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医诸“火”

2014-01-30 10:19肖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30期
关键词:虚火脏腑阴阳

肖敏

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内三科,四川广元628000

解读中医诸“火”

肖敏

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内三科,四川广元628000

中医理论将“火”分为正邪之火,其中正火属于正常生理之火,在人体中具有温煦生化、运行气血、蒸化津液、抵御寒冷之功效;邪火又可包含虚实之火、君相之火、内外之火等,即病理之火,是人体中不正常存在的火,亦指可引发疾病的火。中医治疗讲求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选择不同方剂治疗,可对症下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治火方法包括降火、制火、益火、引火、导火、济火等。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中医诸“火”含义及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准确判断“火”的种类,并采用合适方法给予对症治疗,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中医;火;治火

火的物理化学概念是指物体燃烧时所产生的光和热。祖国中医理论以现实中的“火”为原型,逐渐抽象获得具有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意义的中医之“火”,并在中医诊治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本文将对中医诸“火”进行详细解读,从而利于今后正确利用中医“火”概念诊治疾病,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概述

中医认为凡是具有温暖、灼热、明亮、红赤、腐熟、焦物、炎上、生风、附丽、焚物、飘动不定、畏水、燥水等特征的事物均属于“火”[2]。根据火的不同特点将其分划分类别[2]:①病性:即虚实之火,虚火包括血虚、阳虚、气虚、阴虚等,而实火则在单见火热证基础上大多伴有湿、痰、血热、阴亏、瘀、燥矢、食积等情况;②病位:根据火在人体中发生部位不同,可有五脏六腑之分,即胃火、脾火、心火、三焦火、肝火等;③病因:即火发生原因,如六淫之火、内伤之火、情志之火等;④正邪:正常生理“少火”及病理“壮火”、“邪火”等。

研究表明[3],根据中医对“火”命名可知,多数火均有相对性特征,如虚实之火、正邪之火、阴阳之火等,其特点为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若一方占据上风,则人体即可表现出相应病症。

2 中医诸“火”

2.1 正火

又称少火、阳气,属于正常生理之火,在人体中具有温煦生化、运行气血、蒸化津液、抵御寒冷之功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少火生气,即少火为全身之气生发根本,乃一大宝也。

2.2 邪火

邪火即病理之火,是人体中不正常存在的火,亦指可引发疾病的火,包括虚火、实火、内火、外火等。

2.2.1 虚实之火实火又称壮火主要发生原因为阳热炽盛,由于该火可消耗体内正气,因此有“壮火食气”、“壮火散气”之说(详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实火常见发生部位包括心、肝、胃、胆、肠等内脏,人体发生实火后肠表现为头痛、口苦、目赤、口干、高热、便秘、口舌生疮、烦躁、衄血、舌苔黄、舌红、皮疹、脉数有力等[4]。后世诸家所言“百病皆兼邪,久郁必化火”,由此印证《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所指“六气皆可化火”,发生原因多为痰湿、食积、淤血等外感六淫诸邪化之。

虚火多指虚性亢奋状态,发生原因包括阴不制阳、阴液亏损、阳气偏亢等,如久病不愈阴气亏虚;劳欲过度则阳气不生、阴精耗损;热病后期阴气耗伤;先天虚弱肾阴素亏;肝郁化火久耗阴气等情况导致阳气亢盛而阴气亏损,则将转化为虚火,即“阴虚则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体发生虚火后临床常表现为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脉细数、舌红少苔、口干咽燥、失眠心烦、小便赤短等。由于人体中五脏皆有阴阳共存,因此虚火可于五脏中任何部位发生,但多见于肾、肝、心、肺四脏,尤以肝肾多发。虚火可分为气虚之火及阳虚之火,其中气虚之火大多因脾胃气虚引起,又可称为阴火,临床宜采用甘温除热之法治疗;有学者将阳虚之火称为阳虚假热,其原因为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导致格阳于外所引起的假热,亦有学者称为“戴阳证”,即“寒从中生,则阳气无所依存而泻散于外,即为虚火,假热之谓也”(见《景岳全书·火》)。

2.2.2 内外之火内火多因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引起,属于中医理论中内生五邪,根据其发生原因不同,又可分为脏腑虚火及脏腑实火[5]:①脏腑虚火:即人体中脏腑机能的虚性亢奋状态,包括虚火上浮、阴虚火旺、气虚之火等三种情况;②脏腑实火:发生原因主要为感受外邪、七情过激、饮食及情志失调等。

外火可由内外而生,其中内生多、外感少,因此部分学者认为“火无外火”,但由暑邪发病因素可知,其与中医“火”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暑邪内迫,人体将发生抽搐生风、猝昏不知人等临床表现,特点为起病急、进展迅速,其中《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暴病暴死,皆属于火”,因此提示若暑邪且不挟湿者即可判断为火。此外,日常生活中发生火灾后,人体皮肤、内脏经熏灼、蒸腾亦可看作中医外火。

2.3 君相之火

研究可知,君火含蓄、相火显露,君火位于少阴、相火位于少阳,二者皆为火但仍有阴阳之分。

心为人体君主之脏,属于五脏六腑之大主,可对人体全身器官功能进行统领,亦可支配思维、意识及精神活动,因此君火即指心火、心阳,提示心火与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情感思维活动息息相关。心火旺盛时,则血脉流畅、神志安定、脏腑协调;若心火虚弱,则神志不宁、血脉不通、脏腑失调,与《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描述“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管危”理论相一致。

《素问·天元纪大论》中首先出现相火一词,原指天地运气变化,后人逐渐将此理论用于说明人体中某些生理或病理改变。丹溪认为相火是人体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即“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的经典理论。相火虽在人体各个脏腑中均存在,但以肝、肾为源泉,包括三焦、膀胱、心包络及胆等诸脏腑。相火正常,则人体各脏腑功能正常,即如龙之潜海、雷之伏于地,温煦长养脏腑气血而不显其形,即《医贯》中龙雷之火理论;若因无法节欲导致相火妄动,则将导致命门火衰、肾中阴盛,龙雷之火无处藏身,游于上而不归,最终耗伤元气,发生咳嗽、焦烦等火症。

2.4 阴阳之火

根据生理部位及病理性质可将中医之火细分阴阳:①生理部位:心居上焦阳位,而肾居下焦阴位,因此有心火为阳、肾火为阴之说;②病理性质:阳火属热、阴火属寒,阳火治疗宜清忌温、阴火治疗宜温忌清。阳火即上述内外之火,而阴火则属假热,其发生机理为肾阳虚极无法潜藏因此浮越,导致虚阳亢奋,即肾虚格阳的阴火证,此外脾气虚弱所致血虚气失也可引发虚阳亢奋,即脾虚发热的阴火证。

3 治火之法

中医治疗讲求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选择不同方剂治疗,可对症下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以下列举部分中医火症治疗原则及方法:

3.1 降火

降火是治疗火热实证的常用方法:①清热泻火:清泻肺火选用泻白散,清心泻火选用泻心汤,清肝泻火选用龙胆泻肝汤,清泻三焦之火选用黄连解毒汤等,是通治火热之法;②清心开窍:清热泻火、豁痰开窍,适用于火热迷闭心窍、痰热闭窍等;③清热镇痉:适用于火热内扰、肝风内动,临床表现为高热惊厥,方用紫雪丹;④平肝熄风:由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所致眩晕、眼花、耳鸣、头痛、失眠等症状,原则为平肝熄风、清热安神,如天麻钩藤饮;⑤清暑泻火:此病乃火热所致,以夏季发病较多,夏热火盛则肺伤气虚,用清暑益气汤给予清热解暑、益气生津之功效;⑥泻火止汗:盗汗者多为阴虚火扰,经清热滋阴、固表止汗为原则选用当归六黄汤治疗。

3.2 制火

利用滋阴可治虚火:①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以清泻相火为治疗原则,方剂选用大补阴丸;②养阴润肺:即清热化痰,适用于虚火上炎、肺肾阴亏所致咳血、咳嗽等证,如百合固金汤;③滋补心阴:由心肾不足、阴亏血少、阴虚火旺所致失眠、心悸等症可用清热安神法治疗,方剂选用天王补心丹。

3.3 益火

益火类治疗原则为补“少火”以生气:①温肝暖胃:由肝阳不足、厥阴肝寒导致肝寒犯胃,临床表现为巅顶头痛,宜选取温降浊阴治疗原则,如吴茱萸汤;②温补命火:命火,即肾火,病因若未肾阳虚亏、阴寒内盛则应采用培补肾脏之阳的治疗原则,方如右归饮;③温经通络:鼻痛、四肢发冷疼痛等证多由血虚阳气亏虚所致,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可获显著疗效,如当归四逆汤;④温补冲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多因冲任虚寒而有瘀滞引起,经温经汤治疗可获温经散寒之功效。

3.4 引火

适用于内生阴火、虚阳外浮,原则为甘温除热:①补中益气、升清降浊:由气虚不运导致胃俘谷气停滞,郁遏化热则虚火内生,应以甘温补益除热治疗,如补中益气汤;②益气养血、甘温除热:由脾气虚甚、阴血不足导致虚阳外浮,证见肌热面赤,以大补肺脾之气治疗,则气旺血生、虚热自愈,方见当归补血汤。

3.5 导火

即为邪火开辟出路,疏通机体中火:①利尿清热:如采用导赤散治疗由心经火热炽盛所致小便赤短、口舌生疮;②排脓化热:由痰热淤血塞结所致肺痈,临床表现为腥臭黄痰脓血咳出或吐出,治疗原则为化痰逐瘀、排脓清热;③清泻三焦:三焦壅盛火邪则致口干咽燥、吐血、不眠等,宜给予苦寒直折法治疗。

3.6 济火

水火相济则阴阳协调,反之水火不济则阴阳不调:①平衡阴阳:更年期综合征、闭经等生理变化导致手足畏寒、面部烘热,提示肾阳、肾阴不足且虚火上炎,采用补肾精、温肾阳、泻肾火、调理冲任的治疗原则,方剂可选二仙汤;②交通心肾:心肾不交、心火亢盛、肾阴亏虚导致水火平衡失调,则临床将表现出头晕、心烦、健忘、失眠、遗精、心悸、腰膝酸软等证,应以交泰丸治之。

4 结语

中医理论将“火”分为正邪之火,而邪火又可包含虚实之火、君相之火、内外之火等,其治疗原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方法为降火、制火、益火、引火、导火、济火等[6]。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中医诸“火”含义及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准确判断“火”的种类,并采用合适方法给予对症治疗,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1]戴琪,朱明.从朱丹溪君火与相火的关系论中医心理调节机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2):5-9.

[2]刘长波.阳(气)虚火动病机浅说[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2014,12(3):43-45.

[3]田合禄.中医内伤火病学[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

[4]张志强,王燕平.启明医之道,沃钝椎之心—《明医之路道传薪火》读后[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10):656-660.

[5]刘惠金,贾春华.从隐喻认知角度探究中医之“火”的概念内涵[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6(5):2087-2091.

[6]刘建设,薛燕星.“火郁发之”浅议[J].中医杂志,2011,52(22):1973-1974.

R92

A

1672-5654(2014)10(c)-0195-02

2014-08-10)

肖敏(1984-),男,汉族,四川广元人,学士,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专业。

猜你喜欢
虚火脏腑阴阳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凉茶降火要先辨“虚实”
诗词去“虚火”才能更健康
入冬这把“火”多是虚的
吃饭咬舌头或是体内有火
论筋性脏腑病❋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