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
——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刍议*

2014-02-04 19:55钱俊龙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稿源科技期刊稿件

■李 殷 钱俊龙

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植物生理学报》编辑部,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楼406室 200031,E-mail:yinli@sibs.ac.cn2)《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编辑部,上海市延安西路1357号汇中商务楼 200050,E-mail:junlong-qian@126.com

引言

近年来,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出现困境,已有不少学者专家、编辑同仁对此献计献策,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常见的误区如,对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出现困境的原因认识不够全面,过度强调评价体制等因素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冲击;囿于传统观念,没有对市场化、集约化在中文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找准自身定位,一味地追求做大做强,等等。作为“上海市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1]的参与者,笔者曾对上海市中文科技期刊(以生物医学为主)发展现状进行过调研。笔者所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期刊社也曾召集社内中文期刊进行过研讨。在此我们结合实际工作谈些看法。

1 影响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原因

追根寻源,造成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困境的原因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探究。

1.1 外部环境——科研环境影响了作者的发文意向

科技期刊的主流语种终究是由期刊所属学科的竞争力决定的。从历史上看,当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时,周边国家纷纷派遣学者来华“取经”,诸如日本在隋唐时期派出的遣隋/唐使、朝鲜在明清时期派出的燕行使,这些使者纷纷学习汉语,并将汉语言系统带回本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本国的学术发展。

同样的,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领头羊一直在西方,美、英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在多学科中拥有领先世界的研究实力,对这些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英语也是无可争议的世界语言,用英文发表的文章能够被更多地阅读、下载和引用。为了让自己的研究为世界所认同,科学家不可避免地会选择以英语呈现自己的研究结果,将自己的稿件投往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英文期刊。可以说英文科技期刊的主导地位是科技发展态势在期刊领域的投射。而评价体制、期刊的集约化程度、数字出版水平以及外国出版集团的竞争都只是中文科技期刊衰退的次要因素,即便没有它们,只要英语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主导态势不改变,优秀稿源还是会大量流向英文刊。

不仅仅中文科技期刊,法、德、俄、日等语种的期刊被SCI收录的比例也日渐减少,根据2013年JCR发布的数据显示[2],被SCI收录的法、德、俄、日文期刊的比例分别由1980年的3.6%、5.1%、4.1%和0.8%下降到0.4%、0.7%、0.09%和0.08%。上述国家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但仍然不可抗拒本国语种科技期刊的持续衰退。而同比英文期刊的比例则由84.7%上升到97.2%,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1.2 内在不足——中文科技期刊的自身弊病

常有人说,国家支持向英文刊严重倾斜,而给予中文刊的扶持相对不足,是制约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因素。的确,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人才,四靠技术[1]。上述因素中,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是基础,没有合理的评价体系、足够的资助力度以及良好的管理手段,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只是空言。

但是每一种现象都有它的正面与反面,俗话说:存在即合理。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国家经费会倾向支持英文期刊呢?

先看英文科技期刊,诸如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等刊物近些年的发展势头迅猛,在同学科的期刊排名迅速提升,已然跻身国际一流水准。影响因子的提升吸引了更多优秀稿件,水涨船高,期刊的发展处于良性状态,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这些成绩是任何一个中文科技期刊也无法达到的,国家经费择优支持,也是题中之义。

反观中文科技期刊,可以从稿源水平和期刊特色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上,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科技论文数量,但是高水平的文章比例偏低,创新性更乏善可陈,有很多研究都是套用雷同的实验框架,仅仅更换不同的实验材料,如法炮制,虽然工作量也未必小,但对科研的发展并没有新的价值,而这恰恰是目前中文科技期刊的主要稿源特点。

再者,中文期刊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稿源重叠现象。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生命科学期刊社为例,社内有五种中文期刊,《中国细胞生物学报》的稿源与《生理学报》重叠度很高,该刊稿源又与《植物生理学报》有部分重叠。发表综述类稿件为主的《生命科学》和《生命的化学》也与上述三刊存在着稿源竞争。稿源的高度重叠直接导致期刊的同质化,这一现象在高校学报中更为严重。一旦缺乏特色,也就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中文科技期刊的数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特别是精品期刊匮乏。做一个简单的譬喻,盐的数量是有限的,水多了,味道自然就淡了。从市场的角度看,供应大于需求,就会出现商品的滞销和价格的降低。科技期刊也具有商品属性,有限的资源被过度分配,难免会出现各刊普遍不景气的现状。更何况国内目前很多科技期刊无论是在稿源、学术水平和读者群上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短时间内又很难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所以,国家减少对中文期刊的扶持是一种正确的策略,以此鼓励广大刊物进行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然而,这样的情势对于中文科技期刊而言,无异于腹背受敌,正所谓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又该如何应对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呢?

2 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总的说来,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是办刊的最终目标,其基石是期刊定位,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两条腿走路,实现期刊效益和期刊质量的共赢。而对于中文科技期刊而言,又需要格外注意提升期刊的特色和展示度,以此帮助期刊的发展。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2.1 找准期刊定位

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刻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也适用于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笔者认为无须在形势、体制或政策问题上多做讨论,因为这是所有中文期刊都要面对的。作为基层编辑人员,无法改变大环境,最好的办法是接受现实,学会适应,在体制框架内,尽快找到适合本期刊的战略方向和发展路径,摆脱困境,在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期刊的定位。

虽然说做学术期刊需要讲究“内容为王、质量至上”,“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持期刊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但是凡事须有度。科技期刊类似于生态系统,不同类型的期刊应面向不同层面的作者和读者,否则会出现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如某些空间过于拥挤(争夺稿源),而某些空间利用率不足。不可能所有刊物都定位于该学科领域的前沿。的确,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可以有想法有追求,但一支军队不能只有将军没有兵,中国科技期刊阵营在整体上也是一支“军队”,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也应该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均衡分配资源。每个期刊都应该清楚认识自己,找到符合自己的空间,制定符合该空间的规划,寻找与该空间匹配的队伍。

在现今的形势下,英文期刊自然而然地占据了科技期刊生态系统的高位,而且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国内会有更多的论文向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投稿,这是谁也阻挡不住的大趋势。所以中文科技期刊定位于办成国际领先的期刊是不合时宜的。特别是一些曾取得过辉煌成就的中文科技期刊,常常会因此而遭遇窘境。因为主编、编委会和编辑一直用过去的眼光定位期刊、衡量稿件,按照惯性思维高标准、严要求,导致稿件的录用标准高于期刊实际水平。殊不知时过境迁,墙外已非旧时月色,昨日的成绩反而成为今日的包袱。反观其他刊物,它们可能没有辉煌的历史,但是船小好掉头,当外界形势发生变化,可以灵活机动的及时调整刊物定位,较快的适应新环境,寻找到新的生长点。可见,学术质量要与期刊的定位相匹配,削足适履固然不可取,小脚穿大鞋也未必能够走得平稳长久。任何一个办刊人都希望自己的期刊能够得到高学术水平的稿件,但理想必须植根现实土壤才能开花结果,不切实际地追求做大做强,并非合理的办刊方向。分析现下中文科技期刊的稿源可知,中文科技期刊的作者一般是有晋升或课题需求的科研人员和有毕业论文发表需求的研究生,所以,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定位宜着眼于科研成果的传播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2.2 保证基本的期刊效益

在原新闻出版总署(现已更名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3]指导方法和原则要求中,特别强调了经济效益的问题,即“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资本为纽带,推进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报刊业集中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不能够适应市场规则,不能够自负盈亏,期刊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发展道路势必会越走越窄,任何报效社会的美好想法也只是空谈。

从目前来讲,期刊的经济来源主要有行政拨款、基金项目、发行费、版面费、广告等。

根据对江浙沪科技期刊的调研[1]可知,由于管理制度的局限性和观念的影响,中文科技期刊编辑部的经营意识和广告意识仍薄弱,大多数期刊拉广告的业务能力不强。除技术类期刊可以依靠广告和发行来获得办刊经费外,超过80%的学术类期刊需要行政拨款,其中单纯依靠行政拨款的超过半数。在各类期刊中,能够拿到基金项目的期刊比例普遍较低,资助金额也远低于英文期刊。而近些年纸本发行量基本存在逐步缓慢下降的趋势,经常出现期刊出版成本提高→提高定价→邮发减少→发行下降→再度提价→邮发继续减少的恶性循环。虽说有研究(“上海市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马沂等观点)[1]认为学术期刊主要为学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用户购买,相对稳定,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的波动,但是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不容小视。从2004年起,国际上期刊的发行收入份额就已经呈现出网络版发行收入超过纸版收入的现象。而现在中文刊的电子版发行被清华同方、万方等数据库控制,期刊在与这些电子出版物出版公司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编辑部只拿到发行收入的一小部分。要改变数据库一家独大的现状,可以考虑多刊“抱团”的策略,以刊群形式进行集团谈判,争取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可见,稳定的版面费来源对于科技期刊,特别是学术类的科技期刊的经营而言,尤为重要。而版面费的收取受到了来稿量和发文量的影响,如果一本期刊不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稿源、不能够持续的开拓新稿源,就会从根本上影响到期刊的发展。

2.3 稳定来稿量并吸引优质稿源

稳定的稿源既是期刊经营的基础,也是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前提。如果来稿量偏低,审者、编者不得不被动降低录用标准以维持正常出版,期刊的学术水准必然下降,更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反过来说,只有期刊的来稿量足够多,编辑才有主动取舍的余地,从中选拔出优秀稿件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多,从而能够维持并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

科技期刊的稿件来源一般有两个途径:约稿和自由来稿。

确实有期刊在邀约稿件和组织专刊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生命科学》。但是这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期刊自身有良好的经费支持,足以维持期刊的正常运转;主编把期刊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热情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并非所有的期刊都具备这样的优势,因此以策划、邀约作为获取优秀稿源的策略并不具有普适性。更何况对于中文科技期刊而言,约稿稿件多半是专家学者的“情面”,既缺乏持续性,又未必能够代表撰稿人真实的学术水平,分析长期的下载量和引用量的数据可知,约稿稿件反倒不如一些自由来稿的学术水平高。所以笔者以为,对于大多数中文科技期刊而言,争取自由来稿数量的稳中有增,才是更为切合实际且意义深远的策略。

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体现在科研人员对刊物的认可程度和投稿取向上[4],各学科的顶级期刊都拥有可观的自由来稿量。在期刊同质化严重的局面下,期刊的竞争力通常表现为稿源的获取,只有被广大作者认可的期刊才具有持续发展的潜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目光由期刊本身转移,从普通作者的需求出发,建立良好的编者-作者互动,提高期刊的服务意识,调动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在作者所关注的诸多因素中,稿件是否能够快速的得到初步审稿结果(审稿周期)和录用稿件是否能够快速发表(出版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尽可能的缩短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会对吸引作者的投稿产生十分显著的效果。

已有许多期刊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植物生理学报》的编辑部成员积极与编委进行沟通,及时通报刊物的状况,让编委了解刊物的稿源状况。通过发挥编委会和编辑部成员的作用,优化稿件处理流程,近些年来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稳步缩短,平均投稿1个月内就可以得出初步的审稿意见;目前出版周期平均可控制在100天内,在同学科刊物中已非常快速,自2014年起通过与中国知网合作,引入doi编码并且开通优先出版平台,出版周期势必会进一步缩短。另外,为了吸引优秀稿源,《植物生理学报》还引入了优稿优酬计划,被编委和审稿人推荐为优秀的稿件,会给予加倍稿酬。上述工作加强了对作者的服务,当年投稿总数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次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80%,其中优质稿件数量也有显著增长[5]。这些都是良好的发展策略。

2.4 建立期刊品牌和特色

每一本期刊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期刊品牌和特色。由前文分析可知,学术期刊在稿源上的大量重叠必然导致期刊的同质化,为了“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立品格,展现自我个性,扩大在学界及期刊界的影响,就一定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苏州大学学报》康敬奎的观点)[1]。要做到这一点,有必要存在一些学术质量较高的专栏,或是策划选题,组稿优质专刊,这样能够为期刊带来比自由来稿更多的关注和显示度,有助于提高期刊的影响力[6],以《植物生理学报》为例,2013年7月推出的转基因专刊就是很好的范例。该专刊紧扣当前社会舆论对转基因事件的关注进行选题组稿了13篇稿件,分为述评、综述和研究报告三个栏目,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研发进展,论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生物育种、作物遗传改良上的应用,探讨了转基因食品安全、转基因环境生物安全、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体系及生物技术舆论导向、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标识与检测、抗虫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安全性等诸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对转基因技术在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作物抗性、提升产品营养等方面的具体事例进行了报告。目标是从科学角度对“转基因事件”进行解释和澄清。该专刊平均审稿周期为7.2天,平均出版周期仅为2.3个月,堪称快速出版;在该刊网站近3000篇文章的阅读排行榜的前10篇文章中,转基因专刊的文章占据了7席;在中国知网全文上线3个月内,综述类文章下载频次均超过60次,最高达248次,产生了较好的效应。当然,不可否认的,该专刊的经济效益并不太理想,只收取了彩图制版费,仅为正常刊期版面费收入的三成;除去正常的制版印刷成本外,尚需支付约稿专家的稿酬和审稿专家的审稿费,几乎是负收益。但是牺牲部分的经济效益可以换取较大的社会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后,反过来也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使期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稿源稳中有增。

2.5 提高期刊展示度

中文科技期刊需要进一步地提高期刊的展示度,从而扩大在读者和作者中的影响力。《中国细胞生物学报》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该刊物的网站做得较为生动活泼,增加了“领域前沿”、“聚焦”等栏目,给业内专家学者一个展示的平台;推出iBioSeminars细胞生物学讲座视频在线播放,为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建立“细胞话吧”,为专家学者和普通学生搭建了互动平台;还与厂商联合举行诸如“细胞生物学科学研究优秀人才”、“科研新秀”奖项评选;率先推出了微博微信渠道,并借助学术会议推广期刊[7]等等。上述工作丰富多彩,有助于提高期刊的展示度,而且这些项目陆续推出后的一两年内,该刊的来稿量和发文量出现显著提升,可见其正面作用,这些都可以成为其他期刊的借鉴。

3 结论和展望

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目标是国际化和市场化[8],创办国际知名期刊是办刊人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要努力奋斗的目标;而且英文期刊在办刊过程中普遍与国际出版商及网络公司合作,经过商业化的谈判,得到了市场运作规模和利益分成的最大化,可谓国际化和市场化双丰收。

而对于中文科技期刊而言,是否“国际化”、如何“国际化”还需要深入研究,但仍应考虑如何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目前,清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所做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排名表(2012、2013年度)为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研究提供了依据[9]。给中文期刊“国际化”带来了曙光。

由原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可知,总署建议“建立由科研部门分别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行模式,依托大型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搭建学术出版经营平台”[3]。这种编辑与经营分别运行、合作出版的道路,未必不是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契机。科技期刊编辑学术水平高,但市场开拓和产品经营是短板。如果将期刊的经营交给懂得市场的专业人员,期刊编辑可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期刊的发展中来,取长补短,通过市场调节功能可以进行资源的整合,使得一些稿源差、学术水平不足的“小、散、滥”期刊逐渐有序的退出,实现学术期刊的转型和升级,推动学术期刊又好又快的发展。上述模式势必要求期刊的集群化,即学术期刊集群的形成,对内优化资源配置,对外增强整体竞争能力。这些工作已在诸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期刊社、上海光机所的中国激光杂志社等多家进行运作和探索[10-12],在此不赘述。

而无论外界形势如何,对于每一个期刊编辑部而言,认清刊物的现状、确立合理的定位实为最实际且紧要的任务,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抓住自身优势,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1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上海市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上海市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研究”研究报告.2013

2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EB/OL].[2014-03-07]http://adminapps. webofknowledge. com/JCR/JCR?wsid =S2V2MZZq7FBOZe1xueY&ssid=&SID=S2V2MZZq7FBOZe1xueY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EB/OL].http://www.gapp.gov.cn/news/1303/87163.shtml[2012-07-30]

4 何学锋,彭超群.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编辑学报,2002,14(4):238-240

5 周兆康.《植物生理学报》的审稿过程改革.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76-177

6 孔红梅,段靖,郭雨齐等.提高中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方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87-190

7 廖光勇,李春,沈颖等.借助学术会议提高科技期刊办刊水平.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189-1192

8 周兆康.从中外期刊的区别看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Z1):910-912

9 2013年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12-30(07)

10 毛邦河.上海生命科学期刊社:创建国际核心期刊的实践与体会.见:潘教峰主编.探索建设精品国际科技期刊之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85-100

11 段家喜,郑继承,童菲等.《中国激光》杂志社集群化发展与体制改革的新进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176-179

12 张俊彦,黄文华,林琳等.中文医学期刊的市场定位及相应服务力探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1091-1093

猜你喜欢
稿源科技期刊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声明《西藏医药》征稿函通知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声 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