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再生资源产业

2014-02-02 03:14朱坦高帅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4年1期
关键词:废物文明人类

朱坦,高帅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71)

生态文明建设与再生资源产业

朱坦,高帅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71)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人类文明转型的高度,分析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探寻了再生资源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间的内在联系,剖析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典型特征,并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再生资源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人类文明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再生资源产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要求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 人类正处于文明演化的重要历史节点

历史有兴替,往来成古今。一部人类史,就是不断以先进代替落后的社会变革史。人口稀少,狩猎采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这是原始文明的客观描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蒙惠化,麦熟雉鸣长秋稼,这是农业文明的生动写照。人口膨胀,机器轰隆,高楼林立,人流、车流、物流混杂交错,这是工业文明的典型特征。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就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对自然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较好,但由于战争、过度开发等原因,局部地区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到了工业文明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科学文化成果,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1]。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人类开始了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和破坏,致使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趋恶化,人类自身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当前,不管是亲和自然、可持续但生产力低下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还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但却破坏自然、不可持续的工业文明,都无法满足人类兼顾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需求,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与经济协调的新型文明发展道路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经过对工业文明种种弊端的深入思考,生态文明应运而生。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揭开了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世界环境体制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随之形成。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达成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共识。之后,各国据此不断探索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逐步丰富。我党深刻洞察人类文明转型的新趋向,充分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足,选择性吸纳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各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并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实践。党的十六大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为生态文明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贯彻到其他四大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至此,生态文明理念在全世界人口最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走向国家实践,中国肩负起为全人类探索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重任。

2 生态文明建设与再生资源产业的内在关系

再生资源是指以生产和生活消费中产生的、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各类废物为原料,经过回收、分类和加工处理等环节,按照“优值优用,高效利用”的原则,通过反复利用、多次利用、梯级利用等具体形式,重新获得的各种资源。从事再生资源流通、加工利用、科技开发、信息服务和设备制造等经济活动的企业集合被称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符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

尊重自然,要求人与自然在平等的前提下,将自身的活动影响限制在自然界的承载能力之内。随着资源瓶颈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效应不断增强,人类选择通过发展再生资源产业,获取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而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正是人类尊重自然,主动限制自身资源索取需求,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有益尝试。

顺应自然,要求人类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自然界的生命群体已经在地球上生息、繁衍了亿万年,其运行规律一直都是人类学习的对象。人类通过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调动自然界的力量,为人类服务。受自然界物质循环流动的启发,人类选择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来增补和延伸作为产业活动链条本应存在的、现阶段仍缺失的“废品→再生资源”链接,从而实现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线性流动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生态系统中,从而把反映经济系统内部再生产关系的“内部均衡”与反映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再生产关系的“外部均衡”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循环经济所倡导的“内外均衡,一体循环”。

保护自然,要求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作随意改造、恣意利用的对象。长期以来,人类从自然中大量地开采自然资源,又将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以自然不亲和的形态排放到自然中,从而产生了各项资源、环境问题。再生资源产业的物质流动路径为:废物→收集→分类加工→资源化→再生资源(并对实施资源化后仍无法避免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在人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是人类从保护自然的角度,对自身活动产生影响的主动控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固定的模式可供借鉴和参考。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建设工作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的培养、生态产业文明的培育、生态制度文明的构建以及生态行为文明的引导等方面,其中生态产业文明的培育是按照十八大要求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作。再生资源产业是以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废物为原料,以废物处置服务的有价属性和再生资源的有价属性为价值基础,以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为技术基础的新型产业形态,符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培育生态产业文明的重要内容[3]。

3 再生资源产业的典型特征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做好再生资源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工作,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再生资源产业的6项显著特征。

(1)从产业活动的目的来看,与传统产业的单向发展不同,再生资源产业将有效推动经济系统的循环发展。传统产业从自然界获得原料,通过加工、制造,生产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并完成线性、单向的生产过程,而再生资源产业更加注重从顺应自然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产品,转变为再生资源(并对无法再生的废物进行安全处置),构建新的物质循环流动通路,从而满足人类对资源和良好环境的需求[4]。

(2)从加工对象来看,与传统产业以原生资源或半成品为原料不同,再生资源产业的加工对象为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类废物。原料的显著差异给产业活动带来较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原料的分散性和多样性,致使原料的回收与供应的难度较大,回收和流通成本较高,同时受人口流动、产业调整和科技进步等因素影响,再生资源产业原料的种类、数量、分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二是原料的累积属性,随着废物的不断产生,其累积量必然不断增加,且原料为废物,若得不到合理处置,将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3)从产业活动的生产过程来看,与传统产业相对单一的生产行为不同,再生资源产业涵盖范围较广,与多个传统产业相互交叉,同时综合了多种生产行为。再生资源产业的加工对象包括废家电、废汽车、废塑料、废轮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类废物,并涉及到废物的回收、运输、利用、深加工的全过程,此外还包括了对传统产业副产品进行共生利用的生产行为[5]。

(4)从环境影响来看,与传统产业仅考虑企业所造成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再生资源产业的环境影响具有“两面性”。再生资源产业一方面通过对废物的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在空间尺度上、时间尺度上均降低了废物污染环境的程度和可能性;另一方面,受科技发展、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等因素制约,废物的再生可能在一定区域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5)从对科技的依赖程度来看,国务院将再生资源产业列入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的进步使废物的转化呈现出多途径、更有效、附加值高等特点。现阶段,再生资源产业的废物回收、分类及拆解工作仍然以重复性较高和社会性较强的劳动为主,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看,相关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更加迫切。

(6)从管理角度来看,再生资源产业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产业的管理涉及到企业、园区和社会3个层面,呈现出多维度、复杂性强等特点,针对企业和园区的管理侧重于促进传统产业间的共生以及生产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针对社会层面的管理主要通过对废产品、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废物的再生利用,促进循环型社会的建立。

4 生态文明建设呼呼再生资源产业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创举,是对人类文明的最新探索,也是我国应对挑战的战略抉择。它立足于解决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目标指向实现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然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发达国家一二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集中显现,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这就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针对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而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一个重要环节,需要不断探索创新。

在人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再生资源产业起着“分解者”的作用,未来将发展为将产品废物、生活废物、产业废物和农业有机废物等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类“废物”转化为“资源”的“安全转换器”。要建立高效、规范、环保的再生资源产业,需要将其作为培育生态产业文明的重要工作,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出发,提高全民对废物产生和再生过程的认识,政府要将由“废物”到“资源”的物质逆向回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进行考量,企业和公众要对由自身的生产经营行为和生活消费行为产生的废物承担责任,从而为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困难重重,决不放弃。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中国上下求索。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我国各项资源、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能够实现永续发展,通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是一块重要的路基石。

[1]姜春云.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2]朱坦.持续推进循环经济构建新型经济增长模式[J].环境保护,2010(23):38-41.

[3]王娣,金涌,朱兵.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J].生态经济,2009(7):85-88.

[4]张墨,朱坦.“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循环经济的关键政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1(8):43-47.

[5]周宏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J].中国科技投资,2010(4):22-24.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generation resources industry

ZHU Tan,GAO Shuai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levate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o"five in one",gives high priority to it and incorporate it into all aspects and whole process of advancing economic,political,cultural,and social construction.In the view of human civilization transform,the historical necessit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nalyzed,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generation resources industry is explored,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generation resources industry are introduced,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generation resources industry in the future are prospected.

human civilization transform;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regeneration resources industry

2013-12-06)

F205;X7

A

1674-0912(2014)01-0009-03

朱坦(1943-),男,教授,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循环经济、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环境评价与管理和城市生态学。

猜你喜欢
废物文明人类
ITER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和对CFETR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启示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