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平
近年来,美国军事战略不断进行新的调整。特别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加快军事战略重心东移,将中国列为主要军事“假想敌”,给亚太以及世界形势带来了重大影响。
2012年l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五角大楼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举行记者会,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首要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奥巴马在讲话中表示,美军在经历十年战争后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虽然美军将继续为维护全球安全作贡献,但有必要对其关注重点进行再平衡,下一步将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他强调,虽然美国面临削减国防预算的压力,美军规模将会缩减,“但世界必须知道,美国将维持其武装部队的军事超强优势,美军将保持灵活性,准备应对各种紧急事态和威胁”。奥巴马还表示,美国军费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居世界首位,要高于从军费开支第二名到第十名国家的军费总和。白宫发言人称,奥巴马很深地介入了这一军事战略评估进程,他为此召开了多次专门会议,奥巴马的出席再次表明“总统本人如此深入介入这一进程和规划下一个10年军事战略重点的重要性”。
近十多年来,在两场战争的拖累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军事战略开始进入冷战后的第二轮大调整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力量积蓄期。随着奥巴马的总统连任,在其第二任期内,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在此基础上不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并加快了实施步伐。
面向未来,美国认为其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虽然打击恐怖主义仍然是美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但对一些新的安全威胁要予以高度重视。如,极端主义暴力活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多极化趋势对美国造成的冲击,“失败国家”造成的全球性问题等等。美新的军事战略多次强调太空、海洋、网络空间等“全球公地”问题,特别指出,在未来的一个时期,所有国家的安全和繁荣都依赖于海洋、太空和网络,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是“确保全球公共区域……海上、空中及太空共有区域……以及全球关联区域内的进入和自由调动”。同时,为了应对任何国家破坏和使用全球公共区域的权利或威胁美国盟国安全的行为,美国将显示决心并投入人力物力。这充分说明,“全球公地”正成为美国维持其既有优势、谋求未来霸权的新领域。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国提出,今后军队的新使命和新任务,一是要确保美军在全球公地自由地进入和调动,这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美军的永久性使命;二是要继续保持核威慑和常规力量的绝对优势,要具有击败侵略的战略能力,大力发展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的威慑手段,以适应在这些领域出现的挑战和威胁。
美国奉行“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原则已经长达50多年。新的美国军事战略提出,美国不再准备同时发动多场战争,而仅仅要求其军队具备打赢一场多常规战争的能力。即美国将参加并打赢第一场战争,同时将长时间扰乱第二个攻击者的行动,从而为结束第一场战争赢得足够的时间,然后再集结兵力进行第二场战争。美认为,这种军事战略的调整不但不会危及美国的战略利益,反而能削减数千亿美元的军费开支。美国“1+”的新军事战略设想也是近年来美国战争实践克战场与阿富汗战场的同时存在,使美军疲于奔命、底气不足,特别是为美国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以至于在利比亚战争中主动退出指挥和作战,只承担后勤补给等辅助作战任务。
美国力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持对新军事战略实施的持续投资,在总体缩减军队规模的基调下尽量确保关键领域和重点地区的投入,最大程度地为美军的战略转型提供经费支持。美认为,当前美国不论是核力量还是常规力量都是世界一流的,但面临网络空间和太空等新领域的威胁,美国急需加快新型军事力量建设的步伐。在太空方面,提出要发展反卫星、定向能和动能武器。在网络空间方面,提出要重点提升网络战部队的“攻防兼备”能力,网络部队应确保军事网络的安全,具备探测、威慑、拒止和多层防御功能。此前美军已组建了网络作战司令部,今后还要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研制新型的网络战兵器,提高网络战的手段,使美军在这一领域始终掌握主动权。为遏制所谓“反介入”威胁,美将保持军事高新技术的投资,未来的美军将是一支“小、快、灵”军队,“小”指的是美军整体规模缩减,“快”指的是美国今后的军事反应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灵”指的是美军的作战形态将更加“轻巧”。
美国新军事战略更加强调国际和地区的安全合作,将“加强国际和地区安全”列为今后军事战略的重点。基于这种认识,美国提出北约仍是美国最基本的盟友,但要加强与非盟、东盟及其他组织合作,使美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兵力,并能使用外国的基地、港口和机场。与盟国打造一体化的军事合作,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要基石。在与日本合作方面,美国希望开掘和利用日本的军事实力,服务于美在该地区军力配置的重新调整,以及“空海一体战”、“联合作战介入”等新军事概念的实施。同样,韩国也被美国视为导弹防御系统建设方面一个潜在的合作对象。美国还大力推动盟国之间的合作。比如,在美大力推动下,日韩两国达成《军事情报综合保护协定》;美日韩还宣布成立了旨在应对朝鲜“入侵”的三方安全磋商机构。近几年来,美国越来越重视与亚太地区的军事合作,最明显的便是与亚太国家的联合军演。2013年,美国开始在非洲35个国家部署军队,以“应对当地极端组织日益增长的威胁”。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和军方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投以更多的关注。《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第一次正式确认了所谓美军未来将集中对付的两大军事“假想敌”----中国和伊朗。此前,美国仅仅称中国和俄罗斯为“战略对手”。 美军新的“空海一体战”理论的假想敌也明确指向中国。“空海一体战”作为一种全维作战理念,其实质是强调美军要充分利用在航空航天、网络、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垄断优势,以关岛和日、韩、澳等盟国的作战和后勤基地为依托,以空海作战力量、太空及网络空间作战力量为主导,联合构成一个以天基系统为核心,由天基平台、空基平台和海基平台构成的多层次立体作战体系,在全维空间内加速实现其各种作战力量的有效融合,在西太平洋战区组织实施战役级别的作战行动,以摧毁作战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此举指向,不言而喻,假想敌就是中国。
1999年,在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中,美军多架B-2轰炸机由美国本土直飞塞国,期间共投下600多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是空战中隐身性与准确性的一大革命。在2003年的演习中,一架B-2轰炸机一次投下80枚重达500磅(230千克)的JDAM,显示出先进的“精确饱和攻击”能力。
总的看来,美国此次军事战略调整的基本原则,重在把握以下三个平衡:一是寻求国防投入减少和维持美国绝对军事优势之间的平衡。二是把握应对当前威胁和未来挑战之间的平衡。三是使盟友和美国所承担的义务更趋均衡。从地缘布局上看,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呈现出“依托两约、立足两洲、控制海洋、挤压俄国、遏制中国、独霸世界”的特点。“两约”是美国军事主导世界的基础,即《北大西洋公约》和《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两洲”指欧洲和亚洲;控制海洋则是美国在重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同时,又将势力延伸至印度洋;对军事大国俄罗斯,美国采取挤压政策;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美国采取“经济上交往,政治上演变,军事上遏制”的战略。在亚太地区,美国进一步巩固与加强已有军事同盟关系,增加新的合作伙伴,军事上继续保持对朝鲜的威慑,保持美军事介入亚太地区的能力。同时,美国不放弃在中东地区的驻军和军事优势。美国在中东军事力量的重心仍将是打击极端主义与保护以色列等盟友,维持与海湾国家关系,防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保持最低程度军事存在。
加强和优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是美国“重返”亚太的核心内容之一。早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已经开始尝试调整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2001年美国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认为,亚太地区存在着“一个拥有可怕资源基础的军事竞争者”(暗指中国)。为应对这些地缘政治发展趋势,美国将发展一个能为美军在关键区域拥有更大灵活性的基地体系,重点发展西欧和东北亚之外的基地;在美国没有永久性实验场和基地的地方提供临时准入外国设施,以进行训练和演习;根据地区威慑需要重新分配军事力量和装备等。911事件发生后,尽管美国军事行动的重点一直放在中东地区,但与此同时,美国主要的战略力量,如远程战略轰炸机、航母、核潜艇、巡航导弹以及各种新型战斗机,一直在向位于这一地区的关岛基地集结。
2012年, 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记者会时,宣布将裁军50万,并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为达成重心移转亚太的目标,美军将维持现有的轰炸机队,亚洲驻地部队和陆战队人数都将维持现状,到2020年美国海军舰队的60%都将部署在亚太地区。从当前美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驻军数量看,美对亚洲太平洋的军力部署已远超对欧洲大西洋的军力部署。当前美在该地区仍保持着15万的驻军。在东北亚地区,美保持着10万驻军,在日本的驻军5万多人,在韩国的驻军2.85万人。美国在关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军事基地,并在亚太地区部署了最大规模的海上力量和最先进的作战飞机。同时强调建立五大基地群(东北亚、东南亚、关岛、澳新和夏威夷)。美国近年来还在考虑构建亚洲导弹防御系统,提高空中打击能力,配合美国的战略重心的东移。
美日军事同盟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被美置于首要位置。美国在日本驻扎了大量的海军、海军陆战队、陆军和空军。岸上军力约为38000人,海上军力约为11000人。美国的战略打击力量分布于冲绳等85个基地。冲绳的美军基地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前沿基地,离中国钓鱼岛只有400多公里,美军战斗机从冲绳起飞十多分钟就可抵达中国大陆。美国“鱼鹰”运输机从冲绳起飞,其范围可以覆盖东海、台湾和菲律宾,这将使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机动性大幅提高。美韩军事同盟近年来进一步得到强化。美国还力促形成美日韩联合军事行动机制,美日韩的军事合作有三边融合的趋势。
美在亚洲太平洋地缘军事中加紧构建新型多边军事合作体系,力图最终形成由美主导的日、韩、东盟、印、澳等共同组成的涵盖整个亚太地区的双边与多边互补交织的新型多边军事合作体系。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称,要在亚太地区“扩大多边演习的范围和参与度”,“扩展同印度、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军事安全合作、交流和演训活动”,在整个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寻求推动更大范围地区安全合作的新途径”。美国努力争取与印度进行军事防务合作,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帮助印度提升其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美国在印度洋的中心地带迪戈加西亚岛建立了军事基地,印度也已成为美国武器的第二大买主。美国在澳大利亚近年来设置了许多海军通讯站、导航站、宇宙跟踪站,用于监控太空并为空间力量服务。面向未来,美将会继续努力构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四国联盟,作为将来构建亚洲版北约的雏形。
随着美国军事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坐落于西太平洋中心的关岛成为美国控制亚太局势至关重要的棋子。驻扎在关岛的美国海空军力量,能够遏制北至对马海峡、南至马六甲海峡的广大海域,也可对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及亚洲大陆的所有国家进行战略威慑。美军从关岛向北可以威慑朝鲜半岛,控制朝鲜海峡,对中国的华东地区造成威慑,对可能的台湾海峡危机实施及时的干预,还可快速前往南海,控制马六甲海峡的国际航道。同时,关岛基地与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基地联动,可对中亚、中东及非洲等地做出反应。关岛众多的基地不仅仅是战略力量的储备库,还将担负美国在亚太地区行使战略指挥和军事干预的多重使命。反恐战争结束后,美国投入巨资强化岛上的基地建设和指挥控制系统,将关岛打造成控制亚洲战略态势新的“战略中枢”。未来关岛可能会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在亚太地区扮演地缘战略支点的角色。
美国这次军事战略调整,除地域上重点转向亚太地区外,假想敌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一些人看来,中国是美国国家安全惟一的、真正的长远威胁,威胁程度远远超过伊朗和朝鲜,甚至超过俄罗斯。美认为,中国的海、空军力量正在逐步具备阻止美军接近中国领海领空的能力。描述“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备忘录写道:“这场博弈将使美国空军、海军、太空和特种部队与一个拥有各种手段的军事竞争对手为敌,这些手段包括多维‘反介入’网络,太空控制能力,弹道与巡航导弹,攻击潜艇部队……”在美军多年的经营下,太平洋已经形成了“大十字”战略格局。以夏威夷为中心枢纽位置,辅之以关岛、威克岛等一批基地,形成了一张覆盖太平洋的军事网。以此为工具,美国企图将太平洋变成其“内海”,从而独霸太平洋,也彻底将中国的战略空间束缚在亚洲大陆上,达到围堵遏制中国的目的。针对新的“假想敌”中国,美国展开了多方面的军事外交活动。如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高调介入南海和钓鱼岛问题,试图拉拢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一些亚洲国家,利用乃至制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等等。
奥巴马政府将美全球战略重心由欧洲大西洋向亚洲太平洋更多倾斜,导致全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军事争夺中心开始转向亚太地区,区域性大国将开始填补美军遗留的军事真空,全球热点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欧盟已经开始介入地中海和非洲事务;俄罗斯开始介入中东、西亚和远东事务;印度开始加强对印度洋的控制并开始对南太平洋进行渗透;日韩在加强对于东亚海域的经济利益争夺;东盟也开始强化对南中国海的控制。全球军备竞赛将开始迅速加剧,局部军事冲突将会进一步升级。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全球运输线的安全问题。
B-52轰炸机是美国空军服役时间最长的亚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主要用于执行远程常规轰炸和核轰炸任务。B-52于1962年10月停产,共生产744架。现在B-52和B-1B、B-2轰炸机一起共同组成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部队,是一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战争命运的“大杀器”。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过程中明显强化美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使国家间发生战略猜疑和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无形中使地区内大国关系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亚太地区政治、安全格局本来就具有复杂的多样性,美国为巩固在亚洲的地位,依靠军事力量深度介入,为亚太这个多极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增添不安定的火苗,将进一步扩散紧张氛围,引导地区军事格局发生变化,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矛盾与对立。亚太地区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地区,也是一个充满了“久拖不决的紧张局势”的地区。如朝鲜半岛危机反复出现,台湾问题未能最终解决,南海争端大有复杂化趋势,每一个热点问题都可能爆发一场地区性的武装冲突。美国的介入使得原本已经难以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化,特别是各方对美国的介入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客观上加大了该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难度。
随着美国高调“重返”亚洲的推进,中国面临的周边环境正在日趋复杂。首先,能够快速集结的美国军事力量将刺激亚太各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自身利益保障意识将增强,各国加强军事力量(尤其是海空力量)建设的速度还会加大。而各国军事力量的增强以及不同意义的交织碰撞将可能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陷入复杂的国际局势。其次,美国军力的随时介入不免给与我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打气”,为我国寻求和平解决钓鱼岛、南海等问题增加了新难度。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突出优势和不断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做法,容易给台湾内分离势力提供错误信号,这不仅给我国自主解决台湾问题设置了障碍,也会纵容“台独”势力向更加危险的方向发展。未来,在美国实行的新军事战略中,中国除了面对“空海一体战”威胁外,在天战、网战、隐战、心战、特战等领域都将面临美国经常性和潜在性的实际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