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堡感受文化差异的痛
笔者有幸在2014年10月中旬到德国的汉堡参加第六届主旨为“中国与欧洲相遇”的汉堡峰会。会上,聆听了李克强总理和欧洲一些国家政要及企业家们的演讲,深受教育和启发。但在峰会的分论坛上,个别外国人对中国“信任”问题的指责甚至批判,让笔者的心里感到阵阵的痛。而痛苦之后的理智和清醒,也让我找到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的症结之所在:打一开始,中国人就抱着“我凭什么信任你?”,而德国人则坚持“我为什么不信任你?”;中国人不会轻易信任别人,而需要在此后的交往中逐步建立信任;而德国人一开始就信任你,除非你此后的行为让他丧失了信任。久而久之,“信任”这个话题也随着中德交往的频密而更加凸显。
举两个在汉堡了解的例子,就知道德国人是如何对待“信任”的了—
例1:Tim是汉堡大学汉学系的德国学生,去年他要去北京住上一段时间。Tim的一位中国的好朋友,得知后便欣然诚意地把自己位于北京三环上精装修的住宅免费提供给他住。Tim去到北京,住在装修时髦、设备齐全的公寓里很是惬意开心,打着越洋电话过来道谢。可好景不长,终有一天他正式地致电与他的中国朋友、并用非常严肃的口吻质问:“你为什么不信任我呢?”“我没有不信任你啊!如果不信任,我怎么可能让你住在我家里?!”“可你确实不信任我!虽然你让我住在你家里,你却把其它房间锁了起来?”“你为什么要进入其它房间呢?”“我并不会进去!只是,你锁起来就是对我的不信任!甚至是对我人格的侮辱!……”最后,Tim感到自己的“信任”圣像受到了伤害,自己找到房子搬了出去。
例2:前不久中国一个公务团队考察德国的市政管理体系,其中一项是与车辆检测部门座谈交流。检验设施、技术手段都与国内大同小异,唯独这里的流程检车“体制”让国内专家们惊讶不已!得知车辆年检这等重要职能是由政府委托公司机构来代理时,专家们顿时坐不住了:“翻译同志问问他们,他们是公司企业,而企业都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样一来,是不是就会出现只收费、不检验的情况呢?”翻译为难了,因为他知道这样问出去,对德国人是一种伤害,可在专家的坚持之下,他还是轻描淡写地表达了意思。即便这样,人家车检公司的老总还是发火了:“这怎么可能呢?我们这家企业有史以来都坚持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怎么会因为钱而放过不达标的汽车呢?如果这样,政府怎么会把业务交给我们办理呢?我们这是家族企业,经历了好几代人都没有污点,你这样看待我们,简直是在往我们身上泼脏水……。”
这两个发生在中德之间交往的生动小例子,不难看出德国人的“信任”观吧?!
中国企业眼下的在德国人眼里的“信任”危机,也有例为证:在德国高调上市的一家中国制鞋企业,圈到了股民不菲的资本后,“CEO、CFO、COO”、直到“C某O”都集体失联,会计部门还发现公司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大部分现金已被转移,此后股票大幅跳水,近乎崩盘。就在投资者纷纷要求赔偿时,CEO重新现身并辩称:他并非携款潜逃、只是带着小孙孙去香港旅游、顺便到菲律宾看病,手机丢了、所以失联;他将努力,把转出去的钱要回来!……唉,这样的强词夺理,哪个国家的人看了不头晕目眩,更不要说“方脑袋”的德国人了。据德意志交易所称,目前共有25家中国企业在该所上市,但短短几个月内,在德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第三次发生负责人“失踪”丑闻。而本次事件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德国投资者、德国舆论齐声高喊:“中国人太不讲究信任了!”“再不购买中国股!”
在汉堡的日子里,笔者没少感受中德两国的商人在“信任”二字上的表现。一边看着聪明过人、腰缠万贯的同胞们,向着市场成熟、诚信守法的德国大举进发,甚或鄙视被西装、西餐所掩盖的“方脑袋”德国人的刻板与落伍;另一方面看到德国人,对这个雄起的东方大国、暴富的中国企业抱以厚望、继而在受到一次次的“信任”打击之后彻底失望……难以想象,有朝一日翻过了那个平衡点,情形会是怎样?!
民族不同,其文化必有差异。中国人的“不轻信”和不时玩耍的“小聪明“,从中国人的文化根子上来看,没错!而德国人的“全信”和“一朝遭不信、十年不信尔”的“小心眼”,从德国人的文化源泉来看,也没错!问题是:文化差异的存在那是必须的,“整合”也是万万不能的,关键的是要结合、磨合和融合。结合两国文化传承之现状,磨合两国文化凸凹之不平,融合两国文化精髓之光亮,如此,如此,“信任”姑娘就会含笑舞绸翩翩而来……
孔子曰:“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车离了“輗”和“軏”,又怎么能行走?人如果没了起码的信任,那还是人吗?但“信任”又的确是个纠结的话题,其实当你关注这个话题时,你就肯定面临着“信任”或“不信任”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