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贤
在众多科社专业的学人眼中,有一本颇有影响力的经典教材是必读的,即由国内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高放先生牵头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该书1990年7月第一版问世,2014年1月最新修订的第六版出炉。翻看该书的第一版到第六版,体会最深的是该教材一直秉承着“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的特色,这两个特点也正是高放教授所带领学术团队的学术品格。跟以往修订版相比,第六版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经典的权威性不变;二是与时俱进的前沿性突出。
“经典”教材最重要的特征是其权威性,并且这种权威也要得到各方所公认。新出的第六版从编者、观点、发行量等方面延续了这种权威性。
首先,编者权威。高放教授从第一版到第六版一直牵头主编,并做了大量的实际编写工作。高放教授是国内学术界公认的科社与国际共运的学科带头人,是身兼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这两个学会顾问的唯一学者,在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运史领域是公认的领军人物。多年来他站在科社和国际共运学科的前沿,引领着学科发展的方向。此外,另外两名主编——李景治教授和蒲国良教授不仅是中国人民大学科社和国际共运的学科带头人,也是在国内多年从事社会主义研究的著名学者。
其次,观点权威。观点的权威不是因为编者们是学术界名流,而是在于其观点得到大众认可,并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如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早在本书的1990年第一版时,高放教授就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见第一版第1页)。当时这个定义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太大关注,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还是仁者见仁。2003年在本书第三版中,高放教授把“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又精减掉“关于”2字(见第三版第1页)。2005年本书第四版发行,高放教授将“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再次精化,最终用“人的解放学”这5个字来诠释(见第四版第1页)。这个定义在2005-2006年间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论,一些学者不同意这个观点,但更多的人对这个新解表示欢迎和支持。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本科生通用的公共政治课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书中,绪论的标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表明高放教授这个观点已经被理论界和社会大众所公认。
最后,读者公认。1990年本书第一版问世时,发行量5000册,随即有人认为观点有失偏颇不让公开发行,结果在内部很快脱销。1994年第二版(修订本)发行,初次印刷11000册,之后8年先后重印20多万册。2003年第三版发行,两年之中连续印刷5次,并在2005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5年第四版发行,三年中5次重印,并被当作国内社会主义书籍中的首选译为日文,2012年由大阪株式会社在日本出版。日文版得到“了解中国之经典”的称誉,还获得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资助。[1]2008年发行第五版,6次重印,累计20万册,并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0年,教育部将硕士研究生的公共政治课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调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种调整固然使本硕公共政治课教学内容有所衔接,但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本科生阶段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研究生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复;二是硕士研究生,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前世、今生、未来了解较少,造成他们对社会主义理解的历史积淀和国际视角都备受局限。所以,尽管课程做了调整,但本书仍作为其辅导教材在全国畅销。从第一版到第六版的24年中,该书市场的发行量超过百万册。在众多的科社教材中,试问有哪一本教材是翻译成外文出版的?又有哪一本教材的发行量能赶超其上?没有官方的规定和摊派,是社会、市场及各高校自主选择了该书,这也说明民众公认了该书的权威性。
“与时俱进”既是高放教授的学术品格,也是本教材的一贯特色。宁可创新冒风险,也不甘守旧保平安。因为与时俱进,所以能站在学科前沿,引领学科发展方向。本书第六版在编者、结构、观点、材料等方面均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色。
首先,编者队伍与时俱进。本书从第一版到第六版,其编者队伍中不时补充进新鲜血液,秉承了该学术团队的梯队建设、新老交替、提携后人的原则。1990年本书第一版问世时,主编只是高放教授一人,其编者团队中都是中国人民大学老一辈学者:邝文陵、向美清、洪肇龙、牛继升、张泽森。2003年第三版出炉时,主编增加了两名教授:李景治、蒲国良。编者团队中老一辈的学者们隐退,新学者涌现,如陈新明、汪亭友。2008年第五版发行,在编者的团队中少了汪亭友,同时增加了一批新成长起来的年轻学者:郭春生、谢小燕、韩冰、宫玉涛。20多年来,该书的一版再版,是高放教授带领其学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高放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不断培养接班人的辛苦过程,正如高放教授在第六版序言中所说:“主编重担超荷负,副手齐心共挺肩”(见第六版序言第Ⅹ页)。令人担忧的是高放教授如今已经87岁高龄,李景治教授也已经71岁了,只有48岁的蒲国良教授年轻力壮。看来本教材日后的与时俱进、再续新篇、市场大卖等重任要逐渐落在年轻的学术团队身上了。
其次,结构与时俱进。当年,本书第一版问世,就以独树一帜的结构和体系征服了读者。笔者翻阅了20世纪80-90年代出版的科社教材,有的教材是按照把科学社会主义归纳为若干条原理、划分为若干个专题分别展开论述,如赵明义主编《科学社会主义》(1983年版)、郑建邦主编《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第二版,1983年)。有的教材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未来分篇铺叙的,如陆莉娜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988年版)。本书第一版时,是以100多年来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三次飞跃作为主线,在纵向上说明了百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在继承前人成果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横向上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各个原理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不断增加新内容的。这个纵横交错、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构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尽管结构大的方面承袭、沿用,但在细节上却一直与时俱进,每次修订都有新变化。相对于第五版,第六版的结构在目录上的新变化共有7处:5处表述更精准,2处内容有增加。表述更精准的5处有:绪论中的研究意义上由原来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变为现在的“多方面意义”,突出科社对其他科学和专业学科的意义,强调通晓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的重要性;第三章的标题由原来的“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变为现在的“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本国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去掉“各具特色”的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是中共的提法,其他各党并未明确提出本国特色社会主义”(见第六版序言第Ⅶ页);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二个标题由原来的“人类社会正面临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合作、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变为现在的“人类社会正面临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时代”,编者对时代的新研判跃然纸上;第四章第三节第一个标题由原来的“原苏联东欧地区左翼政党的重组与迭起”变为“原苏联东欧地区左翼力量的重组与迭起”,“左翼力量”相对于“左翼政党”的范围更加宽泛和准确;原来第四章第三节第二个标题调整为现在的第三个标题,表述上也由原来的“原苏联东欧地区左翼政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变为“新建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着重阐述了原苏联东欧地区新建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目录内容增加有2处,均在第四章第三节,即“原苏联东欧地区左翼力量迭起的原因”和“原苏联东欧地区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前景”。这两部分内容原是书中的两个分题目,本次的单独列目就使得读者对原苏东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的过去、现在、未来有了更清楚的把握,相对于以往结构更清晰。
再次,观点与时俱进。无论本书的哪一次修订、再版,其与时俱进的特点都保持不变。本次新发行的第六版中,有很多观点也都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如对社会主义的新解。“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这些问题是科社的核心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识,该书在刷新版本的同时,其观点也不断刷新。本书第一、二版时,只是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词源和词义(见第二版第8页)。第三版时新增了把“共产主义”译为“公共主义”更为准确的观点(见第三版第7页)。到第四版时,新增内容具体解释了为什么把“共产主义”译为“公共主义”的原因,即共产主义容易被误解为只是主张没收私有财产归公共所有,而公共主义则是表明立党为公,要发展公共事业(包括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要造福公共大众(见第四版第7页)。到第五版时,新增了在历史文献中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含义的不断演变(第五版第7-8页)。新出的第六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有了新解: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由社会出主义,靠社会显主义。而不能只以政党为主义,只为国家而主义,只由精英出主义,只靠媒体显主义(见第六版第7页)。再如,第六版在讲到科社六原则之一“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时,增加了政党在掌握政权后的执政原理,即“凡是通过暴力革命取得政权的党一定要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使党员有权利来选举党的领导人,使公民有权利来选举国家政权领导人,这样才能保证党的长期科学执政。凡是通过议会民主执掌政权的党,就要精心采取逐步渐进的方略,争取能够连续执政;更要做好在下届议会选举中落败的准备,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东山再起,重新执政(见第六版第67页)。”像这样的新观点,书中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最后,材料与时俱进。本书的每一次改版,都新增了很多材料,本次也不例外,略举几例。当年,斯大林利用基洛夫被杀事件发动政治“大清洗”运动。那么基洛夫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新出的第六版新增史料,加注进行揭秘:“基洛夫以权猎色,拥有多名情妇。其中之一米尔达·德劳列是基洛夫秘书处服务员,她丈夫尼古拉耶夫发现后凭自己的党证进入基洛夫办公大楼开枪杀死了他”(见第六版第108页)。可见,基洛夫是死于情杀而非政治谋杀,斯大林当年只是需要一个适当的借口在政治上来消灭异己而已。又如,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新变化一直是读者所关注的。第六版中增加了新材料指出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最新概况:“现在资本主义世界大约100个国家有新老共产党共约130个,其中欧洲55个,美洲32个,亚洲29个,非洲8个,大洋洲3个。参加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参政党有20个。共产党党员总数约700万,党员超过1万人的党有25个”(见第六版第243页)。再如第六版的第三章中,编者对当今5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材料上均有所新增,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纵览该书第一版到第六版,其中研究方法与时俱进的速度和力度还需要加大。该书自第一版开始就提出了研究科社的五个基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世界联系中国、成就联系挫折、现实联系历史、现在联系未来。第五版中提出了:“学习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还要采用数学的方法”(见第五版第27页)。第六版中与时俱进地提出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博弈论“对研究社会科学,尤其是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见第六版第28页)。令人遗憾的是,书中尽管对数学方法有一些运用,但是用数学图表、数学模型来阐释问题的还未见。可见,在研究方法方面,科社学人们还需要加大对新兴研究方法的投入和运用。此外,书中还有一些小的笔误,如第二版的出版时间是1994年4月,不是1994年8月(见第六版序言第Ⅱ页)。俄共四大是1997年召开,不是1991年(见第六版第272页)。
总的来看,正是因为高放教授在科社和国际共运领域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的新解较多,所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赵曜教授2007年在“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从高放教授的渊博学识、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和观点,以及培养出众多的追随他的学生和弟子,可以说我国学术界已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高放学派。”[2]20本书可以说是高放学派的一本代表作。我们期望高放教授带领其学术团队今后能继续解放思想、追踪国际共运时代大潮,为科社学界带来更多的学术精品。
[1]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六版)》简评[N].光明日报,2014-02-13(7).
[2]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编.高放学术思想评论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