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与策略研究

2014-02-03 05:12罗晶
文教资料 2014年29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

罗晶

(淮阴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与策略研究

罗晶

(淮阴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当前在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中,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贫困女大学生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状况十分值得关注。本文立足这一现状,分析了目前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种种表现,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贫困女大学生 心理状况 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招生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加,特别是贫困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重要群体,由于受到传统因素和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与男生相比,她们承受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更大,内心冲突和心理失衡可能更强烈、更复杂。面对家庭经济贫困的重压,贫困女大学生更易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因此,研究贫困女大学生的现状特别是心理健康状况,提出解决策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种表现

笔者是一所地方高校的辅导员,长期与学生相处,根据实际工作观察和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贫困女大学生心理是积极向上健康的,但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进而导致心理上产生种种问题,严重影响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贫困女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对“贫困”认识的偏差和强烈的自尊需要产生的自卑感。大学生年龄多在20岁左右,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自我意识容易形成偏差。尤其对于贫困女生来说,面对其他同学的优越条件,她们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进而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贫困这一现实,感觉自己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穿着打扮等方面低人一等,不能正确地悦纳自己,欣赏不到自己的优点,常常以已之短比他人之长;或者很自卑,加上强烈的自尊心使然,对外界的刺激极为敏感、孤傲、清高、离群,这实质是一种自我保护,害怕受到伤害的心态反应。这些自我意识中具有的否定和不接纳的倾向,直接影响她们的自我控制,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及时调整自身的行为,消极地对待人生,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

2.人际交往障碍导致难以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产生的挫败感。贫困女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背负着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她们虽然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意识,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但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或者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特别是性格比较内向、孤僻,或不擅言谈的女大学生,不知道怎样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她们既希望与人接近,又害怕自己在交往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封闭起来,不主动与别人交流,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这使她们在人际交往中处于“文化边际人”的状态,在人际交往中显得紧张、茫然和失措,表现出羞怯、孤独、自我防卫强、难以沟通等特点。这种“边际人”状态易引发心理和人格障碍,造成她们不能或难以正常社会化,产生挫败感甚至抑郁心理。

3.较高的心理期待与学习就业压力落差所产生的焦虑感。由于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特别是贫困女学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看做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是进入大学后,一方面发现虽然自己勤奋努力,但由于高手云集,有时难以取得满意的成绩。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均导致她们对自己的学习和前途表现出担忧、焦虑和迷惘。

二、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分析

1.建立完善多层次可操作的资助体系。贫困女大学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贫困导致产生的。目前,我国已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对于贫困生的资助方式有很多,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校内学杂费减免、校内临时困难补助和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等。但是,从总体上看,少有高校对贫困女大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特殊资助政策。所以,应针对贫困女大学生的特殊情况,建立贫困女大学生群体保障机制,在经济扶助、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等方面重点向贫困女大学生倾斜,最大限度地保障给予她们帮助和支持。同时,努力争取企事业单位、团体和社会个人的无偿援助和捐赠,动员有名望的校友、企业家、专家学者等人士在高校设立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重点资助这类贫困学生。此外,提高贫困女大学生的能力是引导她们自尊、自爱、自强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除了奖、贷、助、补、免等直接的经济手段外,还可通过组织培训、心理咨询、创办社团等方式发展这部分学生的个人技能、交际沟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由“资金式”扶贫到“能力式”的资助拓展。

2.积极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跟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密不分可的。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主要在校园里进行,校园环境对帮助她们拥有健康心理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创造贫困女大学生充分、自由、健康交往的校园环境,帮助她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完善她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为此,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任课教师、辅导员老师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多与学生交流,主动关心贫困女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及时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困惑,特别是一旦发现她们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就要及时引导她们走出心理障碍,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贫困女大学生参与的社团,就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其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困难给她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要加强班级、宿舍的管理工作,倡导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关怀、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的理念,通过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让她们不仅得到经济和生活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心理上的帮助,从而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自我,面对社会。

3.引导树立科学正确的贫困观和人格观。贫困女大学生大多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她们能吃苦耐劳,意志坚强,生活俭朴,学习认真、勤奋,独立能力和自我约束力强,这些优点值得我们关注和发掘。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与她们的自我认识失调有关,她们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在成就动机和自我评价会表现出自卑和易受暗示的特点。加强心理引导,帮助她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正确的自我归因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加强对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她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抗挫折教育,帮助她们把贫困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贫困女大学生要正确对待贫困处境,应有克服贫困的信心和勇气,充分认识到经济上的暂时困难不应该是包袱,而应该成为动力和财富,努力争取成为生活的主人,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大学学习生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积极成为对社会有用、对国家有益的人格健全的人。

[1]魏青.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指导[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谢秀美.女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1(4).

[3]张彦君.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救助策略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10(9).

[4]杨珺.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5).

[5]张晓玲,朱成庆,赵霞.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4).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