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袖宗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一次次灾难,军队卫生系统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以赴开展医学救援行动,充分发挥了医学救援的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历数军队卫生系统参加的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恐怖袭击、突发传染病疫情等应急医学救援任务,主要有:
1.1 重大自然灾害及事故灾难应急医学救援1976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遇难人数达24万余人,军队共派出8000余名医护人员参与救援,先后救治伤员245万人次,其中,危重伤员4.4万例;时值炎夏酷暑,遇难者尸体腐烂,蚊蝇肆虐,成千上万的军队防疫人员,及时开展消杀灭工作,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奇迹。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洪水,全军投入一线卫生人员达8500人,历时近50天,累计诊治救灾部队官兵和地方群众134.7万人次。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军队共派出397支机动卫勤分队、7061名卫生人员参加应急医学救援,39所军队医院参与收治灾区伤员,累计救治伤病员80余万人次。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军队共派出25支机动卫勤分队、2025名卫生人员参加应急医学救援,10所军队医院参加后送伤员的救治工作,累计救治伤病员7.3万人次,手术1635例,消毒环境面积648万平方米,在高原高寒地区成功实施了大规模地震伤员医学救援。2010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军队共派出249名医务人员赴灾区开展医疗防疫工作,累计接诊伤病员6665人次,处理遇难者遗体321具,消毒环境面积1.96万平方米。同时,在2011年云南彝良地震、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2009年云南旱灾,以及2006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2009年成都公交车爆炸和2013年厦门公交车爆炸等历次重大事故灾难医学救援中,军队卫勤力量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1.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2003年春,在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持续快速蔓延、民众出现严重恐慌情绪的危急时刻,1383名军队卫生人员从全国各地紧急奔赴北京小汤山,仅用一周时间就建成SARS专科医院,治愈SARS患者672名,对扭转全国严峻的疫情形势起到了关键作用,创造了世界重大传染病防治史上的奇迹。同时,近年来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H7N9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军队卫勤在应急处置中也发挥了突击队作用。
1.3 重大活动“三防”医学救援 2001年上海APEC会议期间,军队派出“三防”医学救援队,担负安保备勤任务,出色完成了多起可疑样品检测,确保了会议安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军队“三防”医学救援队先后处置核化生恐怖袭击疑似事件20多起,为实现“平安奥运”作出了特殊贡献。军队“三防”医学救援队还先后参加了2009年国庆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以及2001年以来历次博鳌论坛的“三防”医学救援安保备勤任务,在应对核化生威胁的“三防”医学救援中,军队卫勤成为了国家依靠的“拳头力量”。
1.4 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救援 近年来,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受灾国的援助力度越来越大,中国军队参与国际灾难紧急救援行动越来越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也越来越大[1]。2010年1月,海地发生地震后,中国军队派出40人的医疗防疫救护队赶赴灾区执行医学救援任务,累计诊治患者4000人次,消毒环境面积5.1万平方米,卫生宣教2100余人,发放防疫防病宣传资料7800余份。2010年7月,巴基斯坦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国先后派出两批医疗救援队执行人道主义救援,其中军队派出的医疗救援队累计救治灾区伤病员8581人次,手术116例,消毒环境面积159万平方米[2]。2013年11月,菲律宾遭受强台风“海燕”袭击,军队派出“和平方舟”医院船赴菲律宾灾区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3],先后接诊伤病员2208人,收治住院113人,开展手术44台,消毒环境面积5.2万平方米。中国军队的医学救援行为得到了受援国政府和灾区人民的高度称赞。
从近年来军队参加应急医学救援情况看,救援能力实现了组织指挥、医疗救援、防疫防护、药材保障等全方位跃升[4],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2.1 权威高效、协同救援的指挥体系逐步建立权威高效的卫勤指挥机构、精干简约的卫勤指挥体系是医学救援工作有序、高效的重要保障。从汶川、玉树、彝良、芦山地震和舟曲泥石流救援情况看,卫勤指挥体系各不相同。一是合理设置卫勤指挥层级,增强时效性。小规模救援行动由战区卫勤直接指挥,较大规模救援行动实行战略卫勤—战区卫勤—卫勤分队三级指挥,特大规模救援行动实行战略卫勤—战区卫勤—任务区卫勤—卫勤分队四级指挥。二是提高卫勤指挥层次,增强权威性。把卫勤指挥纳入整个救援指挥体系,在国家、军队和地方联合救援指挥机构中设置卫勤指挥席位,玉树地震救援中,总后卫生部张雁灵部长任四总部联合工作组副组长,并率总后勤部有关部门人员在救灾现场靠前指挥协调,有效地解决了战略和救援现场、军地之间、军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卫勤保障机构之间的有关问题,这种指挥模式在我军参加灾害医学救援卫勤组织指挥史上尚属首次。三是建立协同机制,增强有效性。玉树地震救援中,军队卫勤在一线与国家、青海省、玉树州三级卫生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克服了多头指挥、各自为战等问题;在海地地震医学救援中,我军卫勤分队主动与世界卫生组织、当地政府卫生部门联系沟通,在任务区分、伤病诊治、疫情防控、信息共享等领域进行全面协调合作,提高了联合救治的整体效益。
2.2 快速反应、上下联动的救援能力不断提升灾害医学救援就是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一切立足于快。一是组织指挥快。灾情发生后,总后卫生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制订卫勤分队派遣方案,通知各大单位做好前出支援准备,协调解决军地联合医学救援行动中的相关问题;各大单位卫生部门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全力以赴组织灾害医学救援工作。二是调遣力量快。近年来,总后勤部加大了全军机动卫勤力量建设力度,出台了《全军机动卫勤分队建设与管理规定》,机动卫勤分队从人员编配、卫生装备、救援预案、训练演练等方面不断规范,遂行医学救援任务的能力明显增强,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各卫勤分队采取陆路、水路、空中等多种灵活机动方式,以最快速度抵达灾区一线;同时,建立了伤员快速转运后送通道,实施灾区伤病员空运、铁路、公路立体后送。三是药材筹供快。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药品器材保障应急预案,从全军药材仓库和地方代储企业紧急筹措药品、卫生装备、血液制品以及专用药材装备,确保一线医学救援急需。通过灾害救援实践,发现和解决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锻炼了队伍、检验了装备、提高了能力。
2.3 就近用兵、首用精兵的救援理念进一步体现灾后72小时是医疗救援的“黄金时间”,救人救命是救援的首要任务。一是根据灾情大小确定卫勤力量,就近用兵。着眼救人救命第一需要,首选距离灾区最近、适应特殊环境能力最强、医疗技术水平最高的医疗机构调派力量,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一线。二是首用精兵。在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成都公交车爆炸等几次重大烧伤伤员救治中,总后卫生部迅即从全军抽调烧伤专家成立专家组,面对面指导救治工作;从近几次抗震救灾情况看,参与救援人员中,均以医疗卫生技术骨干为主,医务人员中硕士、博士占70%以上,很多都是军内外知名医学专家,专业全、技术强、水平高;同时,总后卫生部从全军抽调知名专家深入灾区一线、收治医院开展医学救援技术指导,开通远程医学会诊系统,组织后方医学专家对危重伤员实施远程会诊,大大提高了救治效果;在防疫力量部署上,早期介入,将优质防疫资源安排到灾情最重的地区,确保了大灾后无大疫和其它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2.4 军民融合、联合防控的救援模式不断创新科学部署、统一指挥、统一救治、统一防疫、统一保障,联合救援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一是实施联合指挥。地震发生当天,即与国家卫生部建立联合指挥机制,特别是玉树抗震救灾,四总部前方工作组后勤组在救灾一线与国家、青海省、玉树州三级卫生部门建立联席会议、重大事项会商、联络员例会和信息通报发布等制度,每天研究分析医学救援形势和工作重点,根据实际情况协同调整行动部署。二是开展联合防治。在地震救援过程中,军队各大单位间、医疗机构间、军地医疗机构间、灾区和后方在联合救治方面配合比较默契,在玉树抗震救灾中,以军队方舱医院为主体,吸收州县医院医务人员混合编组,充分利用救援力量;伤病员空运后送中转站由民航、机场、军交和卫勤机构等组成班子,共同组织重症伤病员后送;军地疾控机构划区承担卫生防疫任务,联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共享疫情信息,共同研究制定防控策略。三是实行联合保障。军队和地方保障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统筹安排卫生运力,对军地医疗力量联合供应药品器材,后勤等保障工作相互支援、取长补短,有力保障了医疗救治工作持续高效开展[5]。
[1] 郑静晨.灾害救援医学的现代化、标准化与国际化[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3,1(1):1-4.
[2] 陈秀苹,李 翔.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救援队圆满完成赴巴基斯坦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0):896.
[3] 陈国全,曹金平.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赴菲律宾执行医疗救助任务.解放军报,2013-11-22.
[4] 邓月仙,张鹭鹭,刘晓荣,等.卫生组织管理军地联合培训模式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02):182-183.
[5] 邓月仙,张鹭鹭,刘晓荣,等.卫生组织管理军地联合培训模式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0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