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布局推动浙江富硒农产品种植

2014-02-04 08:14卫新王美青徐萍孙永朋
浙江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布局农产品资源

卫新 王美青 徐萍 孙永朋

优化布局推动浙江富硒农产品种植

卫新 王美青 徐萍 孙永朋

硒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人体必需的15种微量元素之一。本世纪初以来,浙江省有关部门相继对浙北、浙东和浙中三个区域开展了1∶2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表明,浙江拥有丰富的富硒土地资源,具有发展各类富硒农产品的优势,在三大调查区内,共圈定富硒土壤资源29处,面积达7654Km2。合理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天然富硒农产品,积极培育富硒农产品品牌,对于提高浙江区域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六大富硒产业发展布局

浙江富硒农业产业发展应重点培育粮油、蔬菜、水果、竹笋、茶叶和中药材等六大富硒农业产业,以充分发挥天然富硒土地资源的优势,推进富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快建设高效生态、优质安全、经营集约、功能多元、发展持续的现代农业。

粮油。2012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25.16万ha,油菜种植面积16.56万ha。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发展优质专用早稻和“双低”油菜生产,全面推广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创建绿色富硒稻米品牌,加速富硒稻米产业化进程。富硒粮油主要布局在萧山、余姚、慈溪、鄞州、瑞安、苍南、平阳、永嘉、嘉善、秀洲、湖州市区、长兴、安吉、上虞、绍兴、诸暨、金华市区、兰溪、义乌、东阳、衢江、江山、龙游、临海、温岭等县(市、区)。

蔬菜。2012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62.33万ha,果用瓜10.1万ha。要围绕“生态、优质、高效、安全”目标,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水平高、产业优势突出、产品集聚度高的规模生产基地,推进蔬菜产业向富硒优势区域集聚。富硒蔬菜产业主要布局在萧山、嘉善、秀洲、湖州市区、长兴、安吉、慈溪、余姚、象山、宁海、奉化、镇海、上虞、瓯海、瑞安、苍南、三门、临海、黄岩、温岭、诸暨、新昌、金华市区、义乌、衢州市区、江山、常山、龙游等县(市、区)。

茶叶。2012年,全省茶园面积18.30万ha。要加快名优富硒茶新产品的研发,推进茶叶加工企业的强强联合,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形式,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富硒茶的产业化经营。富硒茶主要布局在余杭、安吉、长兴、德清、衢江、龙游、江山、常山、鄞州、北仑、余姚、慈溪、宁海、奉化、绍兴、诸暨、新昌、上虞、婺城、兰溪、东阳、义乌、三门、临海、黄岩、永嘉、平阳、瑞安、苍南、瓯海等县(市、区)。

果品。2012年,全省果园面积32.15万ha。要以开发低丘缓坡为重点,抓好精品富硒果园基地建设,提高果品质量、优质果比例和市场竞争力。其中,富硒蜜柑主要布局在金华市区、兰溪、义乌、瓯海、瑞安、黄岩、临海、象山、宁海、温岭、三门等县(市、区);椪柑主要布局在衢州市区、江山、龙游等县(区);富硒柚类和杂柑主要布局在常山、玉环、苍南等县。富硒杨梅主要布局在慈溪、余姚、宁海、象山、瓯海、瑞安、平阳、苍南、长兴、黄岩、临海、玉环等县(市、区)。富硒枇杷主要布局在余杭、象山、宁海、德清、诸暨、金华市区、兰溪、衢州市区、江山、黄岩、三门、温岭、临海。富硒银杏主要布局在长兴、诸暨等县(市)。富硒香榧主要布局在诸暨、东阳、新昌、绍兴、安吉等县(市)。富硒山核桃主要布局在安吉、长兴等县(市)。

竹笋。竹业是浙江传统而古老的产业,也是浙江最具特色、最具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之一。2012年,全省竹笋干产量14.1万吨。要建设一批富硒竹笋高效经营与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形成竹笋加工产品品牌,拓展产品市场空间。富硒早竹笋主要布局在湖州市区的吴兴、长兴、德清、余杭等县(市、区)。富硒绿竹笋(马蹄笋)主要布局在瑞安、苍南、平阳等县(市)。富硒毛竹(笋)主要布局在萧山、安吉、余姚、奉化、象山、上虞、诸暨、绍兴、婺城、义乌、衢江、龙游、江山、常山等县(市、区)。

中药材。201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3.12万ha,种植品种以浙贝母、元胡、白术、铁皮石斛、杭白菊、栀子等为主,其中全省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面积933.33 ha、收获面积266.67 ha左右、产业产值超过25亿元。要积极发展百合、杭白菊、铁皮石斛、生姜、山药、栀子、薏苡、明党参、鱼腥草、紫苏等药食两用中药材,推行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做大做强“浙产药材”品牌。富硒中药材主要布局在黄岩、瑞安、诸暨、东阳、兰溪、婺城、衢江、常山等县(市、区)。

促进富硒资源开发与保护

创新发展机制,推进富硒产业发展。要重视富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整合农业、林业、渔业、国土、水利、环保、科技等有关部门和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共同为富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快制定有关扶持富硒产业发展各项政策,各级政府每年应安排必要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富硒产业的发展,对富硒产业建设重点项目给予优先立项;大力培育富硒产业龙头企业,鼓励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富硒产业的投资经营活动,重点扶持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鼓励龙头企业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部门或专业市场等开展合作,联合开发富硒农产品,并开展重点科技项目的示范推广,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和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建立政府投入、信贷支持、企业自筹、农民和社会参与等多渠道、多层次的富硒产业建设投入体系,尤其要鼓励和吸引工商资本、外来资金和民间资本对富硒产业的投资,实行资金共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权清晰、利益相关的经营体制;积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富硒产业的开发。建议省有关部门设立富硒产业开发投资专项基金,以发挥政策性资金的聚集效应,提高各项资金安排使用的集中度;将富硒农产品的开发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重点用于品牌的建设与宣传、产品的开发与展示以及富硒农产品标准的制订、新品种对比试验、土壤和产品的检测等方面。

加强科技创新,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围绕富硒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科技联合攻关能力,建立技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开发的激励机制,重点依托省内外有关科研院校,开展富硒产业新品种引进和试种、重大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以及富硒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研究;加强与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协作与交流,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技术,推广有利于富硒产业发展的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富硒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结合现代农业综合区、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在全省开展富硒资源持续高效利用试验示范推广,尤其要结合全省富硒资源详查工作,在不同的重点区域选择1-2个点作为示范项目或典型样板,探索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模式背景下的富硒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并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富硒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提供示范和借鉴。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富硒产品市场竞争力。注重富硒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引导富硒产业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做大、做强现有的名特优品牌,培育、提升有潜力的品牌,开发、打造新的强势品牌;积极开发系列化产品,进一步扩大品牌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逐步培育形成一批省级或国家级农业名牌,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美誉度,以品牌战略带动富硒农产品和市场开发。加快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投入品技术标准的制订工作,加强富硒农产品生产环境管理标准认证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建立健全富硒农产品及其原产地认证制度,积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申请“原产地保护”,制定与完善富硒农产品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实行标识管理制度和产地追溯制度。

合理布局富硒产业,加快产业区域化进程。以建设精品农业园区为契机,按照“合理布局、连点成片、整体推进”的方式,加大政策、规划、资金、管理、服务等统筹力度,加快推进富硒农产品精品园建设,进一步提高富硒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富硒资源利用率,更好地将富硒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充分应用富硒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研究,优化农业区域空间布局,合理布局农产品生产基地、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用地,充分预留农业发展空间,在富硒土地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好、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重点区域,围绕富硒产业的发展,结合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重点打造稻米、茶叶、蔬菜、水果、竹笋、中药材等富硒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一批质量高、规模大、品牌强、效益好的富硒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区,真正做到地尽其用。

加强开发管理,实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加快建立农业资源调查、监测和综合评价制度,调整城乡发展的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切实保护优质的富硒土地资源,防止非农化倾向,促进富硒土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和永续利用。同时,加快全省富硒资源的详查评价工作,择优先行立项开发与保护,做到高起点高效益分类分级开发,实现富硒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严格落实农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尤其要加强富硒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综合治理,加大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废弃物的管理力度,切实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优化富硒区农业生态环境和富硒农产品产地环境。

作者单位:浙江省农科院农业区划研究所

猜你喜欢
布局农产品资源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