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馨格 季宏渊 陶真婵 章津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截至2013年11月末,据温州市银监分局办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温州市已有7家村镇银行,分支机构15家,基本覆盖温州县域地区,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58.8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2.33亿元,分别比2013年初增加8.46和5.59亿元。
地域优势显著。温州村镇银行设立于各个乡镇,其金融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和小微企业,而这一块内容是国有商业银行很少涉及的领域,设立村镇银行可以弥补温州乡镇地区的金融空白。
村镇银行设立门槛低。按照中国银监会的有关规定,在县(市)设立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村镇银行采取发起设立的方式,有1家以上(含1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单一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单一自然方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先经监管机构批准。
村镇银行贷款审批程序简单、灵活、利率低。这就使得那些没有具体抵押物或者难以在其他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或个人有可能在村镇银行取得贷款。温州村镇银行贷款手续简便快捷,贷款当天申请当天放款。村镇银行的贷款定价灵活,利率一般较低,平均贷款年利率为8.93%,远低于市场同期资金贷款利率,而且依据客户的资信情况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
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制度限制其发展。此次温州金融改革没有准许民间资本作为主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这无疑就打击了民间资本参股村镇银行的积极性,违背了温州金融改革的初衷。作为民间资本成功运营的典范——小额贷款公司近年在温州的飞速发展,也可以看出让民间资本去运营银行未必就不能成功。
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不足。截止到2013年11月,温州全市7家村镇银行存贷款分别为58.88亿元和72.33亿元,存贷比高达124%,这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温州村镇银行吸引资金困难的状况。
经营风险大。温州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和小微企业,而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农户的信用意识淡薄,此外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往往还缺少担保品,这使得村镇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信用风险。
人才匮乏。目前温州村镇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素质较高,而一般的员工则普遍经验不足。由于温州村镇银行主要在偏远的乡镇设立,对人才的吸引方面不强,很难与大型的金融机构进行人才竞争。
温州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温州作为一个中小企业集聚的城市,很多中小企业都难以通过正规的途径获得银行贷款,主要资金来源就是高利贷和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贷款,但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受到其资本金的制约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村镇银行能以较低的利率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从而支持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根据最新的地方监管部门的政策,村镇银行在进行存贷比考核中可以减去这笔存款再进行考核,这降低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压力。同时国家为解决村镇银行资本额度小、贷款集中度比例偏低、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信贷需求问题,将村镇银行对同一贷款人的贷款余额由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调整为10%,对单一集团客户的授信余额由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调整为15%。
风险控制是成败关键。村镇银行是“草根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
国家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当前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难以落实,村镇银行应该享受到优惠政策因种种原因而实际上没有得到。这些政策对村镇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不执行到位,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缺少存款人利益保护机制。村镇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股东仅以出资额对村镇银行承担有限责任,没有国家信用担保。村镇银行设立的门槛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而且作为由民间资本参股的村镇银行,由于不享有国家庇护的“特权”,很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进而危及存款人的利益。
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村镇银行具有运行机制灵活、贷款审批程序简单、利率低的优势。村镇银行不同于大型商业银行,在公司内部治理方面应该具有其独特性。要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制定符合温州村镇银行自身的内部审计、支付计算、信贷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以及主要的操作规程和业务流程等。要对沿用发起行内控制度的村镇银行进行适当调整,以符合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的实际需求。同时要优化组织内部结构,严格分工和决策,完善其业务开展的程序。
提高村镇银行公信力。村镇银行需要提高应有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主发起行应该在产品创新和系统网络方面提供帮助,并且依靠主发起行的品牌优势来宣传村镇银行,以缓解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困境,提高村镇银行的公信力。同时村镇银行应加大力度进行金融创新,设计符合所在地需求的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吸储能力。
获取人力资源等支持。政府应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村镇银行应给予定量费用补贴,比如按员工总数的一定比例每年补贴一定的费用,通过放贷另外获取贷款收入的财政补贴,形成有效的绩效激励。村镇银行应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以符合业务开展的需要。
明确市场定位的独特性。建立支农服务质量考核体系,明确规定村镇银行“三农”贷款投向和占比,引导村镇银行回归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紧贴支农支小的服务方向,平衡服务“三农”与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发挥发起行现有的优势,提升村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并在贷款准入标准、审批模式和激励机制方面站在服务“三农”的角度进行创新,改进经营模式,降低经营风险。
优化空间布局网络,提高规模经济效应。针对村镇银行布局随意、点位不足的现状困境,结合温州市域最新的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在主要的乡村空间网络节点——中心镇、重点乡镇增加点位建设,提高点位布局密度,并加强点位之间的网络化联系,千方百计提高村镇银行的空间规模经济效应,提升其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金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