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新闻摄影中的人文精神

2014-02-04 23:36孙远鹏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7期
关键词:南川摄影记者护工

□孙远鹏

(南川日报社,重庆 南川 408400)

党报新闻摄影中的人文精神

□孙远鹏

(南川日报社,重庆 南川 408400)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依靠抓拍完成,以图片形式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照。人文精神涵盖面十分宽广,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大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小到普通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这些都能纳入摄影记者挖掘的范畴。新闻摄影中的人文精神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南川日报》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同时,将镜头对准群众,对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正做到“服务决策,关注民生”,并把“贴近民生、人文关怀”的理念,作为评判新闻照片价值的重要标准。区县报的新闻图片大体可分为时政类和非时政类,时政类基本为领导活动,以及各类综合性新闻和会议新闻;非时政类是工农业商贸事件,以及离老百姓日常生活比较近的新闻事件。

严肃中发现。“有人说,拍摄领导的新闻图片有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感受,不仅要求规定动作,而且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多,个人发挥的余地较少。”区县报摄影记者在严肃的时政新闻采访中拍摄得相对较多的是各类会议、党政领导考察、调研等等,经常会出现模式化场景,这种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拍摄套路,使得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从门缝中拍摄《温总理小学听课》一图,给了大家一条新的思路。正如对此图的评价:用镜头传递了对课堂秩序、对教师的尊重,构图巧妙、生动自然、主体突出、画面简洁,抓拍瞬间精准,镜头中的温总理情绪饱满,课堂气氛活跃,着实让人感到眼前一亮。“从门缝里拍照片是狗仔队惯用的技法,但并不是他们的专利,把这种技法运用到中央新闻摄影上,就有它的创新,因为过去拍领导人,大家很少这样拍,如果运用恰当,从门缝里拍是应该允许的,而且还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姚大伟一语中的。记者抓拍了温总理在课堂中全神贯注听课时的表情,让领导不再是始终严肃,有了更多的“常态”,亲切而自然。

因此,在拍摄时政新闻图片时,摄影记者应尽可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和尝试一些新的拍摄技巧和手法,让思维从陈规俗套的模式化拍摄中跳出来,拍摄生动新鲜、自然感人、饱含人情味的好图片。这需要摄影记者在日常采访拍摄活动中不断思考、摸索和积累经验,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寻常中挖掘。区县报摄影记者接触最多的是日常类新闻图片,如从年初年尾的农业四季歌,到农村基础设施修建、农民增收致富、高山搬迁、工业厂矿、城市建设等常规工作类新闻图片,内容和画面基本相似,平时拍摄新闻图片时,记者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农村就拍摄农民种地养猪,厂矿就拍摄工人上班,市政就拍摄环卫人员保洁……浏览一年下来的新闻图片多为一个模式,画面雷同,缺乏视觉冲击力,带有人文情怀的更少。这就需要摄影记者平时拍摄时多观察、多了解、多思考,对生活中的每个细小之处进行精致拍摄,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

近年来,《南川日报》定期推出视觉新闻版和百姓故事版,从平常视觉、平常题材、平常人物入手,了解、关注、挖掘社会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平常人、平常事、平场景”。如刊发的《张勇:一根筷子撑起精彩人生》,向读者介绍了一位重度小脑脑瘫青年,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摄影记者抓拍张勇靠舌头翻书、嘴咬着筷子吃力地打字,和他舔得已发黄变形的旧字典,以及对正常人来说很简单的喝水、吃东西等画面,多侧面展示了张勇身残志坚、不服输的品质,激起读者对他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意,让大家了解到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这样不屈服于病魔,努力向上,但同时需要社会关心、关怀的人。而《敬老院里的兼职护工》这一题材,则讲述了敬老院中老人兼职照顾院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故事,记者用几天时间跟随、了解敬老院兼职护工,再以护工一天的工作时间为线,从他们为老人开始穿衣、洗脸、喂食、翻身等护理程序开始,跟踪拍摄这群特殊兼职护工的生活、工作状态。这几名兼职护工平均年龄接近70岁,在敬老院本应受到别人的照顾,但敬老院资金拮据,请不起专业的护理人员,敬老院不得不在内部寻找有一定护理能力的人对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照顾。数据显示,我国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将进入老年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照顾,但老人照料机构建设相对落后,资金、人手不足,这将成为未来养老工程的突出矛盾。记者希望通过图片提醒读者,关心他们就是关心未来的自己,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被这群人所触动,有感而发,这就是一种人文精神,关注现在的他们,关注未来的我们。

人文精神是新闻摄影的精神支柱,再优美的画面没有人的活动将少了生气,有了人和情才鲜活而生动,摄影记者不仅见证时代变迁,还要心怀关爱、心怀敬畏,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文精神将赋予新闻摄影更多的内涵。

猜你喜欢
南川摄影记者护工
北京护工故事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工管理中的应用
重庆市南川区:山隐云深不知处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寻 宗
爆破瞬间
模范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