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明,张 帆
(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等重要论述,这些新认识、新论断、新要求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1]。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资源有效利用、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成为各级政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农业现代化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攀枝花所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条件较恶劣,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对长江流域中下游特别是三峡大坝存在着极大的负面影响。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建设是治理长江流域,保护三峡大坝的重要源头。而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气候及土壤适宜咖啡生长。咖啡树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的热带经济作物,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在保持水土、绿化环境等方面作用巨大。因此进行咖啡种植,既能加快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区的绿化进程,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又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对攀枝花咖啡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这对攀枝花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攀枝花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是中国三大热区之一,是中国纬度最北、海拔相对较高的热区,是世界上公认可以种植出最好咖啡的地区。此区域同海南、云南等热区相比,具有日照更长 (年日照时数2 600小时)、光质好、气温特别适宜 (年均温度20.9℃)、海拔更高 (937~1 500m)、温差更大 (日温差 >15℃)、荒山荒地多等独特优势,是不可多得的最适宜种植小粒咖啡的区域。这里的气候、地理条件十分有利于咖啡树的生长和有机物积累。经过多年的引种试种,攀枝花小粒种咖啡豆不仅产量高,而且经国内外的咖啡品鉴师品尝,一致认为攀枝花咖啡具有香气浓郁、果味突出、酸苦平衡、回味悠长等特点,是全球最优质的咖啡之一。在解培惠等专家带领的科研团队努力下,近几年攀枝花先后引进了德热28、墨西哥11号、印度S288、卡蒂莫79635、蓝山等6个优质小粒种咖啡品种的种子、种苗,在攀枝花金沙江干热河谷进行培育试种,通过研究干热河谷区域种植咖啡的气候条件、地貌条件、海拔区域、种苗培育、定植时间、定植方法、管理、采后处理等系列技术研究,筛选出了以上5个适合推广种植的咖啡品种。
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包括咖啡在内的热带作物产业发展[2]。四川省结合本省实际,于2011年初发布《关于加快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四川省热带作物区域主要分布于攀西干热河谷区,包括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下游平原以及入盆地南端的长江段低海拔地区,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在全国热带作物发展区域中具有特殊优势,是四川省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确定了到2015年建成2 000hm2咖啡基地的目标[3]。在四川能种植咖啡的地方只有攀西地区的金沙江、雅砻江干热河谷地带。同时,西部大开发、科技兴农、退耕还林、生态保护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也为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攀枝花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处,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北距成都749km,南接昆明351km,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面对四川“突出南向发展战略”、攀枝花“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重大战略机遇,这些都将促进咖啡生产要素的流动,为攀枝花咖啡产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提供了便捷条件。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全球有15亿以上人口饮用咖啡。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咖啡富含抗氧化物,常喝咖啡能降低患乳腺癌、大肠癌、口腔癌、咽癌、肝癌的概率;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的发作;咖啡中有两种有效活性成分,长期每天饮用4杯左右的咖啡,可使糖尿病的患病概率减少50%[4];咖啡烘焙后,其中的抗氧化剂绿原酸产生的内酯还可以调节情绪、预防忧郁,有助于减少对尼古丁和酒精的渴望;规律地摄入特定咖啡因含量的咖啡,可以预防哮喘,阻止哮喘患者慢性、急性气管阻塞,防止生活在高污染地区人群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病;咖啡也是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源泉,对肠道具有刺激作用,对便秘有很大功效;常喝咖啡,还具有减肥、解酒、防止放射线伤害、强筋骨、利腰膝、利窍除湿、活血化淤、息风止痉等作用。全球咖啡消费市场规模巨大,目前大约为12万亿元人民币,每年优质特色咖啡缺口也在100万t左右。在国内,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咖啡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我国咖啡消费年增长率为15%左右,1998年起人均咖啡消费量以30%的速度逐年递增,预计到2015年国内咖啡消费量将达到20万t,2020年达到50万t;消费结构由过去偏好饮用速溶咖啡逐步转向消费现磨咖啡,由过去偏好饮用含咖啡因较高的口感强烈的Robusta(中粒种)咖啡逐步向消费咖啡因较低、口感柔和的Arabica(小粒种)咖啡转变,优质特色咖啡每年缺口在5万t以上。咖啡豆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除主要供饮用外,还可提取咖啡碱,医药上用作麻醉剂、利尿剂、兴奋剂和强心剂;果肉富含糖分,可以酿酒,制醋、酒精,还可以生产一种粘性很大、不燃和不透水的粘质胶;在蒸煮的果肉中配入无机盐,并将酸碱度调整至pH4.5,可作食品工业中应用的某些酵母的培养基;咖啡中的单宁酸和咖啡残渣发酵而得的有机酸可作鞣料,加工后残渣可作饲料和堆制成肥分较高的肥料;还可从咖啡渣中提取咖啡油;咖啡花含有香精油,可提制高级香料。由此可见,由此可见,咖啡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上升空间。
攀枝花现有咖啡种植企业5家,分别是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攀枝花市秦氏咖啡有限公司、攀枝花干热河谷生物工程公司、攀枝花市二滩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米易县绿银农林开发公司。基本情况如下。
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是攀枝花最早种植咖啡的单位,于2003年开始在仁和区拉鲊试种,共种植咖啡4 000株,种植面积2hm2。
该公司于2006年开始在东区双龙滩进行试种并建设基地,2008年建成攀枝花第一个咖啡种植基地,种植咖啡67hm2。主要发展形式是“以基地示范,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提供种苗、农户种植,公司按2.6元/kg回收鲜果。基地建设总投资1 000万元,平均投入1万元/667m2。规划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10年时间完成优质咖啡种植面积6 667hm2。2011年该公司与农户和专合组织签订种植协议面积3 533hm2,计划两年完成。2011年已定植苗木290万株,完成573hm2,分别在盐边县鱤鱼乡140hm2,仁和区同德镇 87hm2,米易白坡水路村 133hm2、姑表村 80hm2、草场乡107hm2、黄草乡26hm2。
该公司于2008年在东区高峰村建小粒种咖啡基地80hm2,该项目总投资2 000万元,培育、定植优质小粒种咖啡12万株,已注册“半坡咖啡”商标,采取“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该公司拟在2030年前咖啡种植规模达到6 667hm2,建成一个以咖啡为主的集经济林木、热带特色水果、园艺花卉等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种苗引进繁育、高新技术示范、产品采后处理及加工、品质检测、科普教育、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该公司于2008年在盐边县桐子林镇纳尔河村定植咖啡23万株,面积153hm2,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基地总投资800万元,投资4.5万元/hm2。规划5年内发展咖啡2 000hm2。
该公司于2010年在米易县攀莲镇水塘村开始试种咖啡,已定植咖啡7万株,面积45hm2,规划发展咖啡667hm2。
相关部门对咖啡产业认识不高、落实和支持力度不够,没有把咖啡产业作为重要新兴绿色、高效的生物产业予以重视和支持。农民对咖啡的认知较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推广难度大。与芒果、石榴等攀枝花传统优势项目相比,发展咖啡产业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土地、税收、扶持资金等促进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5]。攀枝花咖啡种植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解决浇灌用水。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条件十分恶劣,区域内虽然光热资源丰富,但气候炎热少雨,灌溉条件差,甚至根本没有水源保证。而且,多数咖啡种植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土地未熟化,有机质含量低。因此,自然条件对咖啡种植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制约较大。比如半坡咖啡所在的枣子坪基地进入项目的上山道路仍为机耕道,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既制约了咖啡体验区今后的发展,又制约了咖啡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攀枝花属典型的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垂直差异及昼夜温差大,获得较高品质农作物产品的同时,对灌溉条件、防霜防冻等要求较高,这对发展咖啡是相当大的考验。若遇极端干旱或霜冻灾害,很可能对咖啡产业带来沉重的打击,给种植户和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会严重影响咖啡产业发展。为了确保种植户及企业利益,在海拔1 500m以下且灌溉条件良好的河谷区先行发展咖啡种植是目前在考虑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做出的较科学合理的选择。而在该区域内,已经形成晚熟芒果、冬春枇杷等特色优质水果和早春蔬菜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咖啡产业,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争地现象。
高附加值产品具有较高的价值增长和经济效益,商品拥有高额利润。作为全国三大农业热作区之一,攀枝花丰富的光热资源赋予了攀枝花咖啡这一特色农产品优异的品质和良好的口碑。然而,与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产品附加值低,提供的绝大多数是咖啡的初级产品。烘焙是咖啡加工最关键的一步。目前,攀枝花还没有从事咖啡烘焙深加工的企业,种植的咖啡豆绝大部分销往邻近的云南,个别企业委托四川省外企业进行烘焙。销往云南的鲜豆6元/kg左右,5kg鲜豆可制作1kg干豆,而烘焙后身价立刻倍增,基本行情为160~180元/kg。如果销往国际市场,身价甚至可以达到40~50美元/kg。
咖啡种植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收期较长,单靠企业或者农户投入明显不足。若以一户种植大户种植咖啡33hm2计算,咖啡种植前3年,未挂果产果之前,需投入土地流转、荒山荒坡租赁费、土地整理、水、电、路建设、肥料投入、人工管理等咖啡种植基本建设费用约352.8万元;咖啡种植3年进入盛产期,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产干豆250~300kg/667m2,按3 750kg/hm2计算,33hm2咖啡每年的干豆产量为125t,按现行价每吨咖啡干豆1.5万~1.8万元计算,第三、四年可收咖啡干豆375万~450万元,即咖啡种植4年内收回投资成本。因此,推进咖啡项目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一般都需要进行融资,筹措大量资金。但因提供有效担保困难、银行支持不够等原因,企业融资往往比较困难。
组织领导在产业发展中起着提纲挈领的关键作用。要对咖啡产业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发展,成立市级咖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职负责制定咖啡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宣传、技术培训等工作,并牵头有关部门制定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定期研究和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加强对全市咖啡产业重点项目的宏观指导、协调以及相关资金使用计划的审批工作。同时明确相关区、县及职能部门在咖啡产业发展中的职责,积极支持产业发展。这样才能在充分利用攀枝花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瞄准国际国内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态势及高端精品咖啡的广阔市场前景,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打造“中国咖啡谷”,把攀枝花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产地。
对从事咖啡种植,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的企业认真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并可给予适当补助。落实好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各项优惠政策。对新设立的符合产业发展政策要求的咖啡企业,在土地审批、工商注册等方面给予优惠。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咖啡基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咖啡基地水源和渠网、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每年投入一定资金建设小型水窖、山坪塘等小型水利工程,改善咖啡产业基地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为了保持咖啡豆不受土壤等杂物的影响,保证口味和品质,有的咖啡企业从纯手工采摘咖啡豆到加工成成品,采用全程不落地初加工技术。这就对采摘后的咖啡豆快速运出种植基地进入下一道加工工序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要加强产业基地周边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生产条件、运输条件,确保苗木、农资、咖啡豆运输畅通。
从短期及长远目标来看,要实现到2015年攀枝花咖啡种植规模达到2 333hm2,干豆产量7 350t以上、打造“中国咖啡谷”的目标,在注重速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实效,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要根据不同的区域环境和不同的海拔地带,科学规划咖啡种植区域,并积极探索咖啡与当地适宜的经济林木搭配的立体种植模式。咖啡树喜阴,20%~30%的荫蔽度对咖啡树的生长有利,抗病虫性好、品质也有提升。“咖啡+印楝+三角梅”、“咖啡+黄檀+辣木”、“咖啡+芒果”等混交种植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印楝有“绿色黄金”之称,全身是宝,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重要的生物农药植物。其主要成分为印楝素,含有多种杀虫、杀菌的活性物质,可防治200多种危害农林的害虫[6],耐干旱、高温,是干热地区绿化造林的优良树种。由于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印楝可以种植在荒山、荒坡和土壤贫瘠的地区,是固土绿化、涵水蓄材的上选树种,对改良土壤肥力、调节温度方面有一定作用。印度黄檀、辣木也都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树种。印度黄檀种在咖啡树之间,能起到株间遮荫、改善咖啡生长环境条件的作用;咖啡树的经济价值为25~30年,随后印度黄檀正值成熟期,这样植物群落就可以在生态环保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上互补。辣木从花、叶到树皮都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不仅可食用,还可做化妆品添加剂,集营养、生态、燃油、保健、药品于一身。在芒果、枇杷发展较成熟的区域,将咖啡与芒果、枇杷套种,既能保证咖啡豆的种植品质,又能在确保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咖啡种植面积。另外,保水的桤木、香樟树、铁刀木对咖啡树都有很好的遮阴效果,对生态环境也有很大的作用。“咖啡+经济林木”的种植模式,既能使种植区域内植物群落优势互补,形成一个以咖啡为主体,其他多种优良热带作物配套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又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种植农户、企业收入,同时带动攀枝花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
要扩大种植规模,并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技术是关键。一是要科技部门牵头,林业部门配合,农林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成立技术合作组织,在科研及成果转化,科研项目申报,咖啡种植基地、产业园区规划,咖啡选育种、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深加工及质量管理,技术咨询服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加快咖啡套种试验与示范等技术攻关以及咖啡品种资源苗圃建设,共同探索科学的咖啡套种模式,选育适合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区发展的优质小粒种咖啡品种。三是制定并完善咖啡育苗、种植、采集、加工等一系列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广大农户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攀枝花咖啡生产的品质,确保优质咖啡的质量。四是加强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和新型农民培训,以提高产业发展技术基础和支撑实力。
品牌是一种商品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企业在创品牌时不断地创造时尚、培育文化,随着企业做强做大,不断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向产品开发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转变。因此,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攀枝花咖啡产业目前仅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品牌建设刚刚起步。
尽管全世界对咖啡的需求量很大,但生产咖啡的国家也很多,品牌众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有了好的咖啡豆,并不等于就能生产出优质的咖啡饮料,因为咖啡豆焙炒碾磨加工处理对设备、工艺、技术及管理要求都很高,整个产业从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到市场营销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高端加工设备、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要生产出纯正香浓的优质咖啡饮料产品,将攀枝花咖啡精品品牌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一是要尽快建立攀枝花咖啡生产加工标准体系。在原料生产、产品加工管理环节,生产加工标准是保障咖啡质量的关键,避免因咖啡豆过早采摘、仓储条件达不到等影响咖啡豆质量的问题发生。按照国际精品咖啡要求,对咖啡基地实行有机标准管理,严格控制初加工和烘焙过程,如使用传统古法晾晒。二是要强化宣传营销,提升攀枝花咖啡品牌的知名度。可以借鉴著名咖啡品牌的成功经验,充分挖掘咖啡消费文化内涵,开发攀枝花咖啡地方特色产品。统筹安排一定的公益宣传费用,通过电视频道、权威报刊杂志及网络等媒介,结合“中国咖啡谷”深度开发做好互动工作,加大攀枝花精品咖啡的宣传。努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支持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推介会等国际市场开拓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认知、认同、接受、喜爱攀枝花咖啡,将攀枝花咖啡打造成中国咖啡的领导品牌。
按照“做大、做强”的原则,培育扶持1~2户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的企业,带动和引领咖啡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大对其上市培育力度,拓宽咖啡企业融资渠道。同时,鼓励发展咖啡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股份制、订单生产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拉长加宽增厚从种植、加工到包装上市的高端品质的完整咖啡产业链条。
解决融资难题,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整合部门专项资金,加大对咖啡产业的支持。对加工企业建设期间的固定资产贷款、技术设备改造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将企业开展的咖啡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技术创新项目列入重点支持领域;对符合现行林业政策 (如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的咖啡种植企业或咖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在提出申请后给予政策支持;开展扶贫资金滚动使用试点,在项目资金滚动发展、循环使用的过程中,采用企业垫支种苗,咖农以鲜果换种苗的发展模式,逐步解决全部咖啡种苗费用;考虑将咖啡发展列为市级生态建设项目和林业科技增收行动进行试点安排,对符合造林验收质量标准的,将资金补助到咖啡种植企业,几年后由企业返还或者再次投入产业发展项目中。二是做好银企对接。政府部门应积极向相关银行推荐包括咖啡种植在内的林业产业发展项目,提供相关项目资料,积极争取银行对产业项目的贷款支持;组织相关企业参与省、市举办的银企对接活动,寻求金融部门对咖啡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三是市级各级金融机构要根据攀枝花咖啡产业发展的需要,创新信贷品种,改进金融服务,为符合《四川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的林权所有者,其他守信咖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咖农提供灵活多样的贷款方式支持咖啡产业重点项目。
[1]刘北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6):1~3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http://www.gov.cn/zwgk/2010-10/15/content_1723676.htm,2010-10-15
[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http://www.sc.gov.cn/zwgk/zcwj/zfwj/cbf/201101/t20110121_1122136.shtml,2011-01-18
[4]Biao Cheng,Xinran Liu,Hao Gong,et al.Coffee Components Inhibit Amyloid Formation of Human 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 in Vitro:Possible Link between Coffee Consumption and Dia betes Mellitu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1,59(24):13147 ~13155
[5]杨敬宇,张汉燚,聂华林.西部区域特色农业发展与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6):63~67
[6]曾兆华,王玉林,杨广.树干注射印楝素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福建农业学报,2013,28(2):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