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珊珊,刘云发,蔡晓红,李丽,郑飞
(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四川音乐学院基础部研究室,四川成都 610021;3.嘉应学院体育学院,广东梅州 514015;4.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青春期是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逐渐完 善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活动和生活模式对他们将来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肥胖人越来越多,而中小学生的肥胖发病率更是逐年增高,肥胖不仅影响形体、更会损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其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1]。本文从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体质状况入手,以期了解沈阳市学生的日常行为模式和身体素质水平,为预防肥胖、青少年型疾病、增强学生体质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的建议。
以沈阳市在校小学4、5年级学生148名,中学7、8年级在校学生134名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骨龄按青春期阶段分为四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统计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收集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的设计、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相关理论制定调查问卷。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采取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研究中共发放问卷282份,回收282份;其中有效问卷282份,有效率为100%。
1.2.3 测试法 对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腰臀比)、身体机能指标(心率、血压)、身体素质指标(握力指数、坐位体前屈、纵跳、20m节奏往返跑及骨龄等进行测试。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统计结果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X±SD)表示。
所谓体质,指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的范畴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其中能够客观地用来评价体质的定量指标只有前三项。
2.1.1 身体形态
2.1.1.1 身高、体重
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纵向高度的主要指标,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青少年骨骼生长发育的基本特点,在生长发育时期它主要受到遗传、地域、营养和锻炼等因素的影响。如表2所示沈阳市青少年身高随青春期阶段呈递增趋势。与《2010年辽宁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中的数据相比,男生平均身高在青春期前期和早期略高,女生平均身高指标在整个青春期阶段都略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2 身体形态各成分分析比较(身高:cm,体重:kg)
体重不仅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人体充实度,还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营养状况。体重过重,皮下脂肪堆积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而体重过轻则可能意味着患有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的特征,因此适宜的体重对于衡量一个人的体质状况的好坏具有重要意义。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平均体重在青春期前期、早期、中期略高于全省男生平均体重水平,而女生平均体重在青春期早期、中期和晚期高于全省平均体重水平。其中,青春期早期阶段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
2.1.1.2 腰臀比(WHR)
腰臀比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比值越小说明越健康。该指标能够较为正确地预测出一个人是否肥胖或是否面临患有心脏病等风险。该项指标的具体运用为当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时,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有研究结果证实中心性肥胖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脑中风的概率是健康人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故对于腰臀比不在正常范围内的青少年应格外引起注意。
表3 各年级腰臀比统计情况分析
从表3可见,在152名男生中,有33名男生腰臀比大于0.9,占21.7%,其中青春期前、早期为26名,占中心型肥胖学生的78.8%;130名女生中,有30名女生腰臀比大于0.8,占23.1%,其中青春期前、早期为21名,占有中心型肥胖倾向女生的70.0%。说明,现在中小学生在青春期前期和早期肥胖情况非常严重。此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等因素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2.1.2 身体机能
2.1.2.1 心率
安静时心率是衡量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表4显示,男生心率水平在青春期前期、早期和晚期高于全省心率水平,女生心率水平在青春期早、中、晚期均高于全省心率水平,但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沈阳市青春期的学生心率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
2.1.2.2 血压
表4显示,男女生血压平均水平在青春期的各个阶段均明显高于全省血压平均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是评价心血管机能的重要指标,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通过各种因素的调节能使血压稳定在正常的范围内,但是血压过低或过高(低血压、高血压)都是诱发其他疾病的重要因素,倘若不给予重视或及时的诊治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长期血压过高会引起心脏、脑、肾的早期血管改变。有研究表明,成人高血压病起因于儿童时期。因此,对沈阳市青少年血压的异常情况应予以关注。
表4 身体机能各成分分析比较(心率:次/分,血压:毫米汞柱)
2.1.3 身体素质
2.1.3.1 握力指数
握力指数,即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重的握力,能科学的反映人体力量素质。表5显示,男生握力水平在青春期早、中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女生握力水平在青春期早、中和晚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沈阳市处于青春期前后的学生相对力量素质与全省相比水平较差。
表5 各年级握力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分析
2.1.3.2 新式坐位体前屈、20m节奏往返跑、纵跳
新式坐位体前屈是目前国际上所普遍采用的方法,即被测者都在同一基点开始,手臂前伸的距离为测定值。测量值越大,柔韧性越好。表6显示,沈阳市中小学生坐位体前屈的测试值明显低于南昌市学生测量值。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其两组数据值P<0.05,说明沈阳市中小学生的柔韧素质与南昌市同龄学生比较起来相对较差。
20m节奏往返跑反映的是速度-耐力素质,其测试数值越大说明速度-耐力素质越好。表6显示,沈阳市各年级男女生的速度-耐力素质均有随生长发育逐渐增强的趋势,但此成绩略低于南昌市同龄学生水平(来自同一课题组数据),且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沈阳市青春期前后的学生速度-耐力素质处于正常范围。
纵跳主要反映受试者的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受试者的力量素质。表6显示,沈阳市各青春期发育阶段男女中小学生的下肢肌肉力量随发育程度逐渐上升,但此成绩低于南昌市同龄学生水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沈阳市与南昌市各身体素质指标对比统计
2.2.1 日常活动
2.2.1.1 学习活动
中学生男生、女生平均每个学习日学习时间为7.09h、7.46h,用于上课的时间分别是5.54h、5.76h,用于做作业的时间分别是 1.54h、1.71h。
2.2.1.2 室内娱乐
男女生在室内进行娱乐的时间分别是2.93h、2.62h。
2.2.1.3 户外游戏
中学生男生、女生平均每天用于户外游戏的时间分别是1.34h、1.15h,男生显著大于女生。
2.2.1.4 睡眠情况
中学生平均每天睡眠不足6h、6~7h、7~8h、8~9h、9~10h和10h以上人数百分比分别是1%、6%、25%、41%、24%和3%。
2.2.1.5 久坐时间
在过去的7天中,身体处于久坐的平均时间是6.35±0.78h/d,其中男生是6.85 ±2.67h/d,女生是6.21 ±2.45h/d。
2.2.2 学生饮食情况
一周中每天吃早餐的中学生占60%,3~5次的占20%,1~2次的占15%,从来不吃的占5%。在过去的7天,从没有喝过饮料的仅占31%,1~2次和3~5次分别占21%、20%,每天1次及1次以上的占到28%。
2.2.3 学校与家庭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态度情况
2.2.3.1 学生体育锻炼情况
过去一周学生上体育课情况,其中3节以上占73%,仍有27%在2节课以下。一周内去课间操次数2次以下(包括2次)占7%,3次以上占93%。一周内平均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1~2h的占30.5%,2h以上的占 39%,不足 2h的占30.5%,其中不足半小时的占6%。
2.2.3.2 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态度情况及家长的体育锻炼情况
对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非常支持的占44%,一般支持的占50%,不支持的占6%。在业余时间里父母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是都可参加是18%,一方参加的是23%,而都不参加的占59%。
2.2.4 学生参与运动情况
2.2.4.1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是构成运动量的因素之一。学生参与运动情况见表7。
表7 一周内不同运动强度调查 (%)
在过去的7天中,进行剧烈运动在2~3天、4~5天和6~7天的分别占51%、19%、5%,1天以下的占25%。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在2~3天、4~5天和6~7天的分别占45%、18%、13%,1天以下占24%。持续十分钟以上步行在2~3天、4~5天和6~7天的分别占40%、25%、20%,一天以下的占15%。
2.2.4.2 活动项目
研究显示,经常参加篮球、足球、排球的学生占37%、14%、4% ,体操(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武术(太极拳、跆拳道等)占12%、7%,另有26%不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以球类为主。
从身体形态方面来看,沈阳市处于青春期阶段学生的身高体重总体水平均达到国家标准,但超重及肥胖的学生比例较多,特别是青春前、早期。这与学生的日常饮食、运动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本次调查的学生中每天喝饮料的达到28%,身体处于久坐的平均时间是6.35±0.78h/d,而学生进行户外游戏活动的平均时间不足1.5h。摄入高热量食物(饮料、煎炸食品等)、久坐(学习、上网娱乐)成了现代城市人生活中很常见的两部分,而这也促成了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有关的研究表明75%~80%肥胖青少年将成为成人肥胖,肥胖症与成人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直接相关,常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一起构成“死亡四重奏”。此外,中国医科院北京皋外心血管病医院于12个省份所作大样本调研也发现,成年前形成的超重,能显著升高中年时的血压、血脂和血糖,并相应使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此外,青春期肥胖还会引起青少年的性发育的异常。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要静坐听讲,课余活动就显得非常宝贵。学生一周内去课间操次数2次以下(包括2次)占7%。家长支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仅占44%。可见,面对应试教育,学校及家长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支持与督促程度均不高。因此,学校、家庭要重视对青春期中小学生体育课及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情况。在保证学生正常的体育课和文化课学习之外,应提供更多的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时间。
从身体机能方面来看,沈阳市青春期各阶段学生的心率值与全省均数持平,但血压值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研究报告称,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的概率越来越高,上述超重、肥胖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充分说明体重与血压水平高度相关。同时,本次调查发现初中男女生平均每天用于做作业的时间超出了教育部的规定(初中生每天作业不超过90min)。作业多、耗时长不仅占用了学生的休闲活动时间,增加久坐时间,也给学生带来的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均会促进学生血压的增高。另外,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定,中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为9h,但调查中发现仅27%的中学生睡眠时间达到此标准。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使血压水平有所提高。虽然学生的平均体重、血压水平仍在正常范围内,但对于这种提升趋势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特别是在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生活方式的引导上,应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生活习惯的养成。青春期是学生发育的最后一个时期,是学生身体、心理发育的一个关键期。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积极的引导青春期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参与适宜的体育锻炼。同时,学校要加强对青春期各阶段学生的身体机能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向学校、家庭反馈以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
从身体素质方面来看,沈阳市学生的上肢相对力量明显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柔韧性明显低于南昌市同龄学生。对于城市里的学生,其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两方面:在学校体育课上的练习和在自由活动中的锻炼。而学生在过去一周上3节以上体育课占73%,2节以下占27%,体育课时明显不足。体育课是学生进行身体素质锻炼的重要环节,如果体育课时不足,学生在体育课上的锻炼效果亦会减弱。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体育教师除对运动队员要求较高外,对普通学生的要求都较低。如此,体育课形同虚设。在自由活动时,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等项目上。过去一周进行4天以上中等强度运动的比例仅占31%,而剧烈运动的比例仅占24%,研究表明,增强心血管功能和心肺功能的方法之一是进行大强度运动,它可以使久坐少动的健康人群最大摄氧量增加13.2%。增加中、高强度体力活动都能促进中学生的心血管健康和心肺功能,尤其高强度体力活动更能促进心血管健康。虽然这些运动项目均有较好的健身作用,但由于中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只是随便玩玩,运动强度不够。因此,其对身体素质的提高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4.1.1 沈阳市中小学生身高随青春期阶段呈递增趋势,且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不多。男生在青春期前、早、中期的平均体重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女生在青春早、中、晚期的平均体重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中小学生在青春期前期和早期WHR值较大,肥胖情况比较严重。
4.1.2 青春期各阶段男女生心率与全省水平相差不多,但男生和女生平均血压水平在青春期的各个阶段均明显高于全省血压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
4.1.3 除青春期前期男女生及青春期晚期男生的握力指数高于全省平均值外,其余各阶段握力指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4.1.4 与南昌市同龄学生相比较,沈阳市中小学生的柔韧素质和下肢爆发力较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速度-耐力素质略低,但无统计学差异。
4.1.5 沈阳市中学生课业负担仍较重,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在了久坐少动的活动上(上网、看电视等);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较少,且运动强度不够;睡眠时间亦较少。
4.1.6 目前学校对中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的监管力度仍相对薄弱,家长对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支持度亦不高。且学校和家长的这种态度对学生的运动习惯、饮食生活习惯等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2.1 学校应培养新的体育教育思路和措施,增设时尚新颖的体育课程,保证体育课时,促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各项机能。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深入探究教材教法,深入了解青春期前后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2.2 通过社区宣传、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再教育。使家长在饮食、运动、生活习惯上能够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积极引导并促使学生良好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的形成,减少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等的时间,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4.2.3 利用社区、学校宣传栏及横幅等形式,对科学运动及运动中的医务监督进行宣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合理运动的利、静坐久坐的弊,及如何控制运动强度,提高学生科学运动的执行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各项身体机能。
4.2.4 体育教师应根据肥胖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肥胖的危害性、体育锻炼与保健知识的教育,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兴趣。
4.2.5 相关部分应结合中小学生肥胖情况,加强学校和社区专门体育经费的投入,建设专门的应对肥胖学生体质监测的体育场所并配备必要的体育监测器材,结合学生体质监测结果给予必要的体育健身指导方案。此外,应定期对学生的体质情况进行监测和反馈,对肥胖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黄晓丽,李可兴.湖南省肥胖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及行为价值取向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2):98-101
[2]2010年国民体质状况监测公报.国家体育总局[BE/OL].2011-09-02.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297454/2052709.html
[3]韩芳.1605名中小学生青春期发育与体重指数相关关系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82-83
[4]唐东辉,刘静,陈庆果,等.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36-937,940
[5]张秋臻.生活方式与肥胖病[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2000,1
[6]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7]李海燕,陈佩杰,庄洁.上海市青少年体力活动现状与体质健康相关性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4):145-149
[8]刘志敏,刘明革,于秀,郑凯.“十一五”时期辽宁省国民体质健康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4):13-19
[9]刘爱玲,李艳平,胡晓琪,崔朝辉,栾德春,王京钟,等.我国儿童少年闲暇时间静态活动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