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京愚园

2014-02-03 05:12李菁
文教资料 2014年29期
关键词:泛舟秦淮雅集

李菁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浅谈南京愚园

李菁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南京愚园,因为其主人是胡恩燮,也被称为“胡家花园”。愚园作为一座江南私家园林,又因胡恩燮曾经任职苏州知府,后辞官归家,精心修筑此园,其园林胜境如画,在当时具有“金陵狮子园”的美誉。愚园不仅具有自然巧妙的园林意境,而且与愚园相关的文献资料相对其他私家园林来说,也是更丰富更详尽。随着南京老城南的开发,愚园也会逐渐恢复其历史原貌。本文主要介绍愚园历史、愚园主人生平和愚园雅集活动三个方面。

愚园历史 胡恩燮 愚园雅集

一、愚园历史

愚园又名胡家花园,晚清金陵名园之一,位于南京城内西南隅。根据历史记载,愚园前临鸣羊街,后倚花露岗,占地约2.4公顷,是当时南京城南地区一处著名的私家园林和游览胜地。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园林专家、建筑学家童寯先生到愚园参观时,曾称赞“清同治后,南京新起园林,今犹存数家,以愚园为最著”。

历史上的愚园,其林亭山水甲第金陵,却也如很多园林建筑一样,遭受过战火的多次毁灭。愚园最早为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当时称为“魏公西园”。后该园易主徽州商贾汪氏,再易主为吴用光。乾隆以后,该园逐渐败落,后来又经过了太平天国战争,愚园遭到严重破坏。直到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苏州知府胡恩燮辞官回到南京,以颐养母亲为计购得此园,精心修筑,于光绪四年(1878)四月,奉母居住,自此愚园初步形成。胡恩燮不惜重金购买此园,并且竭尽心力地安排了园林景物,建有清远堂、春晖堂、水石居、无隐精舍、分荫轩、松颜馆、青山伴读之楼、觅句廊、依琴拜石之斋、镜里芙蓉、寄安、城市山林、集韵轩、延青阁、容安小舍、秋水蒹葭馆、栖云阁、春睡轩、柳岸波光、课耕草堂、啸台、养俟山庄、在水一方、漱玉、小沧浪、竹坞、小山佳处、岸窝、憩亭、牧亭、西圃、梅崦、愚湖、鹿坪、界花桥、渡鹤桥等三十六景,是为该园的鼎盛时期,具有“南京狮子林”的美称。辛亥革命爆发,愚园被张勋辫子兵所据,二次革命时毁于战火。胡氏携家眷离开南京,避居上海,直到辛亥革命结束后,胡恩燮说道:“己未(1919)春余自海上初归”①,但在1916年胡光国已经在愚园组织过一些雅集活动,可见胡光国早前回到南京修复愚园,也可见胡氏家族对于愚园遭受辛亥革命战火破坏急于修复的迫切之情。后来胡光国对愚园进行了扩建,增加了另外三十四处景物,至此愚园七十景全部落成。但在抗战期间再次被毁,现仅存原水池和部分遗迹。

愚园不仅是一座闻名的私家园林,更是一座文献宝库,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胡恩燮巧置三十六景,后经其嗣子胡光国继承重整,又添三十四景,故有了由胡光国整理编辑的《愚园前后七十景题咏》,先后包括《三十六景题咏》和《三十四景题咏》两部分,该集是体现愚园景观的布局设计及各景观特点的最详尽的资料。愚园建筑水木清华,一丘一壑,一阁一楼,无不盘曲奥折。胡恩燮性情豪迈,广交友朋,因此名流雅集不断,而使愚园能够客无虚日。清朝众多政要李鸿章、张之洞、沈葆桢、刘铭传等,名士中有薛时雨、莫友芝、温葆深诸辈都在游园赏景时留下了丰富的诗赋唱和之作以及众多楹联。胡恩燮及胡光国将这些作品保留整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愚园文献。正如《白下愚园集》中所说:“先生胸有丘壑,楼阁台榭高下曲折,运以新意,一花一石在手自经营,有幽蒨明瑟之致,使人日游其中,如身在书图而迷。所向往一时,巨公长德,骚人韵士,文酒殇咏之会,殆无虚夕,而四方才士道金陵者,莫不主于先生,相与唱和,驰逐极东南文坛之盛”②。愚园正是在胡恩燮与胡光国两代人的精心经营之下,盛极一时,其名流传至今。

二、愚园主人生平

胡恩燮(1824——卒年不详),字煦斋,号愚园老人,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年少负康济之才,知名乡里,后来游齐鲁,历燕赵,游京师,游兰阳,游吴游粤,幕游求仕。道光年间,入都考取国史馆供事,议叙县丞候选。

年轻时期,胡恩燮曾有过一段戎马生活。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被由内阁学士改任马兰镇总兵的庆锡(伯纯)延入马兰镇幕。期间胡恩燮写下了不少与边塞有关的诗篇。 如:

庆伯纯阁学锡重镇马兰,延予入幕,赋赠二绝

玉帐萧萧冷月明,戍楼岑寂不鸣钲。将军威德凝山岳,鸡犬都无夜吠声。

东关从此食升平,民煦春回吏畏明。猎罢弢弧窥子史,依然戎马一书生。

道光二十九年,胡恩燮自兰阳归觐。不久以后,太平天国战争爆发,胡恩燮的生活进入了一段十分艰苦的时期。晚年胡恩燮在叙述自己一生经历的《患难一家言》中曾这样写道:“顾身世所遭,自乱离以讫承平,其间颠沛流离之苦与经营缔造之艰,则有不能已于言者。”“经营缔造之艰”主要体现在筑建愚园和创办徐州煤矿方面,“颠沛流离之苦”则说的是自己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的亲身经历。

胡恩燮的家人在太平天国期间遭受的离乱之苦也反映了当时绝大多数民众的现状。金陵城陷,咸丰三年夏历二月十四日,焚杀略定,胡恩燮便携仆人赶至铁作坊族伯家,探问寄住于此的家人。但前几日战火纷乱,太平军对城内百姓烧杀蹂躏,族伯一家不能免于难,议定合家饮食鸦片而死。胡恩燮赶至族伯家时,为时已晚,其伤心惨目之状令人悲不自胜。如此间一朝毕命的家人共十一人,分别是:胡恩燮的族伯凯封夫妇、二伯母及其女三姑、四伯母之女二姑、胡恩燮十岁的女儿、胡恩燮的小妾陈姬及出生幼女、陈姬之母、族伯家仆妇及其女。胡恩燮自从效力江南大营,任内应之事期间,其弟胡恩燮之妇及其二女,其庶妹相继病殁。胡恩燮与其兄密谋脱眷属出城,先在城外交结北河乡人余、陆二姓借屋安妥亲眷,因当时太平军下令“城中不允坟墓,凡有死亡,所亲儿出城葬”,胡恩燮借此以四位亲属,分别是其嫂与从子,叔母及其女假扮死者亲儿出城安葬,并藏匿窖中,以茅草覆盖,待夜晚无太平军巡视之时,救出四人前往北河余姓住所。

同治三年,胡恩燮调办三汊河厘局,此时金陵已经收复,胡恩燮欣喜之余,决定举家迁回南京。

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胡恩燮谋母老颐养之计,决定开辟愚园,经过两年时间,愚园规模出具,光绪四年戊寅(1878年)四月,奉母居之,每当名花开放,拥以板舆,子妇竞前,孙曾罗列,天伦之乐可知也。沈源深在《愚园三十六咏序》中言:“外舅胡煦斋先生忘情轩冕,隐居事亲,养志承欢,惟恐弗至。 ”

光绪八年(1882年),清政府实业强国,开办矿物,徐州道员程国熙请胡恩燮督办徐州矿物。

三、愚园雅集

愚园雅集是自愚园修建以来最主要的社会活动,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常常造访流连,觞咏聚会,四方来游者题咏甚多,更是为园林锦上添花。

雅集的第一阶段自光绪三年(1877)开始,时处清朝末期,国家多难,政治腐败,直到辛亥革命爆发胡光国携家眷避居上海而结束,愚园因此也一度遭到战争破坏。

第二阶段从1915年胡光国回到南京,对愚园重新修葺扩建,从胡恩燮时期的三十六处景物增加到七十处景物,而后雅集又陆续开展,直到1923年的寿苏会截止。

无论是雅集的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当时的愚园都是处于社会动荡、战火不断的环境中,而以愚园为中心的雅集活动依然可以如火如荼地进行,不禁让人感慨。也许正如何允恕在《怀白楼记》中提到:“李去非《书〈洛阳名园记〉后》以为园林之废兴,每候乎天下之治乱。夫当朝野扰攘之秋,日已不暇给,而犹谈风缉雅,点缀园林,毋亦非当时之急务乎?然而因时而抒寄托者,往往别有怀抱也。金陵自洪杨乱定,凤台之冈厥惟愚园擅其胜。乃不数十年而辛亥癸丑之乱,兵戎蹂躏,斯园亦几鞠为茂草。”③愚园雅集中也有很多反映当时社会动荡、百姓疾苦,表现爱国忧民思想的诗作,但更多的还是表现文人们“有志不获骋”的苦闷,从而产生远离官场、归隐游乐的思想。

譬如以“秦淮泛舟杂咏”为例:

秦淮泛舟杂咏主要包括己未(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庚申(民国九年,一九二零年)、辛酉(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三次雅集,附录壬戌(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七月既望秦淮泛舟题图雅集。己未、庚申、辛酉三次雅集共三十四篇诗作,泛舟题图雅集也是三十四篇诗作。秦淮泛舟杂咏的三次雅集情况具体如下:

己未雅集:此次雅集的主题是借泛舟秦淮来表达对国家危机的忧虑,对腐朽统治的愤慨。唐朝诗人杜牧关心政治,在夜游秦淮时触景感怀,借陈后主沉溺享乐亡国的历史,讽刺了当权者的昏庸无能,深感社会危机四伏而感慨万千,写下了《泊秦淮》一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秦淮泛舟正是重现了杜牧当年夜游秦淮的所想所感,表达了具并文社文人们对时政的担忧。例如:

浑忘梦境幻,犹作少年狂。亡国几多很,庭花唱女郎。(陈作霖)

暂抛国恨付清波,来听庭花一曲歌。岸近烟笼邀笛步,帘开风静醉叵罗。青山依旧春常在,绿水无情镜欲磨。回首古今多慷慨,夕阳箫鼓几船过。(马廷寿)

繁华转眼成销歇,槛外凄凄冷夕阳。(何允让)

年来身世慨飘零,故国山围旧日青。(何允让)

隐约笙歌,参差亭观。后庭一曲千重怨。(陈祖同)

己未雅集共收录了十首诗词,而七首都表达了“不知亡国恨”的痛惜之情,这也是秦淮泛舟文人们的共识。同时,也有诗人表达了泛舟的乐趣。如:

旷怀共道先生达,盛会应教后代知。难得二难兼四美,流觞赓韵记新诗。(吴楚)

料得家家画放翁,诗情酒思乐无穷。(何寿崧)

庚申雅集:此次聚会共收录了十四篇诗作,主题不同于己未,宾客们不再感慨国家危机,而是更多地感慨自身人生经历和久别之后再度重聚的欣喜之情。当然也仍有诗人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如杨庆长诗云“东西南朔泛瑶觞,早为琴歌酒赋忙。万里冰心馀跌宕,一城山色自清凉。金昆玉友联吟社,荷气槐阴集众香。清福百年犹未艾,只怜劫火照柴桑闻湖南全省此番兵劫甚大”,虽然身在秦淮泛舟,却心系湖南战事。

朱文鳌诗中写道“去年消夏放轻舟,今又秦淮续旧游”,“雅集恰逢天贶节,高人相约弄扁舟。沿溪垂柳绿成荫,合写新图记胜游”。天贶节是夏历六月初六,淮安地区的人们有六月六晒红绿(指红红绿绿的衣服)的习俗,六月六相传也是唐诗高僧玄奘西天取经是不慎将经书落入水中,捞起后展卷晒经书的日子,同时天贶节也是道教的一种称呼。“天贶”即为上天赠与的意思,这个节日虽然只是一个小节,但各地庆祝的方式都是很喜庆的,也许是受到了民间节日的影响,消夏避暑,泛舟秦淮,宾客们聚会赋诗,气氛也是融洽祥和,诗风也大多轻松清雅,活泼舒畅。如:

又进蒲觞聚一舟,相逢同醉散千愁。座中难得皆耆旧,各有新诗纪宴游。(吴炳仁)

不将半壁话六朝,只说二难兼四美。任他都市变沧桑,容君烟波藏尺咫。我辈权学信天翁,浔阳诗酒将毋同。披图藉堪为水鉴,如画毕竟由天公。愿将怀古伤今意,写出秦淮一棹中。(朱钟萱)

辛酉雅集:此次聚会又不同于前两次,宾客们在感慨自身人生境遇的同时,并没有因政治上受压抑,人生无味而悲观,反而鲜明地流露出一种隐居超脱的遁世思想。这虽然表现了文人们消极的一面,但在诗歌中却显露出一股豪情,把隐遁的思想积极豪迈地反映出来。例如:

豪情馀缱绻,词笔减锋芒。少小经离乱,衰颓滞异方。江湖转漂泊,耆旧慨云亡。旅食嗟无定,悲歌空激昂。滁阳林壑美,淮甸石田荒。暂筑古梅麓,难归旧草堂。莫深家国感,且尽手中觞。(吴炳仁)

横流不可挽,弹琴聊写忧。既老甘隐遁,随遇恣优游。(姚椿寿)

人生行乐耳,多事妄当忧。老大香山感,逍遥庄子游。(姚洪淦)

建国初期至上世纪80年代,南京城南尚存愚园的遗迹,只有几间老房子见证着愚园的繁盛。城市大开发之后,愚园的遗迹被清扫一空,不留痕迹。近年来,南京市政府开始考虑愚园的复建与商业开发,规划复建的愚园东临鸣羊街、西到花露岗,占地5.6万多平方米,面积比历史上的愚园大。

了解到胡家花园号称“南京狮子林”,自建成以来就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这次胡家花园的修复,人们的关注程度还是很高的,不仅是网上的报道和讨论颇多,就连生活在胡家花园的老住户们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期望。

胡家花园的修复将会是凝聚历史与文化,凝聚园林建筑与人文关怀的整体。联想到现在很多文化古迹都被商业气息所覆盖,但愿这座“南京狮子林”依然能永葆特色,成为名副其实的“南京狮子林”。

注释:

①出自《白下愚园集》卷八《患难一家言》中篇.

②出自《白下愚园集》之光绪十八年五月既望,江宁邓嘉缉序.

③出自《白下愚园续集》卷五《怀白楼题咏》.

[1]金戈.留住“老城南”.南京史志,2012(2).

[2]金戈.江苏地方志.胡家花园的百年沧桑.

猜你喜欢
泛舟秦淮雅集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图》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秦淮古今不了情
《清溪雅集》
不仅仅是“风雅”——西園雅集
上海雅集
墨海泛舟 扬帆远航
秦淮是道任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