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绪军
实施背景
进入21世纪,国家实力的竞争逐渐演变为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竞争的基础是教育,是人才,特别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任何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培养适应国际竞争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基础教育中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评价等都因此发生一系列革命性的改变。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潜江市选择在全省率先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政府奖,建立科技教育的权威性保障机制,鼓励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内容
坚持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政府奖制度,科技教育奖励制度化。2008年,潜江市政府印发《潜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政府奖奖励办法》,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政府奖”。市财政每年投入经费10万元,对积极参与科技实践与创新的青少年进行奖励。2009年至2014年,市政府已连续召开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政府奖颁奖大会,320名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小学生,获得政府颁发的奖金和证书。政策引领为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建立了长效保障机制。
搭建科技教育的工作平台,科技教育载体阵地化。市教育局主办科辅杂志《科技新苗》,发表中小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等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地方课程教材《科技》, 科技课排上了课表,科技教育走进了课堂。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序列化。包括一年举办一次中小学校园科技月活动,一年举行一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科学夏令营,一年组织一次中小学生无线电制作竞赛等。
构建科技教育的评价体系,科技教育评价常态化。潜江市制订了中小学生科技素质评价标准及办法,建立了完整的科技教育评价体系,坚持组织科技创新教育的专项督导评估。
(作者系潜江市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 杨万军)
实施成效
潜江市开展科技创新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形成了区域性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对比多项实验检测项目发现,科技教育适应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满足了中小学生探究的兴趣,增强了中小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培养与磨练了中小学生的科学品质,包括创造力、注意的稳定性、独创性、幽默感及发散性思维、勇敢与冒险精神等个性品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方法,使他们能主动地运用科学方法学习、发现、探索,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由不爱学到喜欢学。经过科技教育的洗礼,学生求知欲明显增强,遇事爱问为什么,不人云亦云;对新事物常有独到的见解,爱标新立异;小发明、小制作、小创新成果丰富。学生创作的科技创新作品获多项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美国IET基金会“蓬荃奖”等。学生的多档科技创新节目《异想天开》在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