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祥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有时也称关键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职业社会能力 (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和创新改革)和职业方法能力 (包括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自我学习和外语应用)[1]。专业课教学“双核并重”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既注重课程本身所属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又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即双核心能力目标兼顾。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已越来越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重要内容和共识。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齐头并进。如果说,高职教育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 (笼统的)转变是一次重要改革的话,那么,正在进行的从最初的笼统的能力本位向 “双核并重”的能力本位变革将是高职教育又一次更重要的变革,因为它更加符合高职生源群体发现适合自身智能特点的职业和爱好,更加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当今经济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实施 “双核并重”需要有效的切入点,而专业课程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专业课程教学的第一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掌握就业、谋生、发展的专门本领;而在此基础上,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专业能力的训练过程中,也一并掌握职业迁移中十分重要的职业社会能力和职业方法能力。专门能力与普适能力并重、兼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之举,具有现实必要性和有效性。
首先,拥有一个符合要求的课程教学团队。众所周知,对高职人才培养而言,制订一套合理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调研、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架构等固然十分重要,但能否实现培养目标,关键还要看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条件和实施效果。其中,任课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对专业课教学而言,要顺利实施 “双核并重”改革,对任课教师有以下要求:首先,任课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改革意识;其次,任课教师既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双师素质,又具备一定的职业核心能力;第三,任课教师应掌握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一般方法。
其次,具备教学改革所必需的设备设施条件。正所谓缺少道具,演不好戏,专业课程的教学有别于公共课,它需要使用必需的实训设备和有相应氛围的场所。为了提高效果,有时需要理实一体化教室,甚至需要有车间式真实场景的实训教室。
2.2.1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原则
“双核并重”教学必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原则。因为当前高职学生主要是普高、中职生源,学习主动性或持之以恒的 “定力”欠缺。如果没有教师主导,做好必要的教学设计、引导、规范甚至督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必须时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因为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要让学生对所学感兴趣,并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学会专业技能,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总之,就培养人而言,教师是重要的外因,但学生才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满堂灌、包办的话,学生是很难掌握本领的。
2.2.2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在学校学习除了课堂学习还有课外学习,也就是不仅有第一课堂,还有第二课堂。就课程学习而言,第一课堂是规定动作,是主阵地,但时间空间毕竟有限;第二课堂则是自选动作,时空充裕,是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消化和拓展。育人是有个过程的,“双核并重”教学尤甚。因此,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从学习规律性而言,这样效果最好。
现以港口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机电类专业《液压与气动》课程为例,展示 “双核并重”改革实践要点。
基于 “双核并重”的考虑,把课程目标改为:本课程通过相关项目教学,融 “教、学、做”为一体,最终使学生具备拆装、分析和维修液压 (气压)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备基本的职业社会能力和职业方法能力。在认知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基础上,增加上述职业核心能力目标的要求。
教学设计思路上,本课程立足于岗位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紧紧围绕液压与气压系统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其内容分为液压传动、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回路、辅助元件、典型液压系统、气压传动等七个模块共16个项目,在各个典型任务的知识、能力要求上,体现专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并重。
在教材选择或编写上,除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求外,充分体现以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突出 “双核并重”培养的设计思想。教材体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教学目标;②工作任务引入与分析;③相关知识;④任务实施;⑤知识与技能拓展;⑥思考与练习。此外,充实课程网站关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内容,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在组建学习团队时,主要考虑针对性、合理性。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有层次的。因此,在班级中可以组成层次梯队,实行分类学习、分类指导。另外,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在进行学生学习团队组建时,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组合。有时,团队成员需要互补性,这样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时,团队需要强强组合,发挥优势。要让每个学生在团队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这样,既有独立任务,又有合作要求,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鉴于上述,本课程中,分三个层次组成学习团队:
第一层次,针对全班,成立6个课程学习小组,每组6~8人,主要是为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活动时间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基本任务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具备专业课程规定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相应的职业核心能力。
第二层次,针对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挑选8~10人,成立课程兴趣小组,共同学习、研究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全面巩固、提高涉及本课程的知识、能力水平。活动时间为每周1次。该小组的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课程兴趣,努力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和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做到 “人有我优”,具备一技之长,以吸引和带动其他学生的进步。
第三层次,针对学业优秀的学生,挑选4~5人,组成技术创新小组,从事研究性学习,以项目为载体,力求取得一定的成果 (如校级、省级)。活动时间为每周1次。该小组的任务是使学生对课程由兴趣变成爱好,努力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和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做到 “人优我精”,成为特长生。
行为导向教学是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精髓,是专业课 “双核并重”的教学可以借鉴的重要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应根据专业课程的专业能力目标、职业核心能力目标、教学实训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在能力专项训练中,主要按照 “五步法”组织教学和训练,即:目标解读、活动示范与案例分析、教学准备、行为引导和过程考评。作为任课教师,事先应针对具体项目、任务等提供训练手册,明确在各个具体项目、任务等实施过程中,主要训练何种专业能力、何种职业社会能力以及何种职业方法能力;其中包括教师做什么、如何做,学生团队做什么、如何做。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以规范、督促学生团队的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在某个阶段教学任务完成后,任课教师有必要做好教学评价工作,总结得失,对学生团队或个人进行适当的奖罚,以鼓励先进、鞭策掉队者。任课教师必须重视这个环节,而且要督促学生团队和个人重视,从总结中找问题、寻方法、促提高。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能力很管用,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在目前高职学生学习风气不佳的情况下,通过在 《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中实施 “双核并重”的改革,感到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增加了,提问的学生明显变多,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课余时间,不少同学注意力从玩电脑游戏转到找学习素材和小组讨论上,信息获取处理、逻辑推理、数字应用等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如:由本人指导、学生主持4位同学参与的 “实用新型手柄式气动液压泵研究”课题入选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完成;由本人指导的课程兴趣小组项目 “液压系统故障分析研究”入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课程兴趣小组、技术创新小组同学在技能竞赛、科技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不少学生液压方面特长和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毕业实习、就业竞争中得到了展示和认可。
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 “双核并重”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探索。就总体而言,问题和困难还有不少。首先,缺少动力机制。很多教师缺少动力,认为教学是个良心活,改与不改待遇没啥区别,教师改革的积极性总体还不高。其次,教学理念与方法有待创新。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跨度很大,教学方法手段各不相同,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第三,改革的硬件条件有待于尽快改善。不少课程还缺少必要的实训设备设施,任课教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亟待改变。
[1]周伟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及其教学方法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4):37-39.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高永祥.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互动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5):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