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现状及建议

2014-02-01 04:47汪秀林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7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

汪秀林

(共和县水利水政水保工作站,青海 共和813000)

(责任编辑 徐素霞)

1 共和县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共和县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属五县之一,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青藏咽喉”之称,北靠位居中国最美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南临“母亲河”黄河,东与东部农业区以日月山为界,西与青海青南藏区毗连。全县辖12 个乡镇,总人口为13.06 万人,以青海南山为界,分为共和盆地和环湖地区两大区域,平均海拔3 200 m,总面积17 252.27 km2,有可利用草场10 957.96 km2、耕地305.66 km2、水域2 611.54 km2、有林地20.97 km2。地貌最大特点是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由西部向东南延伸。土壤按地带性分布,大体可分为高山草甸土区、湖滨栗钙土草原土区、滩地栗钙土棕钙土农牧业区、黄河水系栗钙土农业区、高山石质土区等5 个土区。气候高寒,日照充足,降水量少,多年平均气温5.4 ℃,多年平均降水量325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143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754 ~2 901 h。主要产业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24.38 亿元,其中牧业产值3.21 亿元,农业产值6 631万元,林业产值10.5 万元,其余为第二、三产业收入。

2 共和县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情况

共和县是一个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地区,土壤侵蚀类型有风蚀、水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等,以水蚀、风蚀为主。根据21 世纪初遥感调查结果,全县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8 355.85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8.43%,占陆地面积的57.07%,其中轻度侵蚀1 726.74 km2、中度侵蚀5 103.33 km2、强烈侵蚀225.39 km2、极强烈侵蚀897.34 km2、剧烈侵蚀403.05 km2。区域内地表土多为砂砾石土和粉质砂土,加上降水量少,土地沙化进程快,截至2012年土地沙化面积为263 686.67 hm2。共和县是砂石储量相当丰富的地区,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共和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公路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引进项目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砂石材料需求增加,短短几年间大小砂石场就开了几十家,这些生产建设单位只是一些受利益驱使的个体,缺乏水土保持观念,甚至不知道在开采前应办理哪些手续、通过哪些部门的审批,无序开采使整个大地千疮百孔。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差,遭到破坏的地区治理难度很大,甚至永远无法恢复植被,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状况非常严重。恶劣的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大障碍和共和县打造日月山—青海湖—石头城—鸟岛—龙羊峡旅游精品线路的挡路石。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在共和县建设大局中非常关键。

共和县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较晚,2000年以后才相继成立了共和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共和县水土保持监督站、共和县水土保持监测站(2013年与水利队等单位合并成共和县水利水政水保工作站)。目前,实施的生态建设项目共完成封禁治理面积88 km2,立大小宣传牌(碑)13 个(座);修筑护岸墙3 447 m,沟头防护59 处,谷坊114 座;建立监测站2 个,主要开展水蚀和风蚀监测。实施的生态修复项目主要以自我修复为主,以谷坊、护岸墙等工程措施为辅。由于区域内土质多为砂性粉质土,凝结力差,遭遇降雨或水流极易发生滑坡、淘空等并易随水流流失,而谷坊、沟头防护、护岸墙等基础稳定性不够,拦挡、防护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项目建成效益不突出,因此在生态环境脆弱但水土流失相当严重的地区,这样的实施规模和措施显然无法有效地改善和治理生态,更谈不上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 共和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部门沟通,没有统一规划。2000年以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可以说是一个空白,没有将这项具有长远效益的工作列入到水利化建设的行列。在“十二五”规划当中,也只是列了小流域治理的项目表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作为规划的一部分,缺乏严谨的考查、调研,工作粗糙,成果质量差。制定规划时没有与林业、畜牧等部门进行过有效的沟通、交流,缺乏统一性。

(2)重民生水利工程建设,轻水保生态工程建设。由于地区环境特殊,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呈现重民生水利工程如人饮工程、渠道等的建设,以解决当务之急,而对当前效益不明显,具有长远生态和社会效益,并对各项建设事业,尤其是对水利、林业、畜牧等产生综合效应的水土保持生态项目疏于实施。这使得生态环境在某些区域呈现出恶性循环,沟头不断前进,冲沟数量逐年增多,土地不断遭受破坏,自然环境得不到休养生息。

(3)配套资金不足,支持措施不力。地方财政困难、政府支持措施不力也使项目实施难度加大。共和县重点实施的黄河源区生态修复及预防保护工程二期、三期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只有13.61%,使得有些措施无法实施或实施不到位,生态修复成果难以保存下来。

(4)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当前共和县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人员只有2 名,工作范围包括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其他方面工作和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等等,而这样的工作范围和工作量根本无法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常常出现监督不力、监测工作不规范、监测不及时、监测数据失真等问题,更谈不上建立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服务体系,为业务部门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因此,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仍处在一个起步阶段。

4 建 议

(1)加强宣传,打造生态建设理念。人们将自然灾害现象与生态建设联系得不够紧密,认为是天灾人祸,人为的力量无法抗衡;治理方式则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模式,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必须加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讲解,并进行典型示范,以科学的态度和丰富多彩的实际经验引导全社会认识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重要性,让生态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支持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2)完善配套政策。为提高全民参与的主动性,应尽快出台能够激励群众投入的配套政策和机制,例如舍饲圈养补助、牲畜及饲料供给、荒山荒地承包、税费减免、搬迁安置等优惠政策。

(3)编制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在全县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指导下,在政府支持和协调下,水利部门要及时与发改、财政、林业、畜牧、国土、移民安置等部门沟通交流,以水土流失严重程度、类型、分布、成因以及不同区域条件为基础,编制系统的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明确生态修复的分区、措施、目标、任务,使规划既有覆盖度又有针对性,避免出现重复。制定的规划报经政府批准后,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严格落实,并作为部门年度考核目标。

(4)加大水土保持执法监督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仅仅依靠治理是完全不够的,必须保护和治理两手抓。因此,应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用监督的手段保障治理。

(5)抓好试点,做好监测,逐步推进。共和县已实施了玛贡滩和尕海滩两个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等,并对试点工程进行了效益监测和评价。根据连续5年的监测,试点区域牧草高度高于对比监测点20 cm,覆盖度增加40%左右,牧草产量提高了30%,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应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总结在高山草甸区、高寒半干旱草原区等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实现生态自我修复的措施、效果和经验,并做好效益监测,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效益有数据支撑,为更进一步地推行这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6)提高水土保持工作人员素质。补充具有水土保持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加强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规模和结构合理的水土保持工作队伍,是干好此项工作的保证。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生态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生态养生”娱晚年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