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放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海淀100872)
第二国际是指第一国际于1876 年解散后,经过13 年国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于1889年新建立的第二个国际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加入(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国际是政党性的工人阶级国际组织,它促进了欧美十多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党。第二国际是包括30 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工人阶级国际组织,所以它在国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又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组织。它自1889 年7月建立,到1914 年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在政治、思想上破产,在组织上崩溃,第二国际也终止活动。第二国际存在这25 年(1889 -1914),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是从1889 年巴黎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至1900 年,共11 年;其后期是从1900 年巴黎第五次代表大会至1914 年政治思想上破产、组织上停止活动,共14 年。第二国际为促进国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第二国际可以说是功大过更大。由于它后期修正主义、沙文主义思潮逐渐滋长,才迫使它在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大关头,背弃工人阶级国际主义原则,转向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的帝国主义战争,其结局是功败垂成。第二国际的曲折历史、重大成就、丰富经验和惨痛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和引为镜鉴。尤其是第二国际与中国的联系,关于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和江亢虎的中国社会党曾经申请加入第二国际一事,更使我们对第二国际的历史格外关注。
1.19 世纪后25 年的国际经济、政治和思想背景
1876 年第一国际解散后,至19 世纪末这25年,正是欧美自由资本主义加速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以蒸汽化、电气化为龙头的国家工业化、生产机械化、经济市场化等现代化进程更为加速。1873 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过后,经济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和新态势。由于第一批内燃发动机的出现和推广,加速提高了工业生产力。从1876 年到1900 年,煤的产量约增加4 倍多,达到约9 亿吨;同期,石油的产量增加20倍,由约100 万吨增至近2000 万吨。充足的能源与炼钢技术的革新,使钢铁生产同期增加约55 倍,这为机器制造业和铁路建设创造了物质条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由铁的时代进入了钢的时代。同一时期,世界铁路总长度从20 多万公里增加到79 万公里,增长4 倍多。这个时期,英、德两国已拥有稠密的铁路网,法国紧步跟进,美国也建成了几条横跨大陆东西部的铁路干线。连后起的俄国也完成了从西部边陲首都彼得格勒通往东部濒临太平洋的西伯利亚的铁路干线修建工程。海洋交通已由大功率的蒸汽船和大螺旋桨钢铁的轮船逐步取代了木制机帆船,极大地增多了、加速了物人流与信息流(邮件传递)。到1900 年,世界电报线的长度已达到430 万公里。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有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程度大为增强。拥有50 个工人以上的企业数量急速增长。19 世纪70 年代开始出现资本较为集中的名为托拉斯(trust)①的组织,到90 年代它在美国有较大发展。托拉斯是比早先出现的卡特尔和辛迪加更高的垄断组织形式。加入卡特尔者还保留生产和经营的独立性,只是签订价格等协议;辛迪加的加入者只保留生产独立性。而加入托拉斯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法律上都不具有独立性,它只获得一定的股票和股权,定期获取股息,并获得参与企业管理和相应份额利润的权利。托拉斯这种资本集中的垄断经济组织形式,能够扩大集中资本的优势,加强投资实力,加快资本循环,减少中间环节,形成垄断价格,便于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获取高额利润。托拉斯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已开始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世界资本主义经过这种阶段性的新发展、新变化,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加剧了资本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尤其是英国作为日不落的帝国竭力要保住其独占鳌头的世界历史地位。1870 年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打败的法国则尽力与英国靠近。同时有4 个欧洲的帝国从80 年代起加强了对外扩张与争夺。这就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1882 年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三国军事同盟条约,商定缔约国中任何一国如与同盟以外国家发生战争,其余两国应予军事援助。德、奥、意三国同盟促使英、法、俄三国也于1904-1907 年间结成三国军事协约国。正是这两个资本主义列强的军事集团的争霸,导致1914 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资产阶级政治上争夺霸权的激化,从19 世纪末起资产阶级军国主义和沙文主义思潮愈益甚嚣尘上。
1876 年以后,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也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是工人阶级队伍更加壮大了。例如,英国到1900 年全部雇佣劳动者已增加到近1400 万人(农业工人除外),约占英国总人口约3200 万人的近44%,居资本主义各国首位。从1876 年至1900年,德国产业工人从500 多万增加到近900 多万人,法国产业工人从近300 万增加到330 多万人。工人阶级队伍激增,然而他们的处境依旧维艰。劳动时间长,女工、童工多,工资待遇低,农民工大量涌进工业城市后住宅等问题难以解决。所以英、德、法诸国照样不断发生工人罢工,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要求提高工资待遇,要求男女同工同酬,等等。这个时期工人运动的新现象之一是各国工会组织力量大为增强,强烈要求加强各国工会的国际联系。由英国工联与法国工会联手倡议和精心筹备,国际工会代表大会于1888 年11 月6-10 日在伦敦召开。出席大会的英、法、意、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国的工会代表123 人(德、奥国工会代表因反动政府禁止其工会参与国际活动而未能到会)。大会按照议程提案,经过5 天讨论,最后通过了以下主要五项决议:第一,要求消除各国阻碍工人自由结社的各种法律;第二,要求促进各国各个行业的工人都建立工会,各个行业的工会要联合成一个全国性的总委员会,国际代表大会应至少每三年举行一次;第三,要求缩短劳动时间,建立八小时工作制,保证每周休息一天,要求对女工和童工立法切实保护;第四,要求国家政权机关进行国际劳工立法,切实保护劳工权益,对违法雇主要实行罚款,由工会仲裁;第五,对国际争端要求民主国家授权其代表以国际仲裁手段来避免战争,确保世界持久和平,避免战争给工人造成沉重负担。②1888 年的第一次国际工会代表大会对于今后促进各国工会之间的国际团结和联合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法国工人党的建立及其为何成为筹建第二国际的主力
从1871 年巴黎公社失败至1889 年第二国际成立前,国际工人运动的最大成就是在欧美14 国建立了14 个社会主义政党。在1869 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首建带动之下,随后建立的社会主义政党有:1873年匈牙利工人党,1875 年葡萄牙社会党,1876 年丹麦社会民主工党和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1879 年法国工人党和西班牙社会主义工人党,1882 年意大利工党和荷兰社会民主联盟,1883 年英国社会民主联盟,1885 年比利时工党,1887 年挪威工党,1888 年瑞士社会党和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889 年瑞典社会民主工党。
在这14 个社会主义政党中,最重要、最有实力、在筹建第二国际中起了最重大作用的厥为法国工人党。在这里要对该党略加评介。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法国政府于1872 年颁布法令,禁止工会活动;但是1876 年10 月巴黎工会还是勇于突破禁令召开了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会上提出了要争取工人阶级经济和政治权益的要求,同时强烈表明工人阶级要建立自己独立的社会主义政党。这时,法国工人运动涌现了一个新派别,被人们称为盖得派③。茹·盖得(1842-1922)是法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主要创始人。他出身于巴黎一个寄宿学校教师的家庭,60 年代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派新闻记者。1870 年坚决反对普法两个王朝的战争。1870 年创办《人权报》,积极声援巴黎公社革命,公社失败后1871 年6 月他被判5 年徒刑。结案宣判之前,他逃往日内瓦,深受当地巴枯宁派无政府主义的影响,1873 年他移居意大利米兰,在这里勤学苦思三年多,又深受米兰社会主义运动影响,终于告别无政府主义,并写成《所有制(给参议员朗贝尔蒂科的信)》小册子,认识到要通过掌握政权才能改变不合理、不道德的资本主义所有制。1876 年9 月他回到巴黎后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记者卡·黑尔希处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示,立即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者。由于他曾经支持过巴黎公社革命,善于雄辩,笔锋犀利,又有组织能力,很快就超群越众,成为巴黎先进工人和社会主义小组的中心人物。1877 年11 月18 日他在巴黎创办《平等报》周刊,在他周围形成了平等小组。其成员在参加1878 年1-2 月里昂召开的法国工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听到马克思主义学说要点,会后盖得派积极宣传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张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榜样创建法国工人党。盖得派的革命活动遭到政府查禁。盖得被判6 个月监禁,他在监狱中起草了党纲提要。
法国工人党的另一位创始人是保·拉法格(1842 -1911)。他生于古巴圣地亚哥城一个法国移民的家庭,9 岁回到法国,后来在巴黎大学学医,1865 年加入第一国际巴黎支部,后来转到伦敦学医。结识马克思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868 年4月他与马克思次女劳拉结为伉俪,同年10 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到法国。他积极参与第一国际巴黎支部工作,大力支持巴黎公社革命斗争。拉法格对盖得主编的《平等报》评价很高。他认为“这是1849年以来在法国出版的第一家社会主义报纸”。住在伦敦的拉法格从1879 年6 月开始与巴黎的盖得建立通信联系,共同探讨如何开展革命活动和建党问题。
马克思非常关注盖得派的革命活动。1879 年初马克思主动给盖得去信,赞同他反对蒲鲁东主义的立场。盖得于同年3 -4 月间给马克思回信,表示他同马克思一样“相信要朝着集体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方向解决社会问题必须使用暴力。但是我也和您一样,是卡菲埃罗式运动的激烈反对者。”[1]37-39卡·卡菲埃罗(1846-1892)是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他于1877 年4 月领导一批冒险者妄图在意大利贝内万托省举行暴动,一举推翻反动政权。盖得在信中还声明,他正在按照马克思来信中所指出的要创立“独立的和战斗的工人党”的方向而忙碌奔波。他在信末还对马克思“致一切谢意并向您保证对您、对革命的无限忠诚。”[1]37-39经过盖得派的积极筹备,果然于1879 年10 月20-31 日在历史名城马赛召开的法国工人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法国工人党联合委员会(后来到1882 年4 月圣亚田代表大会才正式定名为法国工人党)。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和所有制问题的决议。为了草拟党纲,盖得于1880 年5 月初专程从巴黎来到伦敦拜见马克思、恩格斯。5 月10 日前后,在恩格斯寓所,他与马克思、恩格斯、拉法格四人,共同草拟了党纲。盖得第一次见到自己心中的两位尊敬的导师和一位同龄的先行者,心中充满喜悦。纲领理论部分,经马克思深思熟虑,字斟句酌,出口成章,精心口授,盖得亲自笔录成文。全文译为中文,经我计算总共有276 个字(标点符号不计),真可谓言简意赅,无与伦比。马克思既精辟指明了工人政党的奋斗目标,又具体阐释了党的斗争道路和手段。他开宗明义指出:“生产者阶级的解放是不分性别和种族的全人类的解放;生产者只有在占有生产资料之后才能获得自由”;生产者个体占有生产资料这种形式“从来没有作为普遍事实而存在,并且日益为工业进步所排斥”;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发展,为集体占有这种形式“创造了物质的和精神的因素”。为了便于被主张集体主义的盖得派所接受,马克思在这里是表述为生产资料归集体占有,而不用归社会所有。纲领草案接着说:工人政党要达到集体占有这个奋斗目标,“只有通过组成为独立政党的生产者阶级或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才能实现;要建立上述组织,就必须使用无产阶级所拥有的一切手段,包括借助于由向来是欺骗的工具变为解放工具的普选权”。[2]568马克思在这里既讲到了要使用“一切手段”(当然包括秘密斗争和武装斗争),又结合法国实际,突出强调了要使用普选权这种和平的合法斗争。1875 年法国国民大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要实现议员的分区普选制,这就给予各政党参与普选提供了立法依据。当时法国的这种民主共和制比起英国的虚君立宪制和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的实君立宪制,或者美国的总统制,还是资本主义民主较多一点的政治体制。马克思拟订的法国工人党纲领理论部分,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法国化的经典名篇。恩格斯于1881 年10 月25 日致伯恩施坦的信中曾经这样说:“这真是具有充分说服力的杰作,寥寥数语就可以对群众说得一清二楚,这样的杰作是我少见的,措辞这样精练,真使我自己也感到惊叹。”[3]467工人党实践纲领,即参与竞选的最低纲领,则由盖得草拟。纲领全文于1880 年6 月30 日以《社会主义者竞选纲领》为题,发表在《平等报》上,随即在11月16 日法国工人党哈佛尔代表大会上经过民主讨论,以43 票赞成、10 票反对、6 票弃权获得正式通过,通称哈佛尔纲领。哈佛尔代表大会之后,党内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的矛盾加剧。1882 年4 月5 日拉法格举家从伦敦迁回巴黎,他与盖得是同庚(同生于1842 年)、同乡(都是巴黎人)、同心同德的同志,他比盖得掌握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拉法格与盖得并肩合作战斗更增强了革命派的力量。
改良派是以布鲁斯和马隆二人为首。保·布鲁斯(1844-1912)是知识分子出身,受过医学系统教育,从事医生职业。他早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文笔好,曾经在《人权报》编辑部工作。1871 年参加过巴黎公社革命斗争。1872 年加入第一国际。同年底流亡西班牙,后又到瑞士参与无政府主义派活动。1880 年7 月回到巴黎后加入法国工人党,在《无产者报》当编辑。他鼓吹所谓“市政社会主义”,即通过合法斗争,尽可能改善“公用事业”,满足于从微观的市政建设入手来实现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夺取政权实现生产资料集体化。贝·马隆(1841-1893),出身于当长工的雇农家庭,从小是放牛娃,22 岁才进城在巴黎当染色工人,自学成才。1865 年参加第一国际,1871 年成为巴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巴黎公社委员。这位工农出身的工人运动活动家是有过赫赫战功的。可惜他思想上先后深受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杜林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多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后来铸成大错。巴黎公社失败后他流亡瑞士,参与巴枯宁派的无政府主义活动。马隆鼓吹所谓“完整的社会主义”,妄图把马克思主义与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等混合联结在一起,尽可能改善工人处境。布鲁斯、马隆纠合一起,形成一个小宗派,反对哈佛尔革命纲领。他们在1881 年10 月中另外成立了法国工人党全国委员会,企图于10 月底在兰斯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否定哈佛尔纲领。尽管这次代表大会仍然认定哈佛尔纲领继续有效,但是却又通过布鲁斯和马隆提出的赋予党的各地方联合会组织提出自己竞选纲领的权力。大会之后,布鲁斯发表文章,鼓吹要把理想划分为若干发展阶段,“争取我们的某些要求,使之终于可能实现,以免徒劳地踏步不前”。他称之为“可能的政策”。于是这个改良派就被称之为可能派。他们认为马克思起草的哈佛尔纲领要求通过社会革命达到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一揽子解决社会问题,是不可能实现的、好高骛远的空想。可能派的改良主义思想在群众中还是颇有影响的。从此革命派与可能派的斗争长达十多年之久,甚至从法国扩大到国际上,可能派甚至企图抢先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由于法国工人党从1879 年建立持续10 年愈益发展壮大,可能派作为主要对手又出在法国党内,所以筹建第二国际的历史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仅次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最有影响的社会主义政党法国工人党身上(德国社会民主党从1878年至1890 年处于俾斯麦专制政府“反社会党人非常法令”统治之下,难以开展国际活动)。
3.筹建第二国际的简要历程
80 年代中期有三件大事促使欧美工人愈益感到要加强国际联系,要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第一件大事是好几国社会主义政党在参与议会合法斗争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例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在1884 年议会选举中得票549900 票,比1881 年312000 票增加237990 票,增长约56%,这表明德国党即使处于“非常法令”取缔之下,依然在群众中声望大为提高。德国党能够在议会选举中取胜除了德国党本身善于艰苦争取群众之外,还由于得到法国和比利时党努力筹募竞选基金给予国际援助。1885 年法国议会面临大选时,德国社会民主党也及时募捐给予法国工人党1000 法郎的支援。拉法格于1885 年11月6 日写信告诉恩格斯这个喜讯时认为这“恰似一股清泉,出现在气喘吁吁的牡鹿面前”,“汉堡的人们为我们这里的竞选募捐捐献了一千法郎。社会主义家乡的人们高兴了!”[4]378这些事例表明,各国党参与议会斗争迫切需要加强国际联系与援助。第二件大事是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也迫切需要加强国际联系和援助。1886 年法国德卡斯维尔矿工坚持罢工近半年,工人议员为声援罢工第一次成立了独立的社会主义党团,这是继德国议会中的社会主义党团之后的第二个社会主义党团。法国工人的大罢工和议会中社会主义党团的举动得到德、意、比、荷、瑞(士)、美多国工人的声援和罢工基金的援助。美国1886 年春天开始的罢工和示威游行的举动,也得到欧洲多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支援。第三件大事是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军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暴行也促进了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政党要求加强国际联系和联合斗争。例如,1885 年6 月德国统治者为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太平洋卡洛林群岛的一些岛屿,曾经发生战争。为此,德国社会民主党呼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联合起来反对殖民者的争夺。拉法格代表法国工人党也在1885 年10 月22 日《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发表致西班牙工人社会党马德里委员会公开信,表明“社会民主党人是现代一切殖民体系的敌人,它反对所谓殖民地的掠夺战争……我们公开声明和我们的西班牙兄弟们团结一致。”[5]183
19 世纪80 年代中期,改良派曾经率先召开过三次多国社会主义者的国际会议,准备建立改良派的国际组织,这直接促进各国社会主义政党革命派要采取积极主动举措,抓紧机遇,筹建革命的第二国际。
首先是法国工人党可能派于1883 年9 月底10月初在巴黎召开他们例行的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决定于10 月底举行国际工人代表会议,只邀请英国工联派和西班牙、意大利的改良派等参加,拒不通知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其他革命派占优势的社会主义政党与会。这次国际代表会议只讨论国际工厂立法、调配外国工人劳动等枝节性的问题,并没有形成什么明确的强有力的反映广大工人迫切要求的决议。整个代表会议在英国新工联自由派领导人主导之下,没有取得任何积极成果。布鲁斯早在1883 年10 月23 日的法国工人党机关报《无产者报》上透露心声。他说:举行代表会议“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代表大会,第三步是合法改组国际”。[5]185果然,一不作,二不休,到1886 年在巴黎召开了国际工人代表大会,参加者有近10 个国家的100 多名代表。关于国际劳动立法问题的决议尽量写得更具体些,可是依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最后,1888 年11 月又在伦敦召开国际工人代表大会,居然决定1889 年要在巴黎召开国际工人代表大会,准备成立新的国际组织,并且委托法国可能派来操办这件大事。
以上这些大事就促使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革命派要把筹建新的革命国际组织这件大事,提上议事日程。马克思于1883 年谢世后,恩格斯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人物和总顾问。经过拉法格、李卜克内西等人征求好几个党领导人的意见,与恩格斯多次磋商,最后采纳法国盖得派在1888 年11 月法国工会全国代表大会和同年12 月法国各国社会主义组织和工人团体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建议,决定1889 年7 月14 日趁万国博览会在巴黎召开之际,举行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为了开好这次大会,1889 年2 月先在荷兰海牙召开一次筹备会议,有法、德、荷、比、瑞(士)等国党的代表参加。会议决定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会期定为三天(7 月14-16 日),议程三项(国际劳工立法,对工厂和家庭工业实行监督,实现这些措施的手段和途径)。为了团结更多工人,从策略上考虑,也要邀请可能派人士参加会议。筹备大会的具体工作,海牙会议决定交法国工人党马克思派承担,主要由拉法格负责。可是在筹备大会进程中遇到很多难题。主要难题是可能派明确拒绝参加这次大会,他们决定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召开自己联合各国改良派的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如此公开搭台对抗,岂不是制造国际社会主义工人的分裂吗?有的党表示要分别派出代表参加两边大会,有的党主张两派大会联合召开。对于大会召开的方式也有争议:拉法格担心因可能派拒绝出席,出席大会的代表会大为减少,为了避免会场一半空着,将白天定为秘密会议,晚上再开公开会议;李卜克内西认为如果白天秘密开会,岂不会被人指责为秘密团体搞密谋活动?这些难题和分歧都由近70 岁高龄富有政治经验的老恩格斯出主意加以妥善解决。在1872 年第一国际海牙代表大会上,马克思、恩格斯就曾经善于联合多数击败了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派,深信他们不代表多数工人利益和要求,所以不怕他们搞分裂活动。即便巴枯宁、吉约姆被海牙大会开除后,他们还在1877 年召开过根特代表大会、在1881 年召开过库尔代表大会,从事分裂活动,终究成为孤家寡人,烟消云散。恩格斯认为要尽力揭露、批评可能派的错误,不要害怕他们搞分裂活动,要光明磊落地公开开会,不要开秘密会议。统一思想之后就要统一行动。1889 年6 月1 日在德国党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登出要召开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的公告。拉法格和劳拉夫妇二人随即给各国党发出通知书,提出参加代表人数和条件。同时,他们还联络各方面同志为代表大会筹募款项,租借会场,布置会场,安排代表食宿等等。
1.巴黎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盛况空前,关于五一节的决议名垂千古
1889 年7 月14 日,巴黎天气晴朗,夏日炎炎。这一天正好是星期日,首都中心地带显得格外热闹,人流一拨又一拨涌动,马车一辆又一辆行进。有的年轻小伙子骑着时髦的自行车穿梭,偶尔还有一两辆新款的小汽车疾驶而过。不少虔诚的基督教徒依旧习惯性地到教堂去做礼拜。然而异乎寻常的现象是,有的人穿戴华丽,那是赶着去香色丽榭一带参观万国博览会;有的人西服革履,衣冠楚楚,那是要到市政厅参加法国大革命胜利、攻克巴士底狱一百周年庆祝大典。还有一批又一批衣着朴素的工人和来自欧美各国的社会主义者,那是来巴黎参加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的代表。
上午9 时,彼得雪莱会议大厅已经座无虚席。整个大厅是用象征工人革命的红色装饰起来的。主席台上的红色幕布上闪耀着用法文写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末尾发出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主席台左右两边各有一块牌子,一边写着“工人党”,另一边写着“革命中心委员会”(这是发起这次代表大会的两个组织的名字,即法国工人党和由法国各主要城市代表组成的革命中心委员会)。这两块牌子都插着红旗。在左右两块牌子中间,挂着第三个标语牌,上面写着法国社会主义工人的心意:“以 1848 年 6 月、1871 年 3 月、4月和5 月的巴黎的名义以及巴贝夫、布朗基和瓦尔兰的名义,向来自两个世界(指欧洲和美洲——引者注)的社会主义工人们致敬!”在主席台正前方,可以看到反映各国社会党共同的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的格言:“从政治和经济上剥夺资本家的所有权,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化!”
参加这次盛会的有来自欧、美两洲22 个国家和地区的393 名代表(后来增加到407 人,内有一名来自尚未建立社会主义政党的澳大利亚)。其中有著名社会主义活动家如德国的倍倍尔、李卜克内西、伯恩施坦、蔡特金(后来是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时期妇女运动领袖);法国的拉法格、盖得、瓦扬(巴黎公社委员)、龙格(巴黎公社委员、马克思的大女婿);英国的莫里斯(英国社会主义同盟领导人)、艾威林(英国社会主义同盟领导人、马克思的三女婿)、爱琳娜(英国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的三女儿)④;俄国的普列汉诺夫(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首领)、拉甫洛夫(俄国政论家,1870 年起侨居国外,第一国际委员、巴黎公社参加者、《前进报》编辑);匈牙利的弗兰克尔(巴黎公社委员);荷兰的纽文胡斯(荷兰社会民主党创始人);西班牙的伊格列西亚斯(西班牙社会主义工人党创建人);美国的布希(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创始人);等等。拉法格曾经诚心邀请恩格斯从伦敦来巴黎参加这次空前盛会。由于恩格斯在筹备这次大会过程中已经放下手边工作花费很多时日,现在他要赶紧选编并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第3 卷,所以未能到会。
上午10 时,大会正式开幕。首先由拉法格以巴黎组织委员会的名义向与会全体代表致欢迎辞。他鲜明地指出:今天到会的代表“不是代表他们的不同祖国,他们不是在三角旗(指法国红蓝白三色旗——引者注)或其他任何一国的国旗之下团结起来的。他们是在红旗、在国际无产阶级的旗帜下团结起来的。他们聚集在这个大厅里,不是在资本主义的法国;也不是在资产阶级的巴黎,而是在国际无产阶级、国际社会主义的首都中的一个。”这几句开宗明义、充满国际主义精神的话语讲得多么形象,多么深刻,多么具有前瞻性!由于大会开幕这一天,资产阶级也正在巴黎庆祝他们攻克巴士底狱一百周年,所以拉法格接着讲道:“他们摧毁了封建的巴士底狱,仅仅是为在全国建立资本主义的劳工巴士底狱,资产者把无产阶级的男人、妇女和儿童赶到那里去受过度劳动的折磨。”[6]43今天聚首在这里的国际社会主义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所要做的事跟1789 年的革命是有所不同的。拉法格的言外之意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摧毁劳工巴士底狱,使全人类都得到自由解放,每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拉法格简明精彩的欢迎词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既充满政治激情,又富含深邃哲理,在会场上引起强烈共鸣,几乎每个代表都点头称道。
接着拉法格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宣布代表大会开幕。他首先提议大会选举一名主席主持会议。结果被代表们提名的有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国会议员李卜克内西和前巴黎公社委员、巴黎市参议员瓦扬。拉法格随即建议代表们就选举他们两位为主席,共同主持第一次会议。拉法格说:“这是德国和法国社会主义者团结的兄弟联盟的一个证明”。代表们又报以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于是大会两位主席先后即席讲话。瓦扬祝愿这次大会“以光辉的方式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一个国际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自觉地、系统地伸张被压迫的权利和有计划地采取一致行动的新时代。”最后他高呼:“社会的国际共和国万岁!”(长时间的鼓掌。李卜克内西与瓦扬两位主席随即在与会者热烈的掌声中相互热情握手)李卜克内西接着说:“德国和法国的敌对,一直是欧洲政治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法国和德国的兄弟和睦是和平、文明和社会主义的胜利。”他热望“这次大会是世界无产阶级国际合作的出发点”,会缔结“国际无产阶级的神圣联盟公约。”[6]46李卜克内西还把这次盛会比喻为“国际工人议会”。他最后讲话快结束时是改用法语讲的。紧接着会场上长时间一致热烈鼓掌欢呼:“社会主义的德国万岁!国际万岁!”[6]48
两位主席讲话之后,大会讨论了大会议程的安排与调整。会议上有人提出:希望能够与可能派即将召开的国际工人代表大会合并在一起举行。李卜克内西郑重说:“四个月以来为寻求统一作了一切努力。障碍不在我们方面,而在对方。……我们过去始终、现在仍然伸出我们的手,但愿有人能握住它!”(全场鼓掌)[6]49最后大会决定:7 月 15 日星期一上午9 时继续开会。
由于陆续报到的代表越来越多,彼得雪莱大厅已经容纳不下,劳拉等人早已四处奔走,在罗什舒阿大街42 号租到更为宽敞的巴黎幻景大厅。第二次会议就移到这里举行。首先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领导人作了报告。经审定代表都符合条件。随后大会选举产生由包括各国在内32 人组成的主席团。倍倍尔、李卜克内西、拉法格、瓦扬、爱琳娜等在内,主持今后每日的会议;同时任命11 人为书记,负责每次会议记录,伯恩施坦、蔡特金、龙格等在内;还任命7 人为翻译人员。大会连续宣读了来自各国各地各个团体的贺电和贺信。
原定3 天,后来改为7 天的大会(7 月14-20日)共举行11 次会议(有几天晚间还开会)。主要听取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的报告,听取各国工会、工人团体关于工人状况和工人运动的报告。大会上各国代表之间的这些交流,使大家增强了争取社会主义前景的信心,更加明确了要通过秘密斗争、合法斗争、尤其是议会斗争去不断增进劳工的福利权益;而且从中也看到当前各国社会主义的力量大都微小(只有德国党力量较为强大),思想还很不统一,无政府主义和右倾改良主义影响还较大,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今后的发展依然是任重道远。有的代表在发言中指出:从各种条件来看,“德国将带头开始革命。那么国际社会主义将向社会主义的德国提供什么样的保证呢?”[6]199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难题。同时,按照大会议程,连日来讨论了劳动、经济、政治、军事、组织五个方面的重要问题,最终通过了五项决议。巴黎大会最重要的决议是定于1890年5 月1 日举行国际性游行示威的决议,也就是关于确立国际五一劳动节的决议。作出这个决议是基于以下事件反映国际劳工的要求。
1886 年5 月1 日美国芝加哥4 万多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进而发展为和平的示威游行。5 月3 日遭到警察暴力镇压,4 人死亡,多人负伤。为抗议当局暴行,悼念死难者,5月4 日工人们在秣市广场举行盛大集会,多位工人领袖当场发表演说。集会快结束时,有无政府主义者向广场投掷炸弹,警察乘机向群众开枪射击,造成200 多人伤亡。1888 年12 月美国劳工联合会为纪念芝加哥工人5 月1 日大罢工,将1890 年5 月1 日定为美国劳动人民行动日。为此1889 年巴黎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进而作出决定:“在一个作为永久规定的日子里,组织大规模的国际性游行示威,以便在一切国家和一切城市,工人们都在同一天里向执政当局提出规定八小时工作日和实施巴黎国际代表大会其他决议的要求。”考虑到美国劳联已决定1890 年5 月1 日举行游行示威,“所以决定国际游行示威也在这一天举行。”[6]219这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当今五一劳动节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可见巴黎大会的这一决议具有何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饮水思源,我们要铭记第二国际的这一丰功伟绩。当时为何要把争取八小时工作日作为劳动人民的首要要求呢?正如巴黎代表大会一位代表在讨论劳工立法问题时所说的:“实现八小时工作日是劳动从资本中解放出来的第一步。(鼓掌)”[6]167当今劳动者已经更向前迈出了好几步,但是仍然还有地方尚未迈出这第一步。斗争远无穷期。
巴黎代表大会在国际劳工立法问题上除了作出上述关于五一劳动节最重要、最具体的决定之外,还向各国政府和雇主提出了12 项劳动和经济方面的要求,诸如:规定青年工人的工作日最长为八小时;禁止使用未满14 岁的童工,未满18 岁的男女工人的工作日不超过六小时;除特殊例外,一概取消夜班制;取消实物工资制;禁止用生活资料支付工资;取消厂主开设的店铺(餐厅等);等等。
在政治方面,大会通过了美国代表布希提出的决议案。决议认为:单是劳动和经济方面的改革,对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是不够的。“鉴于掌握政权使统治阶级能够维护它的私营企业主的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制度;鉴于国家借助政治权力对工业的监督和人民借助政治权力对国家的监督受到阻碍”;大会为工人阶级提出了三项政治权利的要求:第一,在工人享有选举权的国家,工人都应加入社会党,利用选举权去夺取国家政权;第二,在工人未有选举权的国家则要利用一切手段去争取选举权;第三,统治阶级阻止社会和平发展而使用暴力镇压,“将受到起来保卫自己生命和自由的人们的应有惩罚。”[6]221由此可见,大会固然对于通过普选权去掌握政权抱有厚望,但是对于被迫进行暴力革命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军事方面,大会通过了瓦扬提出的并且经过德、法代表修改的关于废除常备军和实行全民武装的决议。其中历数了常备军的种种危害,提出要求国家在废除常备军的同时,把所有能够作战的公民组织为国民军。每个城市、每个县和每个区都要建立一个或几个营队,以保卫民众的自由和国家的安全。这个决议案表决时除7 个无政府主义者反对外,以压倒性多数通过。早在第一国际时期,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和1867 年洛桑代表大会上,都提出过废除常备军以防止战争和建立国民军保卫国家和人民的要求。随后1870 年普法战争期间巴黎确实成立了国民自卫军,结果成为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巴黎公社工人政权的主力。这个历史教训使资产阶级统治者非常害怕建立国民军。由此可见,1889 年巴黎大会关于废除常备军和建立全民武装的决议,显然带有空想的性质。无政府主义者是主张搞暗杀、突然袭击和暴动的,所以他们也反对这个决议。
关于组织问题,曾经有3 个代表提出建议大会主席团任命一个由各国代表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以便保持各国工人组织和政党之间的国际团结。考虑到各国的法律难以实现这个方案,所以随后撤消这个提案。巴黎大会最后依据大会主席团的意见,确定瑞士作为执行委员会所在地,委托瑞士代表组成五人委员会。实际上这个决议后来没有执行,瑞士代表并未组成五人的执行委员会。所以巴黎代表大会实际上并未建立起第二国际组织的常设机构。在组织问题方面,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最终与可能派代表大会分道扬镳。可能派拒不参加马克思主义者的巴黎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他们比这个大会晚一天,自7 月15 日起至20 日另立山头,也用“巴黎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这个名义,另开6 天大会。出席代表超过600 人,其中法国代表占绝大多数,共有477 人。6 天之中也召开过11 次会议,就劳工立法等问题,也通过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劳动与经济方面的要求,但是坚决反对工人参与政治斗争与夺取政权。可能派的改良主义在广大工人中还颇有影响,直到1902 年可能派加入以饶勒斯为首的法国社会党,1905 年又合并入统一的法国社会党(按照法文应译为法国社会主义党)。
总之,1889 年的巴黎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并没有实现国际工人阶级组织的统一,也没有作出建立新的工人阶级国际组织的决定,更没有产生常设的中央领导机构或设立主席一职(当今有一位著名学者认为:第二国际于1889 年在巴黎组建,“由恩格斯担任主席”,[7]53这是不符合实际的)。然而大会就劳动、经济和政治问题通过了多项马克思主义的决议,交流了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情况和经验,挫败了可能派篡夺国际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主导权的图谋,抨击了无政府主义否定政治斗争的谬论。这次大会毕竟标志着第二国际的正式建立。大会还接受比利时代表的建议,下次国际工人代表大会于1891 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由比利时工党负责大会召集事宜。随后每次大会都确定下一次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后来实际上是每隔二、三年,又召开一次新的国际代表大会。直到1900 年巴黎代表大会才产生社会党国际局(按照法文原译为社会主义国际局),作为国际联络和执行中心。据我考证,到1907年社会党国际局主席王德威尔得才开始使用“第二国际”的称谓。[8]6
2.第二国际布鲁塞尔大会丰富多彩,首次议决男女平等和犹太人问题
第二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按上次代表大会预定,于1891 年8 月16-22 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各国工人政党、工会和其他工人团体的代表380 人出席。按上次代表大会惯例,东道国代表名额最多。比利时代表188 人,几乎占一半。德国的倍倍尔、李卜克内西,法国的拉法格、盖得、瓦扬等都到会。除欧美各国代表外,我查到第一次有日本代表酒井雄三郎参加,这是代表大会文件所列与会名单中没有记载的。[9]206,⑤7 天之中召开过 13 次会议。主要内容首先是各国党和工人组织向大会报告工作,先后有德、英、奥、比、西、美、法、荷等国18 个代表报告各国运动和组织现状。值得重视的是自上次代表大会以来,两年之间好多党确有进步。例如,德国党经过12 年艰苦不懈斗争,终于1890 年1 月25日使帝国议会被迫废除了“反社会主义非常法令”,党终于争得了合法斗争的有利环境。党当即在2 月20 日的议会选举中增加60 多万张选票,达到142.7万张,议席由11 个增加到20 个。党的议会党团在议会中为实现巴黎代表大会关于劳工立法决议而积极斗争。第一次出席这次代表大会并且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有波兰、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国的代表。这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组织两年来已扩展到东欧和拉丁美洲。
在大会议程中讨论和议决的重大问题,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上次大会议决的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另一类是这次大会新提出的问题。
关于劳动立法问题,上次巴黎大会提出了规定八小时工作日等要求,遭到很多国家和厂主的反对。美国一些州还把这个法律看作是违宪的。德国只是部分地缩短了妇女与儿童的劳动时间。经过18、19日两天上、下午4 次会议连续讨论后,比利时工党的王德威尔得在总结报告中说:“尽管在辩论中出现了不同的意见,牢记马克思教导的工人们在事业上要团结一致”。结果在热烈的欢呼声、喝彩声中一致通过了如下的决议:“代表大会基于阶级斗争的立场,并确信不消灭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就不可能获得解放,它声明:1889 年巴黎国际代表大会以来,在一些国家中颁布的劳工保护法和规定根本不符合工人阶级的正当要求。”决议列举了柏林劳工保护会议的阻碍劳工保护立法的错误决定之后,“要求各国工人阶级,通过有力的宣传”,并且运用“一切有效手段拥护巴黎代表大会的决议”。为了统一制定劳工保护立法,当前特别要求各国工人组织和政党对劳动条件和工人阶级状况进行长期调查,并且要彼此互相通报。最后,决议明确要求“全世界工人团结一致反对资产阶级政党的统治,并且凡是在自己拥有政治权利的地方利用这种权利把自己从雇佣奴隶状态下解放出来。”[10]36,37可见这个决议既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原则性,又有具体的切实的行动上的可操作性。
在维护劳工权益方面,大会新讨论了计件工资和包工问题。大会认为:计件工资和包工工资是以最熟练工人的定额作为标准,所以在大小企业中日益盛行的这种支付工资的方式,是对工人剥削程度最大的体制,并且扩大工人之间和工人与厂主的冲突。大会决定要力争予以废除。
大会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并且通过了男女平等的决议。其中要求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在其纲领中对男女平等的努力给以肯定的表述,并且要首先特别提出要求:“保证妇女在民法方面和政治方面享受与男人同等的权利。”这不仅包括男女同工同酬,同样享有劳动权、就业权、财产继承权等,而且还应享有结社权、参政权等。这个提案是妇女代表提出的,当即得到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辛格尔的积极支持。他说:德国党在最近议会选举中之所以取得成就,“也要归功于妇女们的不懈努力和火焰般的热情。”比利时工人党领导人王德威尔得虽然也赞成男女平等的要求,但是他在会上又说:“妇女的第一义务是呆在家里。”[10]60结果在会场上引起一片抗议声。
大会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还第一次讨论并且通过了关于犹太人问题决议。犹太人(Jews)古称希伯莱人,公元前13 世纪居住在西亚巴勒斯坦,到前11 世纪建立以色列国。公元一至二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犹太人被驱赶流落欧洲各地。犹太人因其特殊的种族血统和特殊的文化传统(信犹太教,用希伯莱语文,有其独特风俗习惯)以及善于经商敛财等特点,所以1000 多年来备受各国各地主体民族的迫害。马克思也是犹太人,他早在1844 年发表的《犹太人问题》一文中,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对犹太人的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在这次大会上,由讲犹太语的美国人卡恩提出工人组织对犹太人的态度问题。经过讨论,大会在决议中提出:“反犹煽动和亲犹煽动只是资本家阶级和政治上的反动派的诡计,谴责这种煽动的目的在于分裂工人,转移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对于犹太无产者来说,“除了参加有关国家的工人组织外,没有其他办法获得解放。”决议还深刻地指出:反犹太主义的根源完全在于资产阶级政党,此外“还因为犹太剥削者是比较狡猾的剥削者。对于受迫害的犹太人来说只有一个获得解放的办法:参加社会主义的行列。”[10]38对犹太人问题的这种阶级观点和社会主义观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
布鲁塞尔代表大会还讨论了工人阶级的联合权和国际组织等问题。大会第一次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给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好基础,究竟应当怎样组织工会?”回答是:“(1)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时间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资;(2)必须对参加工会的工人进行政治教育,使他们能够肩负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重任。”为此就必须建立国际工会联合会,“使全世界工人的力量团结起来。”还必须每个国家的工会设立书记处,以便加强国际联系。大会还决定:在统治阶级越来越厉害地压制工人的政治权利和使工人的经济状况恶化的情况下,工人阶级要以罢工和联合抵制作为武器进行斗争。同时,“代表大会劝告工人们要仔细考虑在何种情况下才能使用这一武器。”[10]39-40,38也就是不要轻举妄动,以免害大于利。
代表大会还讨论并且决定了无产阶级对军国主义的态度。19 世纪70-80 年代以来,德、法两大国军费的不断增长,军国主义势力的愈益增强,令社会党人感到战争的威胁加重。李卜克内西发言中最早预言到世界大战的必然到来和悲惨结局。他首先深刻地指出:资产阶级统治者扩大军队,旨在一箭双雕:先安内,后侵外。“他们不是想用这支庞大的军队来反对外国敌人,而是要用来保护他们自己,阻止社会民主党的推进,在阶级斗争中保护他们自己,维护他们的剥削特权。”下一步他们当然还会发动对外战争。“在下一场战争中将有千百万人应征入伍,欧洲将全副武装,各国人民将互相残杀,这将是世界历史上从未见过的战争”。为了防止德、法两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的军国主义的膨胀导致世界大战的悲剧,德、法两国社会主义者李卜克内西和瓦扬二人联合向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反对军国主义的决议案。他们主张“通过完善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来加速社会主义的胜利”,“这就是防止世界大战的可怕灾难的唯一方法”。[10]51-52也就是用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样才能消灭军国主义和战争。可是荷兰代表纽文胡斯在会上发言认为,决议这样写法“只是套话、空话,只是些大话”,要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在各国胜利,这是谈何容易的难事。他主张:首先用“消极抵抗”的办法反对军国主义,如果爆发了战争则要发动世界性的总罢工来反对战争。李卜克内西当即加以批驳。他认为当战争爆发时不可能发动世界性的罢工进行抗议,因为那时“谁拒绝打仗,就会立即被送交军事法庭,并被判处死刑!”其实,纽文胡斯的观点与李卜克内西也有共同点,即都主张用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反对资产阶级军国主义。他这样说:“就我们方面来说,宁愿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国内战争置于国家之间的战争之前。如果各国政府宣布战争,那么这就是一切革命。……但在目前的形势下,战争一旦爆发,人民应该奋起反抗。恩格斯说过:发给每个人一杆长枪和50 发子弹,那么自由就有了保证!因此我相信,无产阶级的胜利也将是世界和平的胜利。”大会最后通过了一个妥协性的决议,即大会表明无产阶级坚决反对军国主义,“让各国在战争爆发时自己去采取最适合那时情况的办法。”[10]56,54,57那时比利时可能在军队中进行宣传,荷兰可能宣布总罢工,英国可能要求由国际仲裁法庭来制止战争。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实际上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都转向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布鲁塞尔代表大会在8 月22 日最后一天下午举行的闭幕会上,还讨论了五一节问题,并且通过了新的决议。本来1889 年巴黎代表大会上已经决定5 月1 日作为永久的节日,要求各国工人在这一天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八小时工作日等要求。然而在这次大会上又有英国代表提出要把原定5 月1 日改为5 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这个提议当即得到德国代表支持。因为每年的5 月1 日一般都不是星期日,要举行工人的示威游行会遭到厂主反对并克扣工资,甚至会被解雇。最后大会一致同意作出这样的决定,强调:“5 月1 日是各国工人共同的节日,在这一天工人应该提出共同的要求和显示出他们的团结一致。这个节日应该是休息日,只要各个国家的情况允许,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大会对各国如何执行这个决议又赋予灵活性,那就是:“允许每个国家有考虑各自国家内存在的阻力和困难的可能性。”[10]61后来实践表明:世界各国越来越统一地把5 月1 日作为国际劳动节来纪念和庆祝。
大会第九个问题是把“为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取一个共同的名称”,提交下次大会讨论。第十个问题是委托比利时工党中央委员会出版国际年鉴,定名为《社会主义年鉴》。这次代表大会顺利解决了十个问题,可谓十全十美,丰富多彩。尤其是关于男女平等和犹太人问题的决议,可以说是在国际代表大会上破天荒第一次创举。
3.苏黎世第三次代表大会异彩纷呈,恩格斯的最后讲演和重要遗言犹足记取
第三次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于1893 年8 月6-13 日在瑞士苏黎世举行。宽阔宏大的音乐厅装饰得富丽堂皇。用与会16 个国家的不同文字书写的国际社会主义工人运动共同的战斗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分别悬挂在大厅前面。主席台正上方高挂着一幅精美出色的马克思画像,这是瑞士艺术家马格丽特·格罗伊利希精心专为这次大会绘制的。画像周围用红旗装饰,这象征着与会各国社会主义工人对10 年前刚谢世的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祖师马克思的景仰和敬意。据我所知,这是马克思逝世后,他的画像第一次出现在这样隆重、盛大的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上。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16 个国家的416 名代表。大会在代表资格审查中再次拒绝无政府主义者参加大会,例如在德国代表团的92 名中就有10 个无政府主义者。8 月6 日上午10 点刚过,由组织委员会主席、出生在苏黎世的老社会主义者卡·毕尔克利(1823-1901,经济学家、政论家)宣布大会开幕并致欢迎词。他在简短的讲话中有一句话是有前瞻性的,当今看来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他这样说:“瑞士以其不同人种(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和莱托—罗曼人)的联合和民主的人民权利成为欧洲联邦和未来的世界共和国的小小榜样。”[11]47,⑥他确切地指明了: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欧洲联邦和世界共和国需要有两个条件,那就是各人种各民族的联合和民主的人民主权。他能从当时瑞士的现状预见到未来欧洲和世界的去向和模式是独具慧眼的远见卓识。大会接着确定议事规程和大会议程。这次大会改变为六天之中由德、法、英、奥、比、意六国代表依次每人担任大会主席一天。下午大会宣读各方众多贺信和贺电。另显出特殊异彩之处是,当天下午2 时,苏黎世上万名有组织的工人举行了在本市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群众大游行。仅附近温特图尔市就开来一列特别快车,载有1500 人来参加大游行。当游行队伍通过挤得水泄不通的街道时,众多居民涌上街头报以热烈的欢呼和由衷的敬意。市政府不但不出面干预游行,而且下令马车联合会,从下午2 点半到6 点在游行队伍通过的街道停止营业。市政当局充分保证宪法赋予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尽管工人们在游行中不断高呼:“我们要社会主义,不要资本主义”。在游行队伍的后面还有一个大标语牌,牌上画着一个大腹鼓鼓的大蝗虫,下面用大字写着“资本主义”。这个象征着贪婪的资本主义把沃土变成荒原的表达工人们愤恨资本主义制度的大牌子,最引人注目,最受人欢迎。参加游行的还有男女儿童的队伍,高举着“父辈的努力将造福于我们”的牌子。末尾是一支由女工组成的颇为壮观的队伍,她们迫切要求男女平等。大会结束后,游行队伍尽情地高呼“国际革命社会民主党万岁!”⑦
第二天(8 月7 日)上午的会议,由德国党的辛格尔担任主席。他同李卜克内西一样,把国际工人代表大会比喻为工人议会。他满怀信心地说:不仅过去,而且“将来我们同样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工作;因而这个工人议会也将成为工作议会,我们的工作将为我们迎来社会主义的红旗在全球胜利飘扬的那一天。(十分热烈的鼓掌)”[11]52可见,从那个时候起,社会主义者一直都向往社会主义在全球的胜利。这天议定的大会议程有10 个问题。其中有一半是老问题需要采取新措施,如在国际上如何贯彻八小时工作日,关于庆祝五一节的共同规定等等;另一半则是新问题要新解决,如社会民主党人的政治策略,农业问题等等。
关于在国际上如何贯彻八小时工作日问题,大会经过认真讨论,决定采取以下措施:通过建立工会和工人政治组织进行宣传鼓动工作;要通过传单、报告、报刊、示威游行进行宣传,并在集会上、政治团体中和议会里活动;还要敦促一切工业国家的政府举行一次国际会议;要求工会与雇主进行非政治性的斗争,为八小时工作制的立法开辟道路。在讨论中有的代表还提出了很重要的补充意见,即争取八小时工作日必须与要求规定最低工资联系在一起。这样才不致因缩短工作日而降低工资。
关于五一节,大会决议作出新规定:每个国家的社会民主党都有责任争取把5 月1 日变为休息日,5月1 日举行的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集会,同时也应该借以表达工人阶级的坚定意志,即要通过社会革命消灭阶级差别、并由此走上通向各国人民内部和平和国际和平的唯一正确道路。这两项补充规定,后来许多国家都逐步做到了。
关于保护女工问题,大会的决议又补充了新内容:18 岁以下的女工每天工作不超过6 小时,规定每周有一次连续36 小时的休息日,禁止上夜班,禁止在一切对健康有害的企业使用女工,禁止孕妇在产前2 周和产后4 周工作,在一切有女工的工厂派女工厂视察员。这些具体要求对保护女工是很起作用的。
关于在国内和国际上扩大工会组织,大会的决议也提出了新建议:建立同一职业的全国性联合会;缔结旨在保证提供相互支援的国际协议;建立一切联合会都参加的各劳动部门的全国性工人书记处;建立由各地工会领导的统一的职业介绍所。这些建议都很具体、切实。
关于社会民主党对战争的态度问题,这本来已在上一次布鲁塞尔代表大会上作出决定。这次大会上荷兰代表又提出要以总罢工来反对战争。在讨论中众多代表都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荷兰人提案被否决的原因是:“总罢工在今天社会的基础上是行不通的;因为无产者没有实行总罢工的手段。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进行总罢工,那就是说经济权力已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那么总罢工就是可笑的迂腐之言。”[11]80最后大会通过了德国人的提案,其中还是强调了各国社会民主党要在各国动员一切力量反对统治阶级的沙文主义欲望,只有推翻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世界和平。
代表大会多次讨论了社会民主党的政治策略这个新问题。决议要点是:社会民主党要夺取政治权力,以便“把它从资本统治的手段变为解放无产阶级的手段”,“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形式和方式应让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特殊情况进行选择。”“在这场斗争中必须把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目的,即从经济、政治和道德上彻底改造今天的社会,置于首要地位。绝不允许把政治行动用来作为有损于我们的原则或我们独立自主精神的妥协行为和结盟的借口。”[11]114这些要点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主张工人政党要掌握国家政权才能全面改造社会,实现工人阶级解放的基本原理,既反对无政府主义否定政治斗争的谬论,又防止国家社会主义的错误(即幻想依靠资产阶级国家去实现社会主义)。
代表大会还第一次讨论了农业问题。大会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最近在德国的选举中,农业工人的选票猛增,在法国“农民们选出了社会主义的乡镇议会”。大会在决议中表明:拥护土地公有制的原则;各国社会主义政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把农业工人组织起来,并“吸收他们参加全世界社会主义的战争队伍”;要求各国党向下届代表大会提交一份“关于农村宣传工作进展情况和有关国家农业情况的报告”。“关于农业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前几次代表大会均未加以充分讨论,所以“应列入下届代表大会的首要议程。”[11]125从上述简要引述中,可以看出:这次代表大会的特殊异彩之处是:第一次在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如何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是对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的大事。
上次代表大会曾经要求这次代表大会讨论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如何统一党的名称问题。经大会讨论认为“由于不同国家的反动法律对结社自由所作的种种限制,目前这个愿望还无法实现。”[11]134实际上当时成立的各国工人政党,基本上是采取三种名称,即社会民主党、社会党或工人党(又简译为工党)。这些名称一直延续至今。
代表大会在8 月12 日最后一天上午举行的闭幕式上又特显异彩。主持会议的意大利米兰劳动生产者联盟派来的代表库利绍夫夫人突然向大会代表们宣布:“无产阶级光荣的先锋战士、国际社会民主党的精神先驱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此刻正在我们中间。主席团一致决定,请他担任名誉主席,并主持代表大会闭幕式。”[11]131会场上当即响起暴风雨般热烈的掌声,连同走廊上的旁听者,更是“不断响起激动的欢呼声”。恩格斯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会场上呢?这里简要加以说明。如前所述,恩格斯因忙于整理出版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3 卷,未能接受邀请参加1889 年创建第二国际的巴黎代表大会,后来也没有参加1891 年的布鲁塞尔代表大会。到1893 年8 月1 日他回到阔别44 年之久的祖国重访故园,看望亲友。然后由倍倍尔陪同来到瑞士。他预定要在苏黎世多住几天,以便会见参加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的好多位新旧战友,多了解各国社会主义运动近况。8 月12 日上午他按预先计划,到音乐大厅参加代表大会的闭幕式,应邀致闭幕词。恩格斯虽然已年届73 岁高龄,满脸络腮胡须,步履有些缓慢,但是精神矍铄,思维敏锐。他走进主席台中心,面带笑容,频频挥手向代表们致意。他声音宏亮,满怀深情,先后用英、法、德三种语言发表简短的闭幕词。代表们给予他这种意料之外的接待使他深受感动。他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从小到大的发展。他说:现在“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得到机会以独立自主的形式组织起来。这一点实现了,因而现在国际要比从前强大得多了。我们也应当按照这一方向在共同的基础上继续我们的工作。为了不致蜕化成为宗派,我们应当允许讨论,但是共同的原则应当始终不渝地遵守。自由联合(松散联合)和历次代表大会所支持的自由联合——这就足以保证我们取得胜利,这种胜利已是世界上任何力量都不能从我们手中夺去的了。”恩格斯在这里实际上强调了两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胜利要依靠各国既独立自主又不是小宗派的社会主义政党的领导;各国社会主义政党需要松散的自愿的国际联合与配合。恩格斯最后说:“我受主席团的委托宣布代表大会闭幕。国际无产阶级万岁!”(全场暴风雨般的祝贺声、经久不息的欢呼声。与会者全体起立齐唱“马赛曲”)[11]132-133,[12]479-480
恩格斯不仅在这庄严的国际代表大会上的最后演说中语重心长讲述了自己参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半个世纪的重要心得体会,而且在他最后五年(1891-1895)的大量著作和书信中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政治思想遗言。我认为最有世界历史意义和当前现实意义的有以下五点。第一,他在1895 年2-3月间为马克思著《1848 年到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导言中省悟到:1848 年革命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还有很大的扩展能力,在那种情况下要想用一次突然袭击的革命消除资本主义,这“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推而广之,我们应该认识到:当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大扩展能力时,是难以用社会主义革命推翻并消灭资本主义的。第二,在同一篇文章中,他指出:当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后,城市巷战这种斗争方式已经过时,而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度的发展使无产阶级有可能通过议会斗争较为和平地掌握政权,但是仍要保留无产阶级的“革命权”,做好迎接“决战”的准备。[13]538,550,551第三,他在《1891 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中提出:“如果说有什么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13]415这就是说,民主共和国并非资本主义国家独有的,它也可以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第四,他在《共产党宣言》1892 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 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两次提到马克思在《1859 年的爱尔福特精神》等文中论述的一句极其重要的至理名言:“那些镇压1848 年革命的人违反自己的意志充当了这次革命的遗嘱执行人。”[14]24,25恩格斯以 1848年革命失败后,法国的路易·波拿巴和德国的俾斯麦等统治者不得不实现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的民族独立作为实例,说明民族独立这种势不可挡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迫使镇压革命的人也不得不违反自己的意志而加以实现。推而广之,我们可以认识到,既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须趋势,那些反对甚至镇压社会主义革命者的统治者,在社会主义势力强大推压之下,也会违反自己的意志采取一些有利于劳动者减轻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的措施。俾斯麦的劳动保险法和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法,以及战后欧美各国广泛采取的多种全民福利法案就是明证。第五,1894 年2 月7 日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写信给恩格斯,请教他正准备出版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丛书,是否可用共产主义作为书名。恩格斯于2 月13 日回信时明确指出:“‘共产主义’一词我认为当前不宜普遍使用,最好留到必须更确切的表达时才用它。即使到那时也需要加以注释,因为实际上它已三十年不曾使用了。”[15]203由此可见,恩格斯晚年已经深感,目前只能首先争取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更长远的奋斗目标,是更需要通过未来实践来界定其确切内涵的远景。从70 年代到9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本来一直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作为同义语来使用。可是到1894 年恩格斯临终前一年已经改变看法,认识到共产主义比社会主义更难实现。
1895 年8 月5 日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伟大旗手恩格斯被食道癌夺去了生命,终年75岁。始料不及,他逝世之后不久,第二国际即开始发生蜕变。
4.1896 年第二国际第四次伦敦代表大会有退有进,无政府主义溃败,改良主义抬头
1896 年第二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于7 月27 日至8 月1 日在伦敦皇后音乐厅举行。出席的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人组织的代表有近600 人之多。马克思的三女儿爱琳娜和她的丈夫艾威林为准备召开这次大会做了大量工作。大会主席台正当中再次悬挂马克思的大幅画像,它周围装饰以鲜艳红花和绿叶编成的圆圈,显得端庄华丽。参加大会者有德国的倍倍尔、李卜克内西、考茨基、伯恩施坦,法国的拉法格、盖得、瓦扬等社会主义运动著名领导人。大会开幕时代表们高呼“社会革命万岁!”大风琴演奏“马赛曲”,代表们随声和唱,精神高昂。这一次预定召开6 天的大会,很可惜竟花了3 天时间来确认参加大会的代表资格。原因是这次参加大会已报到的代表有来自20 个国家的700 多人。经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认定后只有589 名代表的委托书有效。德、法、意、荷等国的无政府主义者企图以消费合作社等并非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人组织的名义混入大会。还有代表以大学生组织名义来参加大会,经审查后也被拒之门外。另有一些代表的委托书是假的。荷兰的多梅拉·纽文胡斯(1846-1919),1884年起为议会议员,1894 年为社会民主党创始人之一,参加过1889、1891 和1893 年第二国际第一、二、三次代表大会,曾经提出过用总罢工来反对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战争。他本来认同《共产党宣言》的革命观点,自称是“自由的共产主义者”。1894 年他发表《社会主义在危急中》一文,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自称是无政府主义大师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信徒,那就是荷兰的“巴金”。到1896 年参加这次伦敦第四次代表大会时他已完全转向无政府主义立场。大会开幕第一天否定一批无政府主义者的委托书之后,由纽文胡斯带头大吵大闹,要求大会主席团重新讨论无政府主义者参加大会问题。代表大会花3 天时间反复讨论、争吵、表决,结果拒绝了一部分无政府主义者与会,纽文胡斯等人还是在参加大会后继续争吵、捣乱。这次参加大会的还有一批法国的无政府工团主义者。法国的工会称工团。英国的工联主义是右倾改良主义,法国的工团主义则是极左无政府主义。它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归工团,不要政党和国家,要求通过总罢工、抵制等“直接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反对进行政治斗争,把工团看成高于一切,持有狭隘的唯工人成分论观点。工团主义起源于19 世纪末的法国,随后在意、西、俄和拉美一些国家都有影响。同时这次大会还接纳了一批著名的改良主义者与会。如英国费边社⑧理论奠基人、大文豪肖伯纳,英国工会活动家维伯;法国改良派社会主义三个首领饶勒斯、米勒兰、维维安尼也参加了会议。从大会对代表资格的3 天审查和代表成分的复杂性,可以看出这次代表大会比之以往三次代表大会,都显得是倒退。
更加严重的是在讨论和议决一些重大问题时,也出现了倒退。首先,上次大会本来把决议中提到的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提交这次大会讨论。可是这次大会却只讨论土地问题,这就大为缩小了问题,显然是倒退。在大会讨论土地问题时,报告人比利时工党的王德威尔得认为各国土地占有条件不同,各党难以制定统一的土地政策,各党在农村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和鼓动。结果在土地问题的决议中只写明两点:第一,让每个国家自行决定最适合本国情况的策略和活动方式;第二,在各国调查委员会之间建立国际联系,以便搜集有关土地问题的统计资料。这样空洞、细微的决议,岂不是大为倒退?
其次,关于社会民主党政治策略问题。法国改良派饶勒斯对议会斗争掌握政权作了过高估计,英国费边社斯提德曼反对工人政党的政策要独立于资产阶级政党。这些论调在会上遭到批驳。大会的决议虽然没有采纳这些错误观点,但是也只是旧调重弹,表明无产阶级要开展政治斗争,要利用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并没有再前进一步具体指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如何去掌握政权。
关于反对军国主义和战争问题。法国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者继续鼓吹发动国际总罢工反对战争;费边社分子则主张本国“在遭到侵犯的情况下保卫祖国”,这实际上是要工人去保卫资产阶级祖国。这些言论在大会上也遭到批判。大会的决议又只是重申废除常备军、组织人民武装、建立国际仲裁法庭,如果有关国家政府不服从仲裁法庭裁决,“应由人民直接对战争问题作最后的决定。”[16]59至于人民该怎样应对战争,则语焉不详。决议未提出要以革命战争来反对资本主义列强不义之战,这样停步不前也是倒退。
这次大会还第一次议决教育问题。可是英国费边社的维伯在会上反对由国家资助学生入学,他主张由社会募捐资助。这是把教育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慈善事业。德国女革命家蔡特金严厉批判了这种观点。连英国独立工党(1893 年创立)创始人、改良派的凯·哈第都不同意维伯的观点。他认为应该为工人的子女普遍上学创造条件,如果依靠募捐赞助,那只能有少数工人子女能够上学。
由于出现上述倒退和歧见,所以大会主席团成员、比利时工党首领王德威尔得后来写道:伦敦大会是“第二国际历届代表大会中最吵闹、最混乱的一次代表大会”。⑨
当然,伦敦代表大会并非尽是混乱与倒退,它还是有所前进,颇有进步。这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在大会通过的决议中有新内容。例如大会在关于工人阶级政治活动的决议中第一次表明“一切民族都有完全自决权”,第一次谴责殖民政策,指出“殖民政策无论以宗教为借口或以假作传播文明为借口,它的实质都只是为了资本家阶级的特殊利益而扩大资本主义的剥削范围。”大会在教育问题的决议中也明确呼吁各国应当“首先拟定一套从幼儿园起至大学为止的体力、科学、艺术和技术(手工)的十分完善的教育制度。”[16]55-56,57要推广免费教育,其经费由社会负担,要面向社会的一切阶级,等等。第二个进步是在组织问题上作出决议,“认为有必要筹备成立国际的常务委员会,并设责任秘书(即书记——引者注),这个委员会应设在最便于其活动的欧洲地区。”也就是说,大会已认识到第二国际自1889 年建立以来,7 年间都没有常设的联络中心机构,都只是每次代表大会结束之前确定下一次代表大会定于何年在何国召开,这样很不正常,很不方便各国党之间平时联系。所以这次大会作出成立常设机构的决定之后,1900 年下一次巴黎代表大会就成立了社会党国际局。第三个进步是这次大会尽管有英国费边社头目等改良主义的抬头,但是终于清除了无政府主义者,与之完全决裂。无政府主义者的主张由于在大会上屡遭批判与否决,他们于7 月29日即大会开幕后的第三天就退出会场。当晚大会主席团在会后还举办了声讨无政府主义的群众大会。伦敦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的工人还到场演唱了德国革命歌曲,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都到场发表讲演批判无政府主义,广受群众欢迎和欢呼。但是以纽文胡斯为首的9 个荷兰无政府工团主义者还滞留会场。次日,即7 月30 日,他们深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也就悻悻退出会场。无政府主义者不甘心失败,他们当天另召开代表会议,对伦敦代表大会肆意进行攻击。会后也就作鸟兽散了。
这次代表大会有退有进,总的来看还是进多于退,取得较大成功。大会闭幕之后,第二国际面临新的挑战,那就是修正主义理论与实践双双出笼。如我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首建垂范》那个专题中所述,德国党内伯恩施坦在伦敦代表大会之后两个月,即从1896 年10 月起,在《新时代》杂志上以社会主义为总题目,连续发表多篇文稿,蓄意修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则,鼓吹修正主义。到1899 年1 月他完成修正主义代表作《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于夏天正式出版问世。无独有偶,祸不单行。也正是在这一年6 月,法国改良派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刚参加过伦敦代表大会不久的米勒兰,把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付诸实践。他接受资产阶级政府的任命,出任工商部部长。这引起法国党内以至多国社会主义政党革命派的反对和谴责。第二国际前期就是在开始批判修正主义理论与实践中转入到后期积极应战的。
1.巴黎第五次代表大会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和社会党国际局的建立
第二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00 年9 月23-27 日在巴黎召开。有22 个欧美亚国家的791 名代表参加,阿根廷和伊朗的工人组织第一次出席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是关于夺取政权的道路和与资产阶级政党联盟问题。其中心内容是讨论米勒兰事件。亚·米勒兰(1859-1943),早年学习法律,后任律师,1885 年以社会主义者当选国民议会议员,90 年代加入法国社会党。1899 年6月米勒兰参加资产阶级政府,担任工商部部长。这被称为米勒兰事件。米勒兰主义又被称为内阁主义或阁员主义。巴黎代表大会争论的中心就是如何看待米勒兰事件、米勒兰主义和阁员主义。对此大会明显出现三派:以拉法格、盖得为代表的左派,坚决反对;以饶勒斯为代表的右派,坚决赞成;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中派,调和折中。左派认为议会与政府不同,议会是立法机关,社会党人争取参加议会可以揭露资产阶级的反动立法草案与执政措施,争取通过有利于劳动人民的立法;而政府是行政机关,当时法国的瓦尔德克—卢梭政府是反动政府,其中还有镇压巴黎公社的刽子手加利费将军担任部长,参加这样的政府担任部长岂不是与资产阶级同流合污?右派饶勒斯极力为其同伙米勒兰作辩护。他认为参加政府当部长是社会党人夺取政权的必由之路,先担任一个部长,再争取担任众多部长和政府总理就能够全面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双方激辩之时,考茨基提出了一个调和折中的决议草案。他认为社会党人是否参加资产阶级政府不是原则问题,而是策略问题,这要依照各国具体情况而定。意大利社会党人费利把考茨基的草案戏称为“橡皮性”决议,意即富于弹性。大会争论结果以29 票对9 票通过了考茨基的决议案。这表明大会上支持修正主义的势力相当强大。从米勒兰加入内阁当部长后的实践也可以证明米勒兰主义或阁员主义是错误的。米勒兰加入内阁后至1902 年一直推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策,1904 年被开除出党。他随即与白里安、维维安尼另组独立社会党。1909-1911 年他又出任白里安内阁公共工程部部长,曾参与镇压了1910 年10 月的铁路工人罢工。1912 年1 月和1914 年8 月又两度入阁担任国防部长,为保卫资产阶级政权效劳。⑩列宁随后在1913 年写的《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一文中鲜明指出:“法国的米勒兰主义是在真正全国的广大范围内运用修正主义政治策略的最大尝试,它给修正主义作了一个使全世界无产阶级永远不会忘记的实际评价。”[17]7
考茨基的“橡皮性”决议在当时确是丧失革命原则的调和折中方案,可以称之为半修正主义。但是如果从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长河来看,应该说它是含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议会与政府(内阁)固然有别,但是也有联系,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权的两大部分。如果社会党人、共产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可以为劳动人民谋取一些权益,那么入阁担任部长应该说也是可以的。这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有实例。对此,我在以后的专题中还要述及。
巴黎代表大会还议决了劳动解放条件问题、总罢工问题、同军国主义和殖民政策作斗争问题、托拉斯问题等,讨论中也常有修正主义的言论出现。大会最终大多还是通过了较为正确的决议。因篇幅有限,在此就不细述。
巴黎大会在组织问题上的重大成就就是经过讨论,决定成立社会党国际局作为第二国际的中央核心领导机关,地点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社会党国际局于同年12 月15 日设立,由每个国家社会主义代表团选派一人组成,同时设立国际书记处。大会选举比利时工党王德威尔得为社会党国际局主席。安·王德威尔得(1856-1938),1885 年获得布鲁塞尔大学法学博士,1886 年加入比利时工党,以律师为职业,1894 年当选议会议员,1889 年参加可能派巴黎国际代表大会,此后参加第二国际历次代表大会并作重要议程的专题报告。在这次巴黎代表大会上曾经支持考茨基的“橡皮性”决议。他当选社会党国际局后推荐比利时工党《社会未来报》社长维·塞维为国际局书记。到1905 年塞维因已担任比利时合作社书记,而且1904 年在筹办阿姆斯特丹第二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时很不得力,提出辞职。国际局另提名胡斯曼为书记。卡·胡斯曼(1871-1968),1891 年比利时列日大学哲学语文系毕业,在大学任教,随后加入比利时工党。他就任国际局书记后,与主席王德威尔得合作,一直干到1922 年国际局结束为止。1900 年建立的社会党国际局是第二国际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设的中央执行机关。它不仅平时负责联系、联络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筹备各次国际代表大会,而且每年都召开会议,议决重大问题,经常代表第二国际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重大国际事件发表宣言、号召书、建议书、抗议书,等等。1909-1913 年胡斯曼负责主编《社会党国际局定期公报》。
2.阿姆斯特丹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一次高奏《国际歌》,继续反对修正主义,要求各国社会党统一
第二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04 年8 月14-20 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康采尔特·盖波大厅举行。出席的有25 个国家40 个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人组织的483 名代表。这一次国际代表大会的独特异彩是在开幕式上第一次高奏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的《国际歌》。如前所述,《国际歌》歌词原是巴黎公社委员、著名诗人欧·鲍狄埃在巴黎公社流血周失败之后满怀激愤书写的无产阶级的战歌。后来他流亡于英国、美国,直到1887 年他重新修改和补充后收进他新出版的《革命歌集》中。正是在这一年11 月6 日他因疯瘫病症殁于故土巴黎,终年71岁。1888 年夏天,法国工人党准备开展活动纪念诗人革命家鲍狄埃。法国北部工业中心里尔地区的工人组织有“工人合唱队”。这里一家铸造厂的模型工彼·狄盖特,90 年代加入法国工人党。他是在艺术学校学过音乐的业余作曲者,曾经为鲍狄埃的《起义者》谱过曲子。现在受工人党里尔支部之托连夜为《国际歌》配上强劲雄壮的乐曲。6 月23 日在里尔纪念鲍狄埃的群众集会上,狄盖特亲自指挥工人合唱队引吭高歌《国际歌》。狄盖特征求听众意见后又作了修改,从此这首激越昂扬、催人奋进的无产阶级战歌开始在法国流传。1889 年在巴黎举行第二国际成立代表大会时,法国工人党的代表就是高唱这首战歌进入会场。当时其他国家的代表们都不熟悉这首法国歌曲,所以历次国际代表大会演奏和歌唱的都是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开始流传的《马赛曲》。1900 年又在巴黎举行第二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法国代表自告奋勇在闭幕式上合唱了这首《国际歌》,立刻引起台下共鸣,不少人和声齐唱,全场欢声雷动。随后《国际歌》被译为多种各国语言文字,经过十多年的流传,到1904 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第二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就开始在大会开幕式上首次奏响《国际歌》。这首词曲全新、强声高音的革命赞歌给代表们以极大的鼓舞,顿时增强了国际大团结的情怀和斗志。从此《国际歌》取代了《马赛曲》,成为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战歌。从20世纪初起,很多国家的劳动者都在五一劳动节示威游行中高唱这首战歌。1923 年瞿秋白译为中文,此后这首饱含深刻思想内涵、洋溢壮美音乐旋律的赞歌,中文歌词几经修改,使之更好地配曲歌唱,也在我国广为传唱。
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在高唱《国际歌》后正式开幕。由东道国荷兰社会民主工党的万—科尔担任大会主席。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和日本的片山潜(1901 年参与创立日本社会民主党,第一次出席第二国际代表大会)二人担任大会副主席。1904 年2月8 日日俄两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地区爆发战争。8 月间召开的这次第二国际代表大会均推两国工人阶级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为大会副主席,他们当即起立走到一起,热烈握手拥抱,表明国际工人阶级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不义之战。大厅中当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们二人当场即席发表讲话,互相谴责本国政府的罪过给人民造成灾难,彼此表明两国人民友好反战,互不为敌。大会为此一致通过一项决议,坚决反对掠夺性的日俄战争,号召各国人民加强团结,大力促进世界和平。
这次代表大会的首要议题是关于社会党策略的国际原则。大会委员会为此激烈争论了三天,然后又在第四天会上继续争论,最后才取得继续反对修正主义斗争的胜利,通过了较为正确的决议。在委员会夜以继日的争论中法国的饶勒斯,以上次巴黎代表大会通过的考茨基的“橡皮性”决议为依据,极力为米勒兰入阁的修正主义实践作辩护。他认为米勒兰的阁员主义是出于法国特殊情况的工人阶级为夺取政权而斗争的“新方式”,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长期可以采用的正常手段。德国的倍倍尔、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威廉·李卜克内西之子)等人坚决批驳了饶勒斯的修正主义言论。他们坚持通过阶级斗争夺取政权的策略原则,认为不可能通过参加政府、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就可以建立工人阶级政权。他们列举出德国社会民主党于1903 年德累斯顿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策略问题的决议案作为依据。这个决议坚决谴责修正主义谋求当上议会第一副议长的企图,坚决反对修正主义“用一切迎合现在制度的政策代替通过战胜我们的敌人来夺取政权的政策。”“根据1900 年巴黎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通过的考茨基的决议,社会民主党不能谋求在资产阶级社会内部参与政权。”[18]606这个决议明确否定1900 年巴黎大会考茨基的“橡皮性”决议,反对米勒兰的阁员主义。德累斯顿决议在这次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上得到很多代表的支持。可是奥地利代表阿德勒与比利时代表王德威尔得却提出一个修正案,很巧妙地为米勒兰的阁员主义修正主义作辩护。他们表面上支持德累斯顿决议,但是又认为要删去其中谴责修正主义的词句,因为各国情况不同,不能把米勒兰主义斥责为修正主义,德累斯顿决议只适合于德国情况。他们认为不可能制定社会党共同的策略原则,只要声明通过阶级斗争、不搞阶级合作就够了。在委员会中争论三天之后,把德累斯顿决议和阿德勒—王德威尔得修正案,提交大会议决。在8 月19 日全体大会上又争论一番,表决结果是:阿德勒—王德威尔得修正案21 票对21 票,双方拉平,未获通过;德累斯顿决议25 票赞成,5 票反对,12 票弃权,获得通过。前后四天的争论,总算继续反对修正主义取得了险胜,足见修正主义、半修正主义的势力是相当大的。
这次代表大会还讨论了殖民政策、总罢工、托拉斯等问题,因篇幅有限,这里就不细述。最后一项关于党的统一问题的决议,这里必须简要提及。如前所述,1879 年建立了法国工人党,随后法国又出现了好几个社会主义党派。1901 年由法国工人党、革命社会主义党、革命共产主义同盟等反对米勒兰主义者联合组成以盖得、拉法格为首的法兰西社会党。可是支持米勒兰主义的法国独立社会主义联盟、社会主义工人联合会(可能派)等于1902 年另组成了以饶勒斯、白里安为首的法国社会党。这两个党都派人出席这次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而且两党代表针锋相对,激烈辩论。于是大会就讨论党的统一问题,认为一个国家只能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政党,否则就会造成工人阶级分裂。大会在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中指出:“每个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像统一的无产阶级那样的独一无二的社会党,以便与资产阶级党派相对抗。”各国都要“从国际无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全力促进社会党的统一,他们在国际无产阶级面前,是要对分裂活动的惨痛后果负责的。”[16]130按照这次代表大会的决定,法国社会党与法兰西社会党于1905 年在巴黎召开统一代表大会,两党合并后名为法国社会党(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硬把革命派与改良派统一为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实践证明效果不好。这个合二为一的法国社会党,到1914 年世界大战爆发后又一分为二了。资本主义的政党政治必定是多党平等竞争,资产阶级政党从来都不止一个;工人阶级政党能够统一最好不过,不能统一也可以不止一个。一切都要通过革命实践的考验与检验。
3.斯图加特第七次代表大会,反对沙文主义和半无政府主义两条战线的斗争
第二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07 年8 月18-24日在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斯图加特市召开,25 个国家的 886 名代表出席。○1大会在市内宽敞、雅致的音乐厅举行开幕式。这次开幕式的布置和安排,我认为有两个缺点。第一,主席台两边分别摆着马克思和拉萨尔的巨大胸像,这两个胸像对等地安放在红色的台座上。[19]120如前所述,在第二国际1889 年巴黎代表大会和1891 年布鲁塞尔代表大会上,主席台正当中都只挂有马克思的画像。这次大会如果要安放两个胸像,理应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时他已谢世12 年),怎么会改变为马克思与拉萨尔呢?倍倍尔又一次率德国代表团出席大会,他不会忘记当年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即便拉萨尔对德国工人运动和创立德国社会主义政党有功,也不该把他与马克思并列安放在第二国际代表大会主席台上。我估计此事是伯恩施坦一伙人暗中操作的。伯恩施坦是参加这次代表大会的一名干将。他于这次大会前三年,即1904 年,为纪念拉萨尔逝世40 周年,撰写并且出版了《斐迪南·拉萨尔及其对工人阶级的贡献》等三部著作,还主编过拉萨尔的语录和讲演与论文集,大肆吹捧拉萨尔,公然承担了“为大家复活这一被遗忘的遗产”的任务。所以他们一伙还要借这次在德国召开国际代表大会继续为拉萨尔招魂,大造声势。第二,如前所述,在1904 年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已经开始高奏《国际歌》。可是这次大会却改变为由男女合唱团在大风琴伴奏下高唱一首基督教新教的赞美上帝的圣歌。合唱这样的圣歌来祝贺国际代表大会的开幕岂不是太离谱了吗?于是由雅可布·奥多尔夫悄悄地把原来歌词中的“我们的上帝是坚强的堡垒”改变为“我们的联合是坚强的堡垒”。[19]121,[20]298我认为这比之上一次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是大倒退。这样的“小事”不该发生在当时最强大、最革命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主持的这次大会上。这很可能又是修正主义者从中暗箱操作。
更为突出的是在大会讨论军国主义和国际冲突这个首要议题时,马克思主义与沙文主义和半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十分激烈。提交会议的有4 个草案。德国代表团倍倍尔的草案指明军国主义与战争的根源在资本主义制度,工人阶级及其在议会的代表要尽力反对政府扩张海军和陆军军备,反对政府增加军事预算,工人阶级要以最有效手段防止战争爆发,如果战争已经爆发,则要促其尽快结束。这个草案基本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其缺点是未指明防止战争和结束战争的具体手段,也就是不敢提出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的掠夺战争。我们不苛求前人,实际上当时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发动革命的程度。当时各大国社会主义政党只是在议会中有一部分席位,同时主办一批报刊、得到一批工会的支持。盖得代表法国党少数派提出的草案与倍倍尔的草案相近。他谈到反对军国主义的具体手段是使全世界工人参加社会主义组织。看来这是一时难以实现的。他还建议采取缩短兵役期、拒绝战争拨款等宣传手段,这能达到多大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瓦扬和饶勒斯代表法国党多数派提出的草案则是带有浓厚的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色彩。他们以进攻或防御来区别战争性质,主张“受到威胁的民族和工人阶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来保卫自己的独立和自主”,也就是要“保卫祖国”。战争的双方为了表明自己的正当性和正义性,经常都是谴责对方先发动进攻。所以这个草案实际上是为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大国扩张主义作辩护。外号“老麻雀”的德国党的修正主义者福尔马尔当场随声附和,直接鼓吹在战争中要“保卫祖国”。后来,正是德、法两国社会党人都要工人阶级保卫祖国,才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法国代表爱尔威另提出半无政府主义的草案。爱尔威此人以前未提到过,这里要简略介绍。古·爱尔威(1871-1944),本是新闻记者、律师,90 年代血气方刚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889 年6 月米勒兰参加内阁出任工商部长时他坚决反对。1902 年他加入法国社会党,1905 年法国两个社会主义政党合并为法国社会党(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后,从1905 年至1911 年他成为党的常务委员会委员。1906 年他创办《社会战争报》,鼓吹半无政府主义的反军国主义观。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他抛出以罢工和起义来反对一切战争,被认为是爱尔威主义。⑫列宁作为新生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第一次率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多数派)代表团参加这次代表大会。他当即联合德国党左派卢森堡等人批评了爱尔威草案的错误,也指明了采取“保卫祖国”对策的不当。鉴于倍倍尔提案有合理之处以及他在第二国际中的崇高威信,所以对之加以修改,使之焕然一新,最终在大会上获得通过。其最主要之点在于决议的最后一句话:“如果战争仍然爆发了的话,他们(指社会党人——引者注)的责任就是全力以赴迅速结束战争,并尽力利用战争引起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来唤醒人民,从而加速资本主义的统治的崩溃。”[19]199这实际上是主张以无产阶级革命反对资本主义战争。
这次大会还讨论了殖民地问题,党与工会关系问题、工人移民问题和妇女选举权问题。其中也有修正主义、沙文主义思想的流露(例如普列汉诺夫等人主张“工会中立”论,不要党的领导;伯恩施坦鼓吹“社会主义殖民”论,硬说社会主义也需要殖民地)。大会经过思想交锋,大体上通过了较为正确的决议。
8 月24 日大会结束时群情振奋,代表们连续高呼“国际万岁!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万岁!各国无产阶级万岁!”“然后德国人唱起了社会党人进行曲,法国人唱起了国际歌,英国人和斯拉夫人唱起了红旗歌,歌声此起彼伏。1 点半大会闭幕。”[19]212
4.第二国际哥本哈根第八次代表大会的思想交锋,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确立
第二国际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10 年8 月28 日至9 月3 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出席代表有24 个国家的886 人。⑬还有一个中国人以非正式代表身份参加会议,他回国后创立了中国社会党,此事在本专题最后部分还要谈到。丹麦社会民主联盟主办的这一次代表大会具有崭新丰采。这就是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代表们都由强音伴奏齐声歌唱《国际歌》,会场上个个神情饱满,斗志昂扬。这次大会能够高唱《国际歌》是由于近三年来这首战歌已在欧洲多国工人中广为流传。也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以后越来越多的工人阶级政党和国际组织都在重要大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高奏《国际歌》,象征着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者的团结、奋斗和信心。
在这里要穿插先讲第二国际对确立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决定性作用。如前所述,早在1891 年第二国际布鲁塞尔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就通过了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1893 年苏黎世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又作出了保护女工的决议。1896 年伦敦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经妇女运动活动家蔡特金的努力,单独召开了有30 名妇女代表参加的会议,加强了国际社会主义妇女的联系。到1907 年8 月进而在德国斯图加特市召开第一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了国际妇女书记处,选举蔡特金为书记,这个机构隶属于第二国际社会党国际局。它建立以来为争取妇女权益做了大量工作。在1910 年第二国际哥本哈根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即8 月26 日,蔡特金也在哥本哈根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17 个国家的100 名代表。会上美国代表讲述了纽约女工于1908 年3 月8 日(星期日)进行斗争的情况。这一天1.5 万名纺织女工为改善自己劳动、生活条件,争取投票权举行盛大示威游行,提出了“面包加玫瑰”的口号。美国社会党同年就把2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规定为全国妇女节。1909 年 2 月 28 日和 1910 年 2 月 27 日美国已经举行过两届妇女节纪念活动。把妇女节定于2 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为了便于女工利用星期日举行示威游行,这样不至于遭到厂主反对,不会被克扣工资。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考虑到美国社会党的这个做法,按照蔡特金意见,决定每年3月间各国要选定一天作为国际妇女节组织妇女的集会和示威游行,争取劳动妇女的权益。书面决议中之所以硬性规定3 月8 日为国际妇女节,的确是为了纪念1908 年3 月8 日纽约纺织女工的抗争活动。1911 年欧美多国开始纪念三八妇女节就都不在3月8 日这一天。但是从1912 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固定3 月8 日这一天纪念国际妇女节。当今我国媒体和学术界对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起源仍有不同见解和说法。⑭但是确立三八国际妇女节确是第二国际的一大历史贡献。
话说回来,1910 年哥本哈根代表大会的议题有关于合作社问题,工会统一和无产阶级团结问题,防止失业和劳工立法问题,死刑问题,党的统一问题,等等。关于合作社问题是首要问题,其核心是合作社与社会主义政党的关系。如前所述,上一次代表大会讨论工会问题时有普列汉诺夫等人主张工会中立;这次大会又有法国饶勒斯和德国艾里姆提出含有修正主义观点的合作社中立论。他们认为合作社是经济组织,对政治、政党应采取中立态度,如果有政党介入、接受党的领导,就会使合作社政治化,迷失方向;他们把合作社捧上了天,主张“应该把消费合作社和与之关系密切的生产合作社看作是使社会民主化和社会主义化的手段。”也就是认为只要发展合作社就可以从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又一次率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代表团参加这次代表大会。他又联络德国党内左派卢森堡和法国盖得等人对上述提案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并且吸收了别的提案的优点,提出了俄国党关于合作社的决议草案。其中既充分肯定发展合作社的多重积极意义,又强调指出合作社所争得的一些改良只局限于非常狭小的范围,因此在合作社中要“通过坚持不懈的社会主义的宣传鼓动,来促进工人阶级中阶级斗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要“逐步建立和加强合作社同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同工会的有机联系”。[21]306这个决议案终于在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修正主义的胜利。
这次大会还在继续思想碰撞与交锋中通过了加强多民族国家工会的统一的决议和各国工人阶级在斗争中的国际团结的决议,还通过了尽量设法减少工人失业和加快劳工立法的决议,以及揭露资产阶级政府用死刑来加强对工人镇压的决议。大会又一次通过决议要求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加强统一,对此布尔什维克表明它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不能实行无原则的联合与统一。列宁在会后撰写的《哥本哈根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关于合作社问题的讨论》一文中指出:“哥本哈根代表大会标志着工人运动的一个发展阶段,工人运动可以说走上了一个主要是向广度发展的阶段……。同修正主义者的分歧已经露出苗头,但是修正主义者要提出独立的纲领还为时尚早。同修正主义者的斗争往后推了,但是这场斗争不可避免地将要到来。”[21]346由于原则分歧依然存在,预计持续斗争正无穷期。
5.第二国际巴塞尔第九次代表大会信誓旦旦坚决反战,大战爆发后背信弃义,完全背叛
第二国际的代表大会,按常规是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第九次代表大会本应在1913 年召开。可是由于世界大战愈益逼近,1912 年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四国组成巴尔干同盟对土耳其开战,德、奥、土三个同盟国与英、法、俄三个协约国双方剑拔弩张,欧洲多国工人反对战争的浪潮日益高涨,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急盼第二国际能够就如何应对战争制订统一的策略。于是社会党国际局决定于1912 年11 月24-25 日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第九次代表大会。出席的有23 个国家的555 名代表。这次紧急召开的为期只有两天的代表大会只有一个议题,那就是“国际形势与反对战争的统一行动”。参加这次大会的各国代表,左、中、右三派人士都有。德国的倍倍尔、考茨基、蔡特金,法国的瓦扬、饶勒斯、龙格(马克思的外孙)等著名活动家都到会。列宁因要逗留靠近俄国的奥匈帝国以便就近及时了解国内动向,没有到会。但是布尔什维克仍有加米涅夫等人组成代表团参加大会。这次大会有个奇特的现象,众多右派人士都没有在会上重弹要“保卫祖国”的老调。在各国工人阶级强大反战浪潮压力之下,他们有的默不作声,有的随声附和,也说几句要反对战争的套话。大会由奥地利的阿德勒和法国的饶勒斯就唯一议题作报告。好几位代表接连发言,有的激昂慷慨痛斥资本主义列强的战争阴谋;有的语重心长发出警告:战争必定会引发革命。正如与会代表荷兰马克思主义者格尔曼·果特后来在《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社会民主党》一文中所真实描述的:“巴塞尔代表大会的豪言壮语犹在耳际。但是,从(法国)饶勒斯的高谈阔论里,从(英国)凯尔—哈弟的空洞的威吓里,从(奥地利)维·阿德勒的担心文化遭受毁灭的胆怯的哀鸣里,从(德国)哈泽⑮的萎靡不振的言词里,从整个大会的矫揉造作的叫嚣里,——从所有这一切里都已经明显地看出缺乏采取任何行动的愿望、意志和力量”。[16]177在 1912 年 11 月 25 日大会快结束时,由72 岁高龄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德高望重的领袖倍倍尔在大会上作了鼓舞人心但又内容空泛的总结性发言。会后不久,他就突发心脏病于1913 年8 月13日逝世。
巴塞尔代表大会最后一致通过了《国际局势和反对战争的统一行动宣言》,简称《巴塞尔宣言》。全文近4000 字。其中首先指出目前国际局势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要求国际无产阶级竭尽全力推行协调一致的活动来制止战争的扩大。大会特别给巴尔干地区、奥匈帝国地区以及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社会党人提出了具体的反战任务。强调“在国际活动中,德、法、英工人所担负的责任最为重大。”宣言特别以历史实例警告各国统治阶级:1870 年“普法战争引起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爆发,(1904 年)日俄战争唤起了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大会向各国无产者和社会党人呼吁:“要在一切地方通过一切方式来表达你们的意志!尽一切力量在议会中提出你们的一致抗议,联合起来举行示威游行和群众运动,利用无产阶级组织和力量所赋予你们的一切手段,以便让各国政府经常看到高度警惕、生气勃勃、坚决保卫和平的工人阶级的意志!让我们以无产阶级的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世界来跟剥削与屠杀人民的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16]182,183《巴塞尔宣言》字里行间充满着国际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信誓旦旦、坚决反战的国际主义信念和情怀。
可是事隔只有一年又八个多月,到1914 年夏天,奥地利政府因皇储被塞尔维亚人刺杀于7 月28日对塞宣战。为了抑制战火蔓延,本来社会党国际局已决定8 月27 日在维也纳召开第十次紧急代表大会。1914 年正好是第一国际成立50 周年、第二国际成立25 周年,这是有特殊意义的年份。由于局势愈益严重,后来改变为8 月9 日在巴黎召开。可是8 月1 日德国对俄宣战,8 月3 日法国参战,8 月4日英国参战。这样本来还要专门议决“战争与无产阶级”这个专题的代表大会就流产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正是由德、英、法三国社会主义政党带头连同大部分社会党在右派掌权之下都纷纷背信弃义,完全背叛《巴塞尔宣言》。他们不是号召各国无产阶级效法巴黎公社和俄国1905 年革命先烈,以无产阶级的国内革命战争来反对帝国主义的反革命战争,而是各自呼唤本国工人阶级奋起“保卫祖国”,即保卫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使各国工人阶级自相残杀,从而加剧了战争的灾难。首先是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在8 月4 日议会表决战争拨款时,右派领袖强令党员议员投赞成票,表明社会民主党忠于祖国,要保卫祖国。法国社会党、英国社会民主同盟等等一大批社会主义政党都紧步其后尘,这就宣告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完全背叛《巴塞尔宣言》,背叛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陷入社会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泥潭。当时只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波兰社会党、塞尔维亚社会民主党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更鲜明地提出要“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由于前一句口号,布尔什维克曾经被沙皇政府和党内右派咒骂为卖国贼。其实“使本国政府在战争中失败”只是达到“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的手段,这是保证国内革命战争胜利的条件。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战争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可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资产阶级爱国主义是对立的,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统一的。只有布尔什维克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7 年才艰苦卓绝地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此,在以后有关专题中还要细述。
第二国际大多数社会主义政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政治思想上的破产导致第二国际组织整体崩溃。第二国际破产和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19 世纪末以来大多数政党内修正主义和沙文主义思潮愈益滋长、膨胀。左派对之批判不够彻底,处理不够坚决。养痈遗患,姑息养奸,诊治不力,自食其果,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19 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为现代民族独立主权国家。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贪婪本性使它成为民族国家的统治阶级后,必然大肆宣扬沙文主义、民族扩张主义。工人阶级上层分子从资产阶级对外扩张中分得一杯残羹,就很容易受到沙文主义的腐蚀。革命左派必须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际主义信念才能予以坚决抵制,并且还要善于与资产阶级的各种意识形态划清界限,坚持斗争,竭力清除。这是第二国际破产与崩溃给予我们的最重要的启迪。
1.斯大林对第二国际不公正的评价理应纠正
我们不能因为第二国际的最终破产和崩溃而否定其应有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对第二国际的不公正评价影响最为深广的是斯大林于1924 年所著《论列宁主义基础》中的一句名言:“不要忘记,在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和列宁之间隔着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独占统治的整个时代”。[22]186我从 1950-1970 年代,在教学中也传播过这个观点。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我重新研究了第二国际,应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纠正误判,端正认识。机会主义一词源于法文opportunisme,这是1870 年才出现的新名词。原指资产阶级政客随机应变的思想,后又指工人运动中丧失原则、迎合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潮。恩格斯早在1882 年就指明法国的可能派是“机会主义者”。[3]486恩格斯于 1895 年 8 月 5 日逝世前仍然坚持批判第二国际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列宁从1894 年秋天起就在彼得堡马克思主义小组里宣读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代表司徒卢威的文稿。司徒卢威以马克思主义词语为掩护散播机会主义观点——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会加速社会主义到来。1895 年4 月正式出版了一本题为《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资料》的文集,其中收入了列宁写的《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书中受到的批评》,此文就是列宁以1894 年秋天的发言稿为基础扩展写成的。司徒卢威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就是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司徒卢威本人还曾经以俄国社会主义组织的代表名义专程到伦敦参加过第二国际1896 年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会上鼓吹其机会主义观点。仅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在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之间并没有像斯大林所说的“隔着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独占统治的整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是紧密连接、一脉相承、毫无间隔,持续不断反对机会主义的。实际上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个“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独占统治的整个时代”。即便在1912 年巴塞尔代表大会上,与会的机会主义者也都举手一致通过坚决反战的《巴塞尔宣言》。只是到1914 年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才独占统治地位,而且只持续了5 年。到1919 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共产党(布)等左派党建立了第三国际,才算结束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独占统治。
2.第二国际的四大历史功绩和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当今,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重新评价第二国际,应该理性地看到第二国际有以下四大历史功绩。
第一,第二国际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创造了两个永远的节日和一首永远的战歌,这就是五一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以及鲍狄埃、狄盖特合作的《国际歌》。工人阶级为减轻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首先要求减少劳动时间。在19 世纪30 年代欧美多国劳工普遍每天劳动十二、三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经过工人运动持续斗争,到1847 年英国议会才被迫通过了《十小时工作日法案》,直到1853 年进一步修订后才付诸实行。在第一国际时期英国、德国工人进而要求实行九小时工作制。由于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理应更加缩短工人劳动时间。1886年5 月1 日芝加哥工人举行示威游行,进而提出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遭到政府镇压。对此1889 年第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把5 月1 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1891 年起全世界工人越来越多地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加强国际团结与联合斗争。第二国际不仅强调劳工运动,还重视妇女运动。1910 年哥本哈根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还决定把3 月8 日定为国际妇女节。1871 年6 月巴黎公社活动家鲍狄埃创作的《国际歌》诗篇,到1888 年由法国工人狄盖特谱写上曲子。1907 年在第二国际斯图加特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第一次高奏,1910 年在第二国际哥本哈根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与闭幕式上第一次伴奏合唱。此后《国际歌》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战歌。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和《国际歌》可以说是第二国际留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三大非物质精神遗产,它们永远激励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和人民群众为没有资本主义剥削压迫、为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而奋斗。
第二,第二国际本身的活动主要是在25 年之中举行过九次代表大会。在每次代表大会上经过集体讨论和争论,最终都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制原则,按多数票甚至一致通过了若干重要决议,形成代表大会的共识,供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人组织参照执行。第二国际是较为松散的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联合组织,它始终没有制订过统一的纲领和章程,1900 年巴黎代表大会决定成立的社会党国际局并不是统一领导各党的中央领导权威机关。然而第二国际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对于各国党还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第二国际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争取工人权益(八小时工作制、普选权等),关于争取妇女权益(特殊照顾女工和孕妇、男女平等等),关于争取农民权益(土地问题),关于社会党的政治策略,关于反对军国主义和防止战争、应对战争,关于犹太人问题和民族问题,关于殖民地问题,关于总罢工问题,关于工会问题,关于合作社问题,关于社会党建设问题等等的决议,经各国社会党付之实践,对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工人运动起过积极的作用。这些决议能够在大会通过是对各种机会主义观点的有力批驳而取得的。第二国际更是彻底击败、清除了无政府主义的残余势力。
第三,第二国际促进了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成长和发展。如前所述,在1889 年第二国际建立时,世界上仅有15 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党。这些政党在第二国际促进下,后来都得到进一步发展。有的党经过改组改变了名称。如英国社会民主联盟于1884 年建立后,到1907 年改组为英国社会民主党。1882 年成立的意大利工人党,到1892 年又联合其他派别改组为意大利劳动党,1895 年又改组为意大利社会党。在第二国际历次代表大会上(只有最后一次巴塞尔紧急代表大会例外)都有各政党报告工作,这为各国党交流情况与经验提供了国际平台。在1889 年第二国际建立后至1914 年第二国际破产前,在第二国际促进和协助下新建立的社会主义政党共有15 个。这就是:1890 年12 月匈牙利社会民主党,1891 年8 月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党,1893 年3月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工党和波兰社会党,1896 年阿根廷社会主义工人党,1898 年3 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9 年7 月芬兰工人党,1901 年 5 月澳大利亚工党、7 月美国社会党,1902 年卢森堡社会民主党,1903 年8 月塞尔维亚社会民主党,1906 年2 月日本社会党和英国工党,1910 年12 月乌拉圭社会党,1911 年9 月英国社会党。即是说到1914 年第二国际已是欧、美、亚、大四大洲30 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共拥有300 多万党员。这比起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 万多党员,力量已经强大多了。第二国际还拥有强大的工会组织、妇女组织和青年组织。第二国际所属的德、法、英等国政党在议会斗争、主办报刊、联系群众、为劳动群众争取福利权益、减少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不少效益。
第四,第二国际在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共产党宣言》于1890 年又出版德文版,1892 年出版波兰文版,1893年出版意大利文版,恩格斯都为之新写了序言。《共产党宣言》1898 年出版法文版和罗马尼亚文版。法国的《社会主义者报》于1891 年连载了马克思著《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译文。马克思著《哲学的贫困》于1892 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出版第2版。《资本论》第1 卷意大利文译本于1893 年出版。恩格斯整理的《资本论》第 2 卷、第 3 卷于1893、1894 年先后出版。恩格斯最后6 年的著述,大都在德国党主办的《新时代》、《前进报》以及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党主办的报刊上发表。第二国际德、法、俄等国的理论家也出版过多种论著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如倍倍尔著《妇女和社会主义》(1879 年初版后,到1909 年出第50版),考茨基著《土地问题》(1899)和《取得政权的道路》(1909),卢森堡著《资本积累论》(1913),拉法格著《财产的起源和进化》(1895)和《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1909),卡·李卜克内西著《军国主义与反军国主义》(1907),普列汉诺夫著《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1895),列宁著《怎么办?》(1902)、《进一步,退两步》(1904)、《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1905)和《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1909),等等。在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斗争中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论著和文稿。例如卢森堡著《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1899),拉法格写的《社会党和资产阶级政府》(1899),梅林写的《康德与社会主义》(1900),普列汉诺夫写的《Cant 反对康德或伯恩施坦先生的精神遗嘱》(此文先后写了三稿,送请列宁修改后于1901 年12 月发表),列宁写的《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1913),布拉戈耶夫(保加利亚)写的《马克思主义还是伯恩施坦主义?》(1901),马赫列夫斯基(波兰)写的《修正主义的十年》(1908),等等。
从以上第二国际的四大历史功绩可以看出:第二国际是继承并且发扬了第一国际的革命传统和未竟事业。当然,由于修正主义和沙文主义的膨胀致使第二国际在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破产和崩溃,可以说第二国际是功大过更大,功败垂成,它也未能完成社会主义的事业。好在第二国际各党内部的左派,在第二国际破产后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国际主义的旗帜和社会主义的旗帜,经过近5 年的艰苦曲折奋斗,到1919 年3 月终于又建立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我在《第一个政党性的国际工人组织——第一国际光芒四射》那个专题中说过:“第一国际的历史地位可以简明概括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1852 年解散之后、第二国际1889 年成立之前两者之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和引擎。”[23]96同样道理,我认为第二国际的历史地位也可以说是1876 年第一国际解散之后、1919 年第三国际成立之前两者之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和引擎。列宁在1919 年3 月写成的《第二国际及其历史地位》一文中这样说过:“第一国际为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奠定了基础,第二国际是为这个运动在许多国家广泛的大规模的开展准备基础的时代。第三国际接受了第二国际的工作成果,清除了它的机会主义的、社会沙文主义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脏东西,并已开始实现无产阶级专政。”[24]791即是说,如果没有第二国际为社会主义运动“准备基础的时代”,就不会有第三国际。可见斯大林于1924 年所说的历史上有过“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独占统治的整个时代”的说法,是言过其实、不符合实际的。
3.学习第二国际历史的双重特殊现实意义
当今我们学习第二国际的历史,不仅要借鉴第二国际善于开展议会斗争、密切联系群众、尽力为劳动人民争取福利权益等等的成功经验,也不仅要汲取第二国际因修正主义和沙文主义膨胀而失败的历史教训,而且更要了解第二国际与中国的关系,更要思考当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第二国际的后裔——当今的各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这两点我认为正是当今学习第二国际史的双重特殊的现实意义。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重新研究第二国际的历史。报刊上发表的文稿和研究生撰写的学位论文已有二、三百篇之多。最重要的学术专著有两部。一部是周海乐著《第二国际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年版,52 万字)。作者是苏州大学教授,他撰写此书时我给予指导并为之写了长序。另一部是殷叙彝等著《第二国际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版,近60 万字)。本书是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7 位研究人员合写的、运用较多外文资料又有独到见解的专著。童建挺写的《第二国际研究六十年》(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1 期)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变化和成果。
19 世纪60-70 年代的第一国际时期,我国尚未出现现代工人阶级,只有分布在华南和南洋各地农民革命组织天地会与第一国际有过联系。可是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我国已开始出现现代工人阶级,自然就会与第二国际建立联系。然而我国远离欧洲,只能是在海外活动的团体较为了解欧洲实情。我国最早申请加入第二国际组织的不是工人团体,而是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孙中山在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后,1896 年9 月逃往伦敦,在此驻足约一年,广为交友,博览群书。他听说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7-8 月间刚在伦敦召开过,有十几个国家数百名代表与会。他还在大英博物馆第一次读到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英文本,使他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与政策顿感兴趣。随后他又到欧洲大陆多国考察,深感私人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之后社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等多种弊病,所以欧洲盛行社会主义学说与运动,力求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这是世界大势所趋。1905 年开春,孙中山再度到欧洲交游。据说他在法国曾经与第二国际的成员“龙格、拉法格等接触,讨论马克思主义。”⑯此说是否可信,待考。5 月初他由在比利时的中国留学生夏之才陪同,到布鲁塞尔社会党国际局办公楼会见国际局主席王德威尔得和书记胡斯曼。在会谈中孙中山代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政党申请加入第二国际。会谈时比利时工党机关报《人民报》记者桑德在场。会谈后他写了一篇报道刊登在5 月20日该报法文版。此事湮没70 多年之久,中国人对此毫不知情。直到1976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校马丁·贝纳尔副教授著《1907 年以前的中国社会主义》一书,书中引用了作者从他朋友处得来的上述《人民报》法文版的报道,作者把它译为英文。我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 年春天见到此书,感到此事甚为新奇,当即把记者桑德所写的这篇报道译为中文,总共只约有1000 字,发表在人民出版社编印的《译讯》1979 年第6 期,随后摘登于1980 年11 月7 日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办的《团结报》上。当时颇为引起国内学术界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于1981 年要我把英文原文与我的中译文一并送交该所,由他们寄送给意大利葛兰西(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总书记)研究所保存。我翻译的全文另已收入高放文集之二《社会主义在世界和中国》(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38-340 页)。记者桑德写的这篇报道的要点是: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社会党的领袖要求加入社会党国际局。孙中山谈到中国社会主义者的目标是驱逐鞑虏,平均地权,中国人希望进一步改善制度,避免欧洲国家发生的一个阶级剥夺另一个阶级的现象。中国“想不要任何过渡时期在将来建立一个新的社会”;中国只要有了机器生产,“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就可以进入社会主义生产阶段”。“几年之内,我们就能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因为我们所有的行会都是社会主义的。那么,当你们还在尽力实现你们的计划时,我们将生活在真正的集体主义之中。”可见孙中山那时认为中国将可能比欧洲国家更快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可以越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达到社会主义。孙中山当时正在筹备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还不存在革命社会主义党,这是记者写得不准确的。当时要加入第二国际必须是社会主义政党或工人组织,孙中山可能是说中国有一个革命的社会主义团体,即他正在筹建中的尚未定下名称的中国同盟会。1905 年5 月孙中山口头提出申请后,本来还想1907 年第二国际在德国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时中国派人参加,可是此事并无下文。直到1914 年5 月孙中山还给社会党国际局写信说:“同志们,我向你们呼吁,为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请你们对中国予以关注并贡献你们的力量,请派遣你们的优秀人材到中国各部门服务,助我一臂之力。我需要贵组织成员们的帮助,以便完成我的伟大事业。”⑰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第二国际面临危难关头,自顾不暇,更是无力顾及远在东方的中国了。孙中山“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愿望固然是急于求成,但是应该说出于真诚,因为他于1924 年8 月3日还明确说过: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其中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继孙中山之后还有中国社会党申请加入第二国际之事,也是鲜为人知。在欧美二十几国和日本都成立社会党这股浪潮推动下,1911 年11 月5 日江亢虎在上海宣布成立中国社会党。江亢虎(1883-1954),江西弋阳人,1901 年和1903 年两次东渡日本求学,掌握日、英、德、法四种外文。1910 年他又到日本和欧洲旅游,趁机以非正式代表名义参加哥本哈根第二国际第八次代表大会,大开眼界。他了解到社会主义是海外流行思潮后于1911 年9 月在上海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进而把社会主义研究会改称为中国社会党,中央本部设在上海,江亢虎被推举为本部长。江亢虎是想从政党政治中捞取政治资本,进行政治投机。他本人的政治思想是无政府主义与改良主义的混合物。中国社会党建立后发展很快,到1912 年8 月自称已拥有20 多万党员,400 个支部。这时江亢虎积极向社会党国际局申请加入第二国际。在《社会党国际局定期公报》1913 年第10期中曾经把中国社会党列入“非成员党”一类,同时社会党国际局复信,要求中国社会党在纲领中增加“将一切生产资料和交换资料收归公有”的内容,并且要履行一定的手续,才能正式加入第二国际。可是中国社会党于1913 年8 月被袁世凯下令解散。所以加入第二国际一事并未实现。江亢虎此人善于钻营,1921 年他又跑到莫斯科,冒充中国社会党代表,参加第三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见到列宁、托洛茨基等俄共(布)领导人。他是中国唯一既参加过第二国际1910 年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又参加过第三国际三大的人。可惜此人是政治投机分子,缺少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他在苏俄逗留一年,又到欧洲走马观花。回国后于1924 年重组中国社会党,次年改名为中国新社会民主党,从此投靠北洋军阀政府,不断堕落。⑱
学习第二国际史,除了要弄清孙中山和江亢虎先后申请加入第二国际均未实现这段历史轶事之外,当今对于我们有更大现实意义的是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世界各国作为第二国际后裔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当今活跃在欧洲政治舞台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社会党和英国工党,正是当年第二国际三大主力党。当年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纷纷破产与崩溃,但是战后它们又重新恢复组织活动。多国党内右派于1919 年2 月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召开代表会议,决定恢复第二国际,总部设在伯尔尼,通称伯尔尼国际。多国党内中派另于1920 年2 月在维也纳召开代表会议,决定另立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维也纳,通称维也纳国际,又被称为第二半国际,因它奉行介于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之间的中间路线。到1923 年欧洲革命转入低潮之时,改良主义气候与土壤又增强。这一年5 月21 日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所属30 个国家的43 个奉行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政党,派出426 名代表在德国汉堡召开联合代表大会,宣告成立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总部设在布鲁塞尔。这是历史上第二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组织第二国际,是革命的社会主义政党国际组织,这第二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组织已经改变为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政党国际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共产党和社会党、革命主义的第三国际与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对抗了大约20 年。到30 年代末法西斯势力猖獗之时,欧洲多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均被取缔和镇压。1940 年5 月17 日德国占领布鲁塞尔后,社会主义工人国际被迫停止活动,第三国际也于1943 年6 月9 日解散。二战后初期,世界共产党的势力大为增长。战后各国社会党于1951 年重新建立社会党国际(按英、法、德等西方文字应译为社会主义政党国际)。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党国际势力愈益壮大。最初只有成员党34 个,党员978 万人;当今已有成员党154 个,党员约4500 万人。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共产党在苏联东欧剧变后大受挫折,总数虽然也有大约130 个,但是党员只有约700 万人。两类政党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应该认清,社会党的改良主义路线在一部分工作与生活条件过得去的工人中还有较大影响。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愈益完善,为扩大改良主义的影响拓展着越来越宽广的空间。况且社会党并非铁板一块,其中仍有左、中、右三派之分和东西南北四方之别。社会党中的左派和受其影响的较大群众仍然有很多真诚向往社会主义的人士,各国共产党理应勇于争取、联合他们共同奋斗。
当今我国政治思想理论界对待第二国际后裔的各国社会党存在两种各走极端的不良倾向:一种倾向是传统的保守观念,仍然视社会党为资产阶级代理人,把社会党定性为另类资产阶级政党,认为社会党是比自由党、民主党、共和党更加危险、更难对付的敌人,是延缓世界资本主义寿命的祸根,所以对之不断口诛笔伐,要众人远离社会党;另一种倾向则是赞赏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政策和实践,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甚至主张用民主社会主义来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一种倾向不利于我们在国际上联合更多党派共同合作、和平发展,也不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共产党联合更多进步力量进行改变世界的斗争;后一种倾向则会使中国社会主义改旗易帜,误入迷途,也不利于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正确的对策理应是既要联合社会党,更要善于借鉴社会党的成功经验和良好规章,又不能倒向社会党,完全照搬社会党模式。
注释:
①trust 原意是信托、责任、委托,后来在经济学上成为垄断资本的一种组织形式。
②关于国际工会代表大会详情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第14 卷附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年版,第311-382 页。
③我收藏有克洛德·维拉尔著《盖得派》,沈炼之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年9 月出版,只印1000 册。全书38.9 万字,记述盖得派始末。作者是法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曾到杭州大学讲学。
④马克思的大女儿燕妮于1883 年病故。马克思二女儿和三个女婿均为巴黎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代表,二女儿劳拉是这次大会的组织者之一。马克思如果健在,应该感到多么欣慰!
⑤酒井雄三郎(1860-1900),社会活动家,1897 年与片山潜一起创建社会问题研究会,著有《19 世纪欧洲政治史论》。
⑥引文中的莱托—罗曼人应译为拉丁—罗曼人,即讲拉丁—罗曼语的人。这是南欧多国深受古拉丁语和古罗马文化影响的一个族群。
⑦关于这次群众游行的记载,详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第16 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年版,第49-50 页。
⑧费边社1884 年成立于伦敦,鼓吹改良缓慢渐进的社会主义。费边是古罗马主张待机而动策略的著名统帅。肖伯纳主编的《费边论丛》(1889),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⑨王德威尔得:《一位战斗的社会主义者的回忆》,1939 年巴黎版。转引自祖波克主编《第二国际史》第1 卷,刘金质、杨光远、高放、李石生译,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399 页。
⑩米勒兰在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成为反动的“民族联盟”的首领,曾积极参与14 个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的武装干涉(1918-1920),1920 年 1-8 月任内阁总理兼外交部长,1920 年 9 月至 1924 年 6 月出任法国总统,1925-1940年任上议院议员。1943 病死。
⑪参加这次大会代表的总数有几种不同说法。按与会代表列宁和有关资料说是886 人;按《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历史资料第二国际》第135 页为881 人;按祖波克主编《第二国际史》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296 页,为 884 人。
⑫其实爱尔威主义只是他一时的主张,1912 年他组织无政府主义暴动被捕,同年释放后大转变。爱尔威一生多变,到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变为主张“保卫祖国”的社会沙文主义者。1916 年因反对党的路线被开除出党。此后他改而鼓吹建立军事专制国家,并且信仰宗教。1940 年更变为支持贝当卖国傀儡政府。1944 年病死。
⑬另说出席代表896 名,见祖波克主编《第二国际史》第2卷,第 464 页。
⑭我国从上个世纪30 年代起,书刊中一直把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起源说成是为纪念1909 年3 月8 日芝加哥女工的斗争,直到2010 年纪念国际妇女节一百周年时,《人民日报》发表的个人署名的纪念文章还依旧这么说。据我2004 年翔实考证,1909 年3 月8 日并无芝加哥女工的斗争,这是我国有人从30 年代起道听途说编造出来的。以讹传讹,延续了约80 年之久,经《辞源》、《辞海》、美国史专著、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认同,迄今难以改正。《人民日报》2005 年5 月25 日发表拙文《国际妇女节起源新探》(后收入《新华文摘》同年9 月号)。随后我又在《中国妇运》(2005 年第3 期)和《百年潮》(2008 年第3期)继续发表文章进一步论证我的新见。学术界另有一种观点,北大孔寒冰教授完全否认国际妇女节起源于美国,他从1995 年起就提出应是起源于纪念1917 年3 月8日俄国彼得格勒女工的斗争。他忽视了俄国女工是从1913 年工人运动复苏起至1917 年连续5 年都是在3 月8日纪念国际妇女节,这正是表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积极响应第二国际1910 年哥本哈根妇女代表会议的号召,把3月8 日作为国际妇女节。
⑮通常译为哈阿兹,他当时与倍倍尔一起,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执行委员会主席。
⑯见摩里斯·左鲁道著《摩里斯·威廉与孙逸仙》,1948 年英文版,第10 页。转引自段家锋著《第二国际史》,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7 年版,第404 页。此书是我于1994 年冬到台湾大学等校讲学时买到。
⑰见若·奥普特与玛·雷贝利乌编《第二国际和东方》。转引自殷叙彝等著《第二国际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 695-696 页。
⑱江亢虎1930 年后又投靠国民党政府,进行反共宣传;抗日战争时期出任汪精卫汉奸政府考试院副院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他潜藏南京清凉寺当和尚。后被国民党政府拘押,解放后被我人民政府移押上海提蓝桥监狱。1954 年在狱中病死。江亢虎的一生是从弄潮儿堕落为落水狗的典型,这是深刻的教训。
[1]埃米尔·鲍提若里,克洛德·维拉尔,编.法国工人党的诞生(新发现的九人通信集)[M].杭州大学历史系法国史研究室,杭州大学政治系国际政治研究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2]马克思.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恩格斯与保尔·拉法格、劳拉·拉法格通信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祖波克,主编.第二国际史:第1 卷[M].刘金质,杨光远,高放,李石生,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第14 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7]共运史研究再出发[J].南风窗(广州),2009(24).
[8]高放.三个国际的比较[M]//高放,等.三个国际论丛.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9]服部之总,主编.日本工人运动史话[M],长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58.
[10]第二国际第二、三次代表大会文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第16 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6]伊·布拉斯拉夫斯基,编.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历史资料第二国际[M].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4.
[17]列宁选集:第2 卷[M].3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德累斯顿代表大会关于党的策略问题的决议[M]//德国社会民主党关于伯恩斯坦问题的争论.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
[19]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第22 卷第二国际第七次(斯图加特)代表大会文献(1)[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20]祖波克.主编.第二国际史:第 2 卷[M].刘金质,杨光远,高放,李石生,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1]列宁全集:第19 卷[M].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2]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3]第一个政党性的国际工人组织——第一国际光芒四射[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1).
[24]列宁选集:第3 卷[M].3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