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丹
浅谈肢体语言表达在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段晓丹
在护理中良好的应用肢体语言, 不仅可以认识自我, 从未知到已知, 到掌控, 改变对自己及他人的看法, 而且能提高个人素养和工作效率及效果。肢体语言又被称为身体语言, 是通过身体的各个动作达到沟通目的的语言符号, 这是一种非常丰富、形象的沟通方式。从广义上来说, 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 狭义的肢体语言则只包括身体和四肢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动作语言符号。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 通过肢体语言能够拉近护患在个人空间、人际距离。信息传递过程中, 接受信息者对信息的解释很难和信息发送者的本意一模一样,原因是在信息发送和接受过程中, 存在着语言、文化、沟通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干扰, 导致信息传输的失真, 所以护士必须能站在对方的角度, 尽可能地理解对方, 以对方习惯来表达信息, 据统计, 一个人向外界传递的信息中, 语言文字符号占7%, 声调占38%, 另外的55%都是通过其他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尤其是肢体语言。因为人的肢体语言是人心理最直接的反应, 能反应出一个人说话时的各种心理, 很少具有欺骗性[1]。因此, 护士的肢体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信息的失真, 增进了护患磨合, 改善了护患的关系。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从个人空间、人际距离两个方面注意个人肢体语言的表达。
个人为了保持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受, 会不自觉地与别人保持相当距离, 甚至企图在其周围划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 不希望别人侵入。与患者交互过程中,护士要适当的把握这个距离, 有时候需要护士靠近患者, 有时候反而应保持适当距离。著名的心里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建立并且提出了他的需求理论, 认为人类行为有着最独特的性质, 并建立了一个需求层次理论, 其底层四种需求即生理、安全、社会、受尊重。患者在医疗护理过程中, 除了涉及生理, 还有安全、社会、受尊重过程。 如在进入患者房间时候, 先敲门保持适当的礼貌, 让患者感受到尊重, 如果首次和患者接触, 首先介绍自己, 以及此次接触的目的, 让患者有接受和适应的过程。渐次缩短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护患之间除了语言交流外,通过目光、动作、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就如我们在就餐时, 自己坐一个位子之外, 左右两边有空的座位。如果突然来一个陌生人坐在旁边, 会产生不安心理。当有熟悉的人到来时, 往往会主动邀请对方坐在旁边。
人类学家在研究人的心理时发现:不同关系的人之间往往会有不同的距离。当关系非常亲密时,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般在0.5 m左右, 甚至更短;比较亲密的朋友关系之间的距离在0.5~1.25 m左右。总之,人与人之间关系越亲密, 距离就越短。而人与人在面对面情境中, 由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情境往往不为当事人知道。比如说: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皱眉、摆手、摇头、两腿交叉等动作时, 护士自身并不清楚。因此,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逐渐注重自身的肢体语言表达, 同时积累肢体语言知识, 了解肢体语言的密码, 如眯着眼表达不同意, 厌恶, 发怒或不欣赏;正视对方表达友善, 诚恳, 自信;咬嘴唇表达紧张, 害怕或焦虑;向前倾表达注意或感兴趣。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一些肢体表达方式相似, 却有着不同的效果, 护士在工作中要区分开来, 以防适得其反。如握手:用力的握手, 表示缺乏安全感, 想用这种方式得到一些安慰;而用左手包住握手者的指尖部, 表现了安抚或者支持的态度。所以采用恰当肢体语言才能不但提高沟通效率又可以增进护患亲和关系。
总之, 要认识到肢体语言不仅是增进护患沟通的一种技巧, 同时也是自身素养的表现形式。一个人风范和人格魅力往往在通过一个动作, 一瞬间的表情,让人感动。就如伟大的领袖那一瞬间的挥手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1] 周增文.肢体语言的心理秘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10.
[2] 侯丽. 浅析护理肢体语言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吉林医学, 2013,34(10):1982-1983.
R714.3
A
1674-9316(2014)01-0099-01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1.063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