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路径探微

2014-02-05 06:29吴建强
镇江高专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师生校园院校

吴建强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江苏 镇江 212003)

高职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项重要职能,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学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断出现新的社会矛盾,诸如治安、消防、交通等安全问题与校园安全管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高职院校只有对传统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和突破,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对师生员工的的影响力、塑造力和渗透力,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学校的长治久安,有效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 高职安全文化的内涵解析

1.1 安全文化起源及内涵

安全文化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中,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的概念首先由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核安全检查咨询组(INSAG)于1986年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分析报告中作为核安全对策提出[1]。随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出版了《安全文化》一书,其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该书的面世标志着安全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国传播与实践。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当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明确提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相关机构对安全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阶段性的重点发展目标。在国内学者的现有研究成果中,安全文化主要表述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2]安全文化内涵较为丰富,不同性质的行业,其内涵与特点也不尽相同。

1.2 高职安全文化的内涵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高职学生往往处于生产、建设第一线,面临着较大的职业安全风险。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高职学生安全文化素养的现实需求。

高职院校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与高职文化的集合体,是学校为维护广大师生的正当合法权益和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发展,通过对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健全校内安全设施、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等方式,努力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减少和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营造平安、和谐校园环境的一种文化现象[3]。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利用文化从更深的层次影响师生员工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等,帮助他们树立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全面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修养,加强他们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最终使其行为自觉满足安全健康的要求[4]。

2 高职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庞杂而艰巨的任务,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复杂。目前,其建设水平处于初始阶段,理论尚未成熟,实践也处于初步探索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其主要表现如下:

1)文化积淀不够深厚。校园文化是灵魂,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它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及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内容。文化建构需要长期的沉淀、积累和提炼,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我国高职院校具有办学历史短但发展迅猛的特点,截至2010年底,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已达1 100多所,高职在校学生800多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半壁江山”。在近20年的规模扩张中,高职院校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而对安全文化明显重视不够。高职院校目前学制为3年,大多采用“2+0.5+0.5”的教学模式,除去校外实习与实训的时间,学生真正的在校时间不足2年,在不长的时间内难以形成高度的文化认同感。

2)资金投入不够到位。当前,高职院校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安全工作处于边缘化地位。近年来,由于生源数量锐减,为了抢占生源市场,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招生工作,把招生视为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人、财、物方面都给予大力倾斜。而在安全工作方面,严格控制安全保卫日常经费支出,减少对人防、物防、技防等投入。同时,由于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领导常因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犹豫不决。

3)规划设计不够科学。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师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安全理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安全场所和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常规安防和危机应急处理,传统性安全以及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等。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安全文化建设缺少统筹,具有随意性、临时性特点。有些院校虽确定了长、中、短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但迫于招生、就业、师资等一系列即时性和关键性的显性问题,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往往沦为摆设。

4)思想认识不够全面。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多发,许多院校越来越认识到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安全管理措施,但思想认识比较片面。一是重物质,轻精神,文化建设未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硬”;二是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忽略人文精神塑造,尤其对学生的安全素质培养不够;三是口头上重视,思想上麻痹。从表面看,领导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逢会必讲安全,但这往往出于对责任追究的担心和预防,并非真正出于对“安全发展”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安全管理工作未能实现常态化、机制化。四是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清。部分师生认为安全工作是学校领导、保卫部门的工作职责,自己则是受保护的对象,对安全文化建设漠不关心。

3 高职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探析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保证学生平安的主要手段,也是确保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从战略高度与可持续发展角度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出发,以师生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为抓手,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手段,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3.1 明晰安全文化建设任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校园安全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是积极的文明的大众文化。加强“文化管理”关键在于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积极构建安全文化体系,重视师生的安全知识、技能和意识培养,并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背景[5]。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领导尤其是校长的领导和引导作用。“对于建构和巩固学校文化,在组织内部和外界传递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等方面,校长负有主要责任。重视维系和巩固学校组织的文化被认为是校长有效领导的主要特征。”[6]此外,还应努力提高其它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传达安全价值观念,并不断进行培育,以提高安全文化的建设效率。要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将安全思想、安全哲学融入到校园管理中,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位师生,做到“一岗双责”,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切实树立安全文化建设“全校一盘棋”思想,远离“隧道视野”和“局部观念”。

3.2 创新安全管理工作载体,打造安全精神文化

安全精神是校园安全文化之魂,是判断一所学校是否真正形成校园安全文化的标杆。安全精神文化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员工所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安全价值标准和安全信念等,体现为师生员工的安全思想和安全意识,包含着有关安全管理的经验和理论[7]。安全精神文化可有效激发师生的安全意识,在思想深处扎根并自觉付诸于实践。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宣传学校的安全理念,以培养师生正确的安全观以及良好的安全素质为核心,利用一切媒介和手段传播安全文化,实现以“文”化人;要积极拓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介的宣传作用;要大力推进校园可视化安全管理,健全安全标识和警示语,对师生起到直观感染并内化为自觉行动。

高职院校还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安全管理载体,可从学生关心的安全知识和存在的安全问题出发,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环节入手,全面加强安全文化课的建设。如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在全校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案例与分析》选修课,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3.3 提升安全文化管理硬件,建设安全物质设施

安全物质是安全文化的载体和表层部分。安全物质文化往往能体现出学校领导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反映出学校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8],它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卫生防疫设施、视频监控设施、消防设施、交通设施等,完备的物质安全硬件能为安全工作提供保障。当前,许多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建筑安全布局不合理、安全防范设施建设不到位等情况,这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要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就必须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校园物防和技防设施投入,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不断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提高安全化的程度,逐步建立起覆盖校园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防盗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交通安全系统等。通过校园安全管理硬件的提升,真正实现“物防、技防和人防”的相互补充与深度融合,从而体现安全物质文化的深刻内涵。

3.4 构建特色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制度是安全文化实施的重要手段。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旨在使安全工作的规则、章程、程序、方式、标准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种响应效果和约束作用[8]。通过安全文化制度建设,有利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高职院校应建立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举措;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实行院系、部门自查与学校安全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其周边安全;建立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机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建立师生管理机制,规范师生言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师生心理安全教育等。此外,还应针对本校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组织专家论证、评估,根据当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形势,吸收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积极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有效健康的安全管理思想,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安全工作实效性。

3.5 发挥师生主体实践功能,规范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是安全文化的主体和形式,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9]。人的文化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安全文化行为同样如此。从国内外的统计分析资料来看,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表现为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不强、安全习惯不良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将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安全理念渗透,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达到自觉以理念指导行为的良好风尚。

师生员工是高职院校内最重要、最主要的群体,安全文化建设当然离不开这个主体。高职院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应以师生为核心,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参与治安、消防、交通等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只有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总体规划,积极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以及安全行为文化,才能真正为广大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1]玉新中.从哲学角度探析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7):68-71.

[2]张景钢.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电力安全技术,2006(9):22-23.

[3]高建军.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提高师生安全文化素质[J].学习月刊,2009(5):70-71.

[4]邹长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及建设[J].湖湘论坛,2005(2):87 -88.

[5]孙宗胜.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3):117-120.

[6]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强海燕,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0.

[7]张洪杰.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究与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6):245-248.

[8]王军.构建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思考[J].琼州学院学报,2009(4):49-50.

[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安全文化论文集[G].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35.

猜你喜欢
师生校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