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光
α-干扰素治疗丙型炎肝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研究
李延光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6例丙型肝炎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划分四个组别,采取肌内注射α-干扰素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α-干扰素治疗后,46例患者中,治愈13例,显效15例,8例出现恶化,10例未出现明显变化,α-干扰素治疗有效率61%。20~29岁组有效率为84%、30~39岁组有效率为76%、40~49岁组有效率为44%、50岁以上组有效率为27%。在治疗期间,有39例(85%)患者出现了流感样症状,40例(87%)患者出现了白细胞计数减少的症状,28例(61%)患者出现了间质性肺炎的症状,38例(83%)患者出现了神经精神症状,29例(63%)患者出现了消化道反应,16例(35%)患者出现了骨髓抑制,14例(30%)患者出现了一过性肝损害。结论 α-干扰素治疗效果肯定,但不同年龄组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存在差异。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中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积极预防并对症处理。
α-干扰素;丙种肝炎;不良反应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非经口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病毒,1989年确认[1]。丙型病毒性肝炎已成为越来越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普通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是1%~2%,而在某些高危人群如吸毒者高达60%以上。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首选、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因此如何预计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提高干扰素疗效等问题成为当前丙型肝炎治疗研究中热点问题[2]。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46例丙型肝炎患者,男24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37.4岁;病程6个月~6年。
1.2 分析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段将46例患者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岁以上四个组。四组患者在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各个组在干扰素治疗半年后的疗效。
1.3 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 ①抗体检测(缩环抗体),第1代为抗HIV-ELISA(C-100-3);第2代,重组免疫转印试验(RI-BA)-I及HCV-I-LISA、RIBA-2。②病毒检测HCV-RVNA即PCR法,HCV的特异性抗原在目前还不能确定在血清及肝组织中检测出来。
1.4 治疗方法 α-干扰素第1周每日对肌内注射1次,1次300万U的剂量;第2~5周,每隔1天肌内注射1次,1次300万U的剂量;第6~13周,每隔2天肌内注射1次,1次300万U的剂量,且1疗程为3个月。临床观察一年。
1.5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抗HCV化验结果转阴,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抗HCV转阴,ALT水平降至正常水平2倍以下,可以正常工作;恶化:经过治疗,抗HCV阳性,ALT水平较治疗前出现了上升;无效:不属于上述3种反应中任何一种[3]。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采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α-干扰素对不同年龄组丙型肝炎治疗效果影响的比较 经过α-干扰素治疗后,46例患者中,治愈13例,显效15例,8例出现恶化,10例未出现明显变化,α-干扰素治疗总有效率达61%。其中20~29岁组有效率84%、30~39岁组有效率76%、40~49岁组有效率44%、50岁以上组有效率27%。20~29岁组治疗有效率最高,其次为30~39岁、40~49岁组、50岁以上组。表明年龄越小,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有效率越高。
2.2 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 在治疗期间,有39例(85%)患者出现了流感样症状,40例(87%)患者出现了白细胞计数减少的症状,28例(61%)患者出现了间质性肺炎的症状,38例(83%)患者出现了神经精神症状,29例(63%)患者出现了消化道反应,16例(35%)患者出现了骨髓抑制,14例(30%)患者出现了一过性肝损害。
丙型肝炎病情稳定,易呈亚临床状态;在成人中的传播概率高,但母婴传播率相对较低;多呈无黄疸状态;慢性化程度较高,对肝功损害更大,更易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具有较高程度重症肝炎发病率[4]。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可以对病毒复制起到有效地抑制作用,达到抗病毒的目的;同时,干扰素还能提高人体细胞的活性,使其吞噬病毒能力增强,细胞的免疫力强化,更加有利于机体的恢复[5]。本研究表明,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对不同年龄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随着年龄增长,有效率明显下降。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α-干扰素在治疗丙型肝炎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比较多,其中流感样症状、白细胞减少及神经精神症状出现概率比较高,间质性肺炎、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一过性肝损害等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在治疗中患者要积极配合,戒烟戒酒,定期体检,做好观察与护理,加强临床用药监测,积极预防并对症处理,减少因治疗带来的不可逆严重后果,对于指导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1] 李素娟,张怀宝.达原饮对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流感样不良反应的干预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8):978-978.
[2] 顾学兰,孙雁.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12(1):56-60.
[3] 吕慧军.α-干扰素治疗丙肝的临床效果观察与评估[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6(11):145-146.
[4] 张励,王豪,孙炎,等.国产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45例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疗效观察[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5,108(5):12-13.
[5] 司徒镇强,吴军正,王为,等.α-干扰素对口腔颌面癌瘤MEC-1等细胞系的抑制作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0,11(4):144-145.
R512.6+3
A
1673-5846(2014)07-0047-02
吉林市船营区长春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吉林 1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