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地位和作用

2014-01-29 08:49王文杰
中国水利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中线南水北调京津冀

王文杰

(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050035,石家庄)

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冀三地共同面临的困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下简称中线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该工程将于2014年汛后通水,可分别为北京提供10.5亿 m3、天津 8.16亿 m3、河北 30亿 m3的净水量。在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加速推进、生产力布局重新调整、生产要素重新整合的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一重要战略资源的价值,避免若干年后出现水资源供需失衡、相互争水等问题,影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一、中线工程是保障京津冀水资源供应的重要渠道

近年,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 m3,只有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0;天津市的占有量更少,年人均只有160 m3;河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07 m3。随着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加速推进,人口流、资金流、信息流将加快向京津冀区域聚集,人口、企业的大量增加,必然带来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三地水资源需求量的巨大缺口,将由即将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按照规划,中线工程提供的水资源量可以基本满足当前京津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将原来占用的农业用水指标归还农业,生态用水指标归还生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保证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运行,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融合发展。

二、中线工程是京津冀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力

“以水定产”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水权就是发展权”的理念,是当今社会经过实践之后作出的现实选择。京津冀一体化也必然要遵循这一理念。

据2011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发布的水资源公报称,2011年北京市工业用水量为5.01亿m3,天津市5.01 亿 m3,河北省 25.59 亿 m3;人 口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是刚性的,按人均年最低生活需水85 m3计算,每增加1万人,水资源需求增加85万m3,如增加600万人约需增加近5亿多m3的用水需求。南水北调工程虽然可以为京津冀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但受调水量的限制,京津冀对于一些水资源能耗大的企业就可能难以接收,一些耗水量小的高精尖项目会受到欢迎。随着人口增长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水资源的需求量会不断增长,如果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再次出现。中线工程提供的水资源不能满足京津冀对水资源无限需求的现实,会倒逼京津冀三地主动对当前一些耗水量大、污染大的企业逐步转型升级或予以淘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促进生产力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京津冀一体化向良性方向发展。

三、中线工程是京津冀联手治理雾霾的重要平台

当前,雾霾天气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治理雾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绿化,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京津冀治理雾霾已有的共识,但是要进行绿化,就离不开水资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北段可以形成宽约50 m、长460多km的水面以及总干渠渠道两侧各50 m的生态防护林带,在防护林带外侧将营造农田林网,形成一道纵贯南北的绿色生态屏障,这些宽广的水面与绿地所释放的数以百万计的水分子和氧离子,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粉尘及有害气体,将大大改变沿线地区干燥的气候,对净化空气、治理雾霾、改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作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个不可分割整体,在北京境内全长约80 km,天津输水干渠长154 km。如果各自为战、互不协调、相互争水,就无法发挥这一工程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京津冀必须共同利用好中线工程这一重要平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搞好治理规划衔接,充分发挥中线工程治理雾霾的作用,联手打好治理雾霾攻坚战,还京津冀人民蓝天碧水。

四、中线工程是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

京津冀地区山水相连、地缘相近,并且各地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有故宫博物院等历史文化遗存,又有中关村等高科技发展地;天津既有沿海大港,又有传统的民俗文化;河北既有革命圣地西柏坡、129师司令部旧址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又有野三坡、白洋淀等山水名胜、度假胜地。京津冀旅游资源形式多样,既可以设计名胜古迹游,又可以设计山水纵情游,还可以二者兼得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各地配套工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供水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就把京津冀三地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旅游圈或旅游带,再加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引水渡槽、我国最长的引水渠道,规模宏伟,场面壮观,其本身就是一处难得的旅游景观。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这个纽带,京津冀三地可以进一步整合各地的旅游资源,形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主线,以各地旅游资源为支撑的旅游黄金区,以此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旅游线路,发挥“1+1+1>3”的优势,形成三地旅游业互相补充、协同发展的旅游新格局。

五、中线工程是京津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

京津冀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较好。但是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城镇化程度还比较低。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地区城市化进程必然加快。

2014年3月28日,河北省召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提出,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是打造“四个支撑区”,即优化城市布局的支撑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区、综合交通网络的支撑区、生态涵养保护的支撑区。其中优化城市布局的支撑区,就是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和提高建设水平,建设与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次级中心城市、大城市、中小卫星城市。河北的这一决策,必然会带来河北与京津连接地带城市化的加速,次级中心城市、大城市、中小卫星城市会相继出现,部分京津人口、河北农村人口会逐步向城市转移,从而加快城镇化进程,在京津冀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群,进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无论是次级中心城市、大城市还是中小卫星城市,水资源都是重要的基本要素,没有足够的水资源保证,城市建设就无法进行,城市化进程就会受到影响。由于京津冀三地同属资源型缺水地区,自身水资源不足以保证其城镇化需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的水资源就成为京津冀三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从而促进和保证三地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

六、建 议

京津冀一体化潮流势不可挡,随着国家层面规划的出台,一体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将进一步提速。因此,需要及早做好以下工作:

①抓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收尾及运行准备工作。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距2014年汛后通水目标日益临近,各建设单位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尾工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各省、市也要积极做好配套工程建设,保证与干线工程同步建成并发挥效益。运行管理单位要做好运行准备工作,加快人员培训,制定运行管理计划及操作规程,提前进行运行模拟演练,熟悉情况,掌握操作技能,保证工程按时通水运行。

②认真做好中线工程及配套工程的调度工作。当前条件下,中线干线管理部门和各省、市配套运行管理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及早制定水量调度计划,相互之间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科学管理,保证工程良性运营。

③及早研究京津冀水资源统一管理问题。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加速推进,必然会要求京津冀三地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如果按照当前各自为战的管理模式,随着三地水资源需求的增长,未来若干年后,在总体水资源供应量一定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相互争水现象,引发水事纠纷。因此,京津冀要克服“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树立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及早协商研究水资源统一管理问题。建议先由水利部或国家某个部门牵头适时建立京津冀水资源统一管理协调工作机制,及时解决三地在一体化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水资源问题,未来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成立更高层次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实现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④做好节约用水工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的水资源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十分重要。京津冀要牢固树立节约用水意识,坚决杜绝水资源浪费;各级水务管理部门要加强水资源管理,采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保护水资源,严肃查处浪费和污染水资源的行为,使来之不易的南水北调水发挥最大效益,造福京津冀人民。

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制定的重大战略,是京津冀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要充分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早作出规划和安排,避免出现京津冀相互争水和水资源供需失衡的问题,从而保证京津冀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的顺利实施。

[1]中国工程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J].中国水利,2000(8).

[2]李原园.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文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中线南水北调京津冀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建设管理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课本内外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