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4-02-05 06:29
镇江高专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意境美的课文

王 艳

(镇江市第三中学,江苏 镇江 212003)

中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如同一颗闪亮的珍珠,从众多角度展现了美的不同风姿[1],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面对着中考的要求,教学中注重对个别句子的赏析、分几步进行答题等要点的落实,课文中美好的形象和意境都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低下[2]。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提升语文能力。

1 多样美读课文,感受美

“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是将语言文字经过情感加工使文字语言有声化,使加工后的文字能激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使人产生美的享受[3]。朗读使人深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毫无障碍地接受作品的感染熏陶,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欣赏境地。

教师要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中情感丰富的语段,用极富美感的语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带进语文的美丽世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美的境界,使学生、教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分析课文之后,可让学生自读,试着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本的情感熏陶。例如教授《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提问:济南的冬天很美,但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能探究一下原因吗?学生分别从修辞和作者的经历等方面进行评析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讨论的结果,柔和的阳光、秀气的小山、可爱的小村庄、羞涩的薄雪、安详古老的济南城,学生陶醉其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选用自己理解的如“喜悦、赞美、恬静、怀念”等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揣摩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读出“温情”,读出“山秀”,读出“水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诵读之力,在品读语言中欣赏美,集知识、思想、情感和艺术于一体,把内容、形式之美和谐统一,能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功能。

2 多角度分析教材,品悟美

文学有着越超文字表面的丰富的意象世界,如果不能领悟文章深层次的意境,则文章就会显得平淡无奇。教师可以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对课文进行逐层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2.1 抓住美的语言

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重挖掘意美情深、发人深思的语言以展现作者抒发的情思,可以推敲传神的词语,欣赏优美的句子,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回味其优美的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学习语言美到理解意境美。

2.2 分析美的形象

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历久不衰具有广泛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执着顽强的贝多芬,积极乐观的鲁滨孙……,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通过对人物人格的鉴赏,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学会鉴别生活中的善恶美丑,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更好地感悟生活中的情感。如《散步》中人物形象的美让我们如沐春风。母慈子孝,一家人真是其乐融融啊!让学生通过品味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的熏陶。

2.3 体会美的意境

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4]。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形式多样、形象优美、内容丰富的插图。恰当地指导看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教师在领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用紧扣课文主题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课,并适当配合一些肢体语言,同样能引起有效感知,使学生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幅落寂单调的悲凉秋景,表现了作者远在天涯,愁肠欲断的情怀。课本中这首散曲旁边有幅插图,教学中可启发学生联系图中的景物进行想象,即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加工,展现出一幅立体画面。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情感交融。

2.4 揣摩美的主旨

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主旨,而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语段或语句,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如《囚绿记》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透过文章关键句“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抒发了作者对光明与自由的热切向往。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这些充溢于文章中的情志之美,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

3 深度比较阅读,鉴赏美

要提高鉴赏力,比较的方法是不容忽视的[5]。可见,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灵活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会更准确、深入,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鲁迅的《孔乙己》与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进行比较阅读: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性格特征有何不同?孔乙己被摧残和范进发疯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家的创作意图、认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人物性格,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人格。

4 充分发挥想象,创造美

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鉴赏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从而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例如在学过《皇帝的新装》一文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续写文章。这类续写练习十分必要,不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还进行美的创造。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6]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结合语文教材为学生开创一片审美的天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美的真谛。教师要本着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发现美、感悟美、鉴赏美、展示美。

[1]吕春平.浅议初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J].群文天地,2012(18):182.

[2]李国斌.语文因美而立,阅读教学因审美而不惑:初中语文课内阅读的审美教育探微[J].科教文汇,2012(4):82-84.

[3]欧光芳.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115-116.

[4]杨月英.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1):76-77.

[5]吴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美学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0):72.

[6]李兰英.注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3):29.

猜你喜欢
意境美的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背课文的小偷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背课文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