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梦茹 刘 帆
1956年至1966年这十年,即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十年。建国后,由于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党号召全面学习苏联,但是随着建设国家的实践,党发现苏联的经验并不都是正确的,也不都适合中国。1956年,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八大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可是,党对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全党上下是精神振奋,急切想做出一番成就来的,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由于对国内国际形势上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党中央制定了一些错误的政策,并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在这十年中,我们党遭受过挫折,但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巨大的,初步积累了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培养了大量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中坚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这一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在这个时期为了社会主义能够得到更好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学习思想。这些学习思想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毛泽东从参加革命开始,就一直在通过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进而提高整个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和何叔衡等就创办自修大学,组织各种研究会,强调政治理论教育。古田会议中,毛泽东就强调党内教育和党员学习的重要性,《反对本本主义》更是奠定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学习思想的基础。延安时期,毛泽东既倡导大家学习马克思列宁思想,又要求大家不要犯教条主义错误。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面临着新的任务,毛泽东带领全党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展开全面学习,在前一阶段学习思想的基础上又提出一些新的学习思想,比如中央领导层集体学习,有甄别地学习外国经验,更加重视调查研究,向实践学习。虽然毛泽东从未明确地提出过“学习型政党”这一概念,但是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过许多关于学习的思想。毛泽东博学多才、纵览古今,他提出的学习的思想也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学习型政党依然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1958年11月,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最先提出了读书的建议。他说:“向同志们建议读两本书。一本,斯大林著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本,《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1]毛泽东要求与会同志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同时建议将来还可以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会后,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在刘少奇和邓小平的主持下,中央领导层进行了多次的学习和讨论,这是在发现“大跃进”运动的问题后,中央领导层第一次有目的地开展读书活动。
在庐山会议前,毛泽东拟定了会议讨论的18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便是读书。毛泽东认为:“有鉴于去年许多领导同志,县、社干部,对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还不大了解,不懂得经济发展规律,有鉴于现在工作中还有事务主义,所以应当好好读书。”[2]由此可见他对通过读书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关注。庐山会议后,毛泽东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通读了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毛泽东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3]毛泽东认为读书是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一个重要方法,对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960年初,毛泽东提议在中央和全党干部中展开一次学习苏联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读书活动,“这次读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付出的努力和探究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需求”。[4]读书活动结束后,中央领导层根据自己的读书心得提出不少涉及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等重要问题的观点。比如,毛泽东在谈到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发展阶段时,就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5]读书使中央领导层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又有了新的认识。
读书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而言,第一要务就是要向书本学习,在读书中提高自己,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论素养。我们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第一要务就是要重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在读书中提升全党的理论素养。
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提出“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强调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至此这一直是党工作的核心准则。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的《论十大关系》也是调查研究之后得出的。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毛泽东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才逐渐形成了十大关系。如果没有那些人谈话,十大关系是无法形成的。
但是“大跃进”开始之后,党中央对调查研究做的工作比较少,由此产生了一些错误的决策。毛泽东说:“最近几年吃情况不明的亏很大,付出的代价很大。大家做官了,不做调查研究了。”[6]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一结束,毛泽东就组织三个调查组,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进行调查,后来调查组得到的资料为毛泽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毛泽东本人也离开北京南下,途经各个省市进行调查访问,直接地了解省市的真实情况。随后周恩来、陈云等也开始实地考察,各地负责人也纷纷深入县、社、队进行重点调查。通过调查,中央了解到要恢复“大跃进”破坏的生产力,必须保护和恢复农村劳动力,于是冷静地着手解决重要的矛盾,所以这次调查,有力地推动了党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毛泽东强调:“正确的策略只能从实践经验中产生,只能来源于调查研究。”[7]除了领导层进入基层调查外,毛泽东还派身边的警卫在回乡探亲时,实地调查家乡的发展情况,回来后向他做详细的报告。
“认真调查研究,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而不是抽象的主观主义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8]不进行实践,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象和估计办事工作,就没有基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还必须向实践学习,大兴调查之风。
1962年1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通常称七千人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大会进入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第二阶段后,毛泽东鼓励大家“出气”,他强调,无论是党内还是党外,都必须要有民主,犯了错误就要作自我批评,也要让别人批评。毛泽东说:“我们工作中的是和非的问题,正确和错误的问题,这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咒骂,也不能用拳头,更不能用刀枪,只能用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一句话,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9]毛泽东对于1961年地方同志没有传达他的自我批评的做法非常不满,他说:“似乎我的错误就可以隐瞒,而且应当隐瞒。同志们,不能隐瞒。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10]毛泽东认为,犯了错误,第一负责人首先应该承担起责任。毛泽东在会上带头做自我批评,之后邓小平、周恩来、朱德等人也相继做了自我批评,中央领导人带头自我批评使与会者消除了顾虑,勇于当面提出批评意见。毛泽东倡导的这种发扬民主和自我批评的精神,鼓舞了全党,增加了全党团结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
毛泽东一直强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方面可以发扬民主,营造一种党内党外的民主政治氛围,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大家相互批评,指正错误,共同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中学习,获得进步。另一方面,这是一种虚心的学习态度——向错误学习。犯了错误要承认,也要接受别人的指正,这样才能总结出正确的经验。并且党内负责人要不怕负责任,不怕承担错误,勇于自我批评,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引领整个政党在不断的改正错误中学习进步。学习不仅是学习书本知识,也要向错误学习,这样才能不犯相同的错误。
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全部调动起来。建国之后,我们一直是学习苏联的经验去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直到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揭了盖子,又捅了娄子,再加上中国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使毛泽东开始觉察到苏联的经验并不是绝对正确的。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中说道:“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11]“可以说,‘以苏为鉴’,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的路,是贯穿《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 ”[12]
毛泽东主张要把外国的好东西都学到,把不好的东西进行批判。他讲:“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13]我们不仅要学习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但是不能迷信别国经验,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行学习。对外国的东西不加分析的一概排斥和不加分析的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利的。比如,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重工业为主,但是不能过分地轻视轻工业,沿海工业为主,但是不能忘记内地工业,这都是在学习苏联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合中国发展的建议。
如何选择性的进行学习是一门学问,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必须学会选择性学习,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政党的先进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段时间里从盲目的学习苏联到选择性的学习别国经验,在选择性学习这门学问上,老一辈革命家们给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新提出的或是比以前更需要重视学习的学习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现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大局出发,从时代出发,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部署。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关于学习的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当前提高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着重要的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是曲折的十年,在这期间进行了多次政治运动,既有纠“左”又有反右。但是不论在进行什么运动,毛泽东都强调要多读书,要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凝聚着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精华。毛泽东一生嗜书如命,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坚持读书。“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一九七六年九月八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五时五十分,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七分钟。”[14]毛泽东在读书学习这一方面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党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读书学习必不可少,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回到书本,工作之余常读古籍经典,常读马列主义著作,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将党的学习传统发扬光大。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15]我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要检验学到的理论知识是否正确,就必须进行实践,向实践学习。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学到的所有知识都要去实践,对于前人实践过了的证明是真理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直接接受,而对于新问题新理论,则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党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必须创造出新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实践,是创造新理论和检验新理论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而中国共产党是在人民中产生、成长和成熟起来的,有着天然的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毛泽东强调:“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16]我们党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必须深入群众中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再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我们党必须时刻听取群众的意见,不断地在群众中汲取力量,才能领导群众推动历史发展,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毛泽东多次强调要把外国的好东西学到手,不仅向苏联学,也要向美国学。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政党,都有其优点,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党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必须向各国各政党学习他们的优点,把他们的优点消化吸收,分析他们的缺点,把他们的缺点引以为鉴,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是一部注重学习、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的历史。毛泽东一生学贯中西,通晓古今,其学习的思想贯穿了生命的始终。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我们就应该继承这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参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创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
[1][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2,41.
[2][3][5][6][7][9][10][15][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5,109,116,253,262,291,296,320,324.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564.
[8][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605,213.
[12]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第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446.
[14]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