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文华
后勤战备物资储备是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生成提高的重要因素。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更离不开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后勤战备物资储备,离不开敏捷高效的后勤物资保障。
后勤战备物资是部队遂行作战和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时战斗力生成和维持的重要物资基础,甚至直接决定部队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数量充足和供给及时是后勤战备物资需求的两个基本要求。在战备物资储备过程中,满足军事需要始终是战备物资储备的首要任务。后勤战备物资储备各项工作的展开,都必须要以满足部队实战需求为前提。
战备物资储备在满足实战需要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消减战储成本。后勤战备物资储备是整个后勤保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因此,追求后勤战备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是建设节约型后勤、精细化后勤的重要路子,也是减少军费开支的一个有益作为。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物资储备一定要保持与预期行动类型相适应的储备规模,提高储备物资的利用效率。
从未来信息化战争物资消耗情况看,由于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使军队作战物资消耗量急剧上升。高强度的物资消耗,如果单靠军队后勤部门独立承担所有战备物资的筹措储备,将十分困难。因此,必须加速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采取国家、地方和军队储备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军地联储体系。
近年来,各级按照实战化要求,后勤战备物资储备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不但建成了一批信息化、现代化的设施设备,还建成了信息化的指挥平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指挥控制、环境监测、物资管理保障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后勤战备物资储备管理水平。另外,后勤物资保管员大多数经过院校或各级培训机构培训,许多专业士官获得过两个以上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在人才队伍的培养上有较大进步。
由于体制和长期和平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军战备物资储备结构还不够合理,在数量、品种上没有合理的储备限额和具体的规定,许多仓库存在过时的战备物资尚未淘汰,不仅造成大量储备经费的浪费,而且给物资储备和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在储备分工上,目前,以军队储备为主,尚未与地方建立联合储备,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储备较少。另外,储备重点不够突出,储备物资技术含量不高,储备布局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目前,我军战备物资储备管理还不够规范,许多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战备物资和周转物资混存混放,没有达到“专库存放、专区管理”要求;部分单位物资登记不明确,没有设置堆垛卡和标识牌,无法看出品名和数量;部分单位仓储设施设备不配套,缺少野战操作设备、除湿设备、消防设备和检修、维修保养等专用场所,无法适应现代化战备物资管理要求。同时,目前整个战备物资储备体系仅停留在静态实物储备上,在管理方法上与地方先进的管理模式差距较大。
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要求的不断变化对战备物资储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优化后勤战备物资储备体制势在必行。一是要运用高新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战备物资储备相关信息能够方便快捷采集、传递、处理和利用,为储备管理提供信息保障,充分发挥各种物资保障方式的优势,形成布局合理、分工科学、衔接紧密的后勤战备物资保障体系。二是要调整储备结构。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要求,紧密结合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合理确定后勤战备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同时,要整合战备物资储备保障机构,统一筹划,建立高效运行的战储管理机制。三是要优化储备布局。要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应急保障需求,科学地确定通用物资和专用物资的布局。对于通用物资,要在重点地区和重点方向根据需求去加强储备规模,进行统一储备。这样有利于统一供应、统一运输,加快战时保障速度,提高保障效率。
配套建设是后勤战备物资储备的物质基础。一是要完善储备制度。要研究后勤战备物资储备、管理的规律和特点,修订完善战备物资储备标准制度,建立健全战备物资入库、存储、动用、更新制度以及安全管理等制度,提高科学化正规化管理水平。二是要改进储备条件。要建设现代化库房,满足高技术后勤物资储备的要求。高技术的后勤物资,许多部件非常灵敏,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要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库房,对库房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才能有效保障后勤物资的质量稳定。同时,要改善重点方向和仓库储备设施及作业手段,为仓库配备先进的货箱架和专业的搬运装卸设备等,提高作业水平。三是要加强人才培养。要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充分依托院校教育、部队集训等方式,努力培养一批既懂军事、又懂后勤,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战储物资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灵活的储备方式,能有效降低战备物资储备和管理成本,提高战备物资储备效益。一是要储备实物与储备技术相结合。把专用技术储备在国防工业体系中,搞好技术储备,使高新技术物资能随时投产,并具有批量生产的能力。通用技术储备于社会工业体系中,确保任何时候都可以变为军用。二是要储备通用物资与专用物资相结合。对弹药、后装器材等专用物资储存在部队物资储备体系中;对消耗量大、需要面广的粮食、油料、药材等通用物资,除部队基础储备外,应尽量依托社会储备体系。三是要动态储备与静态储备相结合。要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对储备物资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传输,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军地一体、上下联动的储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使军事储备物资参与到社会物资循环,提高军事储备物资的流动速度,避免一储到底的静态储备方式。
[1]李敏.军民融合体制下战备物资储备的思考[J].基层后勤研究,2011(2)
[2]孟宪秋.浅议武警部队后勤战备物资储备优化[J].时代经贸,2011(4)
[3]武恒.谈后方仓库战储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仓储管理与技术,2013(2)
[4]孟宪志.战备物资储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仓储管理与技术,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