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台
摘 要:按课前备课、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行为及课后反思的教学步骤阐述了体育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学习惯养成的见解,并着重从“学为中心”的学法习惯、“循循善诱”的教法习惯、“安全教学”贯穿课堂、“组织形式”力求多样及追求课堂“简约”五个方面阐述了体育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行动策略和要求,旨在帮助广大青年体育教师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而助推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0-0060-03
教学习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受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教师群体、个体经验等的影响,在师生交流互动过程中,在个体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教学信念为指导,通过经验的累积而达成的,内隐于个体中,但在特定情境中所优先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1]这使人们容易忽视习惯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学习惯的塑造极其重要。
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充分展示体育教师技艺、个性风格等教学水平的舞台。追求有魅力的教学是所有体育教师共同的愿景。体育教师需要通过良好的习惯不断增加其教学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赞叹、仰慕、喜爱体育课,并主动参与体育课的学习。
体育教学习惯就是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教学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2]”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同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那么,青年体育教师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学习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及许多一线教师的成长案例,谈谈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教学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一、备课习惯养成
1.提前备课
备课应提前一周备好,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备课的不足和问题,修改、完善教学方案。对一些技术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教材甚至需要通过集体教学研讨等教研手段花更多的时间提前备课。
2.备课要有生成意识
当前体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单元有关。如怎样教会学生完整的技能问题,教材在低效重复和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学过程“花样多、实效少”的问题等都与单元的设计有关,单元教学能克服“蜻蜓点水”“吃夹生饭”等弊端,能使学生对技能学得精、学得透,因此,在备课中要注重单元教学意识,按单元教学备课。[3]
3.备课要考虑天气、场地器材等情况
备课要提前考虑天气情况,如温州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两季天气多变,雨水较多,备课要充分考虑到雨水的影响,学期计划中应有部分提前备好的机动内容,如室内的身体素质练习、体育健康知识和竞赛规则等,尽可能地少受影响;秋季和冬季气温偏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此时应注意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针对一些场地狭小、器材短缺的学校,备课时还要考虑场地器材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同一所学校,体育课大多在同一运动场地上进行,因此,备课时还要考虑到场地、器材与同伴体育课的冲突,对不同年级同类教材尽量错开排列备课,尽早做好备课准备。
4.备课中要分析教材特点制订出相应的安全预案
任何体育教材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体育教学通常在室外进行,外界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干扰较大,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制订必要的教学安全预案,防患于未然。尤其是投掷类(实心球、垒球、铅球)及体操类(技巧、单杠、双杠)等教材,一定要考虑周密,以防万无一失。如在备《跪跳起》一课时,就可制订明确的安全预案:强调练习时的纪律,要求学生听从指挥,依次练习;在合作练习时,引导学生力度适中,注意安全;从高处向低处跳时注意提醒学生落地要蹲撑,不要跪撑。
5.课前准备习惯
(1)提前5分钟到操场
很多体育教师习惯于踏着铃声进操场,其实这是不良的教学习惯。如果此时教师的心态是消极的,将会直接影响教师自身水平的发挥,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老师要提前到操场,进行器械安全检查,布置好场地器材,做好上课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针对学生上一节课没掌握的技能进行个别指导或本课拟采用的学法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联络师生情感。
(2)进行必要的教学设计回顾
上课之前,要对本课教学流程进行一次回放,尤其是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手段要心中有数。
二、课中教学行为习惯
1.准备部分中的习惯
(1)巧用开始1分钟
上课铃声响起,意味着一节课的开始,老师应该尽快地让体育委员整好队伍,让孩子静下来,老师发出的第一声“立正”的口令要坚定、响亮,学生的注意力将会迅速集中,同时随之而来的课堂教学会更加自信,有效地用好开始1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2)重视开始部分的常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是课堂安全、顺利、有效推进的保证,对学生常规教学始终如一,体委整队、报数、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必不可少,尤其是布置课堂教学任务环节,是建立师生和谐关系的重要环节,特别要注重语言的精练与形象,力求能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
(3)重视准备活动的有效性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活动肌肉、韧带及各关节,预防运动损伤,同时为主教材的学习做铺垫准备。至此,准备活动内容力求形式多样、有效,有必要安排一些专门性的准备活动,要注意同主教材有机衔接,同时,准备活动内容要有一定的运动量。如《蹲踞式跳远》教学中,除了必要的一般性准备活动外,还可安排单足交换向前摆臂提膝练习及单足交换向前踏跳练习两项专门性准备活动;在《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准备活动中安排两人压肩及两人绕肩专门性准备活动;在球类教学中安排球操、球性练习等专门性准备活动,这些准备活动内容都是有效的,都能为主教材的学习作铺垫。同时,有负荷的准备活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2.基本部分的习惯
(1)“学为中心”的学法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的老师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40分钟,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学生却抱怨讲得太多,练的太少,同时,学生出现了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面对这种困境,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如此的充实,是不是有点过犹不及?为什么不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更是学生发展自我的操练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学习中就应该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只有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习与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学练、合作交流中逐步解决问题。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各个教学环节注意设计一些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练掌握提高技能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另外,教师要善于使学生在学练中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把保守的学习态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学习需求。
(2)“循循善诱”的教法习惯
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不可能不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只是由于教师的学识、经验、教学风格的不同,往往习惯于或束缚于某些教法,而教师一旦陷入某种缺少变化的固定的教学法方法中时,就会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教法的研究,不要束缚于某些教法,要在同一节课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才能在传统教法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用最优化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
(3)“安全教学”贯穿课堂的习惯
教学安全是教学中的第一要素,要贯穿于这个课堂教学,尤其是器械教学及体操教学,除必要的安全措施外还要加强保护帮助,防微杜渐,确保安全第一。
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必须要养成如下安全防护习惯: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布置的习惯、安全检查和保养的习惯;对学生的身体和技能状况进行准确判断的习惯,把握教材的难易度与进行教材安全化处理的习惯;对各种危险进行准确预测的习惯;对各种动作练习进行安全保护的习惯,利用学生群体进行相互安全保护的习惯;对紧急伤害事故进行正确的初步处置的习惯等。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要靠师生共同来维护。因此除教师外,学生也必须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要领与技能,要使保护安全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要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够运用所学的安全要领来规避危险。
(4)“组织形式”力求多样的习惯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具体情况、教学环境合理采用教学方式。科学、合理、易行、实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效果。
分组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一种必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分组教学比较能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也比较容易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常用的分组形式有: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等。例如,一个不会打篮球的学生,处在一个友伴群体中,其同伴会用友好的态度、热情的鼓励带他一起打球,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他也会很放松地、毫无顾虑地与友伴一起活动。
(5)追求课堂“简约”的教学习惯
所谓简约的体育课堂就是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简洁、清晰、完美,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明了,更要体现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简约课堂是教师提升教学境界的追求,也是学生认知、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来源于教师独特的匠心。[4]只有在简约的课堂中我们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才能给自己更多的解放,把自己从烦琐的教学步骤中解脱出来,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有“闲暇”去琢磨孩子们的所思所想。
“简约”课堂追求的是:
(1)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目标科学、合理。
(2)教学内容简约: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体育教学价值,这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养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习惯。
(3)教学环节简化:体育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
(4)教学方法简便: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方法。
(5)教学语言简要:注重讲解以精讲为主,注意语调,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平地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高低轻重的变化”是有要求的,即语调在其主旋律上应保持清新、平稳,在平稳之中再加以变化,做到“稳中有变”。
(6)教学评价简单: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中发现错误动作,分析错误动作,从而有效地预防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结束部分的习惯
(1)放松活动不要走过场
放松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放松活动有针对性,做到身体放松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放松。
(2)总结评价力求多样
避免总结评价时教师一言堂,力求做到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
(3)布置适宜的课外练习作业
课外练习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外练习作业应当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发展和深化,是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改善,是学生学习掌握下节课知识技能的准备。
三、课后反思习惯
作为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教学与众不同,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要想“与众不同”“耳目一新”,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因为,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是重复的,课堂是展示教师创造力的场所,教师应该克服教学上的机械重复性和思想上的惰性,使自己的课堂每天都有自己的东西,一点一滴地产生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智慧,至此,教师必须在每节课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从“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做起,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同时,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有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同时,把这些反思形成文档,成为案例、论文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参考文献:
[1]王彦明.论教学习惯[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55.
[2]亓玉慧,李森.教学习惯的内涵、特性及创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7:3~5.
[3]陈萍,黄河.给教学习惯注入脑科学的营养[N].中国教育报,2007-3-20:第012 版.
[4]肖正德.教学习惯的意蕴、特质与改变路向:教学文化变革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0:(3)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