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传播话语权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论互联网时代党报做好多元生态下的舆论引导

2014-02-04 16:56李丹丹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6期
关键词:党报舆论思想

□李丹丹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把握传播话语权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论互联网时代党报做好多元生态下的舆论引导

□李丹丹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互联网时代,舆论环境空前复杂、舆论格局深刻变化,网络已经逐渐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阵地。但不可否认,党报等权威主流媒体仍然是网络新闻内容的主要来源,是社会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传播最为有力的载体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党报要主动适应“微时代”即时性、移动性、互动性和全民化等特点,积极创新方法手段,找准有效切入点,通过及时正确、有效有力的发声把握好主流传播话语权,体现权威性和公信力,提升舆论引导力,以良好舆论环境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深刻认识网络时代的舆论环境和媒体责任

(一)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格局和社会舆论环境日益呈现多元化

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增加了人们的信息选择度,网络便捷的发声方式和隐匿性、开放性的特点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表达看法。与此同时,伴随社会民主化进程加速,公众更加重视自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网络舆论甚至直接影响公共事件走向。从这个意义而言,此时的网络已经不仅是获取资讯的渠道,而且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需求和舆论传播受众、传播方式的变化使新闻传播格局和社会舆论环境呈现前所未有的多元生态,社会舆论呈现的空前复杂性提醒新闻媒体必须对复杂网络舆论加强正确引导。

(二)海量信息包围中,人们信息选择的自由度扩大,盲目性与盲从性风险也随之增加

当前,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也随之产生了涉及不同群体的矛盾纠纷、利益摩擦、观点交锋。同时,个人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等的不同带来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差异,甚至出现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清醒与困惑等的交织。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为人们提供公共话语平台,同时这一平台也潜在人们传递信息、发表见解的个人倾向性和言论片面、过激的可能,而相对宽松的准入环境也让各种虚假、有害信息有可乘之机。应当说,互联网在提升信息选择广度的同时,无形中也增加了人们信息选择的虚假性、盲目性和盲从性风险。

在复杂网络发声中有效引导舆论,把握舆论引导话语权

(一)把握好“时”,在及时发声中掌握舆论话语权

新闻媒体从来都不简单地只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工具。党报执政资源的属性决定了党报应着力发挥包括提高舆论引导力在内的各种功能。特别是面对一些重大事件、复杂问题时,如果担负舆论引导重任的党报不能及时发出正确有力的声音,不能形成强大主导舆论场,一些杂音、噪音就可能会乘虚而入,干扰群众的思想,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党报要注重新形势下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把握新情况和新特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舆论引导,这既是党报的职责所在,也是在激烈媒体竞争中党报彰显优势、赢得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好“度”,在理性发声中确保舆论客观性

伴随“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和舆论汇集更加快速,网络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加显现。与之相对应,人们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对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关注,如果对网络舆论不加以规范和引导,网络就有可能成为一些人的情绪宣泄场和传播偏激极化言论的助推器。因此,应对复杂舆情,媒体特别是被视为代表党和政府发出权威声音的党报等主流媒体要正确、理性引导舆论,让公众认识到,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声音,不是任何网上信息都是真相,不是任何激烈的批评都表现为真理,不是任何铺天盖地的舆论都代表着主流民意,从而及时有效引导人们以理性的态度正确认识一些社会现象、敏感热点问题和舆论声音,自觉做到不偏面、不偏激、不信谣、不盲从,防止部分片面的、情绪化的声音被放大,防止一些事件在被放大的网络舆情中被误读。

(三)把握好“效”,在有效发声中提高舆论引导力

舆情和宣传环境的变化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只有不断创新形式才能强化宣传效果。在新闻策划、选题、采写和编排中,我们既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也要注重宣传艺术性,要严格按照“走转改”要求,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写来自基层的鲜活稿件,多让生动事实和鲜活数字说话、多让当事人说话,把媒体的立场和观点寓于对事实的客观报道中,通过新闻事实本身的力量说服人、引导人,同时运用灵活多样的题材和版面处理体现编辑思想和导向意图,以高超的处理艺术提升宣传效果。

加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执政党对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和对有害意识形态的识别、抵御能力关系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当今世界,东西方政治体制、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带来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依然尖锐复杂,一旦我们放松对舆论的有力引导,各种“包装精致”的西方意识形态就会乘虚而入。因此,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认识意识形态问题,正确处理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思潮的多样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关系,在多样化社会思想长期并存、相互碰撞中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强大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正面宣传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坚持宣传思想工作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着眼于政治大局,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整体利益上做好引导工作,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用主流意识形态来整合日益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在日常报道中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三贴近”原则和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以平民视角寻找平凡中的伟大,积极回应人民关切,在报道中融入导向、体现导向、传播导向,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三)与意见领袖形成引导合力,打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话语场

互联互动、即时传播、共享共用的特征让互联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渐凸显,而其开放性、隐匿性特点也造成网络舆论错综复杂、事实真相难以辨别,一些舆论甚至聚集和放大社会矛盾,不时呈现无序和非理性状态。如果不能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就极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意见领袖”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些事件正是在网络“大V”的持续关注和表态下,在网络上急剧酝酿发酵,最终成为舆情热点。党报等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引导社会舆论传递正能量上应与网络“大V”联合发声,形成舆论场的良性有序互动,凝聚引导合力,打造和维护积极健康的网络话语场。

(本栏编辑:朱可江)

猜你喜欢
党报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