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以安徽省为例

2014-02-03 01:25刘二林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潜力合肥高速铁路

刘二林,俞 葵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每一次交通方式的变革都会深刻影响城市发展和空间演变[1]。自打1964年日本建立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铁不仅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同样也引起了举世瞩目的关注。高铁是一个具有国际性和时代性的概念,是指提速改造后时速200 km以上、新建时速250 km以上的铁路系统[2]。21世纪全球正迈入高铁时代,从当前国内外高铁的发展情况来看,它不仅是交通方式的变革,而且在带动高铁沿线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以及空间结构的演变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目前也正在积极努力地进行高铁的可行性研究,到2012年,我国已经建成“四纵四横”的高铁网,不仅提高了各区域间的联系,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铁对密切安徽省区域内各地市的联系,提高全省区域经济水平,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安徽快速崛起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合肥为中心,考察合肥、六安、淮南、蚌埠、肥东、金寨、全椒、宿州等8个主要市县的区域可达性和空间经济潜力的情况,研究高铁对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影响。

1 可达性和区域经济指标的选择和构建

1.1 可达性的内涵

可达性一般指采用一定的交通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到达人们指定要求的目的地地点的一种空间转移能力[3]。评估不同区域间的可达性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即空间维度和经济维度。空间维度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空间范围内与某种交通设施的接近程度;社会经济维度主要是指因物质、资金和时间等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的相邻城市即便是拥有相同水平和数量的交通设施,也会出现可达性的经济差异[4]。

1.2 区域经济

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激发区域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带动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郑德高指出,高速铁路站点的设立会在人口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等方面为建设高铁的区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5]。经济的增长意味着区域内产品和劳务的增多,而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则意味着区域内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信息的不断交流,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区域经济和高铁沿线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1.3 指标的选取

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经济潜力两项分析指标,研究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3.1 加权平均旅行时间

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是评价某一节点城市到一个目的地节点城市的时间度量。指标得分的高低,会反映出节点的可达性与经济中心联系的紧密程度。指标得分高,则表示区域可达性和经济联系程度都低,反之,则二者都高。具体的表述公式如下:

(1)

其中,Ai表示节点i的可达性;Dij表示节点i到经济中心所用的最短时间;Mj表示经济中心的实力,多采用经济中心的GDP来测度;n表示评价指标内除i地以外的所有节点的总数。

1.3.2 经济潜力

经济潜力指标多数情况下是由节点城市的经济区位来定的,得分高的节点,则表示经济潜力大,反之,得分低的节点经济潜力小。这里引用牛顿万有引力模型,经济潜力指标的表示公式如下:

(2)

其中,Pi表示节点i的经济潜力值;Cij表示从节点i到经济中心j所用的时间;α为摩擦系数,通常取1。

1.4 指标的构建体系

为了方便研究,本文采用高铁开通前的2007年和高铁开通后的2011年相关数据,考察安徽省高铁沿线8个主要县市之间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经济潜力两项指标。之所以选择2007年和2011年这两年作为典型年份进行数据分析,是因为安徽省的高速铁路是从2007年后才开始施工建设的,到2011年安徽省内就拥有四条高铁线路,即京沪高铁、合武高铁、合宁高铁以及合蚌高铁,总里程超过1 000公里,高铁沿线有10个主要站点,平均设计时速达到230 km。这样,方便比较高铁建成通车前后省内站点城市间经济状况和地区可达性的变化。

表1 高铁沿线前后通行时刻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安徽省铁路运输时刻表,运行时间取平均值。

1.5 指标数据分析

高铁建成通车以后产生的最明显的效应是节点间通行时间的极大减少。表1显示出高铁建成通车前后主要沿线站点城市的通行时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城市间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方便人们到其他城市出行、旅游、办公、求学等,大大节省人们的旅途时间,从而节省时间成本。同时,这种时间距离的缩短会加速“人流”与“信息流”的快速流动,促进站点城市间专业分工与协作,加速商务人士以及技术服务人员的快速流通,促进高新技术和相关信息的快速流动,提高站点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最终大大促进各个节点城市之间包括人力、物力、资本、信息、技术、知识等多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得时空距离大幅度缩短,区域可达性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从而促进节点间城市经济的提速和交流的频繁。

1.5.1 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得分

根据公式(1),计算出各城市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值(表2),其中Mj分别取各个市县的GDP总值(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

表2 加权平均旅行时间评分表

从表2可以看出,2007年8个县市的指标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宿州、金寨、六安、合肥、蚌埠、全椒、淮南、肥东;然而,2011年8个市县的指标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宿州、金寨、六安、全椒、合肥、蚌埠、淮南、肥东。由此可以看出,基本上形成了距离合肥这个中心城市越近,城市的指标得分就越低,其可达性也就越高。换句话说,在交通设施近似的状况下,与主要中心城市路程的远近将会成为影响区域间可达性的关键性变量。比较2007年和2011年各市县指标得分增长变化倍率,可以看出,城市排名由低到高为宿州、淮南、合肥、蚌埠、肥东、金寨、全椒、六安;高铁建成以后,高铁沿线市县的区域可达性增长倍率普遍达到30%以上。由此可见,各个市县之间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大大缩短。这将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区域间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对可达性和区域经济的影响十分明显。

1.5.2 经济潜力

根据公式(2),计算出个各市县的经济潜力指标值(表3),其中所取的值与求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一致。

表3 经济潜力指标

根据表3,对比2007年与2011年各个市县的经济潜力指标得分变化,可以看出8个县市的指标增加倍数由高到低分别为淮南、蚌埠、宿州、金寨、肥东、全椒、合肥、六安,并且各站点城市的经济潜力指标得分在高铁开通后增长倍数都在4倍以上,平均增长倍数为5.77倍。由此可以看出,高铁对沿线城市的交通和可达性的改善十分明显。

2 安徽省高速铁路建设对省内区域经济的影响

高速铁路建设可以优化经济活动和资源的区域性分配,并最终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通过改善区域内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流动,极大地提高了沿线腹地的劳动生产率、工资水平、服务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拉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2.1 高速铁路建设有利于区域内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集聚

根据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和经济潜力指标,安徽省高速铁路的运营显著地改善了区域内交通状况,提高了地区间的可达性,从而加快了地区的区域一体化程度和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以合肥为经济中心,它所拥有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必然会向劳动力价格低、资源丰富的地区输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接受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实现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

另外,高铁建成开通后,影响省内区域内的生产要素的流向,人力、物力、资本、技术、信息持续地向合肥、淮南、蚌埠等城市流动和集聚,从而加速人口和资金的集聚,推动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而这些城市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带动全椒、肥东、宿州、六安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加快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聚集。

2.2 高速铁路建设有助于加快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高铁建设极大地增加了人们沟通的机会,有助于第三产业的迅速成长壮大,有助于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改造[6]。高速铁路建设加快了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流动,进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最终使得区域内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发生调整。高铁对于合肥这类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加快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3 高速铁路建设有助于加快区域内“一体化”的发展

高速铁路缩小了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实现了区域内“一体化”发展。区域内经济一体化,一般是指区域内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区域,为了实现共同发展而表现出来的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频繁,通过交流与合作,构成一个集物品、资本、人力、劳动、知识、技术、信息等为一体的过程[7]。关于高速铁路开通能后给区域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U.Blum等指出高铁开通后会影响设站城市的市场结构与组织的改变和优化,带动设站城市经济的整理合并,让不同设站城市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地区优势,最终带来劳动生产率上升和居民收入的公平[8]。“一体化”的目标就是加强相近城市和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发展,加强不同城市、地区之间的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张学良也指出高速铁路的开通会带来通勤就业的一体化、产业布局方式的一体化与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经济联系的一体化[9]。《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在关于皖江城市带崛起方面指出,要推进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城市一体化发展,加快芜马同城市、铜池一体化进程。同样随着合肥经济都市圈的形成,更是加快了区域内一体化的进程。

2.4 高速铁路建设有助于加快区域内对外的经济交流

高铁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安徽省区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省内地区与周围其他省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快省内地域与南京、上海、苏州、无锡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的经济联系。

2.5 高速铁路建设有助于带动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省内高速铁路建成开通后,促进了高端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而加快了高端服务业与高新技术类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像合肥这类高铁沿线的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来说,因其自身经济基础本就不弱,高铁这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在“高端生产要素”的流动上给其带来的影响更加明显。对于高铁沿线经济基础较弱的城市,高铁建成开通会使经济相对较好的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持续扩大,这将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动力[10]。

3 结 论

安徽省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不仅提升了安徽省区域内综合竞争能力,更是提高了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潜力。时至今日,安徽省内完成运营的四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线、合武高速铁路线、合蚌高速铁路客运线以及合宁高速铁路线,让省内与其他省份和地区的联系大大加强,以高铁主要中心枢纽城市合肥为例,合宁高铁的开通运营,使得合肥到南京由原来的平均2小时28分钟缩短到1小时,合肥到上海由原来的6个小时缩短为3个小时;同时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营也让合肥到北京由原先的近9小时缩短到4小时,省内沿线各个站点城市之间的高铁通行时间也已普遍降低到1小时之内。

本文对安徽省内高铁建成前后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经济潜力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高铁建成通车大大提升了沿线城市和腹地的空间和经济联系,促进了安徽省区域内高铁沿线的交通、经济带的“蛛网化”。这种“蛛网化”将体现在,到2020年安徽省内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将达到2 500公里,占全国规划的高速铁路总里程的15%,安徽省将形成以合肥为中心节点城市,以合宁高铁、合武高铁、京沪高铁、合福高铁、宁安高铁、商合杭高铁、合安高铁为重要框架,覆盖安徽省内全部省辖市的高速铁路网络。与此同时,安徽省在全国高速铁路网中的交通枢纽地位也将进一步巩固和确立,安徽省在区位上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地域优势必将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对于加速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流动,加快沿线腹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安徽省对外经济交流,实现省内各个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1]Allenwb.Value capture in transit[J].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Forum,1987,28(1):24-47

[2]许晓峰,么培基.高速铁路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1996:91-95

[3]Geertman SCM,Ritsema Van Eck.GIS and Model of Accessibility:an Application in Plan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1995(9):67-80

[4]罗鹏飞,徐逸伦,张楠楠.高速铁路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研究:以沪宁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3): 408-411

[5]郑德高,杜宝东.寻求节点交通价值与城市功能价值的平衡:探讨国内外高铁车站与机场等交通枢纽地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城市规划,2007,22(1):72-76

[6]胡天军,申金升.京沪高速铁路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地理,1999,19(5):101-104

[7]杜德斌.世界经济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5-56

[8]U Blum K E,Haynes C Karlsson.The regional and urban effects of high-speed trains[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1997,31:1-20

[9]张学良,聂清凯.高速铁路建设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J].现代城市研究,2010(6):7 -10

[10]胡天宇.安徽省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市场潜力模型[J].现代商贸工业,2013(15):51-52

猜你喜欢
潜力合肥高速铁路
合肥的春节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合肥的春节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潜力榜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