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远长
(郑州华信学院,河南郑州451100)
党的群众路线提出形成及内容特点的历史考察
侯远长
(郑州华信学院,河南郑州451100)
党的群众路线科学概念是周恩来1929年首次提出,形成于1945年党的七大。它的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是党的领导方法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的特点是突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突出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突出体现了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党的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时期又有进一步发展。
群众路线;内容特点;历史考察
党的群众路线,既是我们党领导各项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又是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与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长期艰难困苦革命活动中总结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共产党永葆政治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学习研究群众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提出和形成的。群众路线的确立,在28年的民主革命斗争中发挥着政治保障作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群众路线科学概念的提出以党的六大为标志,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首次提出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为群众路线的提出形成提供了前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明确要求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进行革命活动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1922年党就把这一思想写进文件中,指出:“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还强调“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5年10月中央扩大执委会提出了组织群众和引导群众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了相信群众、带领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他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1](P13)群众路线概念的首次提出是1928年党的六大,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争取群众”。1929年9月,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是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但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2](P39)同年12月,毛泽东起草了《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1934年1月,又写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作了新的论述。一是,提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1](P86)和建立党组织的思想;二是,阐明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性的思想;三是,揭示了共产党正确的斗争策略,是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四是,明确提出了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党的组织必须关心群众生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五是,提出了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是群众路线的大敌,分析了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
2.群众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以1945年党的七大为标志。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主要表现:一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系统地论述了群众路线,提出了六个重要思想和观点: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思想;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革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想;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基础的思想;发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的观点;既反对命令主义又反对尾巴主义的观点,等等。二是,首次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1943年6月1日,毛泽东为党中央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个决定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科学地形成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论,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理论形态。三是,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揭示了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显著标志之一,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P1031)“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3](P1095)他强调:“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3](P1036)四是,党的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进一步把党的群众路线提升为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已走向成熟。刘少奇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并把群众观点归纳为四个方面: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4](PP.348-352)这些概括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章。
3.群众路线内涵的第一次简明科学的概括,以第二个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为标志。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和理解也在继续深化。其新的认识集中表现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第一次提出群众路线“两个相信”的根本原理。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5](P423)二是,第一次做出“两个大大增加”的判断。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强调,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全国范围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三是,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的重大意义。1957年春,毛泽东在《1957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指出:“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四是,大兴调查之风,向群众寻求真理。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助长了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严重滋长。为纠正这种错误,1961年党中央毛泽东重提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重提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指出:“反对恩赐观点、坚决走群众路线,向群众请教、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问题”,要求全党下功夫“向群众寻求真理”。[6](PP.578-579)1981年6月27日,邓小平主持起草并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把群众路线准确、简明地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十三大党章在群众路线四句话后边又增加了一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造成严重的危害,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党建等方面都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党的群众路线也不例外,在发展实践中中断。
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也是人民的政治路线。共产党的政治是人民的政治。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一切政治问题的关键。这条政治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展现出鲜明的政治内容和特点。
1.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包括“两个一切”和“四个群众”,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一切为了群众”: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党群关系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3](P1004)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代表,为人民利益而存在,为人民利益而奋斗,除谋取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外没有他本身任何私利。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群众路线,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更快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一切为了人民,就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人都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着力点应放在四个方面:必须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群众观来指导;必须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根本宗旨来坚守;必须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价值取向来追求;必须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工作经验的标准来衡量。
(2)“一切依靠群众”:群众路线的动力源泉。历史是谁创造的?是几千年来历史学家、哲学家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次阐明了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伟大历史作用的经典名言。因此,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反复强调,只要我们坚定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最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那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敌人都能战胜。还指出,原子弹是纸老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真正强大的力量是人民。这些思想都充分显示了世界上强大的力量是人民,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只有依靠人民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样夺取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更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依靠人民,坚持党的群众的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一是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基本方针,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人民群众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共享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财富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二是,广泛汇集人民群众的智慧,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献计献策。根据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三是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紧紧依靠人民,就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方法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是党和国家正确制定和实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保证。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识路线作了精辟地论述。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3](P899)毛泽东把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创新了党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要求我们要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掌握人民群众意见和诉求,把群众的智慧和经验集中起来,以形成符合群众实际需要的系统意见,制定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告诉我们,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党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群众中来”。领导者的任务就是把群众中分散的、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无系统的意见和要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正确的、系统的意见,然后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方法,以便指导实践。这是群众路线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离开了“从群众中来”这个环节,人们的认识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到群众中去”,要求获得的正确认识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回到实践中去就是回到群众中去,就是向群众宣传,使党的方针政策武装群众,变为群众的认识和行动,从而指导群众的实践活动。“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7](P1319)到群众中去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检验真理的过程,修正、完善和发展原有认识和理论的过程,是检验方针、政策和办法是否正确的过程,是人民群众掌握方针政策、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发展和执政的基础,是共产党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党的建设基本规律要求,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建设服务型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的根本保证。
2.党的群众路线鲜明的政治特点。群众路线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决定的,具有时代的政治特征,具体表现在领导方法、领导作风、工作路线等方面。
(1)群众路线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党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党的群众路线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一系列群众观点。从毛泽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到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人民利益着想,到胡锦涛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到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还具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群众路线是党的领导方法和根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辩证统一思想。从群众中来,讲的是从群众社会实践中来,这个实践是千百万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过程,就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讲的是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过程,就是能动的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既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修正理论的过程。充分显示了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致性的鲜明特点。
(2)群众路线突出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群众路线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问题,所以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因此,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检验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一切政党的试金石。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它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和发展亲密的血肉相联的关系。党的十八大在分析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基础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根植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还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8](PP.50-51)这些论述都是对党的群众路线在新形势的具体展开,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我们要遵循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党的路线,继承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8](P51)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3)群众路线突出体现了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党的性质决定着党的一切言行、一切政策,都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8](P51)因此,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二者是统一的。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反映了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党与党员,党与人民之间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从本质上说,共产党人的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但又有相矛盾的一面,当党员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利益主体和利益矛盾的主导方面——共产党员,如何按照群众路线的要求,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既是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的严峻考验,又是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要正确摆正和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首先是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重视个人正当的利益。其次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并不意味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并不是否定或反对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注重党员个人的利益,有利于激发和促进个人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调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之,在任何情况下,中共党员都必须按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做到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以人民利益为至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人民利益至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在这个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中。
邓小平把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相提并论,是党的五大建设之一作风建设的“最根本的东西”,认为“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9](P229)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都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9](P368)“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9](P229)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的建设问题。江泽民总结世纪之交的形势任务,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10](P51)新世纪阶段胡锦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任务,全面论述了群众路线,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中,要求党员干部坚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立场,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一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认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013年4月1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今年下半年开始,用1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群众路线进一步深化,还表现在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是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和2006年出台的《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
1.《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丰富了群众路线。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丰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在对群众路线的历史地位的认识上,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容、方法和渠道上,把群众路线与反腐倡廉紧密结合上。
(1)对群众路线的历史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决定》指出:“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还指出:“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正确的决策只有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这些新的深刻认识,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
(2)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决定》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通过方式方法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一是,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点面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这个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蹲点调查,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推动面上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发现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总结群众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教育、鼓舞、引导群众。二是,专题调查、解决突出问题、挂职锻炼轮流下基层的方法。《决定》指出,这种方法要有计划,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强调干部要到艰苦的地方、困难的地方、问题多的地方去。听取一线群众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三是,同群众打成一片的方法。《决定》要求,干部下基层,务必讲求实效,平等对待群众,甘当小学生,不许妄自尊大;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如实向上级反映,不许弄虚作假;遇事同群众商量,多办实事,关心群众疾苦;宣传群众的政策,做思想政治工作;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不许用公款吃喝,不许收受礼物,不许增加基层和群众的负担。对严重脱离群众的干部,引起群众强烈不满的干部,要就地免职或给予纪律处分。
(3)拓宽创新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渠道。从中央到地方,在深化政治制度改革中积极疏通和拓宽了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归纳起来有如下四个渠道。一是人大渠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党要加强在人大中的工作,发挥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作用;人大中的党组织和人大代表中的党员,要密切联系非党代表和广大群众,经常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二是多党合作渠道。《决定》指出,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密切同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联系,坚持重大问题同他们协商,切实保障他们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权力。三是工青妇渠道。《决定》要求,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群团同群众联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经常听取他们的情况和建议。四是开辟和创造联系群众的新形式、新渠道,以便更加广泛、深入、及时地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批评。
(4)把群众路线与反腐倡廉结合起来。《决定》指出,在反腐败问题上,党同人民群众是站在一起的。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实践中,更加需要自觉保持清正廉洁,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坚决反对腐败作为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2.《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是对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为进一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中央出台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见》。其亮点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和发展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提出了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总体要求。《意见》提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五项要求: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虚心向群众学习;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2)明确了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主要方式。包括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的方式。帮助群众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强自立;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的方式,以服务群众为中心,推行党员承诺,每年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参加设岗定责活动的方式。选择所在党组织设立联系和服务群众岗位,履行岗位责任,做好服务工作;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党员要积极参加志原者队伍,开展便民、利民活动,义务参加党员服务站工作;深入基层调研,做好接待群众工作的方式等。
(3)加强对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组织领导。《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意见》强调,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上,下决心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二是从实际出发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网络。《意见》要求,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建立党员服务站,在集贸市场、居民楼、商务楼宇可建立党员服务点。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也可建立党员服务站(点),通过网络开展服务群众工作;三是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意见》指出,实行政务、厂务、村务三公开,逐步实现党务公开;推行居民(村民)议事做法;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四是对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和检查,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推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毛泽东选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十八大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十六大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缪开金]
A Historical Exploration into CPC’s Mass Lin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HOU Yuan-chang
(Zhengzhou Huaxin College,Zhengzhou 451100,Henan,China)
The concept of the CPC’s mass line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Zhou Enlai in 1929 and came into being at the Seventh Congress of CPC in 1945.Its main contents are:all are for the mass;all depend on the mass;all are from the mass;all are into the mass.The CPC’s mass line is the lifeline,leading method and basic work route of the CPC.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ss route represent in a distinguished way the standpoint,general idea and method of Marxism.The mass route also represents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s and work styles of the CPC,the consistency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CPC and the people.The mass route of the CPC has gotten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ness.
mass line;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historical exploration
D252
A
1674-0955(2014)01-0072-08
2013-09-28
侯远长(1945-),男,河南濮阳市人,郑州华信学院教授、河南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