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满半年。半年来,全市615家企业因环境违法接到环保部门开出的罚单,处罚金额累计达13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8.2%。环境违法多集中在中小企业,受罚企业中有98.5%的企业属中小企业。
据市环境监察总队副总队长赵志威介绍,自3月1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以来,市环保部门除日常检查外,每月集中开展大气专项执法周行动。截至8月执法周结束,执法人员半年来共检查了8000多家污染源单位,立案处罚615家环境违法企业,处罚金额累计超过13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被罚单位数量增加67.7%,处罚的金额增长218.2%。
据赵志威透露,排放量大、对环境影响大的单位,是重点监控对象,其中包括80多家国家重点监控单位(国控)以及400多家市级重点监控单位(市控)。但重点监控单位的违法情况相对较少,只有9家市控单位在违法名单上。而中小企业环境违法严重,违法企业达606家,占比达98.5%。“中小企业的排放虽然相对较小,但聚少成多,污染总量不容忽视。”
环境违法行为以“没有废气治理设施或不正常运行”为多,共有330余家企业因此受罚,占违法企业总数的53%。“违法行为多是不装、不用或用不好。”赵志威说。
按照条例规定,只要有排放的单位都得安装废气治理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但废气治理设施成本不低,例如锅炉电厂,安装脱硫、脱硝等废气治理设施至少需上千万甚至上亿元成本,普通锅炉厂废气治理设施的安装成本也在百万元左右,餐饮企业安装废气治理设施至少需要几万元。很多企业为了省钱,就不装废气治理设施。
装了废气治理设施还必须定期清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很多企业不正常清理设施,有些还经常不通电。”赵志威说。
高限处罚、翻倍处罚……半年来,对环境违法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大。赵志威说,这半年平均每起违法行为的处罚金额达到2.8万元,高于去年平均的1.2万元。违法成本增高,违法企业的整改速度明显加快。
“覆盖面更广、处罚力度更大、执法操作性更强。”赵志威总结了大气条例实施以来的三大亮点。他说,像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之前没有治理设施最高罚5万元,而大气条例规定只要不是在密闭空间中,最高可罚30万元。半年来,此类违法行为被处罚50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