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秋
阴道炎的预防与治疗
杨海秋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 最常见有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细菌性阴道炎三种, 但复发率高。因此, 总结常见的治疗方法, 帮助重建阴道生态平衡, 恢复阴道防御机能, 为临床阴道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阴道炎;治疗;预防
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阴道黏膜炎性病变的总称。根据引起阴道炎的病因及微生物病原体, 该病可分为数十种, 如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炎、需氧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婴幼儿性阴道炎、病毒性阴道炎、阿米巴性阴道炎、药物性阴道炎、气肿性阴道炎、放射性阴道炎、过敏性阴道炎、化学性阴道炎等,临床上50%以上的阴道炎为混合感染。
若通过悬滴镜检、滴虫培养、PCR法等手段检测出阴道分泌物中存在阴道毛滴虫, 结合临床症状可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常见临床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呈黄绿色泡沫状且伴臭味, 同时出现外阴瘙痒;阴道检查可见黏膜充血,甚至有散在出血斑点。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局部免疫力的强弱、滴虫数量的多少及毒力的强弱[1]。同时, TV与衣原体感染、淋病奈瑟菌感染、盆腔炎、宫颈不典型增生、艾滋病毒感染及早产、胎膜早破等围产期并发症均存在相关性。因此, 一旦确诊, 不管症状有无, 均需治疗。
TV患者的治疗一般给予全身用药, 因为TV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尿道感染、尿道旁腺感染及前庭大腺滴虫感染等。杀灭滴虫的药物主要有甲硝唑及替硝唑两种, 但该类药物局部疗效差[2], 甲硝唑的频次及疗程为b.i.d、7 d, 但单次用量不同。若患者不能耐受口服或不适宜全身用药, 则可选择甲硝唑栓或甲硝唑阴道泡腾片0.2 g,每晚1次,连用7 d局部治疗。全身给药的疗效优于阴道局部给药,全身用药方案中单次顿服的疗效又优于替代方案的7 d疗法。
VVC的发病率约占微生物所致阴道炎的1/4~1/3,主要临床症状有外阴瘙痒、豆渣样或凝乳状白带等。假丝酵母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在正常阴道环境下,其生长受到抑制。当阴道乳酸杆菌减少或缺乏时,假丝酵母菌侵入阴道黏膜, 形成感染。因此, 常规治疗VVC时建议局部应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 该药不仅能维护阴道的微生态平衡,还能通过占位性保护机制,避免念珠菌黏附侵入阴道上皮,抑制真菌繁殖。临床上, VVC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
无症状的单纯性VVC患者一般不需治疗。需要治疗者首选阴道局部用药,其次选择口服药,单疗程治疗。全身治疗一般为氟康唑150 mg顿服。单纯性VVC一般不推荐性伴侣治疗, 但VVC急性期间应避免性生活, 反复感染者则应考虑性伴侣治疗。妊娠早孕期VVC可选择对胎儿无害的唑类药物,以阴道局部给药为宜,避免选用口服抗真菌药如氟康唑的治疗。
复发性VVC患者需要延长初始治疗疗程,如7~14 d的长疗程局部治疗或氟康唑口服3次(第1天 100 mg,第4天150 mg,第7天200 mg,每3 d给药1次)治疗。巩固维持治疗可选用氟康唑100 mg、150 mg或200 mg,1次/周,共6个月。
正常人阴道内存在阴道加德纳菌、普雷沃菌、消化链球菌、紫单胞菌、动弯杆菌及人型支原体等微生物, 当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时, 上述细菌便增多, 打破了阴道平衡的微生态环境, 进而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 产生各种不适。临床认为, 约90%的致病菌为阴道加德杆菌(即嗜血杆菌)及链球菌、希氏杆菌属、厌氧菌、葡萄球菌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无阴道黏膜炎症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阴道瘙痒, 阴道分泌物稀薄、有鱼腥臭味,阴道pH≥4.5等。
无症状BV妇女无须常规治疗,但BV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增加,故应对拟行子宫全切、附件切除及刮宫术术前诊断BV的患者进行治疗。甲硝唑为硝基咪唑衍生物, 可抑制阿米巴原虫的氧化还原反应, 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 对厌氧微生物也有杀灭作用, 它在人体中还原时生成的代谢物也具有抗厌氧菌作用, 能抑制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从而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 最终致细菌死亡。特别是在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上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阴道炎是各年龄段女性的常见病, 并具有发生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危害广大女性的健康。治疗上应选用对病原体敏感高效的药物,并合用乳酸杆菌来帮助阴道恢复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同时注意卫生,规律生活,合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提高各种阴道炎症的治愈率, 防止其复发。
[1] 薛凤霞,乐杰.女性生殖器官炎症若干问题的新认识.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08,35(2):72-74.
[2] 付金红.乳酸杆菌与阴道微生态在治疗阴道炎中的作用.工企医刊, 2011,24(3):18-20.
R823
B
1674-9316(2014)01-0009-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1.006
325000 温州市龙湾区海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