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后参考文献引著质量及其审查方法*

2014-02-04 19:55陈先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文后著录参考文献

■陈先军

嘉应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江北梅松路100号 514015,E-mail:cxj9711106@163.com

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一项专门供著者和编辑编撰文后参考文献使用的国家标准。此标准规范了著录项目及其格式,但没有给出文后参考文献引著质量的要求。文后参考文献的引著质量不但直接关系到共享其信息资源的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作者的学术态度和是否存在学术不端[1]以及论文乃至期刊的学术水平。然而,对于文后参考文献引著问题的研究,近年来相关学者[2-7]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著录中的不规范以及编辑防范其学术不端上,而没有对其提出质量要求以及相应的审查方法。因此,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有必要对文后参考文献的引著质量进行深度的把握,以有利于编辑工作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传播。

1 文后参考文献引著质量

文后参考文献引著质量是指论文的引用质量和著录质量。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看,其著录质量包括规范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从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要求看,其引用质量包括真实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

1.1 著录质量

(1)规范性,即著录项目及其格式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性是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作为信息资源的参考文献提供共享的便利。近年来,规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三点:①著录项目不全;②著录项目无序;③标点符号使用混乱。

(2)准确性,即著录项目信息与著录信息源一致。准确性是文后参考文献引著质量的根本要求,是文后参考文献作为信息资源共享的质量保证,也是学术研究的内在要求。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作者或编者的学术态度和学术水平,其反面容易生发学术不端行为,容易引起知识产权纠纷[1,6,7]。根据笔者的编辑实践和几十家学报的查阅以及文献[5]、[8]可知,近年来,准确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著者、题名和刊名项目上,具体表现为:①颠倒外文著者的姓和名,且其大小写、缩写混乱;②省略外文著者姓前的冠词或介词;③著者超过3个时,著录前3个后误用“等”、“etal”而不是标准用“,等”、“,etal”;④遗漏副题名;⑤期刊刊名缩写不当。

准确规范的著录质量,确保了文后参考文献信息的完整性,是学术论文的内在要求。编辑是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把关人,必须高度认识到对其审查不仅仅是技术操作的问题,而是学术问题。因为:①不规范、不准确的著录,不但会妨碍信息资源的共享,降低期刊的编校质量和学术声誉,而且往往会引起相关知识产权的纷争;②准确规范的文后参考文献在论文的论证过程中是否有所作用还是个问题。因此,编辑必须严肃对待这个问题。

1.2 引用质量

准确规范的著录质量并不是引著质量的全部。因为准确规范的文后参考文献在文中是否有所引著或者引著是否得当还是个问题。前者是真实性的问题,后者是有效性的问题。显然的,不真实的引著是无效的引著,真实的引著却未必是有效的引著,而有效的引著必然是真实的引著。

(1)真实性,即论文论证过程中所引用文献的真实著录。论文是要揭示事物的本真,然而在揭示本真的过程中,有些作者却背离了这个初衷,出现引用不真实的现象。引用不真实的现象主要有二:

①引而不著,即作者引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却不著录。事实上,引而不著的文献往往是作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依重的文献,往往是通过一定的修饰挪用其中观点、理论或结论等成果。所以,引而不著是种学术不端行为,有损作者声誉及其论文质量。然而,除了作者自律和编辑引导作者自律外,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别的办法将之避免。然而,引而不著的行为却增加了编辑评审的负累,浪费了编辑部的人力和财力。

②著而不引,即作者把与自己论文不相关的文献著录在文后参考文献中。这样的文献往往又多是外文文献或是较为经典的权威的文献。从文后参考文献的准确性著录存在的主要问题可知,这样的文献是在给论文画蛇添足,反倒降低了论文的质量,增加了编辑审查的难度。作者著而不引的目的无非是想给自己的论文以高质量示人,结果却恰恰相反。

(2)有效性,即被引用文献及其中的内容在论文的论证过程中所具的有效作用。从引证所起的作用看,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有三类:继承性引用、指示性引用和批判性引用[9]。笔者将后两种概括为关联性引用。因此,从引证参考文献所起的作用分,文后参考文献引用的有效性可分为继承性有效引用和关联性有效引用,否则就是无效引用。据此继承性和关联性,有效性的审查大致可通过所引文献的恰当性、时效性和权威性三个指标来把握。

①继承性,指所引用文献中的具体概念、定义、观点、见解、理论、方法、公式、数据、图表、照片、结论、结果等,为自己的论文提供充分必要的论证依据,诸如作为立论的基本前提、论证的事实、方法或理论依据[10,11]。“这些作用对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性论证起到了必不可少的直接贡献,直接体现了引文的学术参考价值和影响力。”而且,继承性引用在学术论文中所占比例为65.51%。因此,继承性引用是检验文后参考文献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编辑,不但要能把握继承性引用,而且要能把握其大致分布:引言中的继承性引用多是阐明论题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原理的文献或是作为论文的理论、方法、事实的依据的文献;正文中的继承性引用主要出现在理论分析、材料与方法、结果分析与讨论等部分[11]。

②关联性,指作者阐明某一领域或某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现状、水平、动态、争论等关联到的说明性文献引用,诸如为说明某论题的新颖性或前沿性而引用的文献,为说明某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或必要性而引用的文献,为说明某论题是目前关注的热点、焦点而引用的文献。从数量上看,关联性引用文献量相当于继承性引用文献量的一半。这对编辑审查文后参考文献质量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为近年来过度引用参考文献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多聚集在关联性引用上。所谓过度引用,就是:假如引用1个文献就能够阐明某课题的研究现状却罗列2个以上的文献。过度引用对论文本身和编辑都是一种负累。假如5个文献都能阐明某课题的研究现状,那么作者筛选1个有代表性的文献就行了。过度引用的一个常见现象是过度自引和转引自己没有阅读没有参考的文献。因此,相较继承性有效引用的审查,编辑更要注意并把握关联性有效引用的审查。

2 文后参考文献的审查方法

文后参考文献的审查是编辑初审和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基于上述文后参考文献引著质量的分析,对文后参考文献的审查不能仅停留在外在形式的规范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引用真实性的前提下审查其内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此,编辑不仅要从技术的角度,更要从学术的高度审查其引著质量,从中判断并提升论文的学术质量。

文后参考文献的审查步骤:首先是真实性的审查,其次是有效性的审查,再次是准确性和规范性的审查。据笔者与同行交流可知,在编辑实践中,编辑首先并重点审查的是其规范性,然后才是其准确性,至于真实性,特别是有效性的审查,编辑往往没有这个概念或没有足够的重视。然而,笔者认为,真实性与有效性恰恰是编辑审查文后参考文献的重点,而准确性和规范性的审查主要是根据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著录项、著录顺序和著录格式对应核实就是。本文主要论述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审查方法。

2.1 真实性审查

真实性审查,主要就是审查著而不引和引而不著的情况。著而不引,编辑初审时审读全文的过程中就可审查出来。引而不著的情况一般比较隐秘,审查有一定的难度。对此,笔者一般采取以下顺序的方法将其“逼真”:①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通过检测论文的“文字复制比”及其“重合文字来源”有时可直接审查出论文著而不引的情况;②当编辑审查发现疑点时,诸如发现非常规的结论或数据出现时,发现某处前后文的语言风格不一致时,发现某图或表内文字与文中其他图或表内的文字语种不一致时,发现文后参考文献的分布在文中某部分、某标题下所管辖的内容中是空白时,编辑可找作者做出解释或加引相应的文献;或者是,③选定文后参考文献中最新的1到3个文献,通过数据库的检索功能(如中国知网的知网节功能)检索所选定文献的“引证文献”、“共引文献”和“相似文献”,考察由此形成的文献列表减去文后参考文献后所剩的文献,尤其是其中较新的文献,再结合编辑的个人经验,往往能从中审查出著而不引的文献;④如果通过上述审查方法编辑还是没法判断的,且又存疑的,就请审稿专家帮助审查判断。

2.2 有效性审查

真实性审查是有效性审查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后参考文献的去伪存真;有效性审查是真实性审查的提升和完善,是文后参考文献的去粗取精。基于参考文献引证的继承性和关联性的作用,审查其有效性大致可通过如下顺序的3个指标来把握。前两个指标是其有效性的基本要求,后一个指标是其有效性的强化。

(1)通过引用的内容信息,审查所引文献的恰当性。一是审查所引文献内容信息是否担当了论证的充分论据或必要论据;二是审查所引文献内容信息是否完整,所引结果、结论、数据等是否符合其前提条件或适用范围;三是审查是否过度引用文献。否则就是引用不当而失效。举例言之,当作者引证调查或实验研究得出的数据或图表时,就要审查其数据或图表是否是最新的、完整的,因为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当作者用比较法论证时,就要审查其所引文献的内容有无可比性。又如,在过度引用方面,编辑特别要注意作者的过度自引或某一期刊的过度自引。在编辑工作中,笔者就见过一个数学定义或定理的引用,作者同时罗列出几个文献的;说明某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时,作者多罗列了几个与论题没有必然联系的文献。

(2)通过文献的半衰期,审查所引文献的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献的价值会逐渐衰弱乃至失效,这是文献的老化律[12]。据文献的老化律理论[12],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它是衡量文献老化速度的有效指标,表征了文献的时效性:半衰期的长短,说明了文献时效性的长短;文献的半衰期可应用于某一学科、某一期刊、某一主题,而且各学科、各期刊、各主题的文献的半衰期都各个不同。因此,为把握文献引用的有效性,编辑应当逐年掌握自己所负责编辑的学科、主题及其关系密切的期刊的半衰期。途径一是通过数据库的检索功能检索;途径二是通过收阅相关资料,如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在编辑实践中,要注意的是:符合恰当性的引用文献却未必符合其时效性。因为其恰当性的内容信息现在已被包含在其他更新的论著中或被后来的论著所超越。

(3)通过文献的外在特征,审查所引文献的权威性。学术论文通常是对某一主张、某一结论、某一结果的论证,以期说服读者。因此,论文所引文献的权威性越高,说服力就越强,其有效性就越高。在编辑实践中,参考文献的权威性可从其外部特征判断:①根据文献的责任者判断。一般情况下,团体责任者如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发表的文献或发布的信息,以及著名学者发表的文献,其权威性最强;团体责任者的文献要比个人作者的文献更具权威性。②根据文献类型判断。一般情况下,核心期刊、专利文献、技术标准、年鉴、专著、教科书的权威性大于普通期刊;普通期刊的权威性大于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③根据文献的出版单位判断。一般情况下,国家政府部门,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文献权威性较强。④根据文献的被引载情况判断。一般情况下,被转载、被摘引的文献权威性较强;在一定时期内,在学科领域内,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较多的文献权威性较强。

3 结语

本文从编辑实践出发,从学术论证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文后参考文献引著质量的指标体系:规范性、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并据此提出编辑审查文后参考文献引著质量的方法,依次是:真实性审查,有效性审查,准确性审查和规范性审查,其中有效性审查又依次是:恰当性审查,时效性审查和权威性审查。笔者认为,编辑在掌握文后参考文献引著质量及其审查方法的同时,在审查之前或在审查过程中,都可不失时机地与作者沟通,尽量避免文后参考文献引著的“非学术性动机”[10]。办法一是请作者将每篇参考文献的首末页随稿件寄发;办法二是请作者签发与此相关的学术诚信声明;办法三是编辑和作者都以学者的共同角色进行与此相关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1 钱俊龙,谢燕,熊樱菲等.学术不端行为现象的防治与科技期刊伦理学研究——从上海地区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学术不端行为及治理调查”引出的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194-197

2 马晓辉.科技期刊参考文献的意义及使用中的问题.学报编辑论丛,2013,(00):121-124

3 龙秀芬,吴惠勤,盛文颜等.化学类科技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常见错误解析.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34(10):30-33

4 谢金梅.编辑应引导作者重视参考文献著录.编辑学报,2012,24(1):47-48

5 黄政,郝希春,汪峰.编辑应重视对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审核.编辑学报,2009,21(4):310-311

6 郭玲,陈燕.参考文献著录中的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及其防范.编辑学报,2007,19(1):8-10

7 海菊,张阳德,张蕾等.参考文献编辑加工活动中的侵权行为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2):2814-2816

8 王军.中外十种外科学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差错对比分析.情报科学,2008,26(1):101-103

9 刘雪立.参考文献的继承性引用、指示性引用和批判性引用与影响因子的标准化.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3):251-253

10 朱大明.参考文献的引用动机.科技导报,2013,31(22):84

11 朱大明.研究型论文中参考文献引证作用统计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5):866-867

12 靖继鹏,马费成,张向先.情报科学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9

猜你喜欢
文后著录参考文献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American Families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文后参考文献英文文献作者的著录方法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