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梅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本文对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门诊注射室的28医务人员的手、物品表面、空气感染及无菌物品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如下报道:
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门诊注射室的医务人员28名,并定期对物品表面、空气感染、无菌物品以及医务人员的手等的消毒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医务人员注射前后的消毒情况。所有抽取的医务人员必须不处于生病期,同时必须无任何病菌携带[1]。
所有项目的检测,如物品表面、空气感染、无菌物品以及医务人员的部情况等,均严格按照我国《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为标准进行检测[2]。
将抽取出的28名我院门诊部医务人员作为检检测的对象。采用比较科学正确的消毒方法对其进行消毒工作,检测所有医务人员注射前后的手细菌。具体的操作过程为:所有受检人员在接受检测前将五指并拢;在棉拭子上滴入无菌洗脱液,并用其反复擦拭受检者的手指,擦拭时由指根至指端重复两遍,擦拭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转动棉拭子;擦拭完毕后,用剪刀剪去和操作者的手指部分有所接触的棉拭子,将其放置在事先准备好的无菌洗脱液试管中,然后送去进行检测。
对消毒后医务人员手的检测表明,被研究的所有医务人员的手部细菌菌落数为5 cfu/cm2,明显小于消毒前的细菌菌落数30 cfu/cm2,且所有医务人员的手部均未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其检测结果合格率为100%。除了无菌物品的检测合格率相比往年没有明显差异外,其他各项如物品表面、空气感染、医务人员手部等的检测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往年。
医院感染对广大医院患者的康复以及医院人群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医院感染中,交叉感染较为常见,是一项比较严重的隐患。而此类感染发生的原因最主要是门诊部门管理不当而引起的[3]。
加强医院门诊部感染的管理及控制措施,首先,合理布局医院环境;其次,医疗行为规范化:严格要求医务室所有医护人员遵守无菌操作和常规诊疗操作;加强对对所有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然后定期进行考核;不断规范所有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时的各项操作技术,使其逐渐向正规化及标准化迈进;另外,严格进行消毒隔离工作:每日对床、操作台等进行消毒;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前,必须认真做好自身的消毒工作;保持各科室环境卫生,尽量避免里面有人员走动,以便将空气悬浮粒减到最小;诊疗后,将所有打开过的无菌液体及药液做好标注,2 h后不能再使用。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关于医院各类感染知识的主题讲座,对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相关教育;医院按指定专门的专业人员对实习、进修或新上岗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进行集中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进行门诊室;加强对广大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将医院感染管理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贯穿到整个医疗活动中。
对一次性无菌用品的管理:对于医院使用的一次性无菌用品,一旦发现字迹模糊、破裂、不配套、有过期以及不合格的情况,不能再使用;医护人员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输液器、注射器等使过后,必须按要求将其销毁,准入固定的回收袋;所有的一次性无菌用品,必须由医院统—购买,且必须保证是正规厂家生产;购买后医院的感染科要对其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消毒发放;医院的各种生活、医用垃圾必须分门别类放置装袋,指定专人送至指定好的地方进行集中处理。
最后,加强健康教育:门诊部导诊人员在进行诊疗的过程中,耐心详细地为病人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知识,使患者在相关的宣传教育中,能够对感染病有最基本的了解。同时掌握传染病的简单消毒隔离以及一些常见病的预防方法。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踺能力和保健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减少其发生率;制作宣传栏,并且定期在宣传栏内刊登一些有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宣传资料,普及一些消毒隔离、保健以及感染预防的相关科普知识。
本文研究表明,对消毒后医务人员手的检测表明,被研究的所有医务人员的手部细菌菌落数为5 cfu/cm2,明显小于消毒前的细菌菌落数30 cfu/cm2,且所有医务人员的手部均为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其检测结果合格率为100%。除了无菌物品的检测合格率相比往年没有明显差异外,其他各项如物品表面、空气感染、医务人员手部等的检测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往年。
综上所述,加强门诊注射室的感染管理及护理,能够极大地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同时降低医院的感染率,对保证医院病患及广大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陈桂香.门诊注射室对感染管理的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9):147-148.
[2]黄婷.陈爽.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7):132.
[3]刘仕娟.医院门诊注射室对感染管理的护理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13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