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任周良;成员:吴土英 刘奕春(执笔)程荣坤 梅毅伟
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围绕“十二五”规划投资超百亿的目标要求,相继建成一批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景宁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但投资建设项目重前期建设、轻建成后管理和评价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真正落实“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工作机制,确保有限的投入能产生较大的投资效益已经成为当前项目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一,由于项目后评价机制不健全,项目建设绩效评价难以实施。
第二,未能落实建成后管理责任单位,给国有资产运行安全带来了隐患。例如“十二五”以来景宁县开展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全县各行政村的通村公路。同时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工程,建成了许多灌溉渠道、水库、防洪堤等民生工程。但项目建成后,主管部门单位未将建成项目移交相关乡镇政府,也未制定公用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人,相关资产一直处在无人管理状态。康庄工程虽然落实了养护制度,但公路大中修资金未落实到位,致使康庄工程建成后损坏修复困难。根据基础设施项目“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已经建成的工程应由相关村庄管理维护。由于景宁县村级集体薄弱,许多村庄对损坏的工程不能及时修护,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第三,许多项目没能及时办理竣工决算,一些单位固定资产帐实不符。在审计中发现,一些部门组织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长期未办理竣工决算、未结清工程款,未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建设单位应在3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办好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省、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也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完工后,项目业主应及时编制财务竣工决算,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项目建设是一个投资多、耗时长的生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项目建设可能遇到意外风险和干扰因素,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而建立项目后评估管理机构,有利于实现投资项目的最优控制。结合景宁县实际情况,建立由县发改、财政、审计、国土、建设、水利、环保等7家常设单位及项目业主组成(简称“7+x”)的项目后评估管理机构。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健全投资项目建设绩效评价体系,适时开展投资建设项目建后评估。主要评价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否达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提出的预期指标,深入分析投资绩效未达标的原因,揭示项目在投资决策、投资管理上的深层次和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努力提高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
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探索项目后评价将有力推动景宁投资建设,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提出问题。即明确项目后评估的具体对象、评估目的和具体要求。二是筹划准备。根据具体项目构建评估领导小组,按评价要求制订周详的项目评价工作计划。三是深入调查。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计划和调查提纲,深入实际开展调查工作,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四是分析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五是编制报告。将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汇总、整理,编制出项目后评估报告。
后评价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总体上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对比分析法、逻辑框架分析法、成功度分析法等方法也在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是通过项目后评价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项目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二是通过项目后评价,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有利于避免建设项目的损失浪费和决策失误,从而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三是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改进管理,制定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