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诊断胃间质瘤的价值

2014-02-04 22:08郑立存孟祥京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胃壁螺旋腹部

郑立存孟祥京

多层螺旋CT诊断胃间质瘤的价值

郑立存1孟祥京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23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23例患者共检出23处胃间质瘤病灶,均为单发,位于胃体部11例,胃底部7例,胃窦部5例;肿瘤大小:<5 cm者12例,5~10 cm者10例,>10 cm者1例;腔内生长4例,腔外生长7例,腔内外生长12例;有1例出现肝转移,1例出现脾转移,23处病灶CT均定位准确。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且肿瘤定位诊断率极佳。

胃间质瘤;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属于消化道常见疾病,是一种非定向分化、具有恶性潜能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1],上起食管、下至肛门的消化道均能发生,其中以胃部最常发生,占60%~70%,其次为小肠,占20%~30%,而食管和结、直肠则不足10%[2]。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起源于胃壁,占胃肿瘤的1%~3%,由于GST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故常和胃癌、胃溃疡等疾病相混淆,且亦被诊断为平滑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随着近年来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层螺旋C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GST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对23例GST患者行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23例,均为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吉林省榆树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GST患者,男12例,女11例,年龄42~72岁,平均56.5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胀、上腹部不适、腹部包块、发热、食欲减退、消瘦、呕吐、上消化道出血、黑便等。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机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前应嘱患者禁食6~10 h,扫描前10~30 min饮水800~1 000 ml,扫描范围为整个上腹部。检查前10~15 min给予山茛菪碱针剂10 mg肌内注射。嘱患者取仰卧位,层厚设置为5~6 mm,层距设置为5~6 mm,螺距为3:1。常规平扫结束后,经肘前静脉注射CT增强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100 ml,于30 s、60 s行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完成后,将所得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多种平面图像重建处理。

2 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均检查出GST病灶,且均是单发肿块,共23处,其中位于胃体部者11例(其中前壁7例、后壁4例),位于胃底部者7例,位于胃窦部者5例(其中前壁3例、后壁2例);肿瘤大小:<5 cm者12例,5~10 cm者10例,>10 cm者1例;肿块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呈腔内生长者4例,腔外生长者7例,腔内外生长者12例。其中良性者10例,瘤体小,直径均≤5.0 cm,平均3.0 cm,密度均匀;恶性者13例,肿块大,直径5.0~12.5 cm,平均8.7 cm,呈不规则形状或分叶状,内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其中有1例出现肝转移,1例出现脾转移。23处GST病灶CT均定位准确。

3 讨论

胃间质瘤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多数为恶性肿瘤,其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本组患者中位年龄为56.5岁,男12例,女11例,与报道相似[3]。GST发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故容易被忽视,病情不断发展,肿瘤增大时,可出现某些症状,如上腹部不适、腹部可扪及包块、腹痛,甚至出现呕血、便血、黑便等。GST易通过血液发生转移,本组即有2例出现转移,1例为肝脏,1例为脾脏。

由于GST以恶性居多,因此早期诊断并接受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仅能观察到消化道腔内的病变,而对于黏膜下层、消化道腔外和毗邻组织的则不能有效观察,故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层螺旋CT检查已广泛应用于GST诊断中,且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多层螺旋CT可多种平面图像重建,故能多个角度对GST进行详细观察,可清晰、完整地显示GST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周围情况等,同时又能准确定位可GST病灶,如本研究表明定位诊断率高达100%。

另外,GST应与胃癌、胃淋巴瘤等疾病相鉴别,如胃癌多见淋巴结转移,且胃壁僵硬,容易并发上消化道梗阻;胃淋巴瘤同样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广泛的淋巴结增大,胃壁增厚但柔软,胃腔变小。GST则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同时对胃壁无影响,胃壁不呈增厚、变硬改变[4]。

总之,多层螺旋CT对于GST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如其可准确定位GST病灶,同时又可清楚地显示病灶大小、形态结构和周围情况等,且具有无创性的优势,是一种有效诊断GST的检查方法。

[1] 李仁战,洪杰,金际宋.胃间质瘤的CT诊断24例分析[J].胃肠病学,2010,15(2):106-106.

[2] 王冉,陈建新,杨伟,等.胃间质瘤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的诊断价值[J].实用肿瘤杂志,2010,25(4):425-425.

[3] 尹俊,欧阳晓明,欧阳清春.胃间质瘤的CT诊断(附11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2):4525-4525.

[4] 朱柱.胃间质瘤的CT诊断[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 112-113.

R735.2

A

1673-5846(2014)07-0179-02

1吉林省榆树市妇幼保健院,吉林长春 130400

2吉林省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松原 138000

猜你喜欢
胃壁螺旋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旋风“螺旋丸”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空腹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