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 钢
大气 灵气 虎气
——记江南公司标兵黄冬元
■ 方 钢
“咱们班长黄冬元是个‘气场’十足的人。”这是员工们对黄冬元的评价。黄冬元是江南公司五分厂055车间四班班长,共产党员,主要负责某产品及各种科研产品关重工序的装配工作。一名普普通通的班长为何能获得员工们如此高的评价呢?
黄冬元认为: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黄冬元在装配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通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已成为了该领域的行家里手。每上马一种新产品,他都会认真学习产品工艺和工艺规程,直到彻底弄懂为止。
作为班长,让团队员工从亮“点”到亮“片”是黄冬元最大的心愿。自己领悟、提高之后,他就“老王卖蒸馍,现学现卖”,给大伙现场讲解示范并组织全班员工一起学习。近年来,某系列产品各个品种之间极为相似,咋一看具有“同一脸谱”,如果零部件错用或者工艺参数混淆,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质量问题!针对产品的这些特点,他及时组织全班员工认真学习和讨论产品工艺,强化记忆各个品种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异,预测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技术、质量问题,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他都要强调安全、质量、技术等事项。生产中,他坚持做到工艺文本到现场,遇到问题随时查找工艺或报告技术人员,及时解决;对关重工序、重点工序实行挂牌标识,进行重点监控;通过开展装配技术比武、质量知识擂台赛等形式多样的竞赛,不断提高全班员工的业务素质。多年来,他带领班组员工实现了每一道工序、每一件产品的“零缺陷”;先后获得公司优秀党员、优秀员工、标兵等荣誉称号,他带领的班组相继获得兵器集团“质量信得过班组”、“五好一准确”优秀班组等称号并被《中国兵工报》、《现代班组》、《湖南工人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有地气才能滋养出灵气!在生产一线的长年打拼和善于思考,使黄冬元具备了精准的装配经验,在生产难题面前游刃有余。
针对某产品试制和首批生产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细节问题,黄冬元结合生产实际和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自制了十几套小工装,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另外,他提出合理化建议26条,并且都已经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如他提出的某产品增加抽负压验收项目的建议,经采纳实施后,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工效,降低生产成本共计14.8万元。
在工作中,黄冬元特别注重发挥班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常常依托QC小组这一“智库”解决生产疑难。
某产品进筒工序,按工艺要求需3人完成:1人托抱产品进筒,1人在前面拉精确导线,还有1人确定闭锁孔的位置。这就要求托抱产品进筒的人员和前面拉线的人员的步调要一致,不然就会造成精确导线受力而使布线胶撕裂或者使精确导线受损。
针对这一情况,黄冬元和QC小组成员建议将精确导线首先用胶布固定在产品上再进筒,在取得质量和技术部门的同意后执行,效果极佳。采用这种工艺方法,不仅减少了两位操作员工,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因为两位操作员工动作不协调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进筒工序工艺经改进后,产品质量状态稳定,每次交验都十分顺利。
还有一次,该班员工发现小护罩孔径尺寸有偏差,导致产品不能正常装配!他围绕此问题召开了QC小组讨论活动,在黄冬元的带领下,该班员工结合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寻找突破口。经过该班员工细心修理,小护罩孔径尺寸达到了质量要求,得到了有关技术部门的肯定和认可。
黄冬元工作起来虎虎生威!他既吃得苦又霸得蛮更耐得烦。他承担了几种产品的生产装配,其中一种产品系统复杂、技术含量高、生产周期长……他常常带领几名员工将几百斤重的产品抬至工作台进行装配,装好一件产品要抬上抬下好几次,一天下来,他们相当于要搬运十几吨的重量。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依旧锐气不减。
在消耗大量体力的同时黄冬元还要完成大量细致、复杂、技术含量高的活儿:有的工序是将密密麻麻的线头理清后焊接起来;有的工序要用专用工具进行装配,力用得小了点会造成零部件装配不到位,力用的大了点又容易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有的工序在装配时要极为小心,零部件间的配合若调整的不好,就会使光纤折断;有的工序只能趴在地上采用特殊的姿势进行……干这些活时,黄冬元总是小心翼翼,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去干好每道工序。
独特的“气”质产生强大的气场!多年来,该班员工在黄冬元的带领下,拧成一股绳,保质保量保安全地完成了各系列产品的生产任务。
(作者单位: 湖南省湘潭市江南工业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