易于学生接受,要使教学过程主线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监控和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强化师生互动,力求将知识讲“活”.良好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教师应善于并及时处理学生上课“开小差”的情况及其他偶发事件,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重组.
中国基础教育受儒家文化和前苏联教学模式的影响,缺乏学术自由和公平竞争的管理机制,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今的中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必须建构一种以启发学生的能力与智力为宗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动性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广吸博纳现代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建构起现代型的知识结构系统.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师范生首先自身应具备创新能力,培养自身多元思维能力和鲜明的个性,还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与学两方面效果做出衡量和判定.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使师生共同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力求建立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法和手段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不应以成绩优劣为唯一标准,应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的群体性问题,应依据其年龄心理特点进行评价.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中,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是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高师院校学生一定要学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师范生将来若从事教育工作,应学会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关爱学生的情感,关怀学生的学习,以宽厚之心包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育者若仅仅满足于对教材知识的传授显然远远不够.很多学生未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甚至不会自学,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传授现成知识的理念不无关系.要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教师必须具有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体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曾有教育家指出:如果在小学低级阶段,学生依靠教师讲授所获取的知识为100%,那么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过自学所得知识就应占到20%;中学阶段自学求知则要逐步增到50%;而在大学阶段,则应以50%的自学量为起点,逐年增加10%左右的自学量,到临近毕业时,学生自学所习得的知识应达到90%以上[7].由此而言,师范生必须具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习惯之能力.
教学反思指教师对自身亲历教学活动的监察、评价与反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调解、校正和自我监控.教育对象的基础、接受能力及教育环境千差万别,师范生应具备进行教学反思的能力,能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反馈意见,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预定计划和工作流程,使自身的教学工作得以不断优化.同时,师范生也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以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科研能力可分为2个层次:一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将自己的实践、感受、认识撰写成教学经验、体会文章的能力;二是指在教育科研理论指导下,通过科学选课,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能力,是较高层级的科研能力.师范生必须了解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自觉培养自己的初级教育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突出师范性,必须做到思想、心理教育全程化,课程设置合理化,教学方法科学化,能力培养重点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如此才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师范类毕业生,以满足时代和社会的迫切需求.师范生的培养规格与水平,不仅关系到高校办学水平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教师后备队伍的培养质量和中小学生教育质量的大问题.
[1]陈伟琳,马洪涛.师范院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思考[J].天中学刊,1999(4):94-96.
[2]冯奕兢,李艺.从记忆知识到创新能力的跃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训练研究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29-32.
[3]郑燕林,李卢一.师范专业实习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287):11-15.
[4]李斌.关于教师能力结构的分析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54-56.
[5]谢建平.高师院校应重视师范生“说课”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11:72-73.
[6]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
[7]周金声,赵丽玲.大学教学方法亟待改革[J].教学理论与实践,1998(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