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明霞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南区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14
流行病学
大庆油田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及社区保健
车明霞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南区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14
目的通过社区健康管理工作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常见健康问题,并进行积极干预,以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方法通过社区的健康讲座、咨询和指导等方式,使进入围绝经期妇女了解此期间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及围绝经期常见病的早期症状和防治知识。
结果通过健康咨询等方式使得围绝期妇女对此期间出现的症状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结论通过社区围绝经期保健工作,使得广大妇女可以正确认识围绝经期常见症状,并积极干预,大大提高了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
大庆油田;围绝经期妇女;常见健康问题及干预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的衰退是渐进性的,由于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了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围绝经期保健是提高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以下就我们大庆油田社区工作中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指导及干预作一综述。
1.1 血管舒缩症状
血管舒缩症状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在无任何诱因下,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不等,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常常是半夜醒来,浑身大汗。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1.2 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改变是出现最早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并逐渐减少最后停止,或月经周期不规则,经量增多,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1.3 心血管症状
部分患者有假性心绞痛,有时伴心悸、胸闷;也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度高血压,特点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高,阵发性发作,血压升高时出现头昏、胸闷、心悸。
1.4 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症
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症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腰背部疼痛是最主要症状,疼痛延脊柱向两侧扩散,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逐渐出现周身酸痛、驼背、出汗、腿抽筋、牙齿松动等症状。
1.5 泌尿生殖道症状
可出现外阴及阴道萎缩,出现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及反复发生的阴道炎,排尿困难、尿急及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尿道缩短,黏膜变薄,括约肌松弛,常有张力性尿失禁。
2.1 围绝经期保健
针对围绝经期保健服务对象具有大部分人群都返回社区的特点,积极利用大庆油田多年的社区工作基础,
到社区去开展妇女围绝经期保健工作,通过家门口的健康咨询、讲座等,开展家庭支持教育,使家人了解更年期妇女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对她们情绪和行为上的异常要充分理解,及时给与安慰并避免无谓的争吵,帮助她们顺利渡过这个特殊的生理时期。
2.2 健康促进干预措施
2.2.1 膳食指导 提倡食物多样,主食粗细搭配,保证充足矿物质、维生素及膳食纤维;限制热能的摄入,限制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增加钙的摄入,应多食用含钙多的食物,如大豆和牛奶。保证一定量的优质蛋白摄入,以禽类、肉类、乳类中含量多。
2.2.2 体育锻炼指导 科学安排生活,坚持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能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自觉症状,大大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增加日晒时间,预防骨质疏松。
2.2.3 心理卫生指导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正处于社会、家庭、工作多重压力中,职业和家庭的双重负担使得她们长期面临身体和心理的疲劳状态,在此期间极易出现内分泌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精神障碍等,通过社区的心理咨询工作,让妇女能及时得到心理疏导,调节更年期妇女的心理状态,并指导其学会避免或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心理因素,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帮助其顺利渡过围绝经期。
2.2.4 正确面对围绝经期的性生活 和谐的性生活有助于更年期女性顺利度过绝经过渡期,消除各种不利影响因素。有规律、和谐的性生活可以刺激女性卵巢及肾上腺分泌雌激素,弥补因卵巢功能减退而引起的机体内雌激素分泌不足。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不断增大,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年龄越来越早、症状越来越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治疗模式逐渐发生转变。过去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重视药物治疗,但应用雌激素具有局限性,长期应用有潜在的致癌危险,目前逐渐发展为联合治疗。大庆油田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积极开展围绝经妇女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广大妇女认识到围绝经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使她们的工作、经济和社会多方面压力得以释放,使她们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并积极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社区保健和心理干预治疗措施,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改善和预防更年期疾病,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王林丽.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9,18(22):79-80.
[2]贺采芳.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心理干预[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0):601.
[3]华嘉增.妇女更年期保健新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0,15(12):778.
R173
B
1674-9316(2014)11-005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